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3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写的《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3集)》收入了中华书局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物的相关人员(员工、作者)在从业生涯中或图书出版过程中的经历、轶事、趣闻、掌故,如:毛泽东、章士钊、郭沫若、吴晗、周一良、唐长孺等。一编在手,既是增广见闻、开拓视野的有益读物,又是反映中华书局百年历程中中坚力量、优秀图书的珍贵史料。

内容推荐

2012年,中华书局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一百年历程,数万种图书,构筑起中华学术文化的共同家园,而根植其间的,正是那些世代相传的书人与书事、精神和情怀。为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别编选了《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这部系列文集,跟大家一起回望时光的斑斓,追怀先辈的风雅。

这部系列文集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

本书是《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3集)》,涉及人物有:毛泽东、章士钊、郭沫若、吴晗、周一良、唐长孺等。

《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3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目录

毛泽东与章士钊《柳文指要》的出版

郭沫若校订本《再生缘》再生始末

吴晗和《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我爱中华

回忆《中国历史小丛书》

明本《册府元龟》影印出版追忆

汪□与中华版《唐六典》点校本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出版轶事

《诗词格律》编修逸事——为纪念王力诞辰百年而作

雨雨风风二十年——“二十四史”点校始末记略

“二十四史”校点缘起存件

历史所史学先辈与“二十四史”的整理

唐长孺先生琐记

我的治学经历

跟张政娘先生学校史

翠微校史的日子里——罗继祖谈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

《清史稿》点校之经过

文革岁月中的我与中华书局

追忆启功元伯兄二三事

何从郢匠再论文——缅怀启功先生

一个责任编辑眼里的启功先生

我与“中华”情谊永存

罗尔纲与中华书局

忆赵守俨同志

鼙鼓声中思老将——怀念赵守俨先生

古文献学家杨伯峻

我和《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忆文迪同志

王文锦老师的生平与学术

试读章节

书籍记录着历史,书籍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历史。中华书局出版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编者吴晗开始辑录于1932年清贫的大学生时代;三十年后,在他北京市副市长任内,于1961年陆续整理付排,1966年浩劫爆发前已经排成;到他死后十一年,党已经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吴晗的大冤狱幸获平反昭雪,三百四十万字、十二巨册的史料终于在1980年春出版了!大文豪雨果没有说错:“书籍的创造者是作者,而书籍命运的创造者却是社会。”

吴晗在学生时代就一心想在文史方面闯出一条路来。1931年8月,他考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这个来自浙江义乌农村的穷学生,没有钱上学吃饭,幸而在赏识他的名流帮助下,谋到了一个工读生位置,才不为生活所困而得以安心勤奋向学。那时的清华大学,称得上是个育才的园地,为他发挥才干提供了有利条件。入学以后,他治明史,就发现清朝官修的《明史》不真实,隐瞒和窜改了满族统治者三百年间的历史,以证明其祖先从未臣属于明朝,没有受过朱明的封号,进而强调辽宁大凌河南岸建州地区从未隶属明朝的版图;甚至连他们的远祖,建立过金和后金两个朝代的女真族的历史,也被篡改了。这么一来,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的中叶,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便出现了人为的空白点。年轻的吴晗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志要为建州史补白。他后来在《谈迁和<国榷>》一文中谈到这件往事,他说:“这是个历史问题,应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努力搜集可能得到的史料,加以组织整理,填补这个人为的空白点,从而充实丰富祖国各族大家庭的可爱的历史。”这便是推动他研读朝鲜《李朝实录》的契机。

虽然吴晗当时还是个学生,但他已决心献身于明史研究工作,搜求和阅读大量明史资料,终于在北平图书馆里发现了两部研究建州女真历史的重要作品,一是当时尚无刊本的《明实录》;另一部就是朝鲜《李朝实录》。这是李氏朝鲜的编年史书,记载太祖(1392—1398)至哲宗(1849—1863)历代诸王事迹,及有关政治、经济、外事、文化史事,共一八九三卷。朝鲜的李朝(1392—1911),相当于我国明清两朝(1368—1911)。李朝自太祖李成桂至最后一王纯宗李炻,凡二十七代。除最后二王高宗和纯宗外,每个国王都按王朝建立以来的传统,特设史馆,撰写前一代王的实录。各王实录修成后,一般缮写五部,分藏于庆尚道奉化郡太白山、江原道平昌郡五台山、平安道宁边郡妙香山、江华岛摩尼山及鼎足山、全罗道茂朱郡赤裳山等处,类似我国皇家的石室金匮,妥为保存。《李朝实录》不仅是研究李氏朝鲜历史的主要文献,而且也记载着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到清朝末年朝鲜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具体情况,其中有关建州初期的史实,记载极为详尽。这部编年史自然引起了吴晗极大的学术兴趣。

历时近五百年陆续编成的《李朝实录》,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后,汉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于1929年筹划影印,主要采用太白山本,小部分系用江华岛本。1930年7月开始影印,至1932年完成,共印三十部。吴晗当年在北平图书馆所见的《李朝实录》,就是其中的一部。

还应附带提到,李朝末期高宗和纯宗二王(1864—1911)的实录,是在日本吞灭朝鲜后,日本帝国主义者设立机构编撰的,其立场与编辑方针与前代大不相同,但所引据的资料,仍是按编年体撰记的。1958年8月,中朝两国科学院合作,影印了高宗、纯宗实录,于1959年完成,至此《李朝实录》全部问世。

吴晗特别重视《李朝实录》,他说:“这些史料大部分是朝鲜使臣到明朝和建卅l地区的工作报告,很具体,很可靠,对研究明朝历史,特别是研究建州历史有极大帮助。”吴晗发愿把这部书里有关中国的史料都抄录下来。当时国内仅有北平图书馆作为善本人藏一部。要阅读和摘抄其中有关部分,没有坚毅的功夫是不行的。1962年间,吴晗对访问者说:“我从1932年开始,每逢礼拜六和礼拜日都往图书馆跑,一直跑了几年,足足抄了八十本。”这项摘抄工作,坚持了好几年。1934年夏季,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经常住在城里,便几乎天天去北平图书馆阅读和摘抄《李朝实录》了。

苏双碧、王志宏合写的《吴晗传》中记载了一段佳话:“那时,北京只有两个人经常去北平图书馆阅读这两部书(指《李朝实录》和《明实录》)。一个是北京大学正在编写《明元清系通纪》的孟森教授,他已年逾七十,但从不乘车。另一个,就是个子不高,衣着俭朴的青年——吴晗。当时住在文津街上的人,经常看到这一老一少出入北平图书馆,而且风雨无阻。”晨昏晴阴,持续不辍,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P21-24

序言

百年岁月 一脉书香

岁月波澜,书香绵延。2012年,中华书局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这是中华同人与广大作者、读者共同的节日。一百年历程,数万种图书,构筑起中华学术文化的共同家园,而根植其间的,正是那些世代相传的书人与书事、精神和情怀。为此,我们特别编选了这部系列文集,跟大家一起回望时光的斑斓,追怀先辈的风雅。

这部系列文集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限于篇幅,总体而言,选文详远略近;部分文章采用了节选的方式,在不影响文义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还有一些偏重学术、兼具书评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录,将另外编选刊行。所选文章因为写作或发表于不同年代,叙事或欠完整,语境容有差异,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原文写作时问,附注文章出处,供读者参考。

历史的印迹,在我们的脚下延伸。这部小书,只是百年中华一路前行的一个侧影,愿这百年岁月,一脉书香,常驻心间。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3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5341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9.22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