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民国学术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根据中、美两国的史沫特莱研究现状,考虑到史沫特莱的中国作品在其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刘小莉编写的这本《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以史沫特莱的中国写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作品置于1930—1940年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美左翼文化运动以及同一时期美国记者对华写作的背景之中,考察影响史沫特莱中国写作的各种因素,辨别她在中国左联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返回美国以后书写中国、中国人的阶段性特点,进而阐述史沫特莱在中、美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历程及其作品的复杂风貌。

内容推荐

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失败,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促使大批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向左转。在中、美两国同时掀起了左翼文化运动的高潮。1928年束前往中国的史沫特莱,就是这批知识分手中的一员。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粪文化运动的诸多重要场景中,史沫特莱都曾是现场人物。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资助下,她在上海所从事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工作,成为沟通中,美左翼文亿运动的重要途径。就此而言,史沫特莱在上海期间的活动,为这一时期中、美左翼运动的国际性特征提供了例证,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从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出发,以史沫特莱关于中国的著述为考察对象,结合她的社会活动,论述了她与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关联和对中国左翼文化的贡献等。作者刘小莉立足于英文文本和史料,细致梳理,呈现一个立体的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绪论

 一 一个“政治人物”?

 二 “发现”史沫特莱

 三 作为“三S”之一

 四 跨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史沫特莱

第一章 在中美左翼文化运动的交汇点上

 一 一个叛逆者的人生起点

 二 来自西方的女权主义作家

 三 以共产国际的名义

第二章 红色中国,白色中国(上)

 一 史沫特莱与《中国论坛》的创办

 二 《中国人的命运》:为反叛者立言

 三 回应左联前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焦虑

 四 《中国红军在前进》:红色革命神话

第三章 红色中国,白色中国(下)

 一 《今日中国》与中国左翼文化在美国的传播

 二 《中国红军在前进》的反响与争议

 三 史沫特莱与《中国呼声》的创办

 四 男女平等还是人人平等?

第四章 走近中国人

 一 1937年的史沫特莱与延安生活

 二 抗战前期的史沫特莱写作

 三 《中国在反击》:民众作为英雄

 四 一个旁观者

第五章 乡关何处?

 一 落潮时分

 二 返美之后的史沫特莱写作

 三 《中国的战歌》:自省·自辩

 四 《伟大的道路》:并非正式传记

 五 女性革命者的失声

第六章 中、美两国对史沫特莱的接受与评价

 一 史沫特莱在美国

 二 成为“政治人物”

 三 中译本《大地的女儿》与无产阶级作家史沫特莱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民国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小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9929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9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