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神明长眠不醒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不仅是一本讲述底层生活现实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漂流的精神之书。经由人的存在出发,是对人性自由和梦想的无限度接近。它的背景是城市,也是乡村和矿区。它聚焦中国社会转型时代的情爱、梦想,书写创伤和疼痛。它所探测的是人的心灵之旅,呈现的是人的精神之殇。

内容推荐

上世纪90年代,“我”逃离生长之地,那片让“我”陷入黑暗恐惧的矿区,带着心爱的姑娘,加入漂流者的行列。像所有“北漂”一样,我们居住过鱼龙混杂的大杂院、躲避过治安人员的突击检查、为一份谋生的职业四处碰壁……然而这一切都抵挡不住记忆深处涌来的沉积的黑暗。前方迎接“我”的不仅是生活的磨砺与诱惑,更是一趟不平坦的精神之旅。

目录

1.北京:这座物质气焰高涨的城市

2.哥是活一天赚一天

3.看见王芳的牛牛,哥就跑马了

4.透水事故的流言四处传播

5.我怎样解释爱情这件事呢

6.只要有口饭吃,他就会撒欢地做

7.你们要小心那个长头发的男人

8.姐姐告诉我:要学习跟男人相处

试读章节

纽约曼哈顿世贸大楼被撞击的那一天,李男打来越洋电话。

她不住地哭泣,声音颤抖。她不间断地哭泣诉说着,似乎只要停下来,人就会被恐惧吞噬。事实上李男是在远离曼哈顿的地方,她是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因为电视的不间断直播,这次灾难横陈眼前。李男新婚的丈夫在纽约工作,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年轻工程师。还有她熟悉的很多朋友也在纽约。李男长时间陷于崩溃的情境中。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不断接到李男打来的电话,讲述她内心的恐惧和惊悸。这是美国的悲剧。这是我们在进入新千年之初遭遇到的最重要的事件。世贸大楼的灾难距离我们很远,但是因为李男,遍野的瓦砾、升腾在那里的火焰和火焰焚烧过后的废墟被我们看见,弥漫在这个世界繁华之都的恐惧飞越太平洋抵达我们面前。

现在回想起来,接近2000年的时刻,是我内心恐慌丛生的时刻。

能站在一个世纪的临界处,从一个世纪跨入另一个世纪,我觉得这是非凡的经历。

然而,我也看到了预言家对新世纪的可怕预言。诺查丹玛斯,这个生活在16世纪的法国医生、占星家,成功地预言过20世纪几乎所有的重大灾难。他也预言了新世纪的灾难。我看到他著述的《诸世纪》汉译本有对21世纪的预言,在“世纪六”中有诗曰:

四十五度上空将会燃烧,火焰蔓延到伟大的新城

扩散的火焰顷刻间冒起,那时正有人想要获得诺曼底人民的证实。

这使我恐慌,悲从心起。我是在街边小摊堆积的旧书里看到那本《诸世纪》的,因为听说过这本书,就把它买下来。熟知图书出版系统的我当然不会完全信任那本以诺查丹玛斯之名出版的汉译本《诸世纪》。然而我也没有能力质疑,因为那时候我对现实生活和未来世界都一无所知。

此时是1999年冬天,新千年倚马可待。那也是我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那一年从我家乡到北京的人很多,那一年很多人都加入了漂流狂潮。因为那一年是国有企业转制的时候,经济凋敝萧条是很多城市很多地区的基本面貌,下岗或者说失业风潮裹挟了数百万的产业工人。那些陷入困顿中的人在当地无法生活,就踏上了外出谋生之路。这样的人群我在北京是能看得到的,他们挤满火车站,挤满长途汽车站。他们和风起云涌进入到城市的农民一起构成这个城市特殊的劳工阶层。

我不算这队伍中的,我并没有下岗。我是自己选择离开的,我扔掉了从前的工作,成为自由人。

我不是故乡的热爱者,或者我热爱故乡的方式是如此不同。我是从仇视和叛逆开始的。

我说过,我不喜欢矿区笼罩着煤烟的天空,不喜欢那里的黑色的河流和黑色的树木。

不喜欢那里的贪腐官员,不喜欢鱼肉百姓的小吏。我的整个青春期是从仇视和叛逆开始的。

在人们需要安顿下来的时刻,我选择了漂流。我要以此给自己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然而,看到诺查丹玛斯世纪预言的时候,正是我倍感彷徨的时候。我在北京香山一家名叫西江月的文化公司打工,我和另外几个青年一起合作几个图书项目,他们是高校的学生。但是老板在拿到稿子以后就拒绝再付钱给我们。我们电话联系他的时候他说在外地出差,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说没准。可是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却发现他就躲在隔壁的制作间里。我们全部哑然。老板的神情也很尴尬,虽然他硬挺着坐在椅子上绷着脸不说话,但我还是看出他被当众揭破谎言的尴尬。羞耻的本能,即使无良的商人也还有。我们告诉他必须支付剩余的款项,否则我们就搬他的办公设备抵账。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要到了那笔钱,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工作的结束。

往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我已经不能想象。也许生活从来就不是能想象的。

我们只能沿着命运的河道顺流而下。

人们是欢呼着进入21世纪的。

2000年到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都陷入盛大的迎接干禧年的狂欢之中。

令人们狂欢的还有诺查丹玛斯这位最为盛名的占星师的世纪预言的落空。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并没有从天空飞下巨大的火球。虽然人类的灾难预言落空,但是我的恐惧依然横亘心头。

