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康乃馨(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徐佩莉主编的《幸福康乃馨》写了19位上海各行业的杰出女性,真实记录了她们在走向成才、走向成功人生历程上的艰辛历练和生命感悟,年龄结构分老、中、青三代,家庭出身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有部队大院、平民草根,社会职业有电影大明星、儿童文学家、大学教师、近代史学家、高级工艺师、公关活动家、建筑设计师等,其中电影大明星张瑞芳、汉语教育名家桂碧清,已逾九秩之年,依然老而弥坚,比德如玉,在世风趋利、人心浇薄的当下,她们以义相帮、与善相处的人生精神,让人感怀不已。

内容推荐

《幸福康乃馨》是上海女性丛书《玉兰正盛开》、《曼妙的玫瑰》、《芬芳紫罗兰》、《绚丽郁金香》的姐妹篇。书中讲述了张瑞芳、秦文君等19位上海优秀女性的故事。每一篇作品都蕴含了编委、编辑和记者对女主人公的敬仰,他们浓彩重墨地描写、挖掘了优秀女性生命轨迹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及特有的气质,对女性心路历程中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捅有的慈爱——这一快乐生活的源泉给予了展现,对女性品格铸造中的可贵元素给予了赞颂。

《幸福康乃馨》由徐佩莉主编。

目录

张瑞芳:红色洗礼,瑞草更芳华/1

 红色启蒙

 三段姻缘

 火的洗礼

 永远的红色

郝洛西:她点亮了“世博之光”/16

 一场视觉盛宴

 水墨“夜西湖”

 我们都有颗乐观的心

 保安眼中的“辛苦人”

陈云琪:上海表情/29

 磅礴在大地的史诗

 从青海到上海

 出好作品是最重要的

 母亲的心

 建筑是历史

秦文君:为孩子们的快乐而快乐/43

 童年·少年·青年

 走上文坛

 “贾里的妈妈”

 幸福快乐的小家庭

 小香咕阅读之家

何赛飞:大红灯笼高挂后/57

 难忘“小百花”

 走上大银幕

 艺多不压身

 薪火永相传

 无奈母子情

 举家落申城

华雯:霜叶红于二月花/73

 小戏痴抱得梅花奖

 红氍毹上的戏精灵

 唱滑稽收获了爱情

 几上几下的拼命三娘

 几乎折断艺术的翅膀

史依弘:从武旦到青衣,她“依旧弘扬京剧”/87

 体操改行

 改学青衣

 合作的启示

 创新与自信

 从小自信

潘肖珏:—个女人的精、气、神/100

 倔强、爱出风头的女孩

 一心想上大学

 事业成功,与死神赛跑

 艰难的康复道路

 通达的人生哲学

高亚莉:一首生命的赞歌/116

 春天在哪里

 向前,向前,向前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陈磊:走进孩子的心灵/136

 从实践者到改革者

 学会观察孩子

 永远走在出发的道路上

 女人是家庭最温暖的部分

陆莲莲:艺术人生人生艺术/149

 命运般的入场

 有一点完美主义的倾向

 从工匠到大师

 对生活莲一般的悠然

 新的出发

宋路霞:近代上海豪门的“不速之客”/164

 与上海结缘

 与豪门历史结缘

 与历史学家结缘

 与采访者结缘

李柯玲:我真诚,所以我快乐!/179

 曾经年少也轻狂

 机遇源自努力

 十年磨一剑

 向着目标前进

 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

王府梅:愿为飞絮衣天下/193

 人生大事件都契合着时代大转折

 忘记得失,就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世界在我们眼前流转

 纯朴的心,就是工作的心

 看更远的风景

桂碧清:昙花开时,我通知你来看花/206

 路尽头、花开处,余香袅袅

 玫瑰葡萄、留声机和PARTY里的童年

 从卖草帽到“抢帽子”

