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情(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一书共收入三百多幅张乐平的作品,为了让今天的读者认知当年的都市生活场景,由作家丁言昭、余之写了近百篇文章,对部分漫画进行了情节性解读,使静止的老漫画变成富有戏剧性的“动画”故事。其中的部分文章还对30年代上海的社会背景与史实作了概要性描述,为人们重温历史,鉴赏大师画笔下的漫画形象提供了知识性素材。两位作家的文字使隐现于大师画笔下的无字的漫画线条演化为自说自话的妙文。因此,阅读此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三毛诞生和成长的社会氛围与时代特征,再续老上海都市风情的记忆片断。

内容推荐

这本集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的张乐平漫画作品集,也是主要取材于上海图书馆所发现的漫画编辑而成的新书。此书初版于三毛70岁之际,五年来,又陆续找到了一百余幅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推出了修订本《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三毛诞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风情。这些历经岁月蹉跎的老漫画,再现了一个城市变迁的缩影。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20世纪30年代的局势

第一集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一吹一拍”(15)/两种拉生意(16)/诱惑(18)/黄包车夫

 见了他们又害怕又欢迎(19)/编辑先生(20)/上任去(22)/

 盖棺以后(23)/有财有势(24)/无题(26)/怪病妙方(28)

 /现代生活矛盾心理之一(29)/现代生活矛盾心理之二(30)

 /对话(31)/对话(32)/幽默的画(33)/幽默的画(34)/

 幽默的画(36)/幽默的画(38)/幽默的画(40)/幽默的画

 (42)/卖儿者(43)/出卖同情的报酬(44)/墙转角(46)/

 上海北四川路“维纳斯”之夜市·跳舞厅见闻(48)/一场虚惊

 (50)/前排两角钱(52)/将出远门(54)/权利与义务(55)/

 冷与热(56)/隔房间观火(57)/大失所望(58)/如此内容

 (59)/一个道学家的训子(60)/斯时也,秀才不出门,安知

 天下事(61)/教子有方(62)/今之博士多矣!(63)/他的

 衣食住行·一般人的衣食住(65)/装着金齿的狗常常会张牙舞

 爪(67)/庆祝双十(68)/大赛归来(69)/敲诈(71)/人之

 天性(73)/马路素描(74)/特别卫生(75)/小都会·未来

 的舞场(77)/春天公园中之环境(79)/大饭店(80)/夏夜

 的上海人(82)/大除夕的城隍庙九曲桥·新年城隍庙素描(84)

 /摩登美容术(88)/粽子的由来(90)/中国小姐穿洋装,外国

 小姐着中装(91)/窘(92)/装束(94)/双筒猎枪·忘年之交

 (96)/晨光曦微之都会(98)/钱的力量(100)/新三百六十行

 (101)/自由谈(103)/三友实业社广告(104)/危机:全球经

 济大萧条(108)/啼笑皆非(110)/马丁夫人抵沪(112)/周璇

 很不错的样子(113)/意料之外·自杀之前(114)/向导社(116)

 /无题(117)/舞池中(118)/“财源”(120)/对话(122)

 /对话(124)/映过悲剧后·悲剧同情者(126)/炉边赏雪图

 (128)/悔不与之决斗(130)/交差·目中无人(131)/送猪人

 不知肉味(133)/“绑票”(134)/闻人之正反面(135)/得中

 航空头奖的幻想·头奖在此(137)/交际花某小姐写照(139)/

 未来监狱的铁窗也是摩登化的(140)/便宜货(141)/吸吸

 (143)/一路顺风(144)/道家学(145)/对比(146)/发财架

 子(147)/上海城隍庙(148)/马路素描·幽默的画(150)/马

 路素描(151)/广告·原来如此(153)/上中下(155)/时装

 (157)/新春剪景(159)/红白恐怖的混合阵线!(162)/秋季

 女性的姿态·深秋大衣六式(165)

第二集 都市风情漫画选

 不犯法之杀人(169)/无题(169)/对话(170)/幽默的画

 (171)/幽默的画(171)/幽默的画(171)/国货的刽子手(172)

