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中山陵(记忆故事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南京中山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全球华人共同景仰的地方。

本书以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的珍贵历史画面,讲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突显今日南京中山陵园的迷人风采。

内容推荐

南京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于1986年11月12日,即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正式播音,20余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山先生思想、推动海峡两岸和平与进步。适逢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年,金陵之声于2009年初发起采制大型系列报道《走进中山陵》,报道采制用时三月,以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的珍贵历史画面,讲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突显今日南京中山陵园的迷人风采。约60集在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播出。

本书乃这一大型系列报道转化而成。

目录

特稿——永远的孙中山

孙中山小传

孙中山四次台湾行

文脉南京与中山陵

中山伟陵

孙中山铜像的故事

从“乡愁”到“再登中山陵”

中山陵感怀

初拜中山陵

回望——孙中山奉安前后

孙中山北上

孙中山的三个遗嘱

暂厝香山

北上迎榇

移灵公祭

奉安盛况

寄托哀思:奉安大典的纪念品

解密——南京中山陵之谜

孙中山为何要安葬在南京

奉安日期缘何一改再改

孙中山遗体改殓易棺之谜

孙巾山遗体今安在

迎榇路线是如何确定的

吕彦直的名字永远刻在中山陵

费尽艰辛建成伟陵

博爱中山 天下为公

中山陵的墓道与石阶

孙巾山的墓室

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卧像

中山陵主体建筑色彩为何选择宝蓝色

中山陵的音乐台

中山植物园的由来

藏经楼藏的是佛经吗

光化亭:珍贵的建筑艺术品

伴伟人同眠于紫金山麓的名人

追思——名人与南京中山陵

宋庆龄:追随中山 承志中山

宋庆龄:缘何不葬在南京中山陵

蒋介石:主持奉安大典

蒋介石:建别墅选墓地

汪精卫:从反清斗士到民族罪人

汪精卫:缘何不能死得其所

孙科:奉荫而仕

冯玉祥:碑廊寄情

谭延间:南京中山陵碑文书写者

傅焕光:中山陵园绿化设计师

戴季陶:孝经鼎的秘密

于右任:当代草圣

邓演达: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

连战:中山美陵

吴伯雄: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宋楚瑜:富强尚未完成两岸仍需努力

人物——孙中山与友人

孙中山与孙眉:倾情手足守望相助

孙中山与蒋渭水:遥相呼应推行主义

孙中山与黄兴:真诚可感金石光辉可照日月

孙中山与邵力子:弘扬主义矢志不渝

孙中山与范鸿仙:一支神笔胜十万师

孙中山与赵凤昌、杨杏佛:与一代伟人结下的两代情缘

孙中山与朱庆澜:亦师亦友共赴时艰

孙中山与陈去病:十年袍泽患难同尝

孙中山与李大钊:近代中国革命的两位巨星

孙中山与瞿秋白:超越时代的革命情谊

孙中山与宫崎寅藏:风雨同舟推心置腹

叙事——南京中山陵风雨八十年

拱卫伟陵十春秋

国共两军同护中山陵

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景区

将南京中山陵完好无损地传给子孙

两岸同胞共同的向往之地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海内外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

让爱国主义精神播撒四方

与伟人心灵沟通的窗口

名扬四海的旅游名片

后记

试读章节

拱卫伟陵十春秋

张猛,字国森,越南归侨,1920年来到孙中山身边,担任孙中山警卫团机关枪连长,后因保护孙中山夫妇有功,被委任为“大元帅府副官”。

张猛时刻护卫在孙中山身边,执行着孙中山一系列革命使命:北去梧州代表大元帅委任莫雄为中央直辖第一旅旅长,西去联络滇军将领张开儒、贵州将领刘玉山,组成联军东下,打垮叛军陈炯明;又乔装赴香港,折返上海、福建劳军,赴越南筹款……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尽职尽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张猛离开元帅府,在北伐军第六军任四十九团团长。该团作为北伐军先头部队率先占领雨花台,攻克南京。

抗战胜利后,张猛离开军界,去了台湾,与台北中坜中学任教务主任的潘景晴女士相识,并在当时的台湾省教育厅长谢东闵夫妇撮合和主持下,结为伉俪。

1949年后,张猛夫妇返回大陆。当时的南京百废待兴,中山陵一片荒凉,张猛无限感叹,当即给北京的李济深先生写信反映情况。李济深回信说:“诚如所言,已向共方谈及,甚为注意。”同时他委托张猛全权处理他在南京鼓楼附近的私宅事务,并希望他留在中山陵园工作。尽管此时张猛已是年近花甲,仍接受了中山陵园拱卫组副组长的职务,组长是孙中山原卫士范良先生。

