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史学史/中国专门史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专门史文库以几种早年蜚声学坛的专史作为引领篇什,更多地选入近十年来的专史佳品,《中国史学史》是此丛书之一。谢贵安撰写的此书,不仅仅着眼于武汉大学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一本综合最新研究成果、有一定特色的中国史学史读本,以了解正在崛起的现代中国和正在复兴的中华文明。

内容推荐

谢贵安主编的《中国史学史》对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和悠久的史学历程作了新的梳理和勾勒,既叙述了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建构过程,又对传统的史学史体系进行了适度的解构,对过往学者在传统史学史体系建构中的学术活动作了分层和标识,认为中国史学史是中国学者数千年来将客观的史学现象和主观的学术创新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史学史》对史学的概念、观念与思想,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特征,历史学家及其家学渊源和学术流派,代表性的历史著作,历史编纂学,以及史学修纂机构与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探讨,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史学史的全貌,而且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

目录

绪言 中国史学史的对象、方法、分期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史学史的概念与对象

 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分期

 三、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四、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现状

 五、本书的特色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先秦

 第一节 “史”、“史官”与史学起源

一、“史”字的解析

二、史官的职掌与史学活动的起源

 第二节 由公文档案积淀而成的先秦历史著作

一、历史著作的出现

二、文件汇编:《尚书》与《逸周书》

三、“编年体”实践:《春秋》、《左传》与《竹书纪年》

四、“记言体”实践:《国语》与《战国策》

 第三节 先秦历史意识与史学观念

一、先秦历史意识的繁富

二、先秦史学观念的萌芽

第二章 中国史学的成立:秦汉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卓然独立

一、史学形成与独立的两个阶段

二、中国传统史学独立的表现

三、中国传统史学独立的原因与过程

 第二节 史学独立的奠基期:秦汉时期的史学

一、社会背景对秦汉史学的影响

二、秦汉史书由禁行到传播

三、从《汉书》到《东观汉记》:断代纪传体正史的确立

四、《汉纪》:编年体的重光

 第三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命运

一、《史记》成书过程与主题思想 

二、究天人之际:《史记》是掌文史星历的太史令职务的特定反映

三、《史记》由子书演为史书的过程

 第四节 史学独立的形成期:魏晋南北朝史学

一、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的背景

二、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的表现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代表成果

一、两晋南朝代表史著

二、十六国北朝代表史著

第三章 中国史学的发展: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第一节 隋唐宋元史学的重塑运动

一、史学、史书概念与史学学科的进一步确立

二、目录著作对史学的塑造

三、刘知幾对史学体系的重塑

 第三节 唐代史学的发展

一、唐代史馆的运作

二、正史的大规模续作

三、典章制度体的创立

四、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及国史

五、新归吏部的历史地理著作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史学

一、五代实录的修纂

二、《旧唐书》的撰著

 第四节 宋代史学的高度繁荣

一、宋代史学概念与理论的发展

二、宋代史学的时代特征

三、两宋馆阁:修史、校史机构

四、宋代编年体的发展

五、宋代纪传体的发展:前代正史、当代国史与《通志》

六、纪事本末体的创立与典章制度体的进展

七、金石学的诞生与方志的发展

八、野史笔记的兴盛

 第五节 辽夏金元史学

一、辽夏金元的“史学”概念

二、辽夏金史学

三、元朝的史学

第四章 中国史学的鼎盛:明至清中期

 第一节 明清史学概念与史学体系的发展

一、经、史的盈缩与消长

二、明清“史学”概念的新发展

三、明清史学的分类与史学史体系的塑造

 第二节 明清两朝的修史机构

一、明朝的修史机构

二、清朝的修史机构

 第三节 明代史学的基本历程

一、明前期史学及其特点

二、明中期史学及其特点

三、明后期史学及其特点

 第四节 明代的史论、史考与史学理论

一、明代史论发达的原因与特征

二、千秋功罪:对历史的翻案与新论

三、对史学本身的思考与评论

四、从潜滋暗长到蔚然成风:明代史考的发展

 第五节 明代史籍纂修的发展

一、明代纪传体纂修的继续

二、明代编年体史书的纂修

三、明代的纪事本末体和典章制度体

四、明代的地理著作

 第六节 清代史学的基本历程

一、清前期:明遗民史学的形成

二、清中期:乾嘉学术史与考据史学的发展

三、清中后期:嘉道经世史学的兴起

 第七节 清代的历史观与史学理论

一、清代帝王的历史正统论与史学思想

二、以王夫之《读通鉴论》为代表的清代史论

三、章学诚《文史通义》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四、清人对史学真实性的追求和论述

 第八节 清代史籍纂修的空前繁荣

一、清代纪传体修纂水平的提高

二、清代编年体的繁盛

三、清代纪事本末体的进步

四、以“六通”和《会典》为代表的清代典章制度体

五、清代“地理”书与地方志

第五章 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晚清至民国

 第一节 中国史学被纳入近代学科之中

一、近现代“历史”与“历史学”概念的产生

二、中国史学被纳入近代学科体系之中

三、“史学史”概念的提出与史学史学科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换

一、中国传统史学近代转型的内部驱动

二、中国传统史学近代转型的外部驱动

三、近代史学转型的标志:梁启超的“新史学”问世

四、“新史学”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建立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基本流派

一、何炳松与中国鲁滨逊“新史学”学派

二、李大钊、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三、傅斯年与中国兰克学派

四、顾颉刚与古史辨学派

五、王国维、陈寅恪、陈垣与考证学派

 第四节 近现代史学论著的生成机构与基本形式

一、近现代史学的生成机构和机制

二、近现代史学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与章节体的兴起

 第五节 中国传统史体撰述的延续

一、晚清民国纪传体著作

二、晚清民国的编年体与典章体

三、晚清民国的纪事本末体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四、未刊学位论文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史学史/中国专门史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贵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92624
开本 16开
页数 6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92
丛书名
印张 3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3
16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