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人家花满溪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大远的这本《民国人家花满溪》从实业这个视角,来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尤其是家族,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可以说是沧海变桑田。比如中了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仕途无限的张謇,却投入到实业洪流之中,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不但自家富甲江南,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使近百万人受惠于张氏企业。同时代的周学熙,屡次考科举失败,最终投身到实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周氏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实业集团;并与张謇齐名,时称为“南张北周”。

除此两位外,本书还介绍了刘秉璋家族、薛福成家族、刘镛家族、庞云鏳家族、顾福昌家族主要代表人物的故事。

内容推荐

《民国人家花满溪》由杨大远所著。

《民国人家花满溪》记叙了张謇家族、周学熙家族、刘秉璋家族、薛福成家族、刘镛家族、庞云鏳家族、顾福昌家族主要代表人物的故事,着重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品质及为社会所作的积极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张家:状元之家

 一、张謇:状元的美丽新世界/3

1.江南第一对:我踏金鳖海上来/3

2.书剑飘零科举梦/5

3.一举成名天下知/7

4.弹章直劾李鸿章/10

5.史上创办学校最多的教育家/14

6.天地之大德日生/16

7.和谐世界桃花源/19

8.民国大总统礼让三分/21

9.三十年开路先锋,一生兴业重教育/24

 二、张孝若:状元后代,民国公子/26

1.HBS学士,十国专使/26

2.一代更比一代强/29

第二章 周家:实业之家

 一、周馥:封疆大吏是怎样炼成的/35

1.金子总会发光/35

2.两江两广总督,北洋南洋大臣/37

 二、周学熙:他创造了4260.8万银元的财富/39

1.人不能禽兽不如/39

2.做个举人真不易/40

3.周郎卖钱赚到193.4多万两银子/42

4.光说不练不好/45

5.周郎打广告/47

6.启新洋灰的显赫股东/49

7.马牌水泥,时代的气息/51

8.大鱼吃小鱼,温水煮青蛙/53

9.周郎大战火柴大王/55

10.无形战场狼烟起/56

11.万事当思后视今/57

12.周郎的财长生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62

13.不收回扣不纳妾/63

14.女娲炼石天何补,精卫衔山海岂填/66

15.耕读积德有余庆/68-

第三章 刘家:名将之家

 一、刘秉璋:如三国周郎,卷起千堆雪/77

1.掏鸟蛋,点翰林/77

2.儒将骏马驰江湖,巡抚江西筹军需/79

3.镇海大捷千堆雪,挂掉孤拔灰飞灭/82

4.督蜀十年诸葛亮,却因教案归故乡/88

5.十年辛苦寒窗读,莫负科名天下书/91

 二、刘体智:青铜甲骨双冠王/94

1.送给李鸿章的银行家/94

2.乌衣巷口夕阳斜,小校经阁玉兰香/96

3.十万藏书捐国家,秘本古籍美名扬/98

4.“吕不韦”献礼国庆,周宜壶2640万/100

5.陈圆圆低眉信手弹琵琶,傅斯年掏出七万买青铜/102

6.甲骨甲天下/105

第四章 薛家:外交之家

 一、薛福成:从资深师爷到驻英法比意四国大使/113

1.江南美男子见曾国藩/113

2.李鸿章幕,运筹帷幄/118

3.宁波外交才华显/123

4.薛某办事甚好/126

5.他在想什么/132

 二、薛翼运:创造国际品牌金双鹿的丝界巨子/135

1.江南第一豪宅/135

2.金双鹿,金象奖/139

第五章 刘家:儒商之家

 一、刘镛:家有2000万两银子/149

1.2000万两银子/149

2.每年捐千金/152

 二、刘锦藻:撰成400卷《清续文献通考》/155

1.与张謇同科进士,/155

2.儒商+学者+建筑师/157

3.打官司打到美国国务院/159

第六章 庞家:收藏之家

 一、庞云鏳:200两银子起家的枪杆子商/165

1.白老虎可怕/165

2.为灾区捐款10万两/169

 二、庞元济:民国第一收藏大师/170

1.青城老弟/170

2.赚钱很低调/172

3.十七笔兰,修竹美人/174

第七章 顾家:教育之家

 一、顾福昌:道光初年就把英语说得很溜的外企金领/183

1.真High/183

2.花旗国降半旗/184

 二、顾联承:十里洋场,百乐门中/186

1.夜上海,百乐门,夜来香/186

2.玫瑰玫瑰我爱你/189

3.地产大亨&陈曼丽&舞女抗议/191

 三、顾乾麟:得诸社会,还诸社会/195

1.梅花香自苦寒来/195

2.秀桃佳李满天下/198

后记/204

试读章节

张謇是谁?

