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
内容
目录

绪论学问化: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 先秦诗歌学问化要素的孕育与生成

 第一节 礼、乐、舞合一与“诗”实用化特征的根源

 第二节 春秋“赋诗”、“引诗”的实用理性精神

 第三节 孔子诗学与学问化要素的生成

 第四节 楚辞的发生与学问化

第二章 汉魏六朝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开端

 第一节 汉赋:汉魏六朝诗歌学问化的前兆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诗赋摹拟与学问

 第三节 玄谈、玄言诗与学问化

 第四节 元嘉山水诗的学问化因素及其特征

 第五节 魏晋六朝时期诗歌性情与学问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 唐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发展

 第一节 唐诗学问化的文化学术背景

 第二节 初盛唐诗歌的学问化

 第三节 中晚唐诗歌的学问化

第四章 宋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第一座高峰

 第一节 宋代诗歌学问化特征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西昆派诗歌:宋诗学问化的肇端

 第三节 新变派与王安石诗歌:宋诗学问化的发展

 第四节 东坡体——宋代学问化诗歌的典范

 第五节 宋调凝定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学问化诗歌

 第六节 刘克庄的学问化诗学理论与其诗歌创作的学问化特色

第五章 元明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洄溯

 第一节 由金入元:反“学问化”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明代古典主义诗歌性情与学问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中晚明“学问化”思维下的性灵追求

 第四节 明末“学问”与“性灵”的合流

第六章 清诗:古典诗歌学问化的第二座高峰

 第一节 清诗以学胜

 第二节 本于经史佛学、囊括诸子百家的钱谦益

 第三节 清代学人之诗的肇启者顾炎武

 第四节 开资书为诗风气的朱彝尊

 第五节 喜冷僻琐碎书料的厉鹗

 第六节 化学人诗如盐入水的袁枚

 第七节 把诗作成学术韵文体的翁方纲

第七章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影响、新变与终结

 第一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嗣响

 第二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的新变

 第三节 古典诗歌学问化之路的终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在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过程中,“性情”与“学问”是一对相关命题。长期以来“意境化”过程始终居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视野中心,而“学问化”问题虽也受到关注,却在深度的系统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被忽略状态。《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从古典诗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双重角度,梳理了文学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却一直没有被充分关注的显见事实,将沉埋于载籍中的理论与被遮蔽了的现象再度揭示出来,此即中国“古典诗歌学问化”现象。《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作者魏中林)上至中国诗歌发轫的先秦时代,下至新文化运动前,力图追源溯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文学史,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编辑推荐

《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作者魏中林)上至中国诗歌发轫的先秦时代,下至新文化运动前,力图追源溯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文学史,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全书分为先秦诗歌学问化要素的孕育与生成;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影响、新变与终结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典诗歌学问化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中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8314
开本 16开
页数 4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3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