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教子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没有抛开父母最关心的教育任务,而是从教育任务出发,为父母重新定位了教育角色。二、通过“亲密关系关键词”的点拨,让父母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偏颇。三、提出了家长需反思的问题,指引父母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共同成长。

本书是作者成墨初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所有的父母都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内容推荐

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如何进入孩子的心灵?如何跟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如何让你对孩子的管教立竿见影?……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亲密关系的影响让管教更有效。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是作者成墨初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作者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阐述了“亲子说服术”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向父母提供了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个超级实用技巧。

目录

第一章 不做孩子的君主,和孩子保持平等——只有平等相处,才能亲密和平

亲密关系关键词:尊重,民主

小祖宗,饶命吧——不放纵溺爱孩子

“司令”爸爸很讨厌——给予孩子民主权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别动辄教训孩子

这样做对你是最好的——指导孩子,而不是操纵孩子

我那么疼你,你却这么不孝——教孩子学会感恩

第二章 互予安全感,互慰寂寞,互送温暖——亲密就是正确地给予爱、表达爱、理解爱

亲密关系关键词:爱在当爱时

爸爸,你为什么总是忙——多陪陪孩子才是真爱孩子

我怕VS怕就乖乖的——别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吓唬孩子

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爱不能作为筹码

去去去,别烦我——在孩子安慰你时接受它

你爸好烦人VS你妈好讨厌——给孩子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第三章 没有空间,爱与恨就成了双簧戏——适当的距离能营造完美的亲密

亲密关系关键词:保持距离

我是你妈,还用跟你客气——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不行,你还没长大——早放手的孩子更让你放心

你不陪,我咋做作业——别陪孩子做作业,以免产生依赖感

为啥妈妈要去工作而不带我——爱孩子,不需要完全牺牲自己

我说过不要在人面前说这事——孩子的底线不能碰

第四章 做录音机,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会听,孩子才愿与之亲近

亲密关系关键词:清空,倾听

小孩子家咋那么多话——停下来,认真听听孩子说什么

做了没出息的事还有脸哭——不要责备难过的孩子

都是借口,给我住嘴——听听孩子做与不做的理由

妈,我跟同学吵架了——让孩子叙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你管好你自己啥都有了——给孩子发表言论的权利

第五章 恶语伤人恨不消,良言一句爱意浓——亲密关系成于良言毁于恶语

亲密关系关键词:杜绝语言暴力

你总是不让我省心——别放大孩子的错误

你真没有孝心——妄下断语容易让孩子封闭心灵

为什么你看到的都是我不好的——否定孩子就是摧毁孩子

我根本不对你抱太大希望——和孩子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你和人家差远了——别拿孩子和别人比

第六章 孩子不接受你的指导,就改变方法——用更好的方法使孩子追随你

亲密关系关键词:沟通,协商

你絮絮叨叨,真烦人——啰嗦教导要不得

我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找到孩子能接受的方法

为什么你都做不好偏让我做——身教好于言传

你必须听我的,因为你还小——别用年龄和经验来压迫孩子

时代变了,为啥你还是老一套——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第七章 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才更有约束力——父母的规则容易引起亲子冲突

亲密关系关键词:参与,公平

你是小孩,懂啥——给孩子参与家政的权利

我不在家你就反了天了——让孩子自己约束自己

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别盲目地让孩子听话

你管钱,还不得赔了咱家——让孩子学会自己管钱

我就想躺着看书——别把好的行为习惯说成是父母的规则

第八章 让叛逆的孩子找到长大的感觉——给孩子理解和自由

亲密关系关键词:自由,超越

不,我就不——不管对错,允许孩子说“不”

我自己有主意,别管了——让孩子自己做主

这些观念都是经过检验的——给孩子重新衡量父母观念的机会

翅膀硬了,你就反了——孩子有权利合理评价父母

他学习不好我就不能和他交朋友吗——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第九章 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强迫孩子学习——别让学习成为亲子专题

亲密关系关键词:不强迫,引导

你爱的是我的成绩,不是我——成绩不该是唯一的话题

我就想玩游戏,为什么不行——给孩子玩的时间

我不喜欢钢琴,只喜欢武术——尊重孩子的兴趣

学好课本,人生才能成功吗——允许孩子自我探索知识

别逼我,我不是三好生的料——别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第十章 帮孩子成功,更应让孩子幸福——多让孩子获得内心满足感