怎样活下去,这是我面临的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离开西江月,我清点全部的积蓄。除了支付房租,支付日常吃饭的开销,所剩无几。我必须尽快再找到新的工作,必须再赚到可供生活的费用,这样我才有可能继续留在这座城市。否则等待我的,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淘汰。

这是检验我的时候,或者是检验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指跟我相似的那些处于漂流之境的人。

别以为空气是无偿的。我们呼吸着北京城悬浮的空气,虽然空气中含有很多杂质或者尘埃,但是能呼吸着其实就是你的幸运。能呼吸北京的空气,意味着你还在这座城市,你还可以行走,坐卧,安睡。在那时我曾眼睁睁看到过有民工被拘押遣返回家。

这是令我惶恐的时刻。我是真的担心在某个早晨醒来我就不在这座城市了。我是多么热爱这座城市啊!那时在我的感觉中北京城浩大、恢弘、辽阔,它虽然冷漠坚硬没有温暖,但我还是觉得它是中国最好的城市。它只是对我不好,对我们不好。但它本身是好的,比如它的秩序、规则、城市所有的现代而文明的形态,这些都显示出它无边的魅力。能留在这座城市的土地上,能呼吸着它的空气,能接收到它的阳光的照耀,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是检验我生存能力的一个标尺,也是检验我作为人本身质量的一个标尺。软弱和游移是我在那时要坚决剔除的。我就像屠夫剔骨一样,把自己体内可能存在的软弱和游移剔除。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能跟这座城市匹配的必须是一颗强韧无比的心。

但是软弱总会不请自来。那时我住在一幢四合院里。位于京郊的农民把他们宽阔的庭院改造修建成有N间出租房的公寓。住在出租屋的有贩卖服装的,贩卖盗版光碟的,修理电脑的,还有制作各种假证件假文凭的,当然也有在洗浴中心或者歌厅做服务的小姐,更多的则是专门为这座城市盖房子的民工。

有一天午间,我听到庭院里有嘈杂声,出门看到有一群男人架着一个年轻人拥进庭院。那个年轻人我是认识的,他是从东北来到北京打工的K。他晚上回到出租房里,白天就在附近的建筑工地盖房子。北京城是一座在建设和改造中的城市,遍布这样的工地。K在这个早晨正在搅拌机前为工地搅拌泥沙,搅拌机前的一辆高臂吊车突然钢缆崩断,吊车的巨钩吊着的混凝土预制板半空坠下。K是被殃及的一群人中的一个。我还记得庭院里出现的嘈杂之声,人们都有些慌张。厄运和灾难总是会像瘟疫一样,在无形之中传播和感染他人。那天在建筑工地上被坠下的混凝土预制板砸中的那个工人当时就没了命,还有三个被砸伤,K是伤者之一。在后来的几天,多半的时间他是孤独一人躺在出租屋里。他的工友不可能时时照顾他,房东大妈会在某个时刻为他送去开水,或者送去热饭。房东大妈还存有生而为人的良善。她叹息着说:“孩儿真是怪可怜的。”

兔死狐悲。这些民工的死或伤很容易就令我的心头被忧愁覆盖。你好,忧愁。这是法国女作家萨冈的说法。而我想说的是:再见,忧愁。我不想看到忧愁。事实上我那时不断听到民工们出事的消息。他们有的是在脚手架施工,被从顶端飞下来的钢梁砸中毙命的,还有的被坍塌的桥体砸中死亡,甚至我还听说有工人被九级大风从十三层施工高楼吹落坠地。这些消息总是令我胆寒。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能说什么呢?劳工的价值如同草芥的时候,任何一阵狂风都有可能把他们吹落坠地。

P1-5

书评(媒体评论)

夏榆是一个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作家,是中囝极少数在深深的矿井下长期工作过的写作者。我读他的文字,心里总有一种沉重的感动,有一种渴望冲破阴霾和黑暗的强烈欲念。

——作家 张炜

这是一部少见的充满激情和辩思的小说,其语言的简练、精准和叙述的严谨,足可以让它成为当代文学中最独特的文本之一;而充溢在小说中那“漂流”的忧伤、无奈及隐藏的力量,正是我们时代乱像的精神随笔。

——作家 阎连科

这是在精神的伤口内部书写。在地底、在黑暗中,迫近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像夏榆这样强大这样卑微地讲述人在“神明长眠”时的故事。

——作家、评论家 李敬泽

青年顽强地努力成为某种秩序的部分,可以歇息,放逐片刻,有暂时的归属和依靠,可以被辨认,感受到共同利益和快感。然而这遥不可及的不可能,使你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被向往的强大秩序所拒绝的,排斥的,忽视的一个确定的成分,只有这时,你才开始拥有存在的实在感。不如倾力地伤痛吧,这样你会舒服些。

——艺术家 艾未来

不是残酷青春,更不是奋斗。而是一段沉痛现实记忆,与我们的生存境遇紧密相连。

——作家、导演 尹丽川

夏榆对外部世界和我们的个体生命内在黑暗的揭示,融入了他对社会历史、当下现实和复杂人性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目光犀利,气度开阔。他的矿区经历、记者生涯和他艰辛独特的人生道路,铸就了他坚定沉着而又悲天悯人的精神性恪。

——批评家 何言宏

《我的神明长眼不醒》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在“神明长眼”的时代,苏醒的只能是卑俗的欲望;在没有尊严的时代,寻找尊严只能是一种肉体的“漂流之旅”。不是奥德赛漂向故乡,不是走向《灵山》的朝圣旅途,而是随波逐流、堕入深渊。

——作家、翻译家 万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神明长眠不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3489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8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