 /放下军刀(172)/捧(173)/吃饭难(173)/今年是何年

 (174)/无题(174)/夫妇?(175)/无题(175)/实行新生活

 之第三日(176)/一般医生的慈善事业(176)/无题(177)/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177)/人物漫画(178)/抱牌位做亲(178)

 /步步升高(179)/一人之寿,禽畜之殃(180)/无题(180)/

 幽默的画(181)/“百味鲜汁”(182)/未来派之广告术(18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84)/我要面包(185)/皮货店

 供过于求的门前(185)/观(186)/三种阶级搬场的种种(186)

 /回家(187)/鳏夫(187)/为金钱而作“囚犯”的人们

 (188)/看在狗分上(188)/人间世与阴间世之不同(189)/

 志不同道不合的一屋之用(189)/欢喜冤家(190)/漏洞难补

 (190)/消闲一生(191)/理想与现实(192)/六根未净(192)

 /舞迷(192)/色香味“触”法(193)/可以目空一切(194)

 /一道灵魂向封神台而去(194)/鞭重于力(194)/永远是笑

 (195)/适得其反(195)/相等(195)/独字写别了(196)/

 艺术的欣赏者(196)/未来派作家之助脑器(196)/无题(196)

 /经济学家(197)/考古学家(197)/妈的!你没看见咱挂

 的东西吗?(197)/倘若一切车辆都长期罢工(198)/鸽笼素

 描(198)/无题(199)/头发的方式(199)/妒无止境(2∞)

 /独占欲(200)/无处不含酸素(200)/吸引力(200)/最后

 的胜利?(201)/误会(202)/无题(连载漫画《小胖》选)

 (202)/错认老妪当妻子(连载漫画《小胖》选)(202)/轻重

 不匀(连载漫画《毕笛生史》选)(203)/心有余力不足(连

 载漫画《毕笛生史》选)(203)/争气勿争财(连载漫画《毕

 笛生史》选)(203)/得意忘形(连载漫画《毕笛生史》选)

 (203)/偷鸡勿着蚀把米(连载漫画《毕笛生史》选)(204)/

 卖长锭(204)/新生意经(204)/努力前进(205)/胜利谁属

 (205)/作高枕而卧的准备(205)/太阳牌玩偶(206)/虎视

 (206)/无题(206)/一个胆小的军人(206)/军火家(206)

 /对内与对外(207)/养兵千日用兵一朝(207)/侠女刺逆写

 实记(208)/无题(210)/懊恢歌(210)/古从军乐(210)/

 从军行(210)/古从军乐(211)/送衣曲(211)/望月(211)

第三集 插图及连环画

 张恂子的《魔窟仙鸳》(215)/张慧剑的《湖上》(216)/

 施蛰存的《特吕姑娘》(217)/林微音的《约》(218)/止

 水的《土皇帝》(219)/周乐山的《女儿乡》(231)/荆有

 麟的《离婚》(232)/陈了平的《今年梨花又开时》(233)/

 杜衡的《晚霞》(234)/周斐子的《肉的复仇》(236)/傅

 红蓼的《玉莲蓬》(237)/沈沦的《克星》(238)/李宝泉

 的《罗浮一天使》(239)/李宝泉的《节奏的反应》(240)/

 沈沦的《夜航船》(241)/周乐山的《细纱间》(242)/欧

 阳沉沦的《都市一“家”》(243)/《小孤女》(244)

 楼高江长,物象千万:1927-1937年张乐平漫画作品

一瞥

后记

试读章节

漫画中的两种拉生意:一为拉人算命,另一为妓女拉客。

旧上海的街上,经常有算命先生,而且大部分都戴着墨镜。这些戴墨镜的人,有的是真瞎子,有的是假的。其实,他们戴墨镜的目的,是不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真面貌、得知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当然也有一些是不戴眼镜的。

有一个算命先生,撑着一个门面,上边写着“天下第一算”。他工于心计,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更擅长于说双关语,语言机智,滴水不漏。因此,确有许多人的事情被他占验准确了,一时声名鹊起,远近皆知,前来求卜的人也络绎不绝,生意相当兴隆。有一次,一个名叫何芸生的人来算命,说自己官运不通。算命先生就说:“你名字里的‘芸’,是草字头的,上面的草把你压死了,所以上不去。你如果把草字头去掉,改成‘云’就行了。”那人一听,回去就把名字改成何云生,过了不久,果然升了官。