 中国第一套儿童节目的播出

 她把《白毛女》传到了苏联

 花开在眼前

安翊青:“律政佳人”的剑胆琴心/220

 成 长

 服 务

 履 职

 搭桥

 凝聚

于朝晖:三尺讲台上的“外交家”/233

 结缘上外 一个闪电般的决定

 辗转之后重回三尺讲台

 构建国家形象 一个终身命题

 正班正点 职场女性新规划

 是母女,如朋友,似姐妹

乐靖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44

 奥运勇夺金

 总要找一些真心喜欢的事来做

 请了教练,教会儿子游泳

 梦想与感悟

 想在上海开游泳学校

陈钰:温情“白玉兰”/257

 学生时代的憧憬:日后当一名老师

 成为“新上海人”:甘当一名入殓师

 诠释和领悟:心里藏着一个动人故事

 为逝者送行:践行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后记 心系大爱玉兰香/269

试读章节

童年·少年·青年

南昌路上有一处房子,是秦文君度过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地方,所以那种刻骨的好感与亲切是难以磨灭,甚至带点偏执的。

记得小时候,按照母亲立的规矩,每天必须睡午觉,如果不睡,就取消当月的零花钱,这可是对付小孩子的撒手锏。当母亲在一旁时,秦文君和弟弟假装熟睡的样子,一旦母亲离开,两人立马起来,想出各种各样无声的游戏,尽情地玩耍。

比如把两条草席卷成筒形后接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都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或是把拖鞋当手榴弹扔,当然,堆起的被子就是现成的掩体。有时,姐弟俩练倒立,一律头朝下紧贴在墙上,如果这时母亲进来,准会吓得昏过去。

还有一次,把帆布床四个脚扎紧后,挂在屋梁上,算作森林吊床。秦文君躺上去,刚想像荡秋千一样摇晃,忽然“砰”的一声,连人带床一起坠落下来。秦文君以为自己昏过去了,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她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和弟弟把床恢复原状,等到母亲听到响声,进来瞧分明时,姐弟俩早已“睡”得很熟很熟,嘴里还在说着梦话呢!

有时,秦文君把床当舞台,与弟弟演起戏来,弟弟总是扮坏蛋,她总是扮演仙女,玩得不亦乐乎。

母亲在水电部上海办事处任职,有个大大的办公室,秦文君常常溜进机关的花园去玩。那里终年停着一辆旧黄鱼车,周围有碎石搭起的石景,她总是先设法从石景上掰下两块石头,然后坐在黄鱼车上,一待就是半天,潜心琢磨着如何让两块石头“摩擦生电”;有时则到传达室去听几个老头闲聊,其实,说是老头,只不过三十多岁,但对一个年幼孩子来说,眼睛里看出来就是个老头。

别以为秦文君好动贪玩,坐定后,她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因为从小看到双亲迷恋读书的乐趣,所以也喜欢听故事,看小说。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秦文君即开始阅读《红岩》、《红珊瑚》、《欧阳海之歌》和《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等小说,那成了她最早的启蒙读物。她还喜欢作文,读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布置写一篇题为《雪》的作文,她一挥而就,老师阅后不禁大声叫好。不日推荐到少年宫展出,被公认为“作文尖子”,学校奖给她一张少儿图书馆的借书证。

拿着借书证,秦文君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高兴极了。走进少儿图书馆,看着高高的书架子,犹如站在知识的大门口。她借的书很杂,有民间传说、歌曲集和快速心算等。与一般的儿童一样,秦文君最喜欢看童话和小说,工人作家胡万春的《过年》、《骨肉》和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伙伴》等书,更给了她无穷的迷恋和欢乐。她一边看书,一边开动小脑筋,非常留意书中的景致和氛围,对书中的一些细节,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经久难忘。

秦文君是7l届初中毕业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她穿上那个时代最时尚的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修地球”去了。这对于从未坐过火车的女孩来说,简直太严峻、太新鲜了。临行前,她收集了小学至初中最满意、最心爱的作文为自己壮行。  在离家前的几十个小时里,母亲抖索着双手为她整理行装,心中充满着无名的恐慌,父亲的脸上强挂着笑容,只有不懂事的弟弟,戴着姐姐的新帽子,神气活现地蹦跳着,还不时地发出稚嫩的笑声。冲破“父母在,不远行”的老传统,响应“好儿女志在四方”的伟大号召,16岁的女儿即将远行数千里,快和爸爸、妈妈、弟弟拍一张合家欢吧!照片里的秦文君,眼光真挚,茫然中带着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傲然。

