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长岁月的到达
内容
试读章节

初识沈乐施,是在高二一个晚自习后的夜晚。

遗落了一本书在教室,回到宿舍才想起。于是趿着一双拖鞋,慵懒而缓慢地走入楼道上去三楼的教室。

三楼的第一间是教师办公室,此刻门微闭。有灯光从门缝透出,在黑暗的长廊里折射成一道光路。那束亮光之中猫着一个人,姿势僵硬而奇怪,走近才看清楚原是一个女孩子。她短到辨不清性别的短发,却有着丰满的胸部,令人忍不住多瞥几眼。

屋内传出碎碎人声,细听下原是某位老师在责骂一位课堂上读小说的女生。隐约中听见断续抽泣,想必是女生因责骂而羞愧哭泣。

我很好奇这个猫腰在屋外的女孩子,是何因导致她要这般全神贯注,神情紧张到我走至她身旁都不知。一时间,我沉默着没有出声。彼时画面似静止般,如同一帧电影截图。

然而只是刹那停息,走道的灯光突然一阵明灭闪烁,挣扎着跳动几下后便瞬即熄灭。寂静而空旷的走道,因此徒然显出几分诡异。似雕像一般静止的女孩子陡然回过头,暗夜中她的瞳孑L因紧张而显得异常放大,却透着一股灵气。女孩始料不及身后有我,一时受到惊吓,禁不住“啊……”地一声悠长大叫,如响雷轰炸在夜空,惊动了我以及屋内师生二人。

门迅速地被打开,走出来的是我的物理老师。他一脸微愕且困惑,眯缝眼凌厉地盯着短发女孩与我。

“你们在干吗?”物理老师一贯温和,此刻声音却恼怒更极度不耐烦。

我双手插兜,一脸不以为然。而那个女孩却依旧保持着雕像一般身姿,猫着腰,只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改换为瞪向我。

问话如石沉大海,得回一片悄无声息。

“这个时候你们不回宿舍,在这里干吗?”无人回答物理老师的问题,老师的声音,因此显得更加躁怒而尖锐。

我伸出右手指了指雕像一般的女孩,“不知道,我只是路过”,说罢便快速走向教室。不想无辜被牵扯,况且再不取书,楼下就要锁上链门。然待我取回书再次路过办公室,一切静寂无声,了无任何踪影。

仿佛刚刚,只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幻境而已。

待走出教学楼,我竟再度看见了那形同雕像一般的女孩。

此时,她又如同一座雕像坐在花坛边呆愣着。这使我对这个短发女孩产生了强大好奇心,身不由己,走上前与其搭讪。

“喂,你怎么还不走?”

女孩回过头,这一次没有因为受到惊吓而发出悠长吼声。只是低着头,沉默片刻,抬头就问我:“你叫陆良一,是吧?”

她说话很慢。嗓音沙哑可是有着一股令人沉静的磁性,极具质感。如同深夜电台中女主播一般低沉动人。我因此愈加被这个女孩所吸引。内心暗叹,这是何其独特的女生。一头男生般的短发,身材平凡,却有着饱满的……胸部。那般撼人咆哮的吼声,但与人交谈时,声音却是这般的性感。

“嗯,那你呢?”不知何故,我竟如此唐突。不经任何迂回铺垫,便径直询问陌生女孩的姓名。

女孩站起身,眼神清透,抬头直望向我:“沈乐施。”她顿一顿,补充道:“你不会认识我的。”

我与乐施便是这样相识,简直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的是从不丢三落四的我,那晚却落了一本书在教室;莫名其妙的是历来对周遭事物缺乏兴趣的我,却独独对一个平凡女生产生浓厚好奇:莫名其妙的是几乎从不与异性主动说话的我,竟然主动跑上前去搭讪。

那晚我们并没有聊些什么。乐施只告诉我,她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小说又转借给同学读。然而书却被老师没收去,于是乐施就让同学去办公室向老师索要。她急切想要拿回那本书,放学后便不走,所以焦急地等在门口。