但是也有算不准,招摇撞骗,以邪说异言骗人钱财的。有的算命先生往往在桌上放一个长盒子,里边放着很多卡片,旁边有一只鸟笼,那只鸟是受过训练的。如果有人来问买房产的事,他就会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对着鸟吹口气。鸟飞出笼子,到盒子里去衔一张卡片出来,放在算命人的手里。算命人看着卡片,说:“大好事,你眼下财气正旺,一定能获得厚利。”

其实,算命人乘你不备,在卡片上沾上鸟爱吃的东西,那鸟自然就会去衔那张卡片。

在马路上拉客的妓女,称为“野鸡”,在妓女中算是比较低档的。旧社会里,被卖身的妓女,大多是因为家境贫困,也有是被骗卖掉的,而拐骗妇女就叫做“开条子”。

有个17岁的女孩子,与拆白党徒相识,不久便私订终身,情深意笃。两个人私奔在外租房同居,将女孩的钱用完后,有一天,男的对女的说:“你先到我的阿姨家去暂住几天,我到朋友处去借钱,借到后,马上来接你。”

第二天,男的把女的送到妓院,扬长而去。原来男的把女的卖到妓院,得了800金元。

诱惑

在上海南京路上,张三正在走路,忽然觉得有人在拍他的肩膀,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住在隔壁的李四。

“哎,晚上有空吗?”李四问道。

“干什么?又在动啥歪脑筋了。”

“不是,不是。今天晚上有演出。”

“这有什么稀奇的,在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先施公司楼顶经常有演出的。”

“这次不一样。”李四神秘地压低了声音说。

张三一听不一样,赶紧把耳朵凑过去:“怎么不一样?”

“是一个外国歌舞团,还是大马戏团,来跳脱衣舞。”

“去,去,去!”张三兴奋起来。

两人就走,到了那里,哇,好多人。突然响起爵士乐声,几个穿戴整齐的女演员上台跳舞,她们一边跳,一边脱衣服,先脱上衣,脱到乳罩,然后再脱裤子,一直脱到只留一条内裤。台下的看客被撩动得面红耳赤,不停地叫:“脱,脱,脱!”一边把钱扔到台上。音乐声更响了,就在那一刹那,女演员脱得一丝不挂,紧接着,灯全部暗掉……

因为生意好,就有人也组织中国妙龄少女跳脱衣舞。

黄包车夫见了他们又害怕又欢迎

黄包车夫见了外国水手为什么既害怕又高兴呢?外国水手一般不会讨价还价,有些黄包车夫见他们人生地不熟,会乱出价,水手也不管这么多,掏出钱就给他们。有时候,碰上一个喝醉酒的水手,说不定他还会随便拿张大面额的钞票扔给车夫。不过车夫们也经常会碰到倒霉的事。

当甲车夫拉着一个外国水兵气喘吁吁到了目的地,伸手要车钱时,接触到他手的却是一只大皮鞋脚。那水手踢了甲车夫以后,就大摇大摆地进了酒吧间。甲当然不甘心,追进去,可是放眼望去,都是高鼻子、蓝眼睛,头上戴着白帽子,个个差不多。唉,他劳动得来的就是狠狠的一脚!

乙车夫拉着一个外国水手,走了一圈又一圈,那兵只是用手指着前方。后来,乙发现车上那人一动也不动,悄悄地停下车,上前仔细一看,那人喝得烂醉,心想去摸摸他的口袋吧,又怕警察来询问,就在这时候,一辆外国军车在他身边停了下来,将那士兵带走了。乙只能傻呆杲地看着他离去。