去黑龙江的时候,正值冬天,气候达到零下40度,上海知青住的是帐篷,四面通风。有时半夜断了火,帐篷中的空气冷得快凝固了,连热水瓶里的水也冻住了。于是大家干脆起来,整夜地在帐篷内跑动,才不至于出意外。

在黑龙江,秦文君当过油锯手、烧炉工、厨师,也搬过木头、伐过木,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木头压死。然而在葬礼上,他们没有一个流泪,而是猛吹口琴,唱热情的歌,鼓舞同伴们勇敢奋斗下去,不做逃兵。那时,他们还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这种磨炼和苦难,给秦文君铸就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抵抗力。

干了几年后,秦文君被调到一所小学教书,带一个班,有50个学生。她接受的这个班,是乡村学校有名的乱班。班里的女生对她袜子的颜色大发议论,还积极打探她在食堂里买什么饭菜;班里的男同学拥有许多她无法破译的鬼点子,总是想方设法破坏教室里的安静,总之这是一群处处和班主任作对的“野孩子”。秦文君没有用通常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责备孩子,而是用宽容感动学生,让他们懂得原来上课的时候捣乱是自私的,也是愚蠢的。

终于有一天,班里走出一个男生。他不起眼,瘦小身躯,夏天总穿大号背心,背带歪斜。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男孩成了秦文君的支持者。有一次全班看电影,一个女生不小心丢了票,急得抹眼泪。秦文君拿出自己的票让女孩进去,自己站在电影院门口,准备等到电影散场。这个男孩捏着票也站在门外,想留下来陪秦老师。这一幕感动了检票员,破例放两人进场。尽管两人小心翼翼,努力不发出声音,可还是惊动了影院里的孩子们,他们欢呼雀跃。那一刻,秦文君久久难忘。

秦文君不仅天天教孩子们识字,做算术,而且还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碰到大冷天,没有燃料取暖,秦文君同孩子一起跳舞呀,跑呀,靠身体发热,来抵抗严寒。

因为教育落后,那儿的孩子基础很差,比如说,让他们把书翻到第一页,但没人知道什么叫“第一页”,没有这个概念。秦文君只能轮番走到每一个学生的座位前,告诉他们什么叫“第一页”。那儿天冷,孩子冷得常常跑厕所,有时就要提醒他们,否则就会尿湿裤子。有的孩子甚至还不会系裤带,秦文君还得帮助他们系裤带。

在与这些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秦文君也发现许多成人与孩子的差异。有一次,她给一个学生补课,他有些字不认识,碰到了障碍。秦文君便问道:“为什么书上的字你都认识,而黑板上的字你却不认识?”

“你的字写在黑板上就大了。”学生如实回答。

听了学生的话后,秦文君心想,有些孩子识字,是把字当成一种图画来识的,于是以后就把黑板上的字尽量写得小一点,不想,这却成为了习惯。

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天天和学生在一起,这5年的教书生活,帮秦文君熟悉了孩子的童年,让她感受到儿童期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特别使她难以忘怀的是,她临别那天,学生都跟着火车追她,直到看不见影子还不肯离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秦文君写了很多笔记,没想到,这段生活为她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44-47

序言

2012年元月在上海市政协会议期间,我多次遇见了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焦扬,有幸向她介绍了我们的女性成才丛书,焦扬同志高兴地说:“这是好事,是功德无量的事啊!”

是的,我们一直期盼能有一套反映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的丛书,现在期盼成现实。至今为止,上海女性成才丛书已出版5本了。记载了85位受社会尊重、百姓崇敬、身具魅力的上海优秀女性成才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与广大读者共享,尤其是让青少年走近优秀、成功的女性,通过阅读,获得人生的真谛,成才的动力,生活的快乐,梦想的期盼。