那本小说自然是没有再要回来。或许直到现在,它还依旧安躺在老师的抽屉之中吧。但却是那本被没收的小说,让我们因此相识。

仿佛是自那夜之后,沈乐施这个女孩子便频繁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清晨上学,早操散场,食堂就餐,课间休息……几乎只要走出彼此教室,我就看见她了。一天地间,似无处不在地不断相遇。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

乐施后来与我玩笑解释:这吧,就是缘……妙不可言。

高中时候的乐施其貌不扬。偏高的个子,身材微胖。男孩一般出奇的寸短发,平淡的脸蛋上一双小小单薄的眼晴。但是她穿衣服非常好看,虽然大多简单素净,却异常青春。这在那时面目模糊,普遍不十分关注衣着打扮的高中校园也算得一个小亮点。

几番接触与留心观察之后,我发觉乐施的同伴几乎都男生。因为总是能够在男生堆中寻见她俏皮的身影与欢语嬉笑声。也不是没有女伴,但明显能感觉到她与女生一起时的拘谨与心不在焉。

男生们似乎都很乐意与她玩在一起,曾经听闻他们背后议论过乐施。称她没心没肺,不容易生气,又懂得自嘲化尴尬。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可爱的女孩。可是,在男生眼中爽朗的乐施,却在女生堆里被形容成风骚、不自爱,甚至放荡。

这或许既是乐施不大喜欢与女孩们一块出入的原因吧?她们太八卦,也太自我还故作矜持高贵。然而待许久后,我才渐渐明白,乐施那一颗落到尘埃里,自卑的心。P7-9

后记

一年零四个月。

你曾经在这样一段悠长却又短暂的时光之中,都经历过什么?失去过什么?最终,又获得了什么?

一年零四个月。

我写完一本14万字的小说。也经历过人生一段至大的跌宕起伏,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几乎挨个体验了一遍世事冷暖的别样风景。更在这一段艰难时光里,受到多方温暖而坚毅的关爱与抚慰,无助的彷徨才得以被安抚平静。

一年零四个月,是488天。

它几乎赠与我三段风格迥异的人生之路。酸、甜、苦、辣、涩……参差滋味,百般体味。然所有失去的,拥有的,痛恨的,遗憾的,待涉水而过后,站在彼岸回望当初时,一切曾经以为挨不过去的挣扎与茫然,原来早已变成一缕袅袅弥散的轻烟矣。

时间终教会我们,必须懂得适时放低与释怀,人生方能得到片刻欢愉。那么,就让往事自此沉淀下来吧。让它们一一被岁月的尘埃覆盖,再腐烂殆尽。可我知道,曾经那一段挣扎的日子,它将恒久镌刻于心,会变成一处养分,不断滋养我的生命。于以后提供更多的勇气,陪伴我,去走漫漫人生路。

说回这个故事。

这本书,原本取名是叫<不悔>。编辑认为它太过单薄,所以被否决。于是我俩不断地在QQ上,对着我列出的一份书名候选单,经过一番反复斟酌与考量后。才最终决定这部小说,定名为(漫长岁月的到达)。有一点倾向外版书的书名风格。

早已淡忘当时缘何会取此名的契机,或许只是去年初夏时,某个夜晚临睡前的灵光乍现吧。如同当初要决定写这本书的灵感,仅是因为某日的清晨,于报纸的娱乐副刊上,读到与我同龄的港星梁洛施,为李嘉诚生孙的消息。

犹记得那日的清晨时光,我一边悠闲地读报,一边正听着王菲的<人间》。因受新闻感染而一时被触动,突然便进发出,想写一部讲述普通女孩成长经历故事的念头。

想讲一讲关于她青春的境遇,她的性格在经历中一些微妙的蜕变。聊一聊她不能言说的小痛苦、小挣扎与小纠结。写一写作为“80后”中最平凡的一群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理解。写她经历一重又一重的人生考验,却并没有得到一般小说中所谓美满的结局。最终的收获,不过仅是一点心境的升华与淡泊。但谁说,这又不是一种获得与成熟。

