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使用广泛的电子阅读显示器,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咨询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成为第五媒体,开始悄然分割媒体市场。由于其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不仅带来了新的信息消费模式,基于技术的无线概念也被引入广告营销领域,手机媒体市场将进入大迸发时代,并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投资热点之一。本书在关注手机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其技术支持、用户研究、增值服务、区域竞争、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图书 | 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全球使用广泛的电子阅读显示器,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咨询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成为第五媒体,开始悄然分割媒体市场。由于其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不仅带来了新的信息消费模式,基于技术的无线概念也被引入广告营销领域,手机媒体市场将进入大迸发时代,并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投资热点之一。本书在关注手机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其技术支持、用户研究、增值服务、区域竞争、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内容推荐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手机媒体还具有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如果说过去的十多年中,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那么今后的十年,手机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媒体产业。手机就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成为媒介融合的新舞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手机媒体概说 第1节 手机的诞生与发展 第2节 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一 手机在中国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跨越的尝试 二 日本I—MODE催生了手机媒体 三 手机媒体的概念 第3节 3G使手机媒体走向成熟 一 TD—SCDMA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二 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章 手机媒体: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第1节 手机媒体的特征 一 手机媒体的优势 二 手机传播的不足 第2节 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 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二 发展手机媒体要克服的“瓶颈” 第3节 手机传播带来的冲击 一 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二 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三 手机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 第4节 手机用户研究 …… 第三章 手机中的的际传播——手机短信 第四章 手机报 第五章 手机出版 第六章 手机电视 第七章 移动博客 第八章 手机广告 第九章 移动增值服务 第十章 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 第十一章 手机媒体的管理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匡文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574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7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