丙与甲、乙的遭遇不同。有一天,他拉着空车,在肩膀上搭了块半新的毛毯,那是因为天冷,准备给客人盖的。忽然他感到一只毛茸茸的大手从后面伸过来,一把将他的毛毯抢了就跑。丙放下车上去与外国水手打了起来。路上行人都围了上来,警察慢悠悠地从人群中出现了。那个外国水手是恶人先告状,说黄包车夫抢了他的毛毯,要警察将黄包车夫抓起来。丙大声争辩,群众也在帮黄包车夫说话。那警察明明知道外国水手是在说谎,可是他不敢表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所以旧上海人说起外国水手来,往往会加一个“烂”字,叫他们“外国烂水手”。P16-19

序言

“三毛”与上海图书馆

黄显功

2010年是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的百年诞辰,也正值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漫画形象诞生75周年。这一中国本土的漫画人物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中国漫画艺术经典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不仅以三毛为主角的各种图书一直畅销不衰,同时三毛漫画还被改编成影视搬上银屏,近年又以新媒体卡通戏剧、舞台剧、网络游戏和动漫形式出现,使三毛成为具有现代标志性的文化资源,其影响波及海内外。

2010年7月28日,由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发起主办的“张乐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我作为这次活动的策划参与者,不仅是三毛漫画的爱好者,也是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缘分的见证者。因为,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三毛离不开上海图书馆的文献支持。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繁华的上海为艺术、为生活而打拼的时候,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个人的艺术资料往往残缺不全。虽然张乐平先生在数十年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刊发于众多报刊之上,但后人对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创作仍缺乏完整的了解。如最早的三毛诞生于何时,早期的三毛漫画作品究竟有多少,抗日战争期间张乐平先生曾创作了哪些漫画作品等。在已刊的中国漫画史著作中对张乐平先生的评论与研究有明显的不足。对于散见在建国前多种报刊上的漫画,只有以披沙淘金的功夫去寻觅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以富藏中国近现报刊著称的上海图书馆成为张乐平家属和研究者关注的目标。

从1991年起,张乐平先生之子张慰军来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开始了艰苦的查找。到1992年夏天,在徐家汇藏书楼的毛天虹、张伟的帮助下,从30年代的报刊上,欣喜地发现了数十幅早期三毛漫画。1992~9月张乐平先生逝世之后的十余年来,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融融和张慰军等人投入大量精力,对张乐平漫画作品进行编辑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漫画作品集的新版本和衍生作品,同时组织人力在上海图书馆继续寻找父亲的作品。发掘早期三毛漫画也牵动了其他一些热心人,如作家丁言昭在研究30年代上海时,从上海图书馆所藏文献中陆续发现了十余幅三毛漫画,也及时提供给了张家。1998年之后,张融融和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的汪英、祁国生等人坚守在上海图书馆的近代文献阅览室,几乎查遍馆藏三四十年代报刊,从中又找出了一百余幅三毛漫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张乐平漫画创作的认识。其中最有价值者是又一次改写了三毛的生日和诞生地。据张乐平先生回忆,第一幅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的上海《小晨报》,实际上《小晨报》创刊于当年9月12日,三毛的摇篮肯定另有所属。以往人们所知的三毛诞生地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发表于1935年11月23日《小晨报》上的三毛。另一说是刊在早于该报的《独立漫画》上,但上海图书馆所藏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Ⅸ图画晨报》上出现了更早的三毛。目前,这一发现已成为三毛的生Et。

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不仅丰满了三毛的身躯,同时也重现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弥补了一批缺失的资料。如他在30年代的漫画创作状况,后人知之甚少,通过史料发掘,成立于1937年8月的救亡漫画宣传队逐步完整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部《三毛之父“从军”记》将这段难忘的历史得到了再现,为我们探寻当年走出上海的艺术家们以漫画抵抗日寇的足迹提供了少为人知的文献资料。据统计,张乐平先生的抗战漫画作品90%得益于上海图书馆的帮助而重见天日。《三毛流浪记》原连载于1947年6月15日至1949年4月4日的上海《大公报》上,之后曾结集出版。建国以来,由于种种政治原因的束缚,频繁出版的此书画稿被多次删改。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三毛流浪记全集》为名出版时仍是个残缺本。为了恢复这本名作的本来面目,张氏兄弟在上海图书馆完整地复印了《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加上《大公报》未刊稿,在2000年出版了足本《《三毛流浪记全集》,共收录261幅作品,对画稿名称也据首次刊登时的原貌作了订正。

