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年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长篇小说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当中不乏可圈可点之作。
本书就是反应这类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二次大战中我国军民及美国“飞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事迹。
图书 | 美国来鹰 |
内容 | 编辑推荐 建国六十年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长篇小说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当中不乏可圈可点之作。 本书就是反应这类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二次大战中我国军民及美国“飞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事迹。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我”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小姨”“二舅”的经历,描写了二次大战中我国军民及美国“飞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事迹。故事曲折生动,语言流畅,且写出了一些平常不为人们所知的战况。 目录 一、“柴内斯”遇上了大鼻子 二、莱因克中尉 三、天使就是女人,但女人不一定就是天使 四、初战大捷 五、飞虎队,飞虎队 六、雪山抬头 七、哥像月亮天上走 八、飞翔的鹰最应该记住大地 九、婚床 十、小姨的“孟姜女计划” 十一、小姨的“拆想”法 十二、“你可看见是什么让我们如此骄傲” 十三、在丛林 十四、桂林之战 十五、订婚礼 十六、二舅去了阿萨姆 十七、陈纳德的瞳子和小姨的关注点 十八、小姨并非孟姜女 十九、“站友”,还是战友 二十、轰炸台湾岛 二十一、二舅的“谋杀”企图 二十二、小“美国货” 二十三、中国年 二十四、巨大的获得和惆怅的失去 二十五、飞虎之泪 二十六、愤怒的小姨 尾声 试读章节 二舅报考航校那天运气很不好,他刚进校门迎面就碰上美国教官威尔逊先生。用二舅的话说,那叫怕鬼偏偏遇上怪。 那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的一天。八月热死牛的天气,从长沙、南昌传来的消息,都说热死人了,可昆明的夏天却没有那种逼人的暑气。但是战事不利,坏消息远比坏天气更令国民沮丧,昆明那宜人的气候也没给当地人带来多少好心情。抗战一年多了,国民政府一再败退,陪都重庆上空笼罩着一片悲观的不祥之云。 我从紧紧牵着二舅的手那一紧中感觉到,二舅有些紧张。毕竟洋教官的样子有些吓人。威尔逊上尉的鼻子呈鹰钩状,质感很强,一旦撞人你的视觉就难以磨灭。他那眍进去的眼眶更像一只鹰,总之,给我的印象那就是非鬼即怪,若想看了夜里不做噩梦,除非睁着眼睛睡觉。孩童时代的我以为,当飞行员在天上驾飞机久了,大概都会像威尔逊先生一样,除了长不出一对翅膀,其他地方会越来越像一只鹰。 二舅是云南大学的高材生,正值放暑假期间,他是听说美国人办航校招收中国学生,匆匆从老家丽江赶回昆明的。 有点紧张的二舅很快就释然了,他发现威尔逊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威尔逊那对洋人的眍眼正紧紧盯住二舅身边的小姨,一双鹰眼放出通红的光,犹如鹰在空中发现了草丛中的兔子。二舅就有些后悔了,悔不该耐不住小姨的缠磨,让她跟了来。二舅来报考航空学校,本来是家里好大一件事,需要有亲友来助威壮胆不假,可也轮不到小姨和我呀,是我们非要跟来凑个热闹的。 抗战一年,国军中的陆军精锐部队虽然也打了一些精彩的会战,却难以抵抗日本军队的节节推进,华北、华中的许多大城市都丢掉了,连首都南京都沦陷了。倒是英勇的国军空军,在淞沪抗战和武汉保卫战中,将士英勇,屡有上佳表现。当蒋夫人宋美龄问计于她专门聘请的顾问、前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霍布鲁克,如何在短时期内把中国空军改造成精锐王师,担负抗战大任时,霍布鲁克向蒋夫人推荐了一名叫陈纳德的美国空军上尉。 蒋夫人接纳了陈纳德。 当蒋夫人建议美国人陈纳德创办中央航空学校昆明分校,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以此挽救气衰血亏的中国空军的消息传出来,整个昆明城内的青年都热血沸腾了,就连成都、重庆、贵阳和西安等许多城市的青年人闻讯后都特意赶来昆明报考。“报考就是报国”,航校招生广告并没有使用格外煽情的字眼。像二舅一样立志报国的青年总算在昆明郊区找到了一扇门,门不大,却敞开着。 小姨自告奋勇,要陪二舅来,说是要为从军报国的二舅壮壮行色。其实,她是想借此机会接触一下那些美国人。小姨也在云南大学就读,她学的是英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国话,可惜都是与操一口云南腔、四川调的同胞们对话,她能看原文版的《黑奴吁天录》和《乱世佳人》,却从来没见过黑肤色的汤姆叔叔和白肤色的瑞特先生。自从昆明城内来了那些美国空军大兵之后,小姨有时在傍晚时分能在街上遇到他们散步、逛大街,她总是借机凑上前去与那些大鼻子寒暄,有时碰上他们在商店里买东西,小姨更乐意充当翻译,帮助那些大鼻子讨价还价,以此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有一次,小姨路过一家小店,看到几个穿皮夹克的美国军人正在挑选一些色彩斑斓的中国服装,那些大鼻子大概来昆明后看过几出中国戏剧,以为那些近似于中国古装的服装可能是舞台上的戏装。就在美国大兵慷慨地掏出大把的美金时,小姨及时拦住了他们。笑得直不起腰来的小姨好不容易才把那些英语句子说囫囵了,她说那些衣服不是什么中国古装,更不是舞台唱戏用的戏装,而是给死人穿的寿衣!那些大鼻子纷纷朝地下干吐唾沫,躲避瘟疫似的跑出店外,气得小店老板一个劲地朝小姨翻白眼。那些美国大兵纷纷向小姨表示感谢,但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中国的死人为什么要穿那么漂亮的花衣服?难道上帝也有爱美之心? 我曾问小姨,他们为什么叫美国人呀?美国人就长得美吗?小姨大笑,她亲了我一口说:“是的,斯佳丽很美,瑞特也很美,不仅如此,斯陀夫人美,玛格丽特·米切尔也很美,那个国家就很美,于是上帝管他们叫美国。” 小姨说的那些我听不懂,但她眸中那火辣而向往的光彩我懂。 如果世界上有了另外一个令你好奇而向往的国家,那么,你的不安生就算由此开始了。 威尔逊先生的鹰眼无所顾忌地盯着小姨,他几乎忽略了二舅的存在。其实,二舅方鼻阔耳,仪表堂堂,一米八的个子,四肢颀长而匀称,一对瞳仁亮晶晶的分外有神,如果招考的美国教官不是有眼无珠,不应该相不中二舅的。如果他们连二舅都看不在眼里,他们怎么会指望在中国招收到最优秀的飞行员呢?P1-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来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阎欣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69581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