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宽容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有统计表明: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为孩子种下一棵知识树。

别怕,这本《宽容导读》是一读就懂的经典!该书由房龙原著,刘辉导读,由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

当我们处于少数,是考验我们勇气的时候;当我们处于多数,是考验我们宽容的时候。

内容推荐

这本《宽容导读》由房龙原著,刘辉导读。一段关于人类不宽容的历史,一部挑战愚味与偏执的佳作,人文大师房龙献给这个并不宽容的世界的一份呕心呖血的礼物。

《宽容》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由荷兰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著作而成。他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两千年来政冶、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这本《宽容导读》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一、房龙:永远的温和派

 文化传播的先驱者

 房龙的一生:“像一头大象闯入了这个世界”

 房龙的三次婚姻

二、《宽容》:人类不宽容的历史画卷,

 不朽的《宽容》

 《宽容》的版本和结构

三、《宽容》的十个话题

 话题一:宽容是什么

 话题二:野蛮人没有宽容

 话题三:古希腊人的不宽容

 话题四:古罗马时代的教会

 话题五:教会的专制

 话题六:文艺复兴的模式

 话题七:宗教改革的代价

 话题八:启蒙时代的新目标

 话题九:房龙的文风

 话题十:历史上关于宽容的法令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人类的故事》

 《房龙传》

 《异端的权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宽容

试读章节

文化传播的先驱者

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先后在美国和德国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44年3月死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老格林威治市,享年62岁。在他一生中参与过的每个领域,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去世的那年正处于盟军开始大反攻的“二战”后期。

从身份上说,他首先是个作家,在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都留有著作。在作家前面,要加上“通俗”二字。这并没有否定他的成就的意思。恰恰相反。能让通俗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褒义词,也只有房龙能做到。将原本高深晦涩的文化知识,用轻松俏皮的话语转化成文化大餐。而且营养价值不打折扣,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书有一种魔力,能吸引入。房龙本人很注意宣传自己的作品,与读者直接通信。从1913年开始,他一共出版了四十多部作品。在他去世之前,这些作品的销量已超过600万册。这些书传播着知识、理性、文化、艺术、科学,为人类文明对无知的挑战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使房龙赢得了文化传播的先驱者的身份,使他成为这一领域大师级的人物。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人类的故事)(1921)、《宽容》(1925)、《伦勃朗的人生苦旅》(1930)、《人类的家园》(即《房龙地理》)(1932)、《人类的艺术》(1937)等最具代表性。《人类的故事》是他的成名作。卡尔·范多伦1932年在《纽约先驱论坛报》说:“它看上去像是一本给孩子读的书,实际上也是如此……美国公众在五年时间里要求它印了32次,而在十一年之后他们还在继续读着《人类的故事》。它已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这方面只有厄普顿·辛克莱(美国小说家,《屠场》的作者)能比得上他,除了俄国之外,至少在别的地方它已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入门书。”在《人类的艺术》出版后,《星期六文学评论》为了写书评,需要用上不少于六本《人类的艺术》把它们分发给音乐、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专家。这个第一流的文学周刊已经找不到一个仅凭自己的能力就能给房龙的书写书评的人。这表明,房龙的知识结构几乎是百科全书式的。

他的作品重视重现历史现场感,将历史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时还会带点虚构成分。《伦勃朗的人生苦旅》就带有半自传半小说的性质。就像他说的:“……从现在算一百年以后,没有人能证明我认识那位大名鼎鼎的美国新闻工作者海德。布龙。我从未给他写过一封信或寄过一张明信片,可这又怎么样呢?不考虑这一点,就只剩下历史学意义上的准确了。”这种写作理念带着些新历史主义的色彩,对以前教条地遵行历史真实而枯燥地历史写作是一个突破。后来,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开始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自己的著作,如历史学家史景迁。

随着作品的畅销,房龙成为名人。他高雅幽默的谈吐、慷慨大方的性格使他在名入圈子里很受欢迎。他结交了包括出版界、文坛、演艺界、政界的众多名流。利用这些圈子,房龙以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从事公共事业,有时还会走到历史的前台来发挥他的作用。如在美国大选期间,房龙积极支持罗斯福总统连任。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府之后,房龙利用广播和报纸发表自己对欧洲局势的观察,他的很多见解被后来的事实证实。同时,他积极救助一些流亡国外的德国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援助,其中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和大文豪托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等。

房龙一生四处漂泊,足迹遍布欧美大陆,后来还乘船做过环球旅行。这使房龙的思想里带有世界主义眼光——他在叙述历史的时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而且一直在努力从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爱国主义。  虽然房龙的母亲来自一个新教家庭,但是房龙不属于任何教派。他一直呼吁理性,崇尚理性,对于那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他不太感兴趣,因为“没有一种宗教可以垄断真理。人的内心世界比他表面上遵奉某种规定的仪式和教条更有价值”。他对新教也很有看法:

直言不讳地讲,新教徒奉行的主义从这个世界上剥夺了许多美好、高尚和美丽的东西,又加进了不少狭隘、可憎和粗陋的货色。它不是使人类社会更简朴更和谐。而是使它更复杂更无秩序。

P2-5

序言

让经典成为通识

周国平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2009年3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宽容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169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24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