《幸福康乃馨》是上海女性丛书《玉兰正盛开》、《曼妙的玫瑰》、《芬芳紫罗兰》、《绚丽郁金香》的姐妹篇。书中讲述了张瑞芳、秦文君等19位上海优秀女性的故事。每一篇作品都蕴含了编委、编辑和记者对女主人公的敬仰,他们浓彩重墨地描写、挖掘了优秀女性生命轨迹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及特有的气质,对女性心路历程中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捅有的慈爱——这一快乐生活的源泉给予了展现,对女性品格铸造中的可贵元素给予了赞颂。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人们留恋、赞美中结束了,然而世博精神及财富却源远流长,一个个蕴含高新技术的创意馆、保留在世博园内的新颖成果让人们回味无穷。女性设计师们与男性设计师们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幸福康乃馨》记载了上海世博会灯光总规划师郝洛西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设计者陈云琪的故事。我被她们创意的灵感、设计的艺术和其中的努力所吸引。细细想来何止是这两位,优秀女性艰辛奋斗后的甜美成果,几乎都离不开创意、创新、创造的历程。无论是搞大型现代建筑设计,还是小巧玲珑的首饰创意,女性在对事业挚爱努力的征程中,无不进发出她们创意的才华、设计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老凤祥高级工艺美术师陆莲莲就是无数从事创意设计业的女性代表,她们用人生打造艺术,用艺术美化人生。

文化创意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更有利于女性成才和女性聪明才智的发挥,更有利于女性的创业和就业,这对上海女性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一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两性平等就业。联合国贸发会《2008创意经济报告》揭示“创意经济也成为促进创意劳动力两性平等的催化剂”。二是文化创意产品对女性更具有亲和力。当前,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的时尚消费理念,跟踪国际时尚潮流,鼓励体验服饰、美容、保健、养生等都市时尚业态创新,使女性越来越成为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受益众多的群体。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是女性更崇尚的职业,女性特有的美学鉴赏能力和使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活体验情趣使女性更崇尚创意设计职业。四是艺术设计业潜在人才中女性居多,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占60%以上,这预示未来创意设计业从业人员中女性会占半数以上。创意设计业将是女性施展才华的主要领域。

英国学者霍金斯曾经说:“创意产业是点燃现代服务经济智慧的冲天之火”,这把熊熊燃烧的冲天火炬正引领世界潮流和中国经济。创意产业的崛起,妇女组织大有作为,女性人才大有作为。

书名《幸福康乃馨》,寓意上海优秀女性如母亲之花的康乃馨真诚、妩媚、温馨。我喜欢美丽的康乃馨,是因为她清醇幽雅、浓郁香甜、绚丽斑斓,象征着美好、幸福和成功。我欣赏时尚的康乃馨,是因为她孕育生命、给人向往。黄色花瓣镶上玫瑰红的花边,白色花蕊配上橘黄色花边……别致、美妙,让人心醉。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上海优秀女性正以聪慧的智力缔造其时尚绚丽的花瓣,以美妙的艺术拥抱大自然,祝福祖国母亲永远年轻、时尚、健康、幸福!

在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中,我们衷心感谢丁言昭、陆其国、褚伯承、孔明珠、马信芳、徐约维、唐蓓茗、王瑜明、陈怡、项梅、章丽倩、江跃中、宫赛赛、沈析宇、詹静、夏瑜、朱慰慈等作家、编辑和记者的热情参与和奉献,感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全国女性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中心主任 徐佩莉

后记

心系大爱玉兰香——评读《幸福康乃馨》

一口气读了《幸福康乃馨》书稿,品读其中一个个上海女性普通而不平凡的故事,心中荡漾一波波情感涟漪。我以此走近女性世界,看到上海女性呈现的风光旖旎,看到上海女性进发的生命火花。“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陆游诗)。

《幸福康乃馨》写了19位上海各行业的杰出女性,真实记录了她们在走向成才、走向成功人生历程上的艰辛历练和生命感悟,年龄结构分老、中、青三代,家庭出身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有部队大院、平民草根,社会职业有电影大明星、儿童文学家、大学教师、近代史学家、高级工艺师、公关活动家、建筑设计师等,其中电影大明星张瑞芳、汉语教育名家桂碧清,已逾九秩之年,依然老而弥坚,比德如玉,在世风趋利、人心浇薄的当下,她们以义相帮、与善相处的人生精神,让人感怀不已。