从1951年到1961年,张猛在中山陵园度过了10个春秋,妻子潘景晴在南京张府园的24中任教。1961年秋,张猛才因病申请全家回广州定居。

大陆十年动乱(1966—1976)时期,张猛夫妇先后被关进“牛棚”。在这期间,张猛坚持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资料和照片。在其妻潘景晴帮助下,开始撰写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言行的回忆录。潘景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吸收为理事。

1981年10月9日,张猛夫妇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这时张猛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这天,他走进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叶剑英元帅,叶剑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几十年沧桑岁月,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叶帅只是频频点头,双手紧握张猛的手。接着,邓小平也微笑着紧握张猛的手。首长接见后,中共中央又派出专机、专列,送他们夫妇与外宾一起参观张猛在北伐中曾经战斗过的南京、上海、桂林和梧州等地,实现了张猛多年的夙愿。  1985年7月30日,张猛在广州去世,享年91岁。

国共两军同护中山陵

80高龄的刘维才,被称做是最熟悉中山陵的人。1948年的秋天,19岁的刘维才来到南京,当上了陵园管理委员会拱卫处的一等卫士。

刘维才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一当,就成了中山陵的“终身卫士”。虽然6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转折,但他始终与中山陵在一起。

1949年初,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他在离开大陆前动员卫士们继续留守在中山陵,理由是:“毛泽东、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不会为难你们的。”

此言非虚。4月24日凌晨,进入南京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的命令是:国民党中山陵拱卫队,改编为二连,解放军派来驻守的则为一连,共同担负保护中山陵的重任。

正如孙科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孙中山都非常崇敬。1946年5月,周恩来到南京参加国共和谈时前来中山陵谒陵,给中山陵的卫士留下40万元钱。邓小平分别于1975年4月和1985年2月两次来中山陵谒陵。1973年4月,江泽民陪同外国友人来中山陵,胡锦涛也于1996年11月来过中山陵。

中山陵在现代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始终安然屹立在紫金山上。而中山陵园经过南京市投入40多亿元修缮后,范围有了新的拓展,环境更加优美。

2009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从台湾前来谒陵时,对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你们管理中山陵做得很好,就是我们来管,也不见得比你们做得好。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这里。他是在两岸分隔56年后,首次谒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中国国民党在中山陵的拜谒活动,通过电视直播,给当代人以很深的印象。

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说:“中山先生是今天我们两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辈。在大陆,他也被尊称为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来努力,奋发图强,让我们能够在21世纪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中说的这段话,成为近年来中山陵举行的各种谒陵活动的共同主题。

刘维才是这些两岸交往和谒陵活动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国共两党共同维护中山陵的历史见证人。

P189-192

后记

南京中山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全球华人共同景仰的地方。

1929年,中国国民党遵照孙中山之遗愿,奉安孙中山先生于南京中山陵。是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2009年6月1日,中山先生奉安南京整整80年。

岁月如梭,相较漫长之历史长河,80年不过白驹过隙。然中山先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之精神,灿若星辰,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平、奋斗、救中国”之呐喊,洪如惊雷,引领全球华人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180年来,不管物换星移,或者昨是今非,南京中山陵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缅怀、追思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

南京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于1986年11月12日,即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正式播音,20余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山先生思想、推动海峡两岸和平与进步。适逢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年,金陵之声于2009年初发起采制大型系列报道《走进中山陵》,报道采制用时三月,以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的珍贵历史画面,讲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突显今日南京中山陵园的迷人风采。约60集在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播出。

该系列报道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鼎力支持,主体节目全部在这一平台上获得播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峡飞虹网络电台、美国洛城电台等媒体也积极响应,或播出,或全部文字配以相关图片在网络刊载,所获效果实可欣慰。

本书乃这一大型系列报道转化而成。

谨向信佳源、赵国勤、殷越、谢如璧、陈光明、陈光中、陈民、蔡子民、黄建龄、邵黎黎、范烈孙、杨小佛、朱权、陈达力、傅绍昌、王建华等文字原作者致谢!

因水平有限,难免存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编者

2009.12.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中山陵(记忆故事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波//任青//任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9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6
19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