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匠心妙用(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匠心妙用: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精选》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朱德、彭德槐、粟裕等中共历史上多位著名将帅的经典战例,向读者讲述其审时度势,运用智谋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作者侯珠江不满足于仅仅讲述生动的故事,而是注重从战例中总结战争的规律,以指导我军当前的建设。

内容推荐

《匠心妙用: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精选》根据开国将帅回忆录及其战友的回忆文章,以及《中国军队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百战将星》和《星火燎原》的相关内容,按照“元帅依1955年授衔顺序排列,将军依姓氏笔划排列”的办法,整理出38个描述开国将帅战场智慧的短故事。旨在通过这些故事,着重认清智能训练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把练体能、练技能与练智能结合起来;全面继承开国将帅的光辉业绩,把学理想信念、学意志品格与学智慧谋略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把抓基层战斗人员、抓机关参谋人员与抓军事指挥人才结合起来;研究思考战场智慧对于平时工作落实的意义,把掌控全局与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与用好方法、抓好大事与关注细节结合起来。

《匠心妙用: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精选》由侯珠江编写。

目录

前 言

朱 德 诱敌军变阵,让优劣换位

彭德怀 审时度势,胜而不追

林 彪 活用原则,越级指挥

刘伯承 “围三阙一”,野战歼敌

贺 龙 攻城有度,伏击有术,围点打援灭敌师

陈 毅 示形于南,决胜于北

徐向前 空间换时间,地利补兵力,收紧阵地战刘湘

王必成 打姜堰施“掏心术”,攻坚战攻如猛虎

王近山 敌必守,我不必攻,“撇山攻城”夺襄阳

邓 华 先行偷渡,先小后大,解放海南

邓 岳 大胆穿插,重叠包抄,把敌人一网打尽

叶 飞 临机处置大智慧,置于死地而后生

皮定均 孤军逆行千里,全程隐真示假

向守志 局部造势多打少,两军对垒弱胜强

刘 震 搭建火力平台,支援攻坚突破

刘亚楼 东西对攻破体系,速战速决克天津

许世友 打敌必缩,乘隙突围

杨 勇 集中火力,逐点打击

杨得志 以快打慢,清风店歼敌第三军

肖劲光 又堵又疏又打,铁壁围困长春

吴信泉 巧用地形,蓄水开闸,水淹“联合国军”

宋时轮 推广“洞穴工事”,阻击强敌“排炮不动”

张宗逊 抓时机,摸规律,选阵地,全歼蚋野大队

张爱萍 打破常规,昼间进攻,决胜一江山岛

陈 赓 先“牵牛”,后“杀牛”,智斗同窗李铁军

陈士榘 两打枣庄,两种打法

陈锡联 夜袭阳明堡,击毁敌机于地面

周希汉 打硬仗巧保实力,主力旅越战越强

郑维山 险中出奇,大潜伏赢得大胜利

洪学智 用精兵,施巧计,智取脖子洞

秦基伟 近迫作业,壕沟制敌

聂凤智 抢抓天机,出敌不意袭大陈

徐海东 抄敌后路,以弱胜强

陶 勇 海战巧用“障眼法”,小艇设伏打大舰

黄新廷 内阻外拉,坚守齐会

梁兴初 “对症”实施反冲击,难守阵地坚如磐

韩先楚 精心选“打点”,奔袭威远堡

粟 裕 先声夺人,以攻为退

试读章节

我军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支部队的首任军事主官,对这支部队的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战术素养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深远的。被誉为“中国红军之父”的朱德元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的战场智慧,在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最早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直接指挥我军以弱胜强的首场战斗,更是揭开了人民军队新型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序幕,起到了奠基石的基础性作用。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至湘粤两省交界处的湖南宜章地区,在中共宜章县委的帮助下,智取宜章县城。接着,起义军将千余人的部队整编为3个营,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帜,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此同时,帮助宜章县委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将宜章县农军整编为一个独立团。

朱德、陈毅率部进入湘南,震撼了湘粤两省的反动统治,尤其对盘踞粤北乐昌的国民党军许克祥独立第三师构成了极大威胁。于是,许克祥按照蒋介石的旨意,亲率主力5个团由乐昌经坪石,直逼宜章,妄图乘工农革命军在湘南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其消灭,扑灭刚刚燃起的革命火焰。

