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宋王朝(鏖战潞泽)
内容
编辑推荐

何辉编著的《大宋王朝》首部至第四部讲述的故事是宋朝立国后的第一场平叛战争。这是宋初第一场王朝战争,也几乎是一场被人遗忘的战争。小说在考据的基础之上,发挥艺术的想象,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全面反映了这种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最终的战争过程。

《大宋王朝(鏖战潞泽)》是《大宋王朝》的第四部。在这一部中,赵匡胤与昭义节度使李筠的矛盾终于激化并公开爆发。李筠起兵反宋。赵匡胤与李筠之间在潞、泽的鏖战,最终演变成一场政治军事斗争中混合了爱恨情仇的人间大剧。

内容推荐

《大宋王朝(鏖战潞泽)》是何辉长篇系列历史小说《大宋王朝》的第四部。在这一部中,赵匡胤被韩通之子下毒,险些遇害。昭义节度使李筠终于正式发动叛乱,袭击并占领了泽州。赵匡胤派遣慕容延钊、石守信、高怀德等节度使率兵进攻李筠。石守信、高怀德在高平与李筠先锋相遇,发生了一场步兵对抗骑兵的恶战。宋军小胜,但伤亡巨大。随后,赵匡胤率军亲征,与石守信等会师,在泽州与李筠鏖战。在艰苦的鏖战期间,赵匡胤重逢柳莺。赵匡胤与李筠之间在潞、泽的鏖战,最终演变成一场政治军事斗争中混合了爱恨情仇的人间大剧。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卷一