从前学历史的时候,常把出使西域的张骞的“骞”和张謇的“謇”混淆起来。后来想了一办法,张骞的“骞”字下面有一马,表示是骑着马出使的外交家;张謇的“謇”字下面有一言,是出口成章的意思。那么,什么人能出口成章呢?状元就是最能出口成章的。在科举考试中,阅卷大臣或皇帝认为文章写得最好的人,才可能是状元。张謇就是这样的状元。

张謇,字季直,咸丰三年(1853)出生在江苏通州海门县长乐镇。张家世代务农,到他父亲张彭年手里,积累了二十多亩田,并经营一个小糖坊。张謇是个小神童,5岁时,他就能把他父亲所教的《千字文》背诵如流。12岁时,他父亲自己开了家塾,请了老儒宋效祁先生授读。13岁时,张謇就读了《礼记》、《春秋》、《左传》。

有一天,宋先生出了上联:“月在水中。”

学童们跃跃欲试,纷纷出对。但不是对不对题,就是对了老半天也对不上来。

张謇脱口而出:“日悬天上。”

先生又出了个上联:“舟浮浅渚。”

这个有难度,同学们鸦雀无声。

张謇站起来说:“人在上流。”

先生欢喜异常,感觉对逢知己千对少。

这时一人骑白马,从门前驰过。先生灵机一动,又出一联:“人骑白马门前过。”

一个同学头一个站出来说:“先生,看我的。”

先生大吃一惊,心想,我宋某人对遍江南,罕遇对手,江湖人称“对穿肠”;偶出此联,竟然有人能立马对,了不得,小小儿童,了不得,便道:“对!”

这同学得到老师的鼓励,兴奋得要命,便说:“我捉乌龟河边去。”

众人哄然大笑。

先生笑着说:“乌龟入对,耳目一新,可惜气魄不够!”

张謇说:“先生,他真的捉到了乌龟!”

那同学得意地说:“先生,昨天在河边,我见到一乌龟。这王八见我来,立马开溜。学生我一个箭步,追上王八,把它弄了个四脚朝天,就捉住了!先生你说我牛不牛?”

众人哈哈大笑,先生把戒尺一敲,大家立马安静下来。

张謇说:“先生,我来对一个!”

先生脸上露出笑容,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仿佛从高处传来:

“我踏金鳖海上来。”

先生见气势不凡,对仗工整,胸襟开阔,堪称“江南第一对”,不愧是我“对穿肠”的学生“对王之王”。有朝一日,此子必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于是宋先生大加赞赏:“对得妙,大气派,天下奇才。”

同学们也纷纷鼓掌叫好!

2.书剑飘零科举梦

15岁时,张謇跟着宋先生的儿子宋琛学习。宋琛是江南乡试的举人,科举经验丰富。对于张謇学习写科举文章,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

宋琛不仅在教学上高明,而且很了解科举的“明规则”。张謇家虽然“根正苗红”,但是祖上三代没有功名,因此免不了受刁难和勒索。科举成本高倒还在其次,怕的是总考不上,劳而无功。那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有的老童生六七十岁还没考上秀才,蹉跎岁月,一辈子宝贵年华都奉献给了考场。  当时宋先生有个朋友叫张铨,祖上有功名,他有个儿子张育才,读书是油盐不进,赶鸭子也不上架的人。张铨知道儿子科举无望,便也不怎么当回事。但是张育才这个功名籍,对于贫寒人家的子弟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宝贝。

宋琛就代表张謇家来说这个事,花了点银子,张铨也爽快,便同意张家冒用张育才的名义去考秀才。当然,当时冒籍考试的人不少,只要双方相安无事,一般很少出问题。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张謇的父亲和他的老师,对于张謇能否考中秀才,并不自信。在那个时代,鉴于科举的难度,即便是官宦子弟,也不太自信,很多都是屡考屡败。

张謇以他的才华,在书院、县、州的三次考试中,每考每中,顺利地考中秀才。那一年是同治八年(1869),张謇16岁。对一个贫寒子弟来说,16岁中秀才是大喜,从此跨过了人生功名的第一道关。

人心难测。张育才见张謇中了秀才,眼红得不得了,竟三天两头地来张謇家索这要那。

张謇的父亲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一旦冒籍被揭发,不但要革掉秀才功名,还要坐大牢。那等于辛辛苦苦忙了好几年,一夜又回到几年前,还白搭个蹲大牢。

索取有度,倒也罢了。没想到张育才是个贪欲无度的主儿。有时候人利欲熏心,便早把“见好就收”的古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哪管将来洪水滔天,只要现在多索取点就行。

可是张家的钱也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农民家庭,哪有多少钱。最后能被索要的基本被索走了。张育才还是不停地索要,张家实在没有可给他的了,而张育才依然认为张家的“传家宝贝”还没有拿出来,于是釜底抽薪,干脆把张家给告了。

县衙的差役门就把张謇带走了。冒籍案按照律例,除了革去功名外,还要关几月。

好在江苏学政彭久余怜才爱士,经通州知州孙云锦、海门师山书院院长王崧畦、海门训导赵菊泉鼎力相助,才于同治十二年(1873),礼部核准销案,张謇“改籍归宗”。张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但经此折腾,张家家道衰落,更加困顿不堪。

