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有亲人在台湾
内容
编辑推荐

万华茹,笔名虹桥明珠,本职是高中英语教师,业余爱好写作,曾发表过一些短篇作品,本书《家有亲人在台湾》是她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根据自己家族真实故事改写。除了人名,剩下的都是真实的。1949年是一道海峡,该家族故事从那一年开始,天涯相隔,泪眼相望。

内容推荐

  《家有亲人在台湾》讲述了一个家族、海峡两岸、三代人的心酸故事,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开始于1949年。

一个温良恭俭的小康之家,因为内战被分割开来,有的留在了大陆,有的奔走台湾。作者万华茹从她的祖父祖母开始,慢慢回忆了自己家族的变迁,从分离后的各自的艰辛生活,到相聚的喜与忧。台海两岸,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家有亲人在台湾》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冤家夫妻:我的祖父与祖母

第二章 天涯孤旅:大伯父的荣民岁月

第三章 离恨深深:二伯父与梁二妈

第四章 怯对流年:我的父亲和母亲

第五章 日暖风吹:伯父归来

第六章 雾霭夕阳:永远在一起的一家

试读章节

其实,祖父对于我仅仅是张相片。相片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着长袍儿,长方脸儿,略有点鹰钩鼻,眼睛大而精神。他老人家在我的婴儿期间就躺到蔡连河边方氏墓地里去了,有关他的记忆全是听祖母讲的,听得多了,他在我大脑里也是活灵活现的。

祖母是一个颇为刚强的农村老太婆,旁人常称呼她许二姑,她说话风清声朗,据说年轻时曾是出了名的美人。她衰老以后的模样我实在难以恭维,花白的头发绾一个小髻在后颈窝,由于驼背,头和脖子自然前伸,俨然像个问号,满脸蔫皮松松地垂着,枯黄的眼里仍有落日的余晖,当她专注地盯着你,你仍会感觉她曾经的犀利。

我对她又爱又怕,她兴致高时,在蓝天白云下的小土院落里,为我梳理满头乱稻草似的头发,闲闲地讲许多历史典故给我听,什么甘罗十二当宰相,王祥为母卧寒冰,乾隆皇帝与香妃……

“骨卧人间草木香”是她对香妃的赞美,我长大后遍查清诗找不到这句的出处,因此怀疑是她老人家自己写的,又不相信,她不像个能作诗的人。她那时身穿半旧蓝布大衫、黑宽脚裤,典型的乡下老婆婆,洗碗、煮饭、骂孙子孙女,挑我母亲的毛病。

当她与我一起坐在蔡连河边小村庄的那破瓦屋前择菜时,她总是自己择白菜而命令童年的我择韭菜,如果我不想择细细的韭菜也要择白菜的话,她的爆栗子会毫不留情地敲到我头上:“小小年纪就想偷懒,真是败家仔的后代!”她口中的败家仔专指我祖父,挨了爆栗子的我跑得远远的,冲她的背影悄悄骂道:“你这个老地主婆!地主婆!”不是我犯上忤逆,那年头谁不憎恶地主和地主婆呢。

不过,我大部分时间是喜欢她的,尤其是她的往事讲述,从我的童年一直持续到成年,给我的早年岁月涂上一抹文学的色彩。她的那些往昔岁月经过每回都略有不同的话语像一条绵长的小路从她的记忆延伸到我的记忆里,有时她讲错了,我还会提醒她两句。

祖父母的人生以一九四九年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半,此前他们有三个儿子,之后就剩一个了,不用问,自然是我父亲呗,两个大儿子都去了台湾,我的这两位“台胞”伯父我会一一讲来。

全国解放时,祖父已年过四十,在此之前他是吃祖宗饭的地主老爷,冬穿团花锦缎棉袍,夏穿绫罗衣裤,戴礼帽,拄文明棍,有款有型地走在紫水城的青石板街上,两边鱼鳞般的灰瓦屋前人们都客气地招呼他,他老人家大名方仁树,紫水城里小有名气。四十多年后,他的台胞儿子设立了方仁树奖学金,可是全县闻名啊!

“人家都是面子上对他客气,实际上并不尊敬他,他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一百多石田的家业,叫他败得只剩三十多石。”老年的祖母对我说。

“如果你听任他败干净了,我们就不会当地主。”我不以为然地反驳祖母。地主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是排在中国头一号的政治贱民,“地富反坏右”嘛。那时中国人对地主分子的态度近似于今天美国人对恐怖分子的态度。

“谁不想守住自己的产业呢,你以为地主就是躺在床上睡懒觉啊!烦心的事多着呢,那个时候,我们也是整天没觉得称心过,后来一下子没了土地,倒净了心。”祖母絮絮叨叨………

(一)

