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再峰编著的《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讲的是入门的基本功,是学唱京剧的基础,因而讲的是一般要求,是共性的东西。而《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讲的则是,各流派的创立者是如何在其演唱中具体运用这些基本功,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的,故这本书讲的是个性的东西。比如,同是用气,各有巧妙:程派对气息量需要特别大,因而特别讲究气息控制,气口安排繁多;而马派唱腔中,用气、调气是一大特点,尤其是气口掌握,偷气、换气,变化多端,运用自如。再如,同是发声吐字,具体各不相同:有的强调字头,喷吐有力;有的则拉长字腹,使其元音响亮;还有的重在字尾,善用鼻腔共鸣……京剧大师们就是善于依据各自不同的先天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技巧来修饰、美化唱腔和表演,因而得以各具特色,创立流派。

目录

第一章 留得清气满乾坤——梅(兰芳)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第二节 声

1.梅派嗓音甜、亮的声学依据

2.把握“迸嘴音”(“i”音口型)与“张嘴音”(“a”音口型)的平衡、协调共鸣

3.保持较高的演唱调门

 第三节 字

1.依唱词的声调变化行腔

2.依唱词的字头、字腹、字尾行腔

 第四节 腔

1.改良传统旋律、丰富旦行唱腔

2.改良“砸夯”唱法

3.延长音

4.常用小六度旋法

5.倚音

6.小落音

7.断音

8.腔音

9.推音

10.滑音

11.小擞音

12.实阻音

第二章 人道秋声胜春潮——程(砚秋)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气息控制

2.气口设置

 第二节 声

1.保持靠后的声音位置

2.打开口腔内空,保持富有程派演唱特色的最佳共鸣

3.使用较低的演唱调门

 第三节 字

1.依唱词的声调变化行腔

2.依唱词的字头、字腹、字尾行腔

 第四节 腔

1.常用“清角”(4)、“变徵”(#4)、“变宫”(7)等偏音及缩小音程的旋法

2.常用小二度连接的旋法

3.升高宫音

4.小三度旋法

5.级进旋法

6.同音重复、双邻音反复的旋法

7.以休止、切分等节奏来点缀唱腔

8.常在散板中安插滚唱

9.立音

10.提拎着唱

11.脑后音

12.倚音

13.小落音

14.虚阻音

15.喉头音

16.直音

17.顿感音

18.枣核音

19.嘴音

20.腭音

21.特征旋律

第三章 红娘绝晌牡丹留香——荀(慧生)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第二节 声

1.较为靠前的声音位置

2.运用较低的调门演唱

 第三节 字

1.尖团字、上口字

2.咬字、吐字

3.打开字腹

4.声调

5.衬字的运用

 第四节 腔

1.特征旋律

2.强调小三度、纯四度连续运用的旋法

3.善用7(变宫)、#4(变徵)等偏音

4.升高宫音

5.运用切分节奏的旋法

6.吸收河北梆子及其他音乐素材

7.口语化的演唱

8.滑音

9.倚音

10.小擞音

11.腔音

12.小落音

13.实阻音

14.枣核音

第四章 转益多师终得“四似”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张(君秋)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3.偷气

4.歇气

5.沉气

6.弹气

 第二节 声

1.较为靠前的声音位置

2.口腔保持坛子口型

3.音色

4.演唱调门的高度

 第三节 字

1.区分尖团字、采用上口字

2.咬字、吐字、归韵

3.声调

 第四节 腔

1.滑音

2.倚音

3.小擞音

4.腔音

5.小落音

6.卷舌音

7.腭音

8.虚阻音

9.喉头音

10.枣核音

11.直音

12.偏音

13.强调附点、切分的旋法

14.推音

15.改变习惯时值

第五章 “清刚醇厚”催人醉风靡众“生”又一峰——余(叔岩)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3.提气

4.歇气

5.弹气

6.沉气

 第二节 声

1.功夫嗓

2.提拎着唱

3.立音

4.中锋嗓

5.脑后音

6.靠前的声音位置

7.打开口腔

8.保持较高的演唱调门

 第三节 字

1.区分尖团字、采用上口字

2.咬字、吐字、归韵

3.声调

 第四节 腔

1.滑音

2.倚音

3.小擞音

4.腔音

5.苍音

6.虚阻音

7.实阻音

8.腮音

9.虎音

10.音高的游移

11.升高宫音

12.直音

13.俏着唱

14.利落收腔

15.强调附点

16.强调切分节奏

第六章 须生泰斗独树一帜潇洒飘逸雅俗共赏——马(连良)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3.歇气

4.沉气

5.弹气

6.叹着唱

 第二节 声

1.声音位置

2.演唱调门

3.打开口腔

 第三节 字

1.区分尖团字、采用上口字

2.咬字、吐字、归韵

3.强调后鼻音收腔

4.声调

5.衬字

 第四节 腔

1.滑音

2.小落音

3.倚音

4.小擞音

5.腔音

6.虚阻音

7.实阻音

8.特色音调

9.借用旦角旋法

10.强调附点

11.突出切分节奏

第七章 “言”者已远遗韵无穷——言(菊朋)派演唱技巧

 第一节 气

1.丹田气息

2.气口设置

3.歇气

4.沉气

5.叹着唱

 第二节 声

1.虚声

2.打开口腔

3.演唱调门

 第三节 字

1.区分尖团字、采用上口字

2.咬字、吐字、归韵

3.喷口的运用

4.强调后鼻音收腔

5.字的声调

6.衬字

 第四节 腔

1.滑音

2.倚音

3.小擞音

4.腔音

5.字重腔轻

6.虚阻音

7.实阻音

8.强调附点

9.利落收腔

10.强调切分节奏

第八章 京剧演唱技法综述

1.深吸慢放

2.腔音

3.虚阻音

4.实阻音

5.滑音

6.倚音

7.小擞音

8.小落音

9.枣核音

10.喉头音

11.直音

12.顿感音

13.嘴音

14.腭音

15.苍音

16.虎音

17.寸一点

18.利落收腔

19.虚声

20.字重腔轻

21.提拎着唱

22.立音

23.中锋嗓

24.脑后音

25.腮音

26.俏着唱

27.喷口

28.偷气

29.提气

30.弹气

31.歇气

32.沉气

33.叹着唱

附录:京剧音韵简介

1.中州韵与湖广音

2.尖团字

3.上口字

4.在传统戏的演唱中,要区分“尖团”字、运用“上口”字

5.衬字

6.入声及入声字辨识三法

7.京剧演唱中的“韵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再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3886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9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17.13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96
21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