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悬崖上的爱情
内容
编辑推荐

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对方得到幸福。

说什么“只求曾经拥有”,我们要的是天长地久。

在人生的长河中,友谊常常比爱情更高洁,更伟大。

这本书呈现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悬殊,但他们冲破俗世的障碍,勇敢地走在一起;婚后又经历了十年的跨国相思,始终不离不弃。其情感之真挚,故事之曲折,令人读后感怀不已。

内容推荐

爱情是漫漫人生路上一首最美丽的歌,是每个人心底最明亮的一盏灯;真正的爱情经得住时空地域的考验。这本书呈现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悬殊,但他们冲破俗世的障碍,勇敢地走在一起;婚后又经历了十年的跨国相思,始终不离不弃。其情感之真挚,故事之曲折,令人读后感怀不已。

目录

作者自序

序曲

笫一章:不对称的恋情

第二章:初试云雨

第三章:抉择

第四章:别开生面的婚礼

第五章:天涯无路觅知音

第六章:一。四号牢房

第七章:纽约地铁的琴声

第八章:绿卡的诱惑

第九章:在爱的十字街头

第十章:权与情的较量

第十一章:革命革到头上了

第十二章:北江遗恨

第十三章:铤而走险

第十四章:苦难的航程

第十五章:“天堂”劫难

第十六章:雪映之死

第十七章:异国重逢

尾声

一首悲凉的老歌——读麦子《悬崖上的爱情》

试读章节

那天早晨,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鲁娜也来到江边吊嗓子练歌。她也被这流丽缠绵的琴声吸引住了,但又生怕惊动那位拉琴的人,只好远远地驻足聆听:

当那杜鹃啼过,

声声添乡愁。

更哪堪江水呜咽,

南国多情的孩子啊!

当那红花开遍,

瓣瓣是啼痕渲染,

尽都已随春归去,

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

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

就是有水鸟飞翔的地方,

那边白云映红荔村前,

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

为什么不回家?!

这是马思聪的《思乡曲》!也是鲁娜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欢唱的一首歌!虽然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唱过多少遍了,但每次唱起这首歌,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并且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凌波拉完《思乡曲》以后,又拉起了《异乡寒夜曲》。鲁娜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地和着琴声唱了起来:

离别了故乡不知多少年哟,

那遥远的祖国。

望了又望,

眼前只是一片渺茫和凄凉!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梦中的家园?

静静的夜哟,

冷冷的风,

明月照西窗。

星光暗淡独自披衣起哟,

悄悄向远方。

盼了又盼,

心中只剩一片痛苦和迷茫。

什么时候才能听见妈妈的呼唤?

辛酸的岁月,

苦难的童年,

莫要奔异乡。

歌声和琴声是那样和谐吻合,它飘荡在江面上,回响在山谷里。这首沉郁悲凉的老歌,也是鲁娜从小就喜欢唱的,可万万没有想到,在此遥远荒凉的河滩上也能听到这首歌,也能找到与之心灵相通的知音。阴差阳错的事情常常就是那么巧合,这大概也是一种缘分吧。

其实缘分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即使是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也常常是说不清楚;然而,人生中往往也是因为这种缘分而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人生悲欢离合,也正是从这次巧遇中开始的。

歌声停止以后,鲁娜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走到凌波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彬彬有礼地说:“你的琴拉得真棒,几乎把我给融化了。是学院的老师吗?”

凌波抬头一看,只见眼前的女郎身材高挑,曲线优美,水灵灵的眼睛充满着神采和智慧;又高又直的鼻梁显得刚毅大方,唇线清晰,唇下微微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笑起来荡漾着深情的酒窝尤为迷人。那一缕像黑色瀑布般从双肩上倾泻下来的长发,更飘逸着青春活力。总之,在她身上没有一样不富于雕塑般的均匀与和谐,全身上下光艳迷人,超凡脱俗。她是这样的娇,又是这样的艳,娇艳中又有点妖野。这样的模样,既是上帝的杰作,又是凌波心仪的女神维纳斯,让他心醉,让他着迷!眼下,凌波被鲁娜那典雅的气质所倾倒,言不由衷又不知所措。

“是的,我是学院新来的音乐老师!你的歌唱得很好,是声乐系的学生吧?”

