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提高你的修养?人文学科该读哪些书?诗之趣味如何领略?读书可有以一当十的窍门?且听朱光潜先生的《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循循善诱,娓娓而谈。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金针度人,妙语解惑。亲受大师教诲,得其神髓,终身获益。

内容推荐

《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收入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随笔、杂记。他援引古今中外的事例,讲解文学基本常识和理论,总结治学经验与心得,探讨文学欣赏和写作。《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中的文章篇篇凝聚大师的经验与智慧,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清新可诵,通俗易懂,亲切活泼,使人在体会文学的趣味的同时,也能得到有益的知识,对于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培养情趣,大有裨益。

目录

资禀与修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谈读书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文学的趣味

流行文学三弊

作文与运思

选择与安排

咬文嚼字

散文的声音节奏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的无限

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谈书牍

日记

谈报章文学

谈对话体

随感录(上)

随感录(下)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我与文学

自传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资禀与修养

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本有不可磨灭的真理,但是往往被不努力者援为口实。迟钝人说:文学必须靠天才,我既没有天才,就生来与文学无缘,纵然努力,也是无补费精神。聪明人说:我有天才,这就够了,努力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显得天才还有缺陷,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正在它不费力而有过人的成就。这两种心理都很普遍,误人也很不浅。文学的门本是大开的。迟钝者误认为它关得很严密,不敢去问津;聪明者误认为自己生来就在门里,用不着摸索。他们都同样地懒怠下来,也同样地被关在门外。

从前有许多迷信和神秘色彩附丽在“天才”这个名词上面,一般人以为天才是神灵的凭借,与人力全无关系。近代学者有人说它是一种精神病,也有人说它是“长久的耐苦”。这个名词似颇不易用科学解释。我以为与其说“天才”,不如说“资禀”。资禀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没有绝对的分别,有人多得一点,有人少得一点。所谓“天才”不过是在资禀方面得天独厚,并没有什么神奇。莎士比亚和你我相去虽不可以道里计,他所有的资禀你和我并非完全没有,只是他有的多,我们有的少。若不然,他和我们在知能上就没有共同点,我们也就无从了解他、欣赏他了。除白痴以外,人人都多少可以了解欣赏文学,也就多少具有文学所必需的资禀。不单是了解欣赏,创作也还是一理。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

就资禀说,人人本都可以致力文学;不过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我们不能对于每件事都能登峰造极,有几分欣赏和创作文学的能力,总比完全没有好。要每个人都成为第一流文学家,这不但是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要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不但是很好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一个人所应该考虑的不是:我究竟应否在文学上下一番功夫(这不成为问题,一个人不能欣赏文学,不能发表思想情感,无疑地算不得一个受教育的人)?而是:我究竟是专门做文学家,还是只要一个受教育的人所应有的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第二个问题确值得考虑。如果只要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所应有的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人只需经过相当的努力,都可以达到,不能拿没有天才做借口;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他就要自问对文学是否有特优的资禀。近代心理学家研究资禀,常把普遍智力和特殊智力分开。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多种锁的钥匙;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才灵验的,像一把只能打开一种锁的钥匙。比如说,一个人的普遍智力高,无论读书、处事或作战、经商,都比低能人要强;可是读书、处事、作战、经商各需要一种特殊智力。尽管一个人件件都行,如果他的特殊智力在经商,他在经商方面的成就必比做其它事业都强。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数,那就是精力的浪费了。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诸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的学问的浅深?医生说,只有医生才能写出他的某一幕;律师说,只有学过法律的人才能了解他的某一剧的术语。你说他没有下功夫研究过医学、法学等等?我们都惊讶他的成熟作品的伟大,却忘记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费在改编前人的剧本,在其中讨诀窍。这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经“造作”的诗人在历史上却无先例。

P1-4

后记

本书收入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随笔、杂记。他援引古今中外的事例,讲解文学基本常识和理论,总结治学经验与心得,探讨文学欣赏和写作。这些文章通俗易懂,亲切活泼,使人在体会文学的趣味的同时,也能得到有益的知识,对于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培养情趣,大有裨益。书中文章选自《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与《朱光潜全集》第九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现编为《天资与修养》,归入“花生文库·大师谈学习”系列。个别篇章,原书中作者略有删改的,已作说明。两书中重复的篇目,如《谈书牍》等,则主要参照《艺文杂谈》。文中译名一仍其旧,未作改动。

编者

2006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牛顿说:“天才是长久的耐苦。”长久的耐苦不一定造成天才,天才却有赖于长久的耐苦。一切的成就都如此。天生的是资禀,造作的是修养,资禀是潜能是种子,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必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字才算是上品文字。

——朱光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大师谈学习系列/花生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77685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2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
丛书名 大师谈学习系列
印张 6.2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1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