亲密关系关键词:幸福

我觉得生活没有一点意义——和孩子共同品味幸福的感觉

不行,你必须做——让孩子获得内心满足感而不要强迫孩子

我还要一辆宝马——延迟满足让孩子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

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引导孩子发泄不良情绪

谁叫你不努力了——成人给点力,帮孩子实现心愿

后记

试读章节

好为人师的人从来都不是智者,智者在给人指导时,有时候甚至都不用说话。智与不智,就在于此。

我在各种场合都会遇到父母教育儿女的场景。我截取几个场景给大家看看:

餐厅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对父母拿肉和菜开始说事:“儿子,你看,别人在家啃小白菜,你在餐厅吃肉。从小,我们就给了你良好的环境,不让你输在起跑线上。你可要有点出息,做出个好样子来。”孩子一口菜没吃卞去,噎在喉咙里。

公交车上,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对父母针对礼仪教育起女儿来:“丫头啊,人要学会尊老爱幼,坐车的时候,要懂得让座,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你年纪轻轻的,站一会儿有啥大不了。”女儿嘟着嘴说:“我要让座,也得有座才行啊。”

人行横道上,一位妈妈指着红灯说:“红灯停,绿灯行。好孩子,从小就要遵守交通规则。坐车要买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妈妈一边走一边说,孩子忽然狡黠地一笑说:“妈妈,你闯红灯了。”妈妈大怒,给孩子一巴掌,说:“我只是挪一下地方,我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售票厅里,爸爸告诉儿子:“这个售票员干练,是绝对的熟手,动作快,反应陕,卖票快。”儿子怀疑地说:“可是我觉得她太年轻了,好像没有耐性。不如旁边那个阿姨又陕又稳。”“听我的,排这队,错不了。”儿子执意不肯,自行排队。几分钟后,儿子买好了票,而爸爸还排在队尾。

小号汇报演出前,妈妈谆谆教导:“你的毛病就是用力不匀,所以吹出来的声音不好听,音也不准。你要记住老师交给你的几个要点,都是啥来着?一什么,二那啥。”孩子烦躁地说:“妈,你又不懂,还老瞎说。我现在有点紧张,让我静静呆一会儿行不?”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大道理小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只是重复简单的理论。对于爱思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折磨,必然会遭到孩子的抵制。

桐桐尚未出生时,我就开始用各种知识、经验武装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培养桐桐。那时候我信心满满,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每天我都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桐桐一些。这样,她到8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成人的知识水平了。  妻子笑着问我:“你怎么把你的经验传给桐桐?”

“那还用说?这张嘴皮子,这双手爪子呗。”

“愚蠢。学得越多,你越愚蠢。你难道没听过老渔王的儿子不会打鱼的故事吗?”

传说,老渔王把自己最好的经验传给儿子,让儿子用最好的方法去捕鱼,可是儿子却总是捕不到鱼。有人告诉老渔王,只有让儿子自己亲自出海,亲自总结经验,他才能学会捕鱼。

我本来高涨的情绪—下子低落了很多,因为我马上就意识到,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我可告诉你啊,咱们说好了。咱俩谁都不能在女儿耳边嘟嘟经验。”

“得令。经验要孩子自己去总结。咱们不能在她的人生中作弊。”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给孩子,在孩子没有切身体会时,他无法真正理解,也就不能和你产生共鸣。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共鸣中认可、接受。

女儿学会了一个笑话,特意跑过来讲给我听。

“爸爸,我给你讲个笑话。”

“好,爸爸认真听着。”

“嗯。妈妈和姐姐在厨房里收拾碗筷,爸爸和弟弟在客厅里收拾桌子。这时,‘啪’的一声,厨房里有碗碎了的声音。弟弟侧耳听了听,对爸爸说,‘这一定是妈妈打碎的。因为妈妈没有骂人。”’

我拍手笑起来。

桐桐也很高兴,哈哈地笑着,笑了一会儿,她忽然问我:“为什么是妈妈打碎的?不骂人就是妈妈打碎的吗?”