“对,声乐系三年级,望老师多多指教。”鲁娜落落大方并且还颇为谦虚。

“指教倒谈不上,互相学习吧。”凌波谦让地说完,把绛紫色花朵型的小提琴放回琴盒里,拎起来,迈开大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本来鲁娜还想和这位帅气十足的老师多聊几句,或者至少互通一下姓名,握握手,说声再见;可是,他竟如此匆匆地走了。她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那颀长、俊美的背影消失在河岸边那一片茂密竹林的深处。

凌波走了以后,鲁娜觉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伤与失落涌上心头……这也许就是少女情怀,也许就是一见钟情吧。这种感觉是那样甜美,又是那样奇怪,简直不可理解,不可捉摸。

以后一连几天,鲁娜又到河边吊嗓子练歌,却见不到那位拉琴老师的伟岸身影。她是多么渴望能再次见到他呵——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不知不觉,她心里慢慢产生一种迷惘,这种迷惘慢慢地又变成了一种失落感。脑子里掠过了一连串问号:他为什么不来江边练琴呢?莫非他是在有意回避我?或者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而且,她感到自己似乎有许多话要对他说;但是,如果要说又能说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感觉奇妙得很,反正时时刻刻都想见到他!

到了第四天,当鲁娜再次来到江边吊嗓子的时候,仍然见不到凌波的踪影。她正在感到失落和沮丧的时候,忽然从远处又传来了美妙的琴声。侧耳细听,那琴声是从下游数百米处的一个偏僻的河湾里传来的。一阵喜悦掠过鲁娜的心头,因为她断定只有那位心仪的老师才能拉出如此高水准的琴韵,于是便朝着琴声的方向迅速走了过去。

当鲁娜出现在凌波视野的那一刹那,琴声突然停止了。

“老师,您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拉琴呢?这里道路崎岖难行,万一跌到河里怎么办呢?”鲁娜走到凌波跟前,亲切地说,语气中充满着关爱。

“这里安静,没人打扰。”凌波淡淡地瞥了鲁娜一眼,又说,“即使跌到河里也不怕——我会游泳。”

“这么说,你是嫌我打扰你啦?”聪明的鲁娜蓦然领悟到凌波话里的意思,感到有点歉意。

“正是为了避开干扰才转移到这里来的。我希望能够得到一点安宁。”凌波毫不客气地说。

他的话让鲁娜听了既难过又尴尬。本来,她是多么希望有更多机会接触这位音乐奇人,并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呀!可是他的这番话实在太不友好了,也太刺人了,况且,已明显地表示出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鲁娜从未见过这样傲慢、这样冷酷的男人。以前,由于她大方活泼的个性,和超前开放的作风,加上特殊的家庭出身和天生丽质,使她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所有人屏息凝目的焦点,尤其是男人,更是侧目相看,常常也都是恭维和谄媚。无论她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如今面前这个男人却显得如此高贵骄傲,实在令她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冷静一想,有才华的人,总是显得高傲一些,怪癖一些,他们常常需要别人去理解,去适应。并且,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高傲和怪癖,反而使鲁娜对面前这个男人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和体谅,甚至认为他有个性,有气质,不落俗套,难得可爱。想到这里,鲁娜原先那一肚子委屈和怨恨也就慢慢烟消云散了。  “既然是学院里的老师,为什么学生不可以知道你的尊姓大名呢?师生之间为什么要这样隔阂冷漠呢?”鲁娜几乎用祈求的目光望着对方,这祈求中又明显地带着一点点愠怒和责备。

凌波为了避开这位女学生的纠缠和哕唆,就干脆亮出了自己的政治底牌,在阶级社会,正因为这张底牌常常使人敬而远之,退避三舍。

“不瞒你说吧,同学!我并非架子大,更不是不近人情的冷血怪物,而是一个被编人了‘另册’的人。你知道我的姓名又有什么用呢?”他停了片刻,又说,“况且我姓不尊,名不大——我的名字叫右——派!别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我,疏远我,你为什么却偏偏靠近我呢?难道你不怕受传染吗?”

