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上下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秦泉主编的《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珍藏本)》从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一共收录了十五篇目前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受人欢迎,并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都是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诵读的传世经典之作。各篇章均配以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对于有的篇章,只翻译字面意思会让今天的读者不知所云,所以翻译时给出了整体故事的完整解析,以方便读者理解。

内容推荐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珍藏本)》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五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这些著作不仅在历代蒙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当代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范本。其文字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应用广泛,影响深远,备受欢迎。每部著作均配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对于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内容,更是给出了整体故事的完整解析,方便读者正确理解。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珍藏本)》由秦泉担任主编。

目录

上卷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

 弟子规

 弟子职

 增广贤文

 格言联璧

下卷

 蒙求

 幼学琼林

 龙文鞭影

 四字鉴略

 训蒙骈句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试读章节

【姓氏来源】

远祖起始于上古时期。相传高辛氏帝喾时,凤鸟氏担任历正(掌管日历的官职),后代就以凤为姓。

【历史名人】

凤纲:汉代医药学家、隐士。

凤全:清代官吏,光绪年间位至驻藏大臣。

【姓氏来源】

花姓的起源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有几种传说:一种是说花姓来源于何姓,何姓人的祖先是周文王。一种是说花姓从华姓中分化而出,因为古时原本没有“花”字,后来从“华”中分化出“花”,专门指花草的花。因此,这部分花姓人的祖先,应该是华姓人的祖先宋微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金代有个叫范用吉的人改姓花,他的后代便姓花。这也是现在一部分花姓的起源。

【历史名人】

花敬定:唐朝上元年间著名的武将。他骁勇善战,曾受到诗人杜甫的赞美。

花云:明朝初年的著名将领,曾跟随朱元璋东征西战,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花润生:明代官吏,曾任古田令,吏绩甚著。工诗文,有《介轩集》。

【姓氏来源】

方姓来源有二:一、相传古帝榆罔(神农氏之后)的儿子雷受封于方山一带,雷的子孙以封地名为姓。二、周宣王有位叫方叔的大臣,曾经率兵平息南方诸侯国叛乱,后代即以方叙名字中的“方”为姓。

【历史名人】

方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方孝孺:明代初年的大儒。他拒绝为篡位的朱棣写即位诏书,被灭了十族,也就是九族加上他的朋友学生一族。

方苞:清代文学家,“桐城派”古文代表人物。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姓氏来源】

相传黄帝有个臣子叫俞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俞”为姓。唐朝的时候,有个大臣叫俞文俊,他反对武则天称帝,被流放到了岭南。今天广东、广西一带的俞姓人,大部分都是他的后代。

【历史名人】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也是诗人和兵器发明家。

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先后主讲于苏州、上海、杭州等书院,授徒多人,章炳麟出其门下。著述五百余卷,主要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姓氏来源】

黄姓来源有四:一、黄帝的儿子,被赐予“任”姓,后代就相传以此为姓。二、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受封于任,后代就以其封地名为姓。三、相传太昊的后代受封于任国(在今山东济宁县),子孙即以国名为姓。四、由古代“妊”姓衍化而为“任”姓。

【历史名人】  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孑L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被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

任昉:南北朝文学家,和著名诗人沈约并称“任笔沈诗”。

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精于肖像画,亦能画山水和塑像。

【姓氏来源】

远祖起始于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的裔孙庄伯,字伯爰,他的后代以他字中的“爱”作为姓氏。古时候“爰”和“袁”通用,所以又以“袁”作为姓氏。

【历史名人】

袁绍:东汉末年世族豪强,曾号召发兵讨伐董卓,成为盟军的盟主,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主张诗文应抒写性灵,反对慕古,名噪一时,文坛称为“公安派”。著有《袁中郎集》。

【姓氏来源】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掌管刑狱的官,叫展禽。他受封于柳下,他的子孙有以“柳下”为姓,也有以“柳”为姓。

【历史名人】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与韩愈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河东先生集》。

柳公权:唐代大臣,书法家。所书正楷体势劲美,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柳永: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姓氏来源】

鲍姓来源有二:一、春秋时期,有个叫敬叔的,原本是禹的后人、杞国的公子,到齐国当上了大官,得到鲍邑这块封地。敬叔的后代就用鲍作为自己的姓。鲍姓发源在齐国,鲍敬叔的儿子鲍叔牙,曾孙鲍国,都做了齐国的大官。二、源自南北朝时期。由北魏代北地区埃力伐氏改为鲍姓。

