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程十发传/海派大师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郑重的这本《程十发传》为“海派大师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内容如下:程十发是一位多才多艺而具有多方面深厚学养的勤奋多产的画家,很早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抒情而浪漫。50年代他到西南边疆体验生活,面对彝族、哈尼族的劳动人民和手工艺品以及奇花异草,他意识到单靠写实技法无法表达美感,故在创作中大胆地采用夸张和想象。程十发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特别是民间艺术,尤其唐三彩和敦煌壁画),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

内容推荐

郑重的这本《程十发传》为“海派大师传记丛书”中的一本。

《程十发传》内容简介:程十发,上海金山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成新颖。

目录

乡情篇/1

 家住云间思鲈巷/2

 医家的儿子不学医/7

 与华亭“三宅”的生死之缘/17

 故乡的泥土最肥沃/22

 在古人与今人之间/28

 以画题书,古碑即如此/33

 不信南宗与北宗/37

 夫妻双双把家还/41

 修竹远山楼修炼/47

阅世篇/55

 三釜书屋释义/56

 半部《野猪林》、《幸福的钥匙》和《画皮》/57

 从结缘“怒江美人”到《小河淌水》/67

 合陈老莲、任伯年为一身/76

 书画鉴定的后起之秀/85

 政治风暴到来的预感:“我要倒霉了!”/90

 “文革”遗珍/95

 《中国画》的出版与批“黑画”/102

 走出国门/108

 答记者问/115

 “我家是个马戏班子”/127

 敬老·尊友·扶幼/137

 女弟子汪大文/150

 倡导发挥民间书画组织的作用/158

 “他总是想让大家开心”/161

 收藏与捐献/169

谈艺篇/177

 艺术靠形象征服人/178

 动物是人的伙伴/181

 《橘颂》《屈子行吟》《礼忠魂》/184

 《广陵散》《高山流水》《箜篌引》/188

 忧时伤世的《眷秋图》/194

 《濒湖问药图》《采药图》/196

 “钟馗就是我”/198

 舞台速写与古典戏曲版画/209

 一点画史/211

 画戏先看戏/218

 丹青写出昆曲的文学美/225

 新写《梅花喜神谱》/230

 海瑞精神留笔端/235

 九松山庄释义/240

 《儒林外史》和《西湖民间故事》/243

 《孔乙己》和《阿Q正传一〇八图》/253

 杂剧《琵琶记》、电影蒙太奇和连环画《胆剑篇》/261

 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270

 程派山水之“势”/279

 用色彩说话/281

 行之不远的《春灯读画录》/286

 结语/292

试读章节

公元2007年,在松江的历史记忆中,兴奋和失落交集在一起:广富林古文化遗址的开放,使松江人目睹了祖先的智慧创造,意识到自己脚下是积淀深厚的文化土壤,有着几分自豪;一代绘画大师程十发逝世,一颗艺术巨星陨落,魂归故里,叶落枫泾,入土为安。风雨数千年,时空无隔,出土与入土在这里交汇,看似偶然,可是从程十发的艺术生命轨迹中,却不难发现,在三泖九峰之间,历史文化是如何一层层堆积起来的。

家住云间思鲈巷

江南画家常爱以鲈鱼入画,多取古人诗意,诸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是常为画家借之入画的。据鱼类学家云,鳜鱼俗名桂鱼,属于鲈形目中的一种。张志和这位烟波钓徒,居湖州时,常浮家泛宅,往来于苕誓间,钓到的就是桂鱼。

而与鳜鱼同属鲈形目的鲈鱼,是沿海浅水底层的肉食性鱼类,渤海沿岸地区及厦门均有出产,但以松江的“四鳃鲈鱼”最为出名,又以秀野桥附近一带最为肥育,生长在桥南。而生长在桥北者为三鳃鲈,不及桥南所出四鳃鲈。明代李绍文的《云间杂识》中即有记载云:“四鳃鲈出长桥南。”朱彝尊更是有称赞《四鳃鲈》的诗:“水面罾排赤马船,纤鳞巨口笑争牵。吴娘不怕香裙湿,切作银花绘可怜。”其二曰:“微霜一夜泖河东,杨柳丝黄两岸风。不信轻舟往来疾,筠篮验取四鳃红。”

常自标“云问”人的程十发,鲈鱼更是他常画的主题。他画鲈鱼时,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而是寄以乡情。在“芦花两茎、鲈鱼五条”的这幅画中,自题说:“久住云间思鲈巷,西风未起也思鲈。”当然,程十发画的不是一般鲈鱼,而是松江特产四鳃鲈。十发的《四鳃鲈》,以柳条编篮,篮内鲈鱼七尾,以柳条穿鳃,系于篮内,并有柳叶数片加以点缀,有清趣之美,观者自有所悟,不用笔者赘言。

尤耐人寻味的是十发的题跋:

故乡松江有汉张翰故宅,名思鲈巷,然四鳃鲈不见多年矣。幸今人工培殖成功,喜写此图并率赋一绝:多年不觅鲈脍味,今趁西风享席珍。古巷留名成轶事,人工繁殖照渔罾。壬戌小春程十发漫笔。

