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永新教育之旅(上下)
内容
试读章节

改变,从阅读开始

2009年7月

媒体:中国家教高端访谈

采访者:鱼明霞

阅读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孩子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寻找生活的榜样,在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将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

记者:如今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竞相花高价为孩子报课外班,请家教,买教辅书。但是,让孩子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家长们就有些顾虑了,害怕顾此失彼:读书越多,学习成绩越差。对于阅读,家长们有必要这样担心吗?

朱永新: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多家长都担心,在课业负担外再让孩子大量阅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从大量的实践来看,家长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知识面窄,生活枯燥,学习兴味寡淡,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越往后走,学习古板、思维僵化的孩子的学习必将会越发吃紧。而喜欢阅读的孩子,通过阅读,不但可以在阅读中学到很多知识,发现很多乐趣,而且可以开阔思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发展潜力,越往后走,学习成绩必将越来越好。这一点已经被国内外的许多实验所证明。

当然,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不是读那些消遣、娱乐、搞笑的漫画书,而是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发智力、启迪人心的优质图书。孩子们学习累了,偶尔翻翻、看看那些漫画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是,把课余时间都用来读那些不用太动脑子的、打打杀杀的消遣娱乐书,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了。

尽管孩子的课外书不都是好书,但家长切不可因噎废食,因为排斥一些消遣娱乐的劣质书,就禁止孩子阅读其他的好的课外书。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读什么、怎么读多加关心、过问是正常的,必要的,一旦他们步入正轨,有了高品质的阅读需求,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时,就没有必要再干涉了。

记者:为什么教科书、教辅书不能代替孩子的课外阅读呢?

朱永新:对于孩子们来说,教材教辅是必要的。教科书是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是根据学科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安排的,是孩子们在特定发展时期的精神主食。不读教材教辅,孩子们不知自己的主业是什么,不知相应的年龄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框架。不受正规教育的孩子往往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但是,只看教科书、教辅书又是远远不够的。长期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然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因为,教科书、教辅书只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大量营养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并没有收入教科书、教辅书。孩子们排斥课外书,就相当于排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蛋奶等副食品。

人的物质食粮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人的精神食粮同样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我曾经说过,教科书就像母亲乳水,在孩子最初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给孩子最初的生命力量。但是,如果到了两三岁还继续吃乳水,甚至只吃乳水,那就肯定会发育不良了。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阅读的人。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当一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那他就有了一种精神饥饿感。有精神饥饿感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地自觉自愿地阅读。

教科书读得好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完善、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境界;教科书读得不好的孩子同样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改善、扭转自己的不利局面。既不爱读教科书,又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愚昧无知的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暴露自身的缺陷和漏洞;不喜欢教科书,只喜欢课外书的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这样的孩子在升学、就业受阻之后,完全可能凭着浓厚的自学兴趣另谋出路。

所以,我要说,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每个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读书的场所,一个真正的全天候的读书空间。在人生的这个时期,如果没有认真地读一些书,和那些最伟大的灵魂对话,与那些最伟大的思想交流,是非常可惜的。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记者:在当今的读图时代、读屏时代,为什么您偏偏要强调读纸质图书的重要性呢?

朱永新:当前,我国民众的阅读水平堪忧。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并首次跌破50%。全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率下降的背后是民族素质的下降。现在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不无关系。

现在“三屏”(手机、电视和电脑)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界,增加了知识和娱乐的选择,也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读书、读报的生活方式。但是,网络……

P182-184

书评(媒体评论)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它如一条鱼占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潭水!

——陶西平国家总督顾问,这个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娄,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

——李吉林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

仅凭个案的成功,就宣称新教育实验决非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还为时尚早。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剪彩仪式。

——章敬平《南风窗》记者

朱永新是一个把每一天都当做暇后一天来过的人,是一个耻于著作而对社会会书无触动的人,是一个给一个平台,就会尽心、尽力、尽情地演出一场大戏的人,是一个九死无悔为理想打工的人。

——教育在线网友

后记

山西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把《教育的使命——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和《教育的承诺——朱永新教育访谈录》两本书的摹拟本送来征求我的意见,不同的开本与装帧设计,很美。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就等你的序言和后记了。