源于熊耳山南麓山中的一条小溪流,在熊耳山南麓与伏牛山北麓之间蜿蜒流动,它穿过伊阙,流入洛阳,往洛阳东北方向继续流去,在偃师地域注入洛河。这条注入洛河的源于熊耳山的河流,叫做伊水。与伊水合流后的洛河,继续蜿蜒流动,流入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一条大河——黄河。春天的伊水,绿波荡漾,洋溢着生的气息。太阳的光芒,从高远的天空垂射而下,落在伊水的轻柔的波涛上,闪烁着金色的、白色的、耀眼的光。这些光使伊水的波浪显现出梦幻色彩,增添了伊水与它两岸波浪般起伏着的山脉的神韵。  在伊水两岸的龙门山上,自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来,开凿了许多石窟,因它们就山凿刻,被称为龙门石窟。在龙门西山、东山上,遍布着石窟。石窟中,立着神态各异的雕像。自北魏孝文帝以来,到了宋初,四百多年过去了,龙门石窟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洗礼,已经褪去了原有的铅华。在许多石雕的身上,在它们后面的与它们连成一体的洞窟壁上,依稀可以看到昔日一度拥有的绚丽色彩。  这些石刻雕像,在岁月中静立,穿越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如今又站立于一个新的朝代——宋朝。当年,人们雕刻它们,曾经礼拜它们;如今,新朝代的人们继续前往瞻仰它们,站在它们的面前,俯身在它们的脚下,或静默祈祷,或议论纷纷。当年开凿、雕刻它们的人早已经作古,可是这些人的劳作却在时光中不屈不挠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守候着那些逝去的人的梦想,无声诉说着他们的幸福与苦难。它们伫立在那里,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存在着。它们像是静止的时光隧道:它们既是北魏,也是东魏西魏;既是北齐,也是北周;既是隋朝,也是唐朝;既是宋朝,也是未来的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它们伫立着,它们便是时光,它们便是历史,它们便是文化,它们便是逝去的先人的灵魂在今日的存在。  令伊阙多了“龙门”这个名字的隋炀帝早已经作古。  单骑喝退突厥十万兵的李世民也作古了。  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的武则天也早已消失在时光中了。  但是,龙门石窟的雕像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依然静静地伫立。  卢舍那大佛遍身虽然留下了时光蚀刻的痕迹,但是它依然慈悲、安详地静静望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假如,它能看见,它一定看到过芸芸众生以各自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或顺利或艰难或幸福或悲苦或健康或被病痛折磨,然后又在这个世界里死去。它一定看到过,许多人在权力、财富面前奴颜婢膝,溜须拍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它也一定看到过,许多人舍弃荣华摒弃富贵,在恬淡与朴实的生活中追求精神的完满。它一定看到过,许多男子女子被爱情与欲望折磨,在炽热疯狂的爱情中度过梦一般的时光。它也一定看到过,无数颗破碎的心在爱恨之间那一线上忧伤地徘徊。它一定看到过,邪恶对正义的胜利,丑陋对美好的压制,嫉妒对才华的摧残。它也一定看到过,勇敢正直的灵魂在艰难与邪恶面前不屈不挠地前进。它一定看到过,在暴力面前无数头颅低垂膝盖跪地。它也一定看到过,许多桀骜的志士在淫威面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它一定看到过,许多懦弱的凡人为了生存在苦难面前苟延残喘,在危险面前远远绕行。它也一定看到过,在苦难与危险面前,许许多多勇士为了梦想,披荆斩棘,舍生忘死。  假如,它有生命,它有高尚的情感,它一定也会面对侵略者怒发冲冠,一定也会对邪恶奋起抗争,一定也会因那些勇士、志士、高尚的灵魂而热泪横流。因为,如果它有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它一定会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正是因为有那些勇敢的、正直的人们。正是这类人,在苦难甚至屈辱的生活中忍辱负重;正是这类人,在最危难的时候站出来,忘却他们自己,坚持捍卫他们所珍视的理念与他们所爱的人、所爱的家园。这类人,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的捍卫者和传承者。这类人,在每个时代都能找到他们的同类。他们平时可能在茫茫人海中隐没不见,但是,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不仅在同一时代中可以彼此呼应,也可以穿越时代互相共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可以激发起与他们不同时代同类人的热情,他们会跨越时代彼此激励、超越时空捍卫共有的价值——死去的人用他们高尚的事迹激励后世的同类人,活着的人用他们的高尚行动为死去的同类人喝彩。所以,在冷眼与嘲笑中,高尚的人可以在他们同时代的同类人和逝去时代的同类人那里寻求支持;所以,高尚的人们,会为与他们同样高尚的人流淌热泪,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甚至捧出火热的心,献出自己的生命。杜鹃啼血,碧血丹心,怒发冲冠,精忠报国,都是他们的行动与故事。他们被同类人理解,却被邪恶、丑陋、嫉妒与卑鄙的人所排斥、压制甚至陷害。他们的生命,在无头无尾无边无际的时空中,结成一个无形的高尚的共同体。这个高尚的共同体,是伟大文明的捍卫者,是伟大民族的保护者,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时光中不断前进的真正的领导者。  假如,卢舍那大佛在那一天能够看见,那么它也许会看到洛阳城中升起一团烈焰,缠绕着浓浓的黑烟。那是齐云塔爆炸时升起的黑烟,那是齐云塔的废墟在爆炸后熊熊燃烧的烈焰。在它看来,那团烈焰,那股黑烟,也许与尘世间的一缕炊烟无异。但是,那团烈焰,那股黑烟,以及制造了它们的爆炸,确确实实对活着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行动,改变着他们的人生。卢舍那大佛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看起来无比寻常的一天,它是否意识到,它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王朝,即将看到又一批或高尚或卑鄙或正义或邪恶的人在这一个既充满苦难又创造富足的伟大时代中演绎出激动人心的故事呢?  当赵匡胤听到大帐之外剧烈的爆炸声传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赵匡胤的意料。  当时,在白马寺后院这个大帐内,赵匡胤正在向来自各地的节度使剖析天下局势,以此希望从柴氏集团中争取一部分力量来帮助他对付昭义节度使李筠。  