是希望每一个自觉生活得不快乐的人,在这样一部朴实的小说中,得到一点共鸣与角度更新。是希望每一个焦躁挣扎的人们,懂得知足。更是希望所有人,为拥有当下尽管寻常可是平稳踏实的生活,真实且实在地明白何为珍贵的幸福。

虽然因着表达能力等诸多因素,故事的走向与基调,离我初时的构架还是有一些偏离。但好在,总算如愿将大致的精髓与意愿描述出。

我不是足够勤奋的人,并没有所谓坚韧的恒心。

14万字,对我而言其实是相当艰巨的长度。以每日只是几百字的更新进度,还要反复地回读,再一遍遍词句修改。直至完成它时,已经记不清究竟有读过十几遍乃至几十遍矣。到现如今,再回首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不禁甚为自己鼓掌。因为我已经没有勇气,再有重头开始的耐力与坚持。

都说写作,是对作者某种程度的掏空。没错。

当我结束这本书的创作后,竞有如释重负的放松感。我是喜欢追求小说真实度的作者,认为小说的至大功效,是令读者产生共鸣以及思省。不爱夸张狗血的情节,全部的努力,只是想诠释一部生活化的小说。所以整本书的创作,不是借助源源不断的想象力,而是对周边生活的挖掘。是一种掏空的输出,身心、灵魂的输出。

这也将会是我以后长篇写作的,恒久母题。

有朋友问过我,如此艰辛而寂寞的写作,是为着何故。

我长久思索,以为只是成就梦想。但当我在“榕树下”,读到一位作家的访谈后,才终有所顿悟。

她说:“之所以喜欢写作,是能以写作之虚妄抵挡生活之虚妄。”

诚然。写小说对我而言,是填补生活。填补生活的空缺、失落与遗憾。更是构架对生活的希冀与美好。

这,便是我对小说的热情与感情矣。

目录

PartⅠ 陆良一

 第一章 谁让瞬间像永远

 第二章 我们都寂寞

 第三章 阿士匹灵

 第四章 无人之境

 第五章 对不起,谢谢

 第六章 落英

 第七章 爱中飞行

Part Ⅱ 沈乐施

 第八章 走马看黄花

Part Ⅲ 陆良一

 第九章 世事何曾是绝对

 第十章 两重生

 第十一章 谁让未来像从前、

后记

末尾

内容推荐

渔小笛的文字,有一种说不出的细腻,又有一种大气在。那种女性特有的对爱情对世事的执着的观点,让人颇为感动以及共鸣。这本《漫长岁月的到达》,最难能可贵的,或许就在于书写细微处,我们常常忽略的微光幸福上。

这正是当下年轻人值得学习以及深思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更能引起读者的喜爱和读后深思。

人生仿佛一个冗长的句子,记忆总也抵不过成长来得漫长。

沈乐施说:许多事情,只待过去后才能看得一清二楚。我们总要经历一段挣扎的岁月,才能过上自己追求的生活。

17岁,年轻而寡言的陆良一。在高二那年的某个晚自习后,无意碰见青春纯真却又无比忧伤的沈乐施。

这一场偶然相遇,令他们因此而相识。

人生,从来微妙。

因为太兜转,太不可思议。令他们不禁生疑,这是否是命运一出恶意的玩弄。

不过是一次短暂的相遇,命运却不可捉摸地让他们从此纠缠,直至烙进彼此生命深处去。

《漫长岁月的到达》的作者是渔小笛。

编辑推荐

在《漫长岁月的到达》(作者渔小笛)里,文章介乎于青春与都市之间,双线推进,描写生活化。不仅仅是爱情,还包含友情,社会现实等重重拷问。

这正是当下年轻人值得学习以及深思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更能引起读者的喜爱和读后深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长岁月的到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渔小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21916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