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山阻击战
内容
编辑推荐

《黑山阻击战》由王世泰和杨晶晶著:黑山阻击战,以其惨烈与辉煌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册!它是辽沈战役中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的决定性一战。

黑山阻击战的胜利,是第十纵队战斗力的全面体现;是广大指战员在“打出十纵威风”的口号鼓舞下,密切配合,同仇敌忾,“誓与阵地共存亡”钢铁般的意志下取得的;是在梁兴初司令员将“拼劲、忍劲、耐劲、狠劲”的“咬牙”精神灌注于部队,形成敢于同强敌英勇斗争的死打硬拼战斗精神下取得的;是在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坚决执行命令、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下取得的;是在黑山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军民共同战斗下取得的……

内容推荐

《黑山阻击战》由王世泰和杨晶晶著,主要内容是: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攻克锦州后,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逃向关内的退路。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率十万余人的“西进兵团”,妄图重占锦州,打开通路。东北野战军决定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的战术手段,全歼该敌。10月21日,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附第一纵队第三师、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等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坚决阻击敌“西进兵团”。从23日到25日,全体指战员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意志,奋勇抗击国民党军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第七十一军、第四十九军、青年军第二。七师第三旅等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前仆后继,激战几昼夜,使敌尸横遍野,寸步未进,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为我东北野战军全歼廖耀湘兵团,夺取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三年的作战总结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第十纵队《军)奉命以黑山、大虎山构筑阵地坚守,阻拦了敌人的先头。他们在修了两天阵地上孤军奋战,抗击了五倍于我的敌军精锐部队,使敌人三天进攻未获过寸进,争取了时间,打乱了东北敌“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作战计划,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其西进企图,为我军造成了在辽沈平原上集中主力聚歼敌人的先决条件。

《黑山阻击战》适合纪实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引子:辽沈战役打晌了……

第一章 梁兴初和他的第十纵队

第二章 廖耀湘和他的西进兵团

第三章 布阵辽西

第四章 决定西进兵团命运的6天

第五章 十纵奉命死守黑山、大虎山

第六章 拉开阻击战序幕的10月23日

第七章 战斗异常惨烈的10月24日

第八章 廖耀湘孤注一掷的10月25日

第九章 阻击战之后的故事

尾声 英烈永垂千古

附录 黑山阻击战十纵烈士名录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十纵队下辖的三个师中,由独立第一师改编的第二十八师的历史最长。该师的根源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莲花一支枪”发展起来的工农武装。1927年底,毛泽东在莲花县召开党的负责人会议,指示他们成立工农武装。1928年初,毛泽东又发给他们8支枪。从此,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部队发展到800多人,500多条枪。10月6日,在江西省萍乡县大安里,成立了红军湘东独立师。1933年6月,由红军湘东独立师发展来的红八军编入红六军团,改称第十七师,师长就是著名的战将萧克,政委是大名鼎鼎的王震。1934年7月,红六军团奉命撤离湘赣苏区进行西征,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地区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作用;后进行了长征,组成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等部队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地区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北前线,机动歼敌。先后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广灵、灵丘阻击战,邵家庄伏击战和上、下细腰涧等战役战斗,与兄弟部队相配合,粉碎了日军的多路围攻。尤其是在伏击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带领的战地视察团的邵家庄伏击战中,经数小时激战,歼敌300余人。此战一举摧毁了日军北线指挥中枢,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撼。1939年9月,三五九旅调回陕北,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1940年底,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中,三五九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纪录在一天天被刷新,你开荒一亩二,我要开荒二亩二;你要开荒三亩二,我就要开荒三亩三……就这样,到1944年,全旅开荒种植面积达26万亩。在以农为主的同时,工、商、牧副业全面发展,不仅做到自给有余,还上交了部分粮食和经费,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作风的重要内容。朱德、周恩来等多次视察南泥湾,给予高度评价。1943年7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南泥湾时,他握着一名战士的手说:“国民党越围困,你们却越胖了。”后来,一曲《南泥湾》,让南泥湾和三五九旅闻名天下。