我们方家祖上原本也是穷困流离之人,他们从衣衫褴褛到锦衣玉食缀满了一路铺路石似的细碎传说。比如高祖父为富家扛十年长工,才半捡半买来一座凶宅,节省到腊月生病不舍得吃自家窖藏的白萝卜,高祖母月夜织布不点灯;另有老祖宗蹲茅厕时,还拾起蚂蚁拖过的黄豆回去喂鸡;还有祖宗走水路行陆路做贸易,为护货物与劫匪短刀相拼而死。经过几代人不断地进行财富积累与分配,到了民国时期,方家已不失为紫水城里的望族,有人大富,有人小康。  那时我的祖父母住在紫水城一座大宅子里,朱漆如意大门,垂花门里包着一个宽敞的院子。五间正上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全是硬山顶带詹廊,正房的廊下挂着一个圆形的竹鸟笼,一只画眉独自歌唱。院里华砖铺地,石子墁成甬路,左右各有一株海棠,各有一片花坛,花坛里遍种各色菊花。一只雪白的猫傲慢冷淡地从甬路走过。那二进院也是这般规模,所不同的是种着金桂树和芍药花。二进院后是下人房并厨房,水井俱全。如意大门之内,东边有一月洞门,入门北拐是一条长夹道,青砖铺就,与二进院并后院相通。

头进院是祖父和伯伯们的书房,二进院是全家人起居的地方。一九四八年秋天,这宅院里的气氛有些异样,当时国共两党殊死内战的各种真假消息像黑乌鸦似的在紫水城上空飞来飞去,祖父母们日夜惴惴不安。有一天他们的大儿子从武汉给他们来了封信,告诉他们国家形势危急,他所在的国军部队节节败退,万一共产党打过来,望父母是走是留早作打算,共产党最恨有钱人,这个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说。祖父和祖母产生了重大分岐,祖父主张立刻卖掉家产,全家都到武汉去,到了大城市,他们就成了穷人,任何革命也不怕了。祖母坚决不答应,一个人拥有财产并保住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万古不变的,他们之间爆发了激烈争执。

“我寻思着,这往后,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恐怕都要进行土地改革,国父孙中山就说过,要平均地权嘛,少数人占着大部分土地肯定是不行的。”祖父一身青布长衫,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祖母坐在鸡翅木的雕花书案前,手端一青花盖钟茶,两眼望着万字花窗棂不语,她当时是风韵犹存的盛年妇人,脸庞丰腴白晰,黑发沉稳地绾在脑后,横插一支碧玉瓒。她的一双眼睛黑白分明,非常有神——是精明厉害的表现,一旦生起气来,那眼光能变成两把利剑,直刺对方。

“哦!你干脆拿绳子勒死我们娘儿几个是正经!统共只剩了那几石田,你还想卖!叫一大家子喝西北风去!”祖母白净的脸上起了乌云,眼里酝酿起风暴。

“德民的信你也看了,他叫早拿主意,共产党是讲共产的,到时候我的土地、房子都叫人共产了,不如这会子我全卖了,还落几个钱花。”祖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用审视的目光在祖母脸上扫来扫去。

P3-7

书评(媒体评论)

《家有亲人在台湾》,也可以说是《家有亲人在大陆》。亲人在大陆也好,在台湾也好,说的故事,乡音虽异,一样凄凉。作者万华茹叙事云淡风清,屡见不写之写之妙。在乱世,梁秋月老师“一泓秋水照人寒”,剪了阴阳头,被领导赶去猪场挑粪。她早年读过一些诗词,内心留下了一点灵光,没有让自己变成一个死鱼眼睛唠唠叨叨的老妇人。

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小说家、翻译家 刘绍铭

万华茹女士的这本书以如泣如叙的文字,记载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充满血泪的家族史。一九四九年是一道海峡,这个家族的故事从这一年开始。两岸相隔,两岸守望,两岸苦盼,万氏家族三代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离散悲欢,动人心魄。不是文学,胜似文学,不谈家国,就是家国。

著名学者 陈子善

一九四九,历史的一瞬间,时世的大变局。多少普通的中国家庭,从此骨肉分离,音讯隔绝。一道海峡,宛若阴阳分界,生死两茫茫。爱情,亲情,最真挚的人间情感,在横扫天下的政治风暴面前,无比脆弱,被击得粉碎。三十年后,历史绕完圈子,时世回归正常。两岸交通,幸存者相见,却已物是人非,惟有泪千行。一九四九,藏着多少沉默的故事,无声的哀歌。这本书把其中一个故事讲了出来,把其中一支哀歌唱了出来,讲得缠绵悱恻,唱得催人肠断。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周国平

《家有亲人在台湾》贵在一个“真“字,从祖父祖母、伯父伯母,直到父亲母亲娓娓道来,那些历史长河中流淌过的琐碎瞬间栩栩如生,被充满真情的笔触镌刻在岁月的缝隙里。平凡小人物在中国一段大命运中演绎过悲喜今生,不刻意煽情,隐隐萦旋着欲说还休的味道……这份朴素与诚恳是一个家族的写真,也是一个民族的见证。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

小人物的生活微澜,最能见出大时代的风云,这是一本令人感动和感叹的书。

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谢泳

《家有亲人在台湾》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结构、手法、语言都是朴素的,原生态的,不经编造,不用技巧,亦不加修饰,单单是所呈现的人物命运和经历本身,就已经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它又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作者写的只是一家之事,世间类似的情形却很多;即便没有家庭离散、亲人远隔的遭遇,也难以避免别的种种苦难。所有这些,也许上一代人只能承受了,甚至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却不能不想方设法,争取下一代人活得好一点儿。先哲有言:历史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再这样了!

著名专家、学者 止庵

一段家世,道不尽两岸世故苍凉。

台湾学者龚 鹏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有亲人在台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华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2197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