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不尽的北极故事/科学家带你去探险
内容
编辑推荐

看《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听科学家亲述探险故事,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绮旎风光,领略鲜为人知的异域风情,学习野外生存的技巧,揭示地球的无穷奥秘,分享科学发现的喜悦,感悟科学人生的精彩与生命的美丽。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潮湿酷热的热带雨林……科学探险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由张文敬编著的《说不尽的北极故事》是《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讲述了科学家眼中北极地区的风土人情、科学发现以及很多鲜为人知的探险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壮观奇异的北极风貌。

内容推荐

《说不尽的北极故事》以作者张文敬亲历的形式记述了作者参加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讲述了科学家眼中北极地区的风土人情、科学发现以及很多鲜为人知的探险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壮观奇异的北极风貌。同时,《说不尽的北极故事》还介绍了关于北极的科学知识和人文景观,为读者打开了了一扇认识和了解北极的大门。

目录

我的北极情

从北京到北极

 隆重的壮行会

 北极与中国

 奔赴北极

 北极史话

初到朗伊尔滨

 北极重镇——朗伊尔滨

 北极地区的“香格里拉”

 朗伊尔号冰川

 北极地区的冰川概貌

 一次胜利的会师

 高筑湖堤 低掏河堰

 道不拾遗的地方

探秘北极生物世界

 北极之王的故事

 驯鹿、北极狐和爱斯基摩狗的天堂

 美丽的雪绒花

 北极植物化石的科学启示

 冰雪王国里的彩色生命

 没有雷电冰雹和暴风雨的地方

话说斯瓦尔巴

 最佳种子储藏地

 价值连城的“黑金”王国

 北极科学城

 再说斯瓦尔巴德

后记

试读章节

驯鹿肉味道香美,考古发现200多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有以驯鹿肉为食的习惯。驯鹿的肉含有高热量、高蛋白和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过没有吃习惯的人吃得多了就会上火,口角长疮,疼痛难忍。此外,驯鹿的皮毛还是生活在北极等寒冷地区的人们御寒的最佳材料,当然它们作为环北极地区人们交通运输的主力军,更是我们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目前国际上每年都要召开一次驯鹿会议,交流研究各个国家有关驯鹿保护、管理以及合理利用的经验。

除了北极圈内外有野生和驯养的驯鹿之外,目前在南半球的大西洋中的南乔治亚岛上也有被从北半球迁移侨居在那里的野生驯鹿分布。2004年,当我们从南极半岛科学考察回归途径南乔治亚岛时,发现岛上有好几群驯鹿或奔跑或游牧,似乎它们也很适应南半球那悠然自乐的生活了。

说到北极的动物,少不了要提到爱斯基摩狗。

如果在北极的某个地方遇见一只独立特行的几分像狼、几分像狐狸的动物,你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因为也许那就是一只地地道道的北极爱斯基摩狗呢。

爱斯基摩狗的祖先是一种史前就生活在格陵兰等一些北极陆地上的犬科动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受到北极土著人类的驯育培养,并且帮助人们狩猎和拉运东西。也有一种说法,最早的爱斯基摩狗的祖先起源于德国的狐狸犬,因此它们有狐狸的模样,尤其是它们的嘴巴与狐狸没有多大的差异,可是它们的脸型却和北极狼又有几分相像,尤其是爱斯基摩犬类家族中的西伯利亚雪橇犬(Siberian Husky),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和北极狼、北极狐们混养群居,加上又都是同类的犬科动物,所以包括西伯利亚雪橇犬在内的所有爱斯基摩狗,就既有北极狼的遗传基因又有北极狐的遗传基因。

和北极熊一样,纯种的爱斯基摩狗的毛色浑白,或者浑白之中夹带有一些奶黄色和淡褐色的斑纹。但是经过多少代的杂交遗传后,现今的爱斯基摩狗的皮毛已经变得色彩多样了,从纯白到灰色,到褐色,到黑色或者棕红色都有。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它们的皮肤大多数都以肉红色或者灰黑色为主。爱斯基摩狗体型健壮,背部宽阔平直。为了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它们身披两层毛发,里层绒密细软,外层刚硬粗长,穿过里毛形成外层毛发,如此结构既可保温又可以保护身体不容易受到外力的伤害和打击。