许克祥是“马日事变”中双手沾满湖南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广大军民对其无不切齿痛恨,义愤填膺。当星星之火在湘南大地点燃的时候,许克祥又来进犯,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此时的部队官兵和当地农友,听说要打许克祥,士气空前高涨,个个争先恐后,求战情绪异常强烈。有的同志认为,部队士气高,劲头足,又有农军配合作战,可以在宜章城摆开阵势,与许克祥部决一死战,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面对部队和群众日益高涨的求战欲望,朱德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一方面客观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许克祥部共有5个团,不仅数量上大大多于我军的3个营,而且武器装备好,后方供应足。如果打正规战,用阵地战的办法对付敌人的“铁桶阵”,不仅难以取胜,还会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他认真总结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但起义军在南下途中,一味死打硬拼,与强敌打硬仗,拼消耗,结果部队越打越少,敌人越打越多,最后以潮汕失败而告终。基于这样的思考,朱德坚决主张用智谋,打巧仗,不与敌人拼实力,拼消耗,把军民积极求战的情绪引导到灵活机动、扬长避短上来。

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朱德提出了一个“叫化子打狗”的方案。首先,在实力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工农革命军主动撤离宜章城,隐蔽集结于宜章城西南约40公里处的黄沙堡、笆篱堡、圣公山一带山区,伺机打击进犯之敌。其次,利用山区山高坡陡、路少且窄的地形特点,迫使敌人在寻找我军主力决战时拖长行军路径,由“铁桶阵”转而成为“长蛇阵”。第三,针对“长蛇阵”战斗展开迟缓,彼此难以策应,变换正面十分困难的弱点,采取集中兵力,逐段打击,各个击破的战法攻歼敌人。朱德认为,这一先退后打、诱敌变阵、后发制人的战术,将使敌人运转不灵,应援无力,在局部呈现弱势,丧失其人员多、装备好、供应足等一切优势;反之,我军则可以通过集中兵力、利用地形、以逸待劳,从而扬长避短,提升作战能力,实现优劣转换,赢得战斗胜利。

1928年1月21日,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撤出宜章城,经梅田进入地势险要的隐蔽山区,随即休整部队,恢复体力,等待出击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朱德还采用谈心和赠枪的方式,取得当地以王光佑为首的一支农民自卫军的信任,并顺利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的后方营,为下步消灭敌人争取了一支熟悉地形民情的支援力量。

许克祥率部不战而占领宜章后,判断工农革命军势单力薄,畏战逃遁,当即命令搜索队四处打探朱德所部的行踪。当得知革命军向西南方向退去时,马上指挥5个团的部队追踪而来,寻求尽速与我决战。不出朱德所料,敌人出宜章后,越往山里走,道路越少越窄,队伍越拉越长,当进至一条没有交叉路口的大峡谷时,已经变成了一个蜿蜒数公里的“长蛇阵”。

敌人由“铁桶阵”变为“长蛇阵”之时,正是工农革命军发起攻击之机。朱德适时抓住战机,决定集中主力,先打敌人先头部队,务求—举歼其先头团。然后由前至后,一个团一个团地打,一直打到乐昌河边,攻占许克祥指挥部所在地坪石镇。同时,命令宜章农军深入敌后,扰其后路,袭其侧背,配合主力作战。

有了谋之优势,就可驾驭势之优劣。按照朱德的精心谋划,战斗首先在岩泉、栗源一线打响。朱德亲率工农革命军主力,在农军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利用险要地形,对敌先头团发起突然猛烈的攻击。工农革命军虽然仅有千余人,但打敌先头一部却是以多打少,在数量上形成了局部优势;工农革命军利用地形,居高临下,猛打猛冲,敌人位居谷底窄道,无处藏身,被动挨打,明显处于下风;工农革命军休整多日,蓄势而发,战斗精神和体能体力大大强于连日行军、疲惫不堪的敌军;工农革命军对敌实施突然袭击,用我方的有准备对付敌方的无准备,使敌人惊惶失措,未战先乱,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因此,在敌我力量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我军千余人的一个冲锋,就把敌先头团基本打垮。“蛇头”被斩,后续敌人既不便向前增援,又被前面的溃兵冲乱了阵脚,加上农军四处鸣枪放炮,顿时成了惊弓之鸟,纷纷向后撤逃,“长蛇阵”随之乱成了一锅粥。

朱德利用敌人的混乱失控,指挥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乘胜追击,横扫残敌,一路走一路打,打掉敌一个团再打一个团,直至将敌人全部追堵并聚歼于乐昌河北岸。许克祥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正在坪石镇的指挥部吃饭,忽闻枪声大作,但见红旗招展,顾不上已经摆上桌面的饭菜,就丢掉皮大衣,扔下乘坐的轿子,仅带几个马弁一口气跑到渡口,划一条小船狼狈逃往乐昌河南岸,最后收拢部队时,全军只剩100余人。