在题跋中,十发特别提到涉及他的老同乡张翰的典故,张翰是一位由汉人晋的人物,《文士传》:“张翰字季鹰,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美望,博学善属文,造次立成,辞义清新。大司马齐王同辟为东曹掾。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问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捉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尔!’翰以疾归,府以辄去,除吏名。性至孝,遭母艰,哀毁过礼。自以年宿,不营当世,以疾终于家。”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张翰有魏晋高士遗风,《世说新语》多有记载。他在为齐王东曹掾时,“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尔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人讥讽张翰的这一举动为“投机”耳,我谓则不然,他确实是山林问人,以归真归朴为最高追求。张翰还作有《鲈鱼歌》,歌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有人问他:“子独不为身后名?”他说:“不知翰方逃名当世,何暇计身后名也。”由此看来,他的辞官南归,的确是有着山林闲人之性,思念江南故乡之情,更是那松江四鳃鲈鱼使致。画家十发,身在沪渎,和松江只不过是咫尺之间,思鲈之情,跃然纸上,可见古人今人同有此心的了。

己亥岁(1959),十发客居京华,此时他38岁,按理说还未到思乡的年岁,何况又是小住北京,仍然是不忘莼鲈之思,以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意入画,画纨扇美人图,并题写稼轩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思乡耶,思人耶?也许是兼而有之。

程十发画四鳃鲈总是深含着物我交融的思乡之情。在另一幅四鳃鲈画上,他题写道:“此鱼亦是凡品,自季鹰秋风乡思之后,文人骚士即奉为盘中之珍,物与神会乃神之寄于物,非物之托乎神,草草写四鳃鲈,率题数字。”在另一幅《鲈鱼图》上,十发题诗:“写得鲈鱼十一条,张翰取去作醢肴。鱼儿亦认家乡水,三泖秋风逐浪高。”松江文联成立时,程十发画了一幅柳枝穿着数尾鲈鱼的图相赠,并题曰:“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己巳清明前一日,敬贺松江文联成立大会,题乡贤陆士衡文赋句,并补四鳃鲈数尾敬献。”

程十发在这里所说的乡贤陆士衡,就是那位写《平复帖》的陆机。陆机,人晋,仕著作郎,至平原内史,所以人们也尊称为陆平原。平原也是常以老家有松江的鲈鱼而自豪的。《世说新语》亦有记:“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南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敢下盐豉耳!”P2-5

序言

郑重先生是上海知名的记者、文人,在写好他的报道的同时,郑先生的一大爱好是与上海的一批知名画家交往,在谈诗论画之间结成了莫逆之交。郑先生的这种交往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交往当然是非功利性的。由于这一层关系,他受到了画家们的信赖,即使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之间也能说说真话。由此,也使得郑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有资格、有条件为海上画家们立传,写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代大家。传记责在真实和有文采,通过一个人物折射出时代的特征,如同司马迁为我们中华民族开创的纪实传统那般。郑先生循着这条路,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对他熟识的前辈画家——林风眠、谢稚柳、唐云、陈佩秋等一一道来。有时仅靠个人的回忆犹嫌不够,于是他又深入故纸堆里,在图书馆、档案馆不厌其烦地查找和核对资料。所以他的传记不是一般的回忆文章,而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结晶。这次,以他领衔撰写的这套海派画家传记陆续出版,带动了上海其他一些文人的加盟,我认为是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现在的时代,人们比较的浮躁,空泛地谈论海派概念,颠来倒去地玩弄一些词句的人何其的多,而沉静下来,扎扎实实地做一些梳理、考证、研究的,又是何其的少。

我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热爱它、依恋它,除了每年走在长满悬铃木的街道,闻着白玉兰花开的香气,看着灯光在老洋房之间闪烁,体味城市那种独一无二的温馨,最使我们难忘、引为骄傲而又似乎永远读不完的那本书,其实是这座城市中曾经生活过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就像我每次去法兰克福书展自然要想起城市中歌德的故居,每次到阿姆斯特丹必定会去看看梵·高的艺术馆那样,名人是城市水远的名片。

上海的名人真是太多了,从政治家到文人,从学者到艺术家,真是写也写不完。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对海派画家有一点了解,同时也乐于看到有关他们的书一本本地出版。因为海派文化、海派,最早的出处恰恰在于“海上画派”,后来的用法都是它的引申义;因为海上画派确确实实出了一批大师、大家:如国画家就有赵之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谢稚柳、吴湖帆、程十发、陆俨少、唐云、沈尹默等等,留洋归来的油画家就有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关良、朱屹瞻等等。海上画派仅中国画,最早确定的代表性人物就有60多人,延续到二十世纪末,大师、名家就远不止这些了。

海上画派是有价值的,海上画派是什么呢?很难下一个科学的结论。我认为它是江南文化的精灵,是西洋文化的还魂。宋代南迁,在江浙苏皖尤其在江南形成了新的文化景观,文人画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宋以后的绘画史几乎成了江南画史,赵孟频起始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浙派、皖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西泠八家、华亭画派等等,这血脉相承的名流画派,最终都回归江南,汇结到文商并举的大都市上海。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五口通商,又使西风随商东渐,西洋文化在上海登陆、浸润、植根,开出了灿烂的新花。海上画派传承了祖宗传统的精华和异族的光辉,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分外妖娆,殊为难得。所以,它无论从哪个视角看去,都是绚烂多姿的,也是价值连城的。为有价值的画派、事物、人物立传,不是很有价值的吗?

祝君波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程十发传/海派大师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3825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