爱斯基摩狗的鼻头和眼睛都是以黑色、黑褐色等深色为主,纯种爱斯基摩狗一身的白色毛发再配以黑色或黑褐色的眼睛和鼻头,真是有“北极熊猫”的风采,漂亮极了,所以现今有不少人将它们作为宠物喂养。

在朗伊尔滨东郊公路的右侧,有一处规模很大的爱斯基摩狗舍。从我们的驻地出发,乘汽车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那里。如果说北极驯鹿是可以随意放养在荒郊野外的人类朋友的话,那么北极的爱斯基摩狗却是必须圈养的另一种人类的朋友。我们急切地想看到早闻其名未睹其形的这些可爱的动物。正当我们沉浸在对这些北极精灵的想像中的时候,突然在我们行进的前方传来一阵此起彼伏的犬吠声,老高早已举起了手中的高级相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分列两行的爱斯基摩狗拉动的一辆胶轮车已经飞驰而至,并且又在一瞬之间飞奔而过。我未作提前准备,刚把相机拿出来,只按下了一次快门,就和狗们擦肩而过。老高队长却心满意足地回放着相机中的画面,显示那些生龙活虎的爱斯基摩狗拉车的精彩场景。事后才知道,这是朗伊尔滨爱斯基摩狗犬舍主人每天必须进行的驯练项目,夏季无雪,只好用胶皮大车替换雪橇车。训练时一般都是按照雪地环境的要求进行的,狗分两组,每组5只,分列两行,每只都套有一条坚实的拉车绳索,绳索的长短依每条狗的位置而定。奔跑起来的时候,两列狗呈“V”字形分开,互不影响,井然有序,快慢起止只须听从驾车人的皮鞭号令。

不一会儿工夫,我们来到狗舍大门口,下车后管理人员请大家入内参观。但见有些狗舍里圈养着好几只或者十几只,有的却只有一两只,有的全是幼犬,有的又都是公狗或者都是母狗。大概见到我们这些生人了吧,像是听到命令似的,几乎所有的狗都叫了起来,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知道这声音是表示欢迎还是抗议?有几只体型特别大的狗后腿直立,两条前爪趴在护栏的铁丝网上,仿佛要立马冲了出来,这阵势还真有一点儿吓人。主人讲,只要和这些北极动物朋友多待上一两天,就会彼此熟悉和信任,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俗话说“狗通人性”,即便是看似凶猛的藏獒,只要近距离接触一会儿,它们就会记住你的气味,下次见面它一定会主动跑过来凑到你的身旁上下闻闻,随即便摇起了尾巴,和你亲近起来。

在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探险,要是有拉雪橇的爱斯基摩狗陪伴着你,就会有一种既是队友又是朋友的感觉,谁也离不开谁。

参观完狗舍后,我们又被安排到狗舍西侧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可以将朗伊尔滨唯一的一家大型爱斯基摩狗的训练基地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P82-84

序言

科学探险 其乐无穷

科学探险,是指以科学发现为目的,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探险活动。科学探险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特殊途径,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一种重要手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都是始于科学探险。认识宇宙需要科学探险,认识地球需要科学探险,认识人类自身也需要科学探险。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丛书所记述的科学探险活动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科学探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高山科学探险、极地科学探险、沙漠科学探险和无人区科学探险等,也包括我国科学探险家带领我国青少年走近大自然,走向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然科学的科普活动。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这些科学探险活动的组织者或参加者。作者在写作中力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普及我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以真实的记述来揭示他们在科学探险活动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乐,以珍贵翔实的图片来展示他们在科学探险活动中的环境,以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展现他们丰富的科学人生,帮助读者更好地体味科学人生的真谛。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险中的主要体会是:亲近大自然,走向知天知己。所谓“知天知己”就是人类在逐渐溯源客观世界自然面目的过程中逐渐溯源自身的自然面目,并把自己的自然面目镶嵌在客观世界自然面目的恰当位置,从而能够比较愉快地生活和工作,比较有所成就,比较顺心地享受大自然,进而达到其乐无穷的境界。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丛书是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推出的科普图书,整套丛书都坚持原创性。诚然,丛书一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恳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工作,将更完美的作品呈献给广大读者。