在进入这个大帐之前,他已经基本弄清楚了柴守礼的意图,那就是在新王朝中为柴氏家族寻求永久性的保护和安全。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只要答应了柴守礼的条件,他就可以换来柴氏集团的中立。  但是,他也考虑到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柴守礼认为朝廷在对抗昭义节度使李筠的斗争中获胜对柴氏家族势力的长久是不利的,那么柴守礼就可能给予李筠暗中的支持。所以,情况远非想象中那么乐观。在这次会议上,向柴氏集团的各节度使晓以利害,说明昭义节度使的胜利最终对他们来说有害无益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第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打断了赵匡胤的劝服陈词。与此同时,大帐之内的官员和将军们被爆炸声惊吓,立刻慌乱起来。爆炸声与随后传来的白马寺大殿的崩塌声所造成的恐慌感是显而易见的。赵匡胤感到心“怦怦”直跳,每一跳都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收缩。他知道,这是恐惧感在快速侵入。他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但是仍然发现两只手的手心中已经都攥了一把汗。他往旁边瞥了一眼,发现司空柴守礼满脸震惊地愣在原地,脸色煞白。他紧接着拿眼扫了一下大帐之内参与这次“天下牡丹会”的节度使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处于震惊之中。这些人的恐惧之色是自然生发的,毫无掩饰的痕迹。这使他在由爆炸所激发的恐惧中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这次爆炸究竟是意外,还是有所预谋的行动呢?如果是针对这个大帐之内的人,为什么没有将这个大帐作为攻击的目标?莫非是柴守礼搞的鬼,是为了制造这样一起爆炸来给朝廷施压?可是方才为什么柴守礼也是一脸莫名的惊恐呢?看样子也不像装出来的。如果柴守礼真的被爆炸吓到了,说明这事情不是他事先策划的。可是,策划者又会是什么人呢?所有这些疑问,在极短的时间内如闪电般在赵匡胤心中闪过。不过,他马上意识到,当下必须克制住自己去追寻答案的欲望。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让所有参会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赵匡胤果断地决定暂时中止会议。他下令各侍卫和负责大帐警戒工作的禁军赶紧护送参会的文武官员前往西京留守官署。  白马寺已经乱成一团,原先摆放好的牡丹花盆,被碰撞、被践踏,有的歪倒、有的破碎。地上到处都是牡丹花的“残骸”,那些娇艳的花朵、雍容的花朵、妩媚的花朵、华丽的花朵,如今都花瓣四散,与爆炸制造的木头碎片、碎石泥尘混合在一起,与火药产生的黑烟和火焰混合在一起。官员和将军们慌慌张张地踩踏着牡丹的花瓣、木头碎片、碎石泥尘,纷纷乱乱地奔往白马寺大门。  这时,第二次爆炸声在白马寺门口响起了。一部分率先奔出白马寺的人目睹了齐云塔被炸毁的场面。亲眼看到这样的爆炸以及由此造成的惨象,使许多身经百战的节度使也感到胆寒。恐惧感在人群中迅速扩散。  赵匡胤当时尚在白马寺内,并没有亲眼看到齐云塔的爆炸。第一次爆炸后,赵匡胤曾猜测,也许袭击者错误地选择了袭击的地点。但是,这第二次爆炸使他相信,对白马寺的袭击一定经过了精心策划;而且,这次袭击者的目标似乎并不是他本人,可能也不是与会的节度使们。那么,袭击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袭击者显然知道无法直接袭击他本人,所以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式。可袭击者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赵匡胤知道不能再犹豫了,他亲自在白马寺内组织与会的大臣、节度使们离开寺院,前往西京留守的官署。  在西京留守的官署内,赵匡胤令人清点了人数与伤亡情况。禁军龙捷右厢指挥使刘廷让和禁军龙捷左厢都校韩重赟很快便将伤亡情况弄清楚了。一共有五名禁军在大佛殿和齐云塔炸毁时身亡,其中两名是在大佛殿被炸坍塌时被压身亡,三名是在齐云塔爆炸时被碎石击中而死,此外,还有三十多名禁军在两次爆炸中受伤。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当时与会官员都在白马寺后院的大帐中开会,因此没有伤亡。但是,清点人数之后,却发现少了三个人。长公主阿燕和李处耘的女儿雪霏不见了,节度使王审琦的长子王承衍也不见了。  到这个时候,赵匡胤进一步意识到,两次爆炸的袭击目标恐怕的确不是他,也不是从各地赶来赴会的节度使们,而是他的妹妹阿燕。至于雪霏姑娘,很可能是因为她当时陪着阿燕,被袭击者顺便劫持了。“我怎么在这个时候才想到阿燕呢?!难道柴守礼知道对我无法下手,所以才拿阿燕作为目标?他莫非想用阿燕威胁我?”一幅熟悉的画面从他记忆深处突然浮现:阳光从厨房的窗棂间射入,一道道金色的光线穿过朦胧的水蒸气,温柔地勾勒出阿燕玲珑的身段。在阿燕身旁的灶台上,放着一只青瓷碗,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种近似神秘的光。如今,记忆中那点神秘的微光似乎扩大了很多。这幅画面,是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回到家中厨房看到的。数月之间,时过境迁,但是,这幅画面仿佛被刻在他的记忆中,总是在一些时刻会突然浮现。此时,这幅画面再次浮现在他心中。他感到心里一阵绞痛,为自己忽视了妹妹而感到愧疚。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令节度使们各自回客栈或驿馆休息,而将柴守礼留了下来。  “司空大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赵匡胤努力克制着心中的怒气,用冰冷的口气问柴守礼。  柴守礼冷静地看着赵匡胤,他从赵匡胤的问话中,感到一种令人胆寒的威慑力。柴守礼本人也对这次发生在白马寺的袭击感到困惑不解,因此,尽管他感到了来自皇帝赵匡胤的压力,但是,却并没有在这种压力下崩溃。  “陛下,您莫非以为是老夫搞的鬼?”柴守礼心平气和地反问。  “这么说,你也不知道袭击者是何人?”赵匡胤依然用冰冷的语气问道。  “不知!”  赵匡胤将目光从柴守礼脸上移开,微微仰着头,仿佛盯着虚空中的某物。他说道:“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朕怀疑,袭击者制造两次爆炸,就是为了分散禁军的注意力,然后趁乱绑架长公主和雪霏姑娘。”  柴守礼稍稍低了一下头,平静地答道:“老夫也是这样想。”  “朕奇怪的是,究竟是何人会冒险绑架长公主和雪霏姑娘?”  “陛下是怀疑老夫想用她俩作为人质不成?恕老夫直言,以我柴氏家族的实力,根本无需什么人质。况且,在进入白马寺大帐之前,老夫与陛下已经达成了协议,又何需多此一举呢?!至于究竟是何人袭击白马寺又绑架长公主,老夫如今也是一头雾水。另外,王承衍的失踪也很奇怪。”柴守礼扬着眉毛,昂着头,不紧不慢、冷静地回应了赵匡胤的问题。  “王承衍莫名其妙地失踪,一定与长公主、雪霏姑娘的失踪有关。”赵匡胤的双眉渐渐地攒紧了。卷一

