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章除少数讨论某些文化事项的历史演进之外,大多探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碰撞与整合以及相关的文化保护、文化政策问题,大致而言,属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的范畴,作者大多以中青年学者与研究生为多,年轻的目光从边缘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变迁与文化延续的问题,也许自有一番不同的感悟,在稚嫩中也不乏闪光点,重要的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留下思考的印迹作为进一步完善的基点。
图书 | 历史记忆与文化表征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文章除少数讨论某些文化事项的历史演进之外,大多探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碰撞与整合以及相关的文化保护、文化政策问题,大致而言,属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的范畴,作者大多以中青年学者与研究生为多,年轻的目光从边缘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变迁与文化延续的问题,也许自有一番不同的感悟,在稚嫩中也不乏闪光点,重要的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留下思考的印迹作为进一步完善的基点。 目录 关于开展南岭民族研究的构想 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定位与职能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延续与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 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保护刍议 ——兼评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为谁保护?》一文 用现代意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姚古镇文化遗产的形成、保护与开发 梁启超的遗产保护思想 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 农业民俗与文化产业开发 乡村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艺术变迁 ——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 民俗文化与审美之关系研究 民旗陛与人类性的高度统一:少数民族文学的未来 ——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概况与未来 从阴山岩画等文化遗产来看古代社会的广告文化 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谈维吾尔语中的习惯用语 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与传承思考 ——彝族葫芦笙节个案研究 傩与猎首祭 ——傩起源的文化人类学假说 我国北方地区清代民间“另类”婚俗 “东北三大怪”——逝去的关外民俗经典 传统文化生态变迁与保护研究 ——以广州牙雕技艺为例 意义演进 ——佛山木版年画《二十四孝图》探析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以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变迁与传承 分离还是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工艺品 ——以靖西绣球为例 壮族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的现代变革 融水三防舞龙文化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苗族系列坡会群 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图画文字初步探讨 壮锦: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晚近变迁 对歌的程式性 ——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吟诗”的歌路及其在歌赛中的实践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记忆与文化表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海力波//吴忠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882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0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