我衷心期望通过这套丛书能与广大读者,特别是与广大的青少年读者产生共鸣:在接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逐渐走向知天知己,达到其乐无穷的境界。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高登义

2011年7月

后记

我多年来养成了两个好习惯,那就是喜欢记日记和读书。

在几十年的科学考察生涯中,我几乎每天都要记日记。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乘车行路,无论心境好坏,都要记;哪怕一言半语,哪怕玩笑野史,哪怕寒夜幽梦,也要记下来;尤其是偶有心得,即使在颠簸的车里,还是在漫跑的马背上,也要掏出笔记本记上几笔,虽然歪歪斜斜,但是多少年之后拿出来翻看,时间、地点、关键词,多么珍贵呀!

俗话说:“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有人解释为:只要行过万里路,就等同于读过万卷书,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又是一种托辞,如既有行万里路的感性阅历,又有读过许多书的理论知识修养,那么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地徜徉。一般地说,行万里路易,破万卷书难。主要的是要坚持读书,开卷有益,读书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可以随意翻阅,可以大致浏览,可以通读,可以泛读;可以有选择性地读,对于好的文章可以精读,甚至背诵……总之要读书,要多读书,要多读好书。

我读书的习惯是从小学养成的。那时候家里穷,可是班上有的同学手中有不少的小人书。为了方便借阅,每逢大扫除洒水搬凳子倒垃圾时我就抢着多干,因为从小父母亲就教育我说“力气使不完,井水挑不干”。意思就是说,人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热爱劳动是美德。

所以同学们都喜欢我,有小人书时也爱优先给我翻阅。

记得那时看得最早最多的小人书就是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内容。有时候看得入了迷,上课也看,下课也看,回家放牛割草也忘不了先翻完手里的小人书。不过我无论是看小人书,还是后来看小说、看中外名著,都会注重自己的心得体会,除了消闲之外,还要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小学作文中,我在描写人们做繁忙的工作时,就会用小人书中的词汇去形容:“说时迟那时快……”有一次我在给其他同学讲小人书里的故事情节时,将“探子来报”说成了“深子来报”,那时在我才念小学一二年级,认识的字不多,但大家都以为那是对的,我也以为没有错,可是后来在家里听父亲讲故事时却说的是“探子来报”。于是以后凡是见到书上似是而非的词语时,我就会问老师问同学,或者去查字典。

在几十年艰苦而有时似乎也很枯燥的野外科学考察中,我都会带几本书,有专业的,也有自己喜欢的小说或其他的“闲书”。在天气不好刮风下雨时,就钻进帐篷取出来看,然后与同事相互传阅。这样,一个考察行程结束后,也会读到不少的书,甚至可以读到不少的好书。

在北极考察中,更是要阅读不少的书籍,尤其是外文书。我是研究冰川与环境的科学工作者,又是第一次来北极,此前对北极的了解和认识十分有限,于是就通过老高和叶新教授从挪威北极联合大学借阅有关北极冰川积雪的论著。其中有一本关于北极地区吹雪和雪积累过程的学术论文集Drifting Snow and Snow Accumulation in Complex Arctic Terrain,我一有时间就会拿出来泛读,再细读,有的地方还要精读,对我认识北极冰川与环境有很大帮助。

作为我国较早进行北极科学考察的科研人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诉诸于笔端,形成文字,讲给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听,也许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有一天也会去那里考察,即使没有机会,也会对地球的这一地区投入必要的关注,因为地球上任何的山山水水,包括南极和北极,都是我们人类美好地球家园的一部分。就在这一部分土地上,还有太多太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考察去解读,需要更多的后来者用他们更智慧的钥匙去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门,更科学地揭示和接近地球极地秘密。

如果本书能够为那些后来者起到敲门砖之用,或者成为一块问路的投石,也就足慰我心了。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们,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和细致的编排将这块“敲门砖”或“投石”推放到读者面前。如果这块“敲门砖”的敲门声还不太响,这“投石”的问路效果也不明显,那只能说作者自己的火候还不到位,作者自己的“投石”砥砺雕琢得还不到家。我当检讨自勉,勤奋笔耕,继续做好“敲门砖”和“投石”的事情。

2011年6月底再次修改于成都五极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不尽的北极故事/科学家带你去探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文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60659
开本 20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816.62-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8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