  “陛下,会不会是王审琦——”  “不可能。”赵匡胤打断了柴守礼的话,斩钉截铁地说道。他对王审琦深信不疑。  “柴司空,对于洛阳,你比向拱要熟,这次天下牡丹会也是你发起的。所以,朕令你配合向拱,调查此次白马寺遇袭事件,务必尽快找到长公主、雪霏姑娘和王承衍,同时尽快追查袭击者。调查可以从白马寺僧人开始。”赵匡胤冷冷地盯着柴守礼的双眼,心平气和地布置了调查事件的任务。P3-11

后记

《大宋王朝》第一部至第四部(《沉重的黄袍》、《大地棋局》、《天下布武》、《鏖战潞泽》)写于2009年至2015年5月间。这四部书的内容与情节,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是连续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发生在宋朝初年的完整故事。所以,在第四部付梓时,写这样一篇后记,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我大约从2007年底开始,便动了念头,要为宋代创作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想到要以小说的形式来写宋代,很大的原因是要解决纯粹学术研究所无法解决的或不便解决的问题。

我从2005年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研究的课题是宋代消费。为了完成研究,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宋代的文献。这些文献,既有古籍,也有今人的论著。历史研究,要在求真求实。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考证,就要翻阅大量文献。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宋代越来越感兴趣(对历史的兴趣则是自高中时代便有了)。

但是,学术研究不能解决所有的疑问。就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而言,根据有限的历史材料,我们可以建构出该事件大概的来龙去脉。但是,学术写作不能通过想象去描述没有材料证明的具体细节。至于人物塑造,学术写作的局限就更大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心头常常会感到遗憾。我常常会想,在那个时候,那人会想些什么呢?他和他、他和她之间,平日里究竟是如何来往并进行情感交流的呢?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各自行动以及整个历史事件,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时这个人或那个人在某个事件中没有真的死去,会对事件构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会影响到历史前进的方向和国家的政治吗?比如,读者在拙作《大宋王朝》前四部中可以看到,我花了不少笔墨塑造了一个叫韩敏信的人。这个人物的原型,在正史中确实提到过,叫“韩橐驼”。这是一个绰号,不是真名。历史上,他是后周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的儿子。韩通在陈桥兵变中被赵匡胤部将王彦升所杀。据史载,王彦升并杀韩通“妻子”(但是,请注意,史载中并未明确说杀死韩通的夫人和所有子女,更未言明韩橐驼被王彦升所杀)。关于“韩橐驼”的事迹,正史、野史中都只是寥寥几句。比如,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其子微有智略,幼病伛,时号韩橐驼,见上得人望,每劝通早为之所,通不听,卒死于难……其后,上幸开宝寺,见壁上有橐驼及通画像,遽令扫去之。”我在小说创作中,取材于史载,通过艺术想象,给“韩橐驼”取了个名字,想象他侥幸逃脱了王彦升的屠杀,写了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他虽然不是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复仇行动,对小说中事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小说可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学术写作却不可以。