工农革命军攻进坪石镇,3公里长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敌人遗弃的枪炮、弹药和军需物品,许克祥设在镇上的补给仓库也被我军全部缴获。朱德在多年后回忆:“这一仗打得很好,……特别是在坪石,把许克祥的后方仓库缴获了,补充和武装了自己,不仅得到了机关枪,而且得到了迫击炮和大炮。可以说,许克祥帮助我们起了家’。后来,在井冈山黄洋界上作为‘镇山之炮”的那门迫击炮,就是这次战斗的战利品。

战斗胜利后,工农革命军重新占领宜章。许克祥因大伤元气,一蹶不振,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贸然再犯,湘南的苏维埃运动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仗创造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新型战法,成为潮汕失败后,我军改变作战样式,首次获取的一次重大胜利,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经典战例,并为我军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形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

P2-7

序言

战争之船,道义如舵,智慧扬帆。

20世纪90年代,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徐才厚将军视察我部时,曾对部队兴起的体能和技能训练热潮作出指示:“我不反对体能和技能训练,但作为现代军人,仅有体能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智能水平。广大官兵只有把体能、技能和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希望你们认真研究智能训练的问题,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从当时部队的情况看,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都有完整规范的东西,而智能训练却没有现成的路径,也没有成熟的可操作的办法。在我调离作战部队后,一直未能忘记徐才厚将军提出的这一重要课题,特别是军委总部把智能训练和体能、技能训练一并写入新世纪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后,更加感悟到加强智能训练对于我军基层建设和人才建设的深远意义。最近一段时间,在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过程中,对我军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印象颇深,并由此产生了借助其中的精彩内容,为军队官兵的智能训练提供一些生动教材和方法路径的想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614位开国将帅中,有一大批战功显赫,才智过人的将帅之星。他们身为重大战役战斗的军事指挥员,坐镇中枢,摆兵布阵,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其指挥艺术、智慧谋略,以及驾驭复杂战场的能力,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主导性因素。当年,正是因为我军有这样一批让对手望而生畏的杰出将领,包括世界头号强敌在内的国内外敌对势力才不敢轻视我们。陈毅元帅在1947年的《一年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的报告中谈道:“我们比战术,比技术,是比不过人家(指国民党军)的,如操场动作、内务卫生、战斗动作等,我们愈往下愈差。但是,愈往上比,我们则愈强,如师以上战役组织比蒋军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们高明多少倍。”陈毅元帅的一席话,既肯定了我军高级指挥员过人的战场智慧,又阐明了他们的战场智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主导作用。

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主要来自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首先,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培育出来的。他们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共同创立人,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在战争实践中学习理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领会最深;又用理论指导战争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最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长了智慧,学会了打仗。其次,是在几十年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中逼迫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之日起,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与强敌较量并战胜强敌,仅凭勇敢和死打硬拼是不行的。唯有用谋略、比智慧、打巧仗,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找到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方法对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我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代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三,是在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中延伸出来的。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突出表现为打破常规,出奇兵,使奇招,以奇制胜。而奇又出自于险,出自于敢于破除教条,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大胆犯险的英雄气概。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格,没有超常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也就没有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第四,是在我军基层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中提炼出来的。深人一线,靠前指挥是开国将帅的共同特点。在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并虚心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他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总结推广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正是广大基层官兵的无穷智慧和及时的发掘提炼,才奠定了开国将帅战场智慧的坚实基础。第五,是在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探索创新中催生出来的。开国将帅卓越智慧的背后,是以实事求是、不断适应新情况为着眼点的创新实践。军事领域历来是新生事物的‘接收器’,对求变求新有特殊的要求,开国将帅都是这一领域极具适应性的创新型指挥人才,他们不唯书,不唯上,勇于超越“本本”,超越前人,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用战法谋略上的创新、再创新推动战役战斗的胜利、再胜利。

本书根据开国将帅回忆录及其战友的回忆文章,以及《中国军队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百战将星》和《星火燎原》的相关内容,按照“元帅依1955年授衔顺序排列,将军依姓氏笔划排列”的办法,整理出38个描述开国将帅战场智慧的短故事。旨在通过这些故事,着重认清智能训练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把练体能、练技能与练智能结合起来;全面继承开国将帅的光辉业绩,把学理想信念、学意志品格与学智慧谋略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把抓基层战斗人员、抓机关参谋人员与抓军事指挥人才结合起来;研究思考战场智慧对于平时工作落实的意义,把掌控全局与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与用好方法、抓好大事与关注细节结合起来。由于篇幅有限,仅整理出部分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众多同志的关心和鼓励。王常春、李贝、吕小宁、陈以民、侯立为、夏鹤、董鲁湘等同志为本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宝贵意见,陈燎原、管俊、蔡诗华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还得到了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收集的资料有限,加上本人知识水平上的不足,书中可能有错漏之处,敬请热心读者和军史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改补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匠心妙用(开国将帅的战场智慧故事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珠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71390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185
13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