作为上海女性成才丛书,《幸福康乃馨》与往几册不同,其创意产业、特殊行业、高教战线的上海女性的优秀事迹,构成本书一大亮点,如上海老凤祥首饰研究所首席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陆莲莲,精心独创的作品,在国际业界赢得名声;又如“80后新上海人”、龙华殡仪馆高级遗体整容师陈钰,上海博爱儿童康健园园长高亚莉,她们人间至爱的人生故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再如历经知青苦难、后又患病“与死神赛跑”的潘肖珏,她像始终燃烧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高贵的信仰像飞升上天的一片祥云。卑微的人格只能选择卑微的道路,高尚的人格就会选择高尚的人生,每每读到书稿的这些章节,我眼眶里总会有些湿润。女作家冰心曾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真不知这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我所想象得到的是: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的感受正是如此。

有人把事业心作为衡量男性成功的标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上海女性性格上看似柔和、婉约,也有泼辣、刚烈,大多内心深处自有一股子硬劲,无论学业、职业上,还是处世、做事上,丝毫不输男儿。读书稿中的上海女性,她们侠义心肠,斩钉截铁,一锤定音,反倒是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婆婆妈妈、“娘娘腔”,不是一筹莫展,便是缩头缩脑,不少“大老爷”见异思迁,最终放弃理想以终其身。

对女性而言,婚姻、生育、家庭始终是一道绕不过的关,她们渴望爱和被爱,那是一生幸福的向往。《幸福康乃馨》里的人物故事证实着这点,实际上也是两个极点:幸与不幸。我从字里行间隐隐约约体验到那些历经“婚变”的女性的苦涩、惨烈和伤痛,我所钦佩的是,她们并没因此“趴下”,而是刚强地重新站起,更不是患上什么“现代城市病”:成功焦虑症、失败忧郁症、自暴自弃症、前途茫然症等等。她们对于“永恒的爱”作了人生方向的调整和生活理念的界定,在她们心目中,所谓“爱情之曲”再也不能像太古太旧的民乐唱法、太假太柔的港台唱法、太烈太噪的摇滚唱法,她们的情感世界需要升华,才能攀登“人间有爱”、“大爱无疆”的更高境界。自然,女性世界不是铜筋铁骨、不食人间烟火,在忍受不了孤苦、凄凉之时,这个群体需要相互舔抚、慰藉,更需要鞭策和信仰。没有鞭策,人会轻浮,没有骨气;而缺乏信仰,人会像野草那样春来冬去。

记得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名著《名利场》中一段话:“有些人宅心仁厚,忠诚不变,理想崇高;因为心里没有卑鄙的打算,性子也比人直爽,能够诚实待人,不论对于富人和穷人一样不卑不亢,一样正直宽容。”《幸福康乃馨》叙述的主人公群体正是这样一些人。“康乃馨”作为花卉名称,实际亦是玫瑰的一种,象征热情、魅力、思念,是母亲之花,前缀添加“幸福”两字,寓意很深刻。

说起来,编写出版此书本身也蕴含缅怀和念想。五年前(2007年),针对上海社会上出现“青年女性失业比例上升、弱势女性日益增多、高层女性压力加大”等女性问题,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中心酝酿了这个选题,决定挖掘、研究、总结女性成才的规律,编写一套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生活气息浓烈的女性成才丛书,阅读对象主要是上海女大学生,同时成为上海妇女界对外交流、面向社会的精神食粮。五年过去了,女性成才丛书每年推出一本,相继出版了《玉兰正盛开》、《曼妙的玫瑰》、《芬芳紫罗兰》、《绚丽郁金香》和《幸福康乃馨》。这五册书中叙述了85位上海藉巾帼英雄的故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这支由专业的作家、记者和编辑组成的撰稿队伍,不计报酬、不谈条件,义不容辞地坚持整整5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出一篇篇正气浩然、文采斐然的文章,这也是一种心系大爱的无声行动。

上海女性的追求、努力造就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精致,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繁华、精致同时铸造了上海女性的精神和品位。不管是“母亲之花”康乃馨,还是“上海市花”白玉兰,其缕缕幽香清馨定会流溢在读者心中……

管志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康乃馨(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89803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