我一时不知该怎么说好,想了想,还是照直说了:“这位妈妈一定总是喜欢教训人。如果碗是孩子打碎的,那妈妈肯定会骂孩子。可如果是妈妈自己打碎的,她又不能骂自己,所以,妈妈就没有骂人。”

“这个妈妈好坏啊,为什么自己错了就不进行自我批评,别人错了就骂人呢?我妈妈多好,自己错了也批评自己。”

“是啊,当妈妈就应该像你妈妈这样。”

“那爸爸呢?”

“爸爸也要这样,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错,看不到自己的错。”

“我真幸福,有这样的爸爸妈妈。”

那些总是看到孩子身上错误的父母,在责备孩子时,教会孩子的是自责和对抗。孩子在沮丧中会变得懦弱,不相信自己,同时,又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父母不是智者,孩子不是愚人。父母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扮演老师的角色,一味教育、教训孩子,而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虽然父母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但父母的经验不一定都是对的,即使是对的,也得让孩子亲自体验,产生共鸣,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是互相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是正常的、温暖的、和谐的、亲密的。P10-13

序言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即使再好的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拥有亲密关系的家庭都有一样的幸福,没有亲密关系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一些父母,费尽心机,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学习条件、最好的成长条件。可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对父母颐指气使,遇到问题,还会埋怨父母提供的条件不够。

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对孩子进行刻苦训练,给孩子布置很多功课。孩子没了童年,就会心生抱怨,经常反抗。

一些父母,自认为孩子幼稚,需要父母的领导,就“垂帘听政”,一切都自作主张,让孩子没了自由,也没了自尊。孩子备受压制,最想做的就是和父母决裂。

一些父母,自恃于成人的经验,喜欢对孩子指指点点。孩子十分反感,常常反唇相讥,宁肯做错,也不听父母那一套。

一些父母,忙于家庭经济建设,忙于为孩子的未来铺垫良好的经济基础,而忽略了孩子,把孩子交给电视,交给爷爷奶奶。这些孩子成人后对父母都特别冷漠。

…………

可怜天下父母心。几乎所有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可是他们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最终却得不偿失。这让他们苦恼却又无可奈何,纷纷抱怨:为什么我们无法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

其实,不能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父母,大多都不懂孩子的心,他们太注重自己的感受,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却忘了孩子的人生主角是他们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但更应该是孩子的朋友。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人,要能在他孤单时陪伴他,在他丧气时鼓励他,在他恐惧时安慰他,在他快乐时与他分享快乐。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三个词:爱、尊重、幸福。

关于爱,要爱在当爱时,硬塞给孩子的爱不叫爱。亲密陪伴的爱是真爱,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财富却远离他的爱,是假爱。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爱,不能算做爱。

关于尊重,父母要给孩子最起码的做人尊严,还要尊重他长大的意愿和独立的要求。没有强迫,没有压制,只有自由,只有平等。

关于幸福,孩子的幸福很简单,一片草叶,一个拥抱,一句暖语,可能就是他全部的幸福。父母不能用成人世界里的幸福观来理解孩子的幸福观。

为了实现这三点,父母必须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录音机,要做不出恶言只会救世的“菩萨”,要做最公平公正的朋友。

父母还需要记住,我们和孩子是“忘年交”。我们的时代早已经远去,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当年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的需求和我们也不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让自己融入孩子的环境,跟上时代的发展。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没有抛开父母最关心的教育任务,而是从教育任务出发,为父母重新定位了教育角色。

二、通过“亲密关系关键词”的点拨,让父母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偏颇。  三、提出了家长需反思的问题,指引父母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共同成长。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后记

经过半年多的忙碌,书稿终于杀青了。看着打印出来的厚厚的文稿,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喜悦,又有忐忑。喜悦的是自己的又一部作品问世了,忐忑的是这部作品能否让读者朋友满意。

看着它,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既然孩子长大了都要步人社会,开始独立的人生,那么也让这个“孩子”走进生活中去接受时间的检验吧!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参与本书写作的诸位老师,他们是李松梅、张玉霞、朱德僡、姜玉亮、李彦芳、李秀丽、朱力力、张建乐、烟爱民、赵光玲、程永虎、顾新民、王亚军、黄秋月等;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感谢多年来给予我帮助的教育界的各位同仁;感谢一直以来都关注我、支持我的家长朋友们。

书中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不吝赐教。

成墨初

2012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教子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墨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72496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