1944年下半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挺进华南敌后,创建湘鄂赣抗日根据地。11月9日,第一支队在王震、王首道等率领下,从延安出发南下。1945年5月,中央决定,三五九旅留延安的部队组成第二支队,在刘转连、晏福生等率领下,从延安出发向华南挺进,与第一支队会合。当部队进至河南孟县、新安时,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中央电令第二支队停止南下改为北上。10月下旬,第二支队经山海关进入东北辽宁省辽阳地区,恢复了第三五九旅番号。  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东北三五九旅(当时在人民军队的行列里,同时有两个三五九旅,另外的一支是由第一南下支队恢复番号的三五九旅)开赴辽阳、抚顺地区担负剿匪任务,对盘踞在北满号称20万人的国民党地下军的土匪进行清剿,先后抓获匪首谢文东、张雨新、李华堂、孙荣久等,肃清了匪患,巩固了北满根据地,随后又参加了三下江南、夏季攻势等战役战斗。在上述战斗中,三五九旅有的仗打得好,有些仗没有打好。1947年1月,在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三五九旅被民主联军总部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那时,被改编为独立师属于降级,因为独立师是地方部队,不是野战军主力部队。随即,独立第一师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开展的夏季攻势,其间,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战斗,战斗中,歼敌第二十一师,缴获了大量物资,后在大台山、长春飞机场钳制新一军,配合主力歼灭敌第八十八师、第九十一师,为取得夏季攻势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江西省永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参加过湘赣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长、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参谋长。解放战争爆发后,行后任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工委委员、吉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独立第一师师长。

第二十九师前身是1945年8月东北光复后,由曹里怀等率领冀鲁豫军区、三五九旅先遣队和太行山区的部分干部来到长春,以当地的地下党员和煤矿劳工为骨干,将原长春公安部队加以扩大成立的长春公安总队。该部队先后参加了北满和西满剿匪,攻克了榆树、五常、扶余、农安等县城。1946年1月,长春公安总队改编为吉黑纵队。4月,改编为吉林军区。6月,进至吉林省舒兰县,改编为吉北军分区,战斗在吉林、长春地区,先后攻克了长春火车站、敌广播电台、中央银行等据点。1947年2月,在吉林省舒兰县邵家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夏季攻势作战等,受到过东总表扬。

第二十九师师长刘转连,1912年生,原名刘昌发,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湘赣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长征时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模范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团长、第七一八团团长、第三五九旅参谋长、八路军独立第二游击支队司令员、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五九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旅旅长、哈北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合江省委委员、合江军区副司令员、佳木斯卫戍司令部副司今员、合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中共松江省委委员、松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副师长。

第三十师的历史最短。该师前身东北民主联军东满独立第一师,是1947年2月在吉林省桦甸县桦树林子成立的,此前主要战斗在吉林、长春附近地区。

第三十师师长方强,1912年2月13日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9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过长征及西路军西征作战。曾任中共粤赣省委员会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干部团总支书记、红九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学校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华北战地工作考察团团长、中央军委秘书长、留守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候补委员、西北局民兵工作委员会成员、西北局友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中,历任合江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分区(亦称依兰军分区)司令员、合江军区党委副书记、合江军区政治委员、佳木斯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司令员、东满独立师师长、中共吉林省委委员。

可以说,几个师长都是老资格。刘转连在红六军团时就是有名的“模范师”师长,当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时,率部参加过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邵家庄伏击战、百团大战等,开辟和巩固灵丘和恒山抗日根据地,七一七团被授予“铁的七团”称号。就连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当时也只是六八五团的一个营长。方强的资历就更老,长征中就是军、师职干部,“西安事变”后,他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时,梁兴初还是营连干部。

P7-9

序言

黑山阻击战,以其惨烈与辉煌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册!它是辽沈战役中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的决定性一战。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逃向关内的退路。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率6个军又1个整编师组成的“西进兵团”,妄图重占锦州,打开通路。东北野战军决定采取“阻击先头、拖住后尾、夹击其中”的战术手段,全歼该敌。10月21日,第十纵队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坚决阻击敌“西进兵团”。全体指战员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意志,奋勇抗击了国民党军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第七十一军、第四十九军、青年军第二。七师等的疯狂进攻,白刃肉搏、前仆后继,高地被炮火削去两米,从10月23日至25日,激战三昼夜,使敌尸横遍野,寸步未进,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夺取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整个战役中,第十纵队共歼敌14300人,俘敌新六军军长李涛、第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四野在解放战争三年的作战总结中对第十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第十纵队(军)奉命在黑山、大虎山构筑阵地坚守,阻拦了敌人的先头。他们在修了两天阵地上孤军奋战,抗击了五倍于我的敌军精锐部队,使敌人三天进攻未获过寸进,争取了时间,打乱了东北敌‘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作战计划,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其西进企图,为我军造成了在辽沈平原上集中主力聚歼敌人的先决条件。”