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的缘分还在于双方的友好合作。在《三毛流浪记》创作50周年纪念时,张乐平家属将三毛形象使用权授予了上海图书馆,三毛漫画传人、张乐平先生之子张苏军手绘了50幅三毛漫画赠给了图书馆读者,而上海图书馆图书文化博览厅也在三毛漫画诞生7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和发行了《三毛之父张乐平(限定版)》珍藏本70部。在《三毛流浪记》诞生60周年时,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了一批各个时期出版的《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三毛流浪记》版本展”,吸引了众多的藏书爱好者。2007年,鉴于上海图书馆对三毛的帮助,张乐平先生的家属将《三毛流浪记全集》和《三毛从军记全集》的彩图英汉双语版这一走向世界的最新版本和《三毛之父“从军”记》授予上海图书馆所属的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使最年轻的三毛与最早的三毛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性地相聚。在纪念张乐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双方再次签订了毛动漫合作出版协议,可以期待三毛的新形象版本将不断在此面世。

这本集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的张乐平漫画作品集,也是主要取材于上海图书馆所发现的漫画编辑而成的新书。此书初版于三毛70岁之际,五年来,又陆续找到了一百余幅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推出了修订本《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三毛诞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风情。这些历经岁月蹉跎的老漫画,再现了一个城市变迁的缩影。如果说上海图书馆最近编辑出版的《老上海漫画图志》是一部区域性的漫画专题文化史,那么张乐平先生的这部作品集则是对上海30年代漫画发展最具典型性的解说之一。当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均有较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和出版物。就漫画而言,仅在上海就有二十多个漫画刊物,’为漫画家的成长创造了施展才干的舞台。由于漫画具有时事性特点,最易与当时兴盛的报刊相结合,于是成为揭露社会百态的有效载体。所以,张乐平先生作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不仅塑造了三毛,而且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关注千变万化、错纵复杂的花花世界,从中提炼出各色人等的艺术形象,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讲述T30年代一段段生活的场景。在当时众多的报刊上,如《小晨报》、《新华画报》、《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泼克》、《社会日报》、《申报》等,都可以见到张乐平先生观察社会、揭示生活、批判现实的漫画作品。本书就是张乐平先生这一时期作品的集中展现,许多作品系首次结集出版。

对于漫画,我觉得它不仅是一个美术画种,它还是一种“文体”,一组漫画就是一篇杂文,或是一篇散文,能使人从图像的品鉴中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思想的共鸣。它作为都市文化的表现物,是随着报刊媒体的发展而繁荣起来的艺术类型。人们对漫画的喜闻乐见正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认同。《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一书共收入三百多幅张乐平的作品,为了让今天的读者认知当年的都市生活场景,由作家丁言昭、余之写了近百篇文章,对部分漫画进行了情节性解读,使静止的老漫画变成富有戏剧性的“动画”故事。其中的部分文章还对30年代上海的社会背景与史实作了概要性描述,为人们重温历史,鉴赏大师画笔下的漫画形象提供了知识性素材。两位作家的文字使隐现于大师画笔下的无字的漫画线条演化为自说自话的妙文。因此,阅读此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三毛诞生和成长的社会氛围与时代特征,再续老上海都市风情的记忆片断。

三毛与上海图书馆的画缘、书缘,不仅体现在以上查找文献、提供服务、合作出版等方面,更具有文化价值与意义的是2009年7月28日,在又一个三毛的生日里,张慰军代表张乐平的家属将一批极为珍贵的张乐平三毛漫画原稿,笔记、发言稿的手迹以及和众多文化界名流交住的书信原件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此举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图书馆的漫画专题文献收藏,为研究上海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由此可见,图书馆在重现人类文明创造和重构城市文化记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三毛凭籍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获得了重生,它不再是踪渺茫、身世不清的城市“流浪儿”,而是常驻在人们心里的“永远的三毛”。

2010年8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情(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30年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言昭//余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张乐平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32060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28.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