我于2008牟博士毕业,完成的博士论文是《宋代消费史:宋代影响消费的诸因素及消费之历史性研究》。因为觉得还有一些已经触及的重要问题在这篇论文中尚未解决,我没有立即出版这篇论文。之后,我又花费了两年时间继续研究,并不断修改之前的论文。经过修改的论文,篇幅增加了二十多万字,成了一部总字数近五十万的著作。2010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著作,书名定为《宋代消费史:消费与一个王朝的盛衰》。这部学术著作,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消费与宋王朝三百二十年盛衰变化的关系上。读者可以看到,这部著作,依然无法解决我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由于好奇心而生发的很多问题。霏(李处耘之女)。我着力塑造的就是这些男女人物,着力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有些人物的故事,在这四部中完整地讲述了;有些人物的故事,则尚未完全展开,那是我为今后的故事留下了一些伏笔。故事的这种进展状态,恐怕更加符合我们的真实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历史,在人类文明有限的发展进程中,是以延绵不断的方式存在的。一个人的故事和许多人的故事伴生着;一个人的故事还未结束,另一些人的故事已经开始。

《大宋王朝》第一部至第四部是陆续出版的。2013年暑期结束,我完成了前四部的初稿,第五部到第八部的大纲也完成了。原来的打算是等第八部完成后一起出版,但是友人建议一部部陆续出版为宜。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很多读者满足于看看微博,看看微信,根本没有耐心看长篇作品。因此,一部部陆续出版,未尝不是一种t。与时俱进”。2013年底,第一部《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我原来的书名定的是《大宋王朝·重日》。出版前最初发的书讯中,也是用的这个名字,后来,编辑认为这个书名太费解。于是,我将书名改为《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这是关于第一部书名的小小插曲。第一部出版后,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好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石岩编辑数次与我沟通,最后拿到了第二部的出版权。于是,2014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宋王朝》的第二部,即《大宋王朝·大地棋局》。第二部上市后,继续受到读者的欢迎。良好的市场反应,促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迅速与我签订了第三部的出版合同。2015年3月,第三部《大宋王朝·天下布武》上市了。第三部出版后,有读者在网上评论,认为拙作《大宋王朝》开创了“新史家小说流”,网上书店也以此作为促销的广告语。我非常感谢这位读者,觉得他或她对这部小说风格的总结,体会到了我的用心。但是,是否真正开创了一个历史小说流派,还要等待时间的考验。我还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不是电子邮件,是真正的书信。在这个人人懒得动笔写信的年代,收到纸质的书信,看到手书的读者的字迹,作为作者,我感到的是来自读者的真切的鼓励。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还使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些朋友对我的创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位朋友专门给我寄来了他的家谱资料,据他说,宋代的一位章姓宰相是他的祖先。他希望他提供的资料,对我以后创作宋代的故事有所帮助。还有几位朋友,只要在微信中看到关于宋代的文章便转给我阅读。这些朋友的热情,让我倍受感动。

现在,读者读到的是第四部《大宋王朝·鏖战潞泽》,希望这一部能够继续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从第一部到第四部,如果从核心事件的角度说,我的《大宋王朝》的第一个故事讲完了。但是,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宋朝的故事还很多,还有很多可写。我希望继续为读者写出好的故事。

创作,是与时间之箭的一种对抗。在未来可能变得更加巨大、空旷和缺少生机的茫茫宇宙中,艺术作品,除去它的载体,就其本身而言,不同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也不同于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创作,创造了另一种真实与存在。我希望我的创作,也能创造出另一种真实,并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历史。

何辉

2015年5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宋王朝(鏖战潞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16300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201516065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