黑山阻击战,敌我双方在兵员上是5:1,国民党军有号称“五大主力”的新一军、新六军以及青年军第二。七师等精锐之师,而我第十纵队是刚组建一年的部队,在东北野战军中属“二流部队”。在武器装备上,敌当时最先进的美式装备,有大炮千余门,还有坦克、装甲车、飞机,而第十纵队只有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炮兵仅有刚刚组建起来的山炮营,而且炮弹极少,与敌人不成比例。在拥有武器、兵力的绝对优势下,廖耀湘还以金圆券、敢死队、效忠党国先锋队等等各种手段,指挥兵团拼死攻夺黑山。第十纵队广大指战员在梁兴初、周赤萍、贺庆积等首长指挥下,顽强死守,寸步不让,以牺牲了747名官兵的代价,换取了使廖耀湘兵团未能前进一步的重大胜利。黑山阻击战使第十纵队一仗扬名,“二流部队”却打出了“一流水准”,创造了威武雄壮震撼全国的防御战战例。

黑山阻击战的胜利,是第十纵队战斗力的全面体现;是广大指战员在“打出十纵威风”的口号鼓舞下,密切配合,同仇敌忾,“誓与阵地共存亡”钢铁般的意志下取得的;是在梁兴初司令员将“拼劲、忍劲、耐劲、狠劲”的“咬牙”精神灌注于部队,形成敢于同强敌英勇斗争的死打硬拼战斗精神下取得的;是在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坚决执行命令、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下取得的;是在黑山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军民共同战斗下取得的……  第十纵队在黑山阻击战中形成的战斗精神,成为这支部队的“灵魂”,成为这支部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广大指战员前仆后继、忘我奋斗,书写了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历史是一座丰碑。黑山阻击战的枪炮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前辈们所创造的辉煌战绩和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已成为我们继承光荣传统的生动教材,他们所创造的精神也早已融进了这支部队的“血液”之中,已成为广大官兵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

作者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后记

2008年,集团军军史馆布展工作开始后,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老首长、老同志,他们对第十纵队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谈论最多,尤其是辽西会战中的黑山阻击战,说这是第十纵队的翻身仗,惨烈的战斗史无前例,“一定要把这场战役突出出来,大力进行宣扬,当时国民党6个军10万人,都是精锐之师,敌我对比是5:1,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就当时有关战斗情况进行了回忆,使我了解了这场名扬中外大战的一些情况,萌生了要把它写下来的冲动。经过半年的准备,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

由于工作的局限和其他一些情况,我没能到有关档案馆、室查找历史资料,也没有到现地去进行详细了解,更没有再与一些老首长进行面谈,仅仅是在军史馆布展的过程中,做了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收集了一部分材料,因此写这本书的局限性很大,虽然想从全局上来把握第十纵队在辽西会战中的角色,但还是感到不尽如人意。第十纵队在当时东北野战军中属“二流部队”,为什么能够打出“一流水准”?这是一直萦绕在我心里的一个结,我试图找出答案。这个答案我找到了。从第十纵队组建那天开始,梁兴初司令员和周赤萍政委就给部队灌输一种精神——“打出十纵威风、打出一流部队”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拼劲、忍劲、耐劲、狠劲”的死打硬拼、一往无前、敢于亮剑的精神,这种精神早已植根在了十纵全体指战员的骨髓里,铭记在十纵全体指战员的脑海中,融化在十纵全体指战员的血液里,落实在十纵全体指战员的行动上。因此,这支部队便有了一种独特的“灵魂”,成了一支打不垮、炸不烂、摧不倒的“猛进雄师”!

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作为后来人,我们有责任把前辈们创造的光辉业绩、英雄事迹和部队的“灵魂”传承下去,有责任把它总结出来,成为光荣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激励广大官兵继往开来、再续新篇的精神动力。

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得到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全力支持,特别是钱庆国编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初衷虽好,但并不意味着就能达到目的。此书的缺点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广大读者多提批评意见。

作者

2010年12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山阻击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世泰//杨晶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3812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