【历史名人】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因为举荐管仲有功,被齐桓公封到鲍城。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又称鲍参军,李白诗中“俊逸鲍参军”,指的就是他。

【姓氏来源】

周文王的第十七个儿子受封手丰,被称作丰侯,建立丰国(今陕西户县以东),子孙以其封地名为姓。

【历史名人】

丰舒:春秋时贵族,曾执政于潞,后为晋景公所杀。

丰云奢:宋代道士,曾居茅山,传说其得道成仙而去。

【姓氏来源】

史姓来源有四:一、传说我们使用的汉字是一个叫仓颉的人造的,他就是史姓人的祖先,仓颉是黄帝时候的大臣,他在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后来的史官。后人就以先祖的官职作为姓,这一支史姓在安徽宣城一带繁衍发展。二、另一支发源于湖北武昌的史姓,他们的祖先是周朝的一个人,他被称做太史佚。太史佚是他的官名,职责是在天子身边记录天子的言行。太史佚的后代便取“史”字作为姓,世代传了下来。三、古代史国(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南部一带)人来到中国,他们的子孙以原国名为姓。例如北齐的史大多便是来源于此。四、由唐代阿史那氏改为史。

【历史名人】

史鱼:春秋末卫国大夫,以正直敢谏著称。

史达祖: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尤其善于咏物,在当时名气很大。

史可法: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坚守扬州,战败被清军所俘,英勇就义。P46-48

序言

何为“蒙学”?《周易·蒙卦》上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蒙,是指初人学的儿童,而“蒙学”就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其识字、知礼,以及具备基本历史和文化常识的教育手段。

从古至今,中华蒙学教育就一直是教育中的首要环节。我国传统蒙学历史悠久,而相关的蒙学教程都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汉书.艺文志》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史籀篇》便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蒙学课本。而在《礼记·学记》中就记叙了周时的蒙学教育情况:“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至宋代,大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进一步推广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章句序》),可见蒙学历来就受到国人的重视。

最早适合于幼儿识字的蒙学教材是西汉史游的《急就章》,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从那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各具特色的蒙学读物出现,其中的许多作品可谓盛传不衰,甚至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代代相诵的程度。传统蒙学读物依其教育目的,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一、识字学书类: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急就章》外,南朝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及《百家姓》、各种“杂字”类教材等都是以识字为主,但它们比起《急就章》来,更浅显明白,上口好读。二、训诫类:这类读物多带有训诫性质,强调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处世原则。这一类读物有宋代的《童蒙须知》、《小学》,唐代的《太公家教》、《女论语》、《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明代的《小儿语》、《续小儿语》、《童蒙训》,清代的《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三、知识掌故类:多讲述历史知识、轶闻遗事、掌故渊源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艺术性,多为三言、五言或六言,讲究骈辞骊句,抑扬顿挫。代表作有唐代的《蒙求》、宋代的《十七史蒙求》、《千家诗》,元代的《左氏蒙求》、《二十四孝》,清代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韵史》等。这三类蒙学读物可以说是构成了支撑我国传统蒙学的三大支柱。另外,在清朝又出现了《声律启蒙》、《驯蒙骈句》以及《笠翁对韵》等蒙学著作,都是以培养儿童作对吟诗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又为知识类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由于启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童蒙未开的儿童,所以历来的启蒙教材都有以下特点:生动活泼、语言浅显、押韵顺口、多用联语、篇幅短小、内容实用。虽然这些封建社会的启蒙性读物有今天看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向性,但它们毕竟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依然具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指向性:对孩子而言,它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立;对教师和家长而言,也完全可作为对学生和子女施教的参考。而且传统蒙学读物中也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所注重的传统美德,例如勤俭节约、孝敬和顺、端正宽厚、好学谦让等等;字里行间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金玉之言随处可见;随口吟诵之时,更带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沉淀。可以说,蕴含于这些启蒙读物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历代经典的蒙学读物不下数百种,要想收于一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本书从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一共收录了十五篇目前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受人欢迎,并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都是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诵读的传世经典之作。各篇章均配以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对于有的篇章,只翻译字面意思会让今天的读者不知所云,所以翻译时给出了整体故事的完整解析,以方便读者理解。种种努力,只期望能起到潜移默化、“童蒙养正”的作用。  编者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上下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149701
开本 20开
页数 7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4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1.6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2
出版地 江西
284
196
4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