江南游幕风气很盛,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读书人常年游幕在外,为官员打工当幕僚。清代官员任职,朝廷官府不给安排助手。需要人,官员自己聘请、发工资。所以,在官员身边有许多幕僚(即师爷),但这些人并不是朝廷官府工作人员。朝廷官府不负责他的任何工资、福利、奖金方面的事情,皆由雇主解决。总的来说,师爷的收人还是很高的,养家糊口绰绰有余。比如张集馨在《道咸宦海录》记载,他在福建当道台时,每个月给每个师爷发1600银元工资,这工资水平在现在也称得上是“金领”了。P3-6

后记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很多作品纪念它。我也来凑一下热闹,为百年辛亥献上《民国人家花满溪》。这个书名,是化用诗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寓意家庭的事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鲜花开满的溪水长流。

辛亥革命的意义,最直接的是它结束了帝制。从此,现实中帝不复存在,“帝”成为历史书里的符号。但并不是说帝的影响不在了,实际上纠结于“帝”的,大有人在。这源于对“帝”的威权之下的某种安全感的深度嗜好,不习惯自己做主。

在网络上,网民把擅长某事的人称为“帝”。诸如历史帝、预测帝、技术帝、炒菜帝、菜刀帝、砍人帝等等五花八门各种“帝”纷纷登场、层出不穷;各种帝之外,还有各种哥、各种姐、各种男、各种女;这个“跪求”爆料帝,那个“膜拜”表情帝。网络上到底有多少帝?粗略搜索一下,上百个。网络时代真是无帝不欢。

清宫剧中,丑女穿越成格格或宫女。一类是摔倒在地,巧遇“帝二代”几阿哥扶起,花容月貌,惊为天人,于是一见钟情;再经历几番波折,比如同时应对多个帅阿哥的追求,最后与几阿哥突破重重阻力,终于有情(权、钱)人终成眷属,封为嫡福晋;若碰巧几阿哥升级为帝,则顺理成章地当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过把统率六宫、生杀予夺的权力瘾。另一类则是直奔主题,争取成为“帝”的N奶;在“帝”前“帝”后,装纯卖萌;与“帝”的其他女人互玩心计、钩心斗角、争宠邀爱;一口一个“奴婢叩见皇上,贱妾无知”。等混成娘娘后,惬意地享受着若干个拖着辫子的光顶男在身边伺候,听着他们一口一个“奴才该死,娘娘饶命”很爽很受用。其实清宫剧,不管是穿越的,还是穿帮的,折腾来折腾去,就是那点鸡毛蒜皮的猥琐事儿

没有什么比辫子戏更恶心的了,赤裸裸的奴性。没有人能从清宫剧里,看出民主来。而100年前,我们的民主先贤们却不惜流血牺牲,坚决革了清宫的命,毅然剪了辫子。这正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所在。

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民主。它把“帝”及其衍生的、昏天黑地的、内耗式的、无休止的宫斗、权斗、恶斗、狠斗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人人生而平等,拥有造物主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匍匐在“专制帝”之下,诚惶诚恐乞求残羹冷炙的奴才。

既然政治上终结了帝制,迎来了民主,人们便不再为各种级别弄得焦头烂额;既然受到严厉监督零容忍的政府官员只拿着应得的薪水,人们便不再为当官而争得头破血流,打得鼻青脸肿,甚者跑官要官、花钱买官直至买杀手干掉长官;那么,何不用智慧、金钱、知识和能力来干点正事呢?

辛亥革命解决了帝制,人们终于可以干点正事了。因此,当时中国兴起了发展实业的潮流。人们纷纷涌人创业的大潮中,做勇敢的时代弄潮儿。同时这种“潮”,也带来了家庭的解放。那些大家族的成员不再沉迷于家庭内的钩心斗角,而是把金钱和精力投资于实业,在更宏大的视野之中和更精彩的舞台之上,展示个人的才华和魅力。

《民国人家花满溪》就是从实业这个视角,来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尤其是家族,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可以说是沧海变桑田。比如中了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仕途无限的张謇,却投入到实业洪流之中,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不但自家富甲江南,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使近百万人受惠于张氏企业。同时代的周学熙,屡次考科举失败,最终投身到实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周氏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实业集团;并与张謇齐名,时称为“南张北周”。

当然,民国初年的实业家取得实业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勤奋和智慧之外,还得益于辛亥革命降低了创业成本。例如房价(租)成本、行业准入成本、社会关系成本等等创业成本,在当时中国微乎其微,相对较低,可以说是最原生态的市场经济。这样的经济形态,有利于创业。

总之,辛亥革命不仅激励了民主,还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它的伟大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要纪念它。

100年太长,不舍昼夜。

感谢我的妈妈、哥哥、姐姐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薛丽仙编辑富有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感谢审稿人张铁纲编审的认真审稿。

本书引文的书名,限于体例,不一一注出,在此特别致谢。

由于我掌握的材料有限,可能有错漏和片面之处,欢迎各位高手手持大斧斧正,谢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杨大远

2011年10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人家花满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大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7089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