鲁娜听罢凌波无奈的表白,仿佛一下子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共产党员高度的阶级警惕性,使她不禁愣了一下,但是眼前这个“右派分子”哪有一丝一毫像是自己的阶级敌人呢?而他的音乐造诣和超凡脱俗气质,又使她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敬仰、爱慕和同情之心,并且由于这些超阶级的人类共同本性的驱使,致使她毫无顾忌地回答:“不管你姓右姓左,对于我来说都不太重要,也不太在乎,我们通个姓名总还可以吧?”期待了一会儿,鲁娜又主动地说:“我叫鲁娜,鲁迅的鲁,安娜·卡列尼娜的娜,我想拜你为师,跟你学拉琴,难道你不可以收我为学生吗?”P7-11

序言

我花了几年时间和心血写成这本小书,实在感觉太累了!爬格子爬了大半辈子,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拿笔杆的沉重和艰辛。虽然我写的只是十年动乱期间的爱情故事,但是,不知为什么,一些好心肠的朋友总是劝我不要去碰这一类题材,不要重唱这支苍凉的老歌。然而,我还是一意孤行,置友人的劝阻于不顾。我之所以我行我素,原因有二:一是在我的一生中,最苦难、最难以忘怀的就是十年动乱,它给我们的祖国和我本人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记得学生时代,老师曾教导我们,写文章应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不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更不要顶礼膜拜,盲目充当吹鼓手之类。而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文革”这段岁月,所以我也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题材,重新唱起了这支悲凉的老歌;二是像十年动乱这样重大的历史事实,如果轻易地在我们的历史教课书中略过,在我们的文艺创作中淡出,自然也将在我们子孙后代的记忆中留下一片空白,这将对不起子孙后代,对不起历史,更对不起那些曾经受过伤害的人们。

俄罗斯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说出和写出真情,是我们意识中最明亮的火花;这种真实的存在,是人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证明。”历史可以不记仇恨,但不可以忘记。挖掘出被遗忘的事情,连接起被切断的历史,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知。于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点“雪泥鸿爪”,为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吧,我也就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以下文字,至于她的命运如何,人们的反应如何,我就没有考虑太多了。

曾经有人问我,你在书中所写的人和事,是你自己还是有特定的人物?毫不讳言,有些的确是我自己和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点,也有不少内容和情节是来自在十年动乱中深受迫害,不得不冒死犯难逃亡海外的中国一代音乐宗师马思聪先生。我是马思聪先生的朋友,也是他获得平反以后在美国第一个采访他的人,他和他的太太王慕理及女儿马瑞雪曾经对我倾诉了许多肺腑之言,这些饱含着血和泪的故事常常撞击着我的心灵,萦回在我的脑际,构成了我写这本小说的初衷。后来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协助有关方面在广州建立了马思聪纪念馆。马思聪的不幸遭遇,马思聪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的伟大艺术成就,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几年来,我与其他朋友一直想把马思聪搬上银幕,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于是我也就很自然地把我心目中的马思聪作为模特写入书中了。

岁月如流!我们这一代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第一代加入共青团,也是正正规规地接受了共产党十七年教育的一代人,或者说,这是最驯服,最老实,最勤劳,也是最不幸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并且已经渐渐衰老凋零了。我希望把这本饱含着深情的书,奉献给我的同辈朋友,奉献给马思聪先生——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并聊以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悬崖上的爱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麦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5766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7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