我知道,不能再拖了。五月有一个书市,印刷在即。书总是需要一个序言或者后记的,交代一些事情,谈一些感想,答谢一些朋友。所以,只有赶紧写。

这些年来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尽管坊间流传着“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训诫,也有好心的人经常劝我少说话,少出头,少接受采访,但是我总是喜欢与媒体的朋友们交流。因为从优秀的媒体人身上,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他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经常让我耳目一新。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记者,一种记者是不动脑筋的,他们往往喜欢拿着现成的新闻“通稿”,到会场转一下,从通稿上抄一些文字,应付差事,或者根本没有系统地看过你的材料,没有做任何预习的“功课”,就来采访你,让你从头开始说起。对于这样的记者,我基本没有讲话的愿望,往往敬而远之。

另外一种记者是非常用心的,在采访之前,他们往往比较全面地阅读了你的文字和关于你的文字,熟悉了你的基本情况;他们提出来的问题也别具匠心,是你很少认真思考的,或者直逼你的薄弱环节,入木三分。他们能够发现你自己也没有发现的东西,能够丰富你的思想、开阔你的胸襟。幸运的是,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记者,如原《南方周末》的首席记者章敬平先生,在走进新教育以后,他提出这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是“心灵的教育”,为新教育的发展定了位,把了脉。

因此,我不愿意放弃与那些有思想的媒体人的对话,许多媒体人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这本书收录了39篇访谈,是从100多篇采访中选编的。限于篇幅,有许多精彩的访谈,尤其是内容相似的对话采访,就无法收录了。

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刘立平先生和责任编辑为这本书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访谈稿件我自己手边已经无法找到,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而且对于部分文字作了调整。感谢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的朋友,国家博物馆的画师陆天宁先生,为这本书提供了精美的国画。他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精致中有豪气,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感谢他的慷慨与美意。

朱永新

2011年4月22日

于北京至上海途中

目录

承诺是一种责任(代序言)

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一个官员兼学者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种理想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言说方式

用爱品味生命的美丽 

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教育,需要来一场深刻变革

让教育决策更加科学

让人文自觉突破政策短视

民办教育改革的出路

决策要倾听民间的声音

教育改革的方向

重建教育财政是唯一出路

经济发展背后的教育

转制学校路在何方 

高等教育亟待新一轮改革

教育公平未完成

教育改革要用些猛药

重建教育改革的信心

教育改革三大看点

是理想者,更是行动者

新教育实验的意义、谱系与展望

是理想者,更是行动者

“新教育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新教育:孩子幸福快乐学习的“试验田”

前行、攀升与飞翔

唯一不能放弃的就是新教育

改变,从阅读开始

与人类最崇高的精神交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

改变,从阅读开始

阅读让书香漫城

经典是文化的密码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最好的图书给最美丽的童年

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转型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共筑“人格长城”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一所学校能给家长多少承诺

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

把智者的声音远播,将弱者的声音放大

后 记

序言

承诺是一种责任(代序言)

许多学校的招生广告中都有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英才。”

不少学校的墙上都写着这样的宣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每看到这样的广告,我都不禁哑然失笑:他们真的能够做到吗?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承诺,责任,似乎已经难以找寻。嘴上说的,墙上挂的,文件上写的,与实际上做的,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套体系,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理念。这是我们教育的痛,也是我们心中的痛。

前不久,我的学生陶新华博士和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博士来看我。他们两位都是大学生心理咨询行业颇有成就的专家,我抓住机会向他们了解现在许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他们告诉我,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普遍觉得没有方向感。

“为什么考大学?”——是父母和老师让考的。

“毕业以后干什么?”——找一个收入高的工作。

这是最普遍的回答。

徐凯文博士告诉我,他们希望能够开展一个活动,向大学生播撒理想、阳光、乐观、幸福的梦想种子,希望我参加一个叫做“果壳时间·北京大学”的演讲会,通过“我有一个梦想——向内心找寻幸福的土壤”的活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讲自己的人生梦想。

陶新华博士讲到了南京某著名大学一位外籍老师的故事。一位德国汉学家的夫人,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教书,系领导一再要求她在SCI(注:全称为ScienceCitation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上面发表文章,而她却毫不理会,仍然把大量时间花在批改学生作业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她说:还有什么比帮助学生成长更加重要的事情呢?她对中国大学对SCI如痴如醉的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徐凯文博士说,许多大学老师讽刺现在的SCI可以译作“愚蠢的中国人的想法”(StupidChineseIdea),SCI上发表的论文完全不是准备给中国人看的,到底有多少用处呢?为什么不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大学生和大学老师的问题,反映了我们的中小学与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真正的承诺。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虚假承诺面前,所有的教育其实都不是指向学生的,而是为了一个分数、一次考试,为了学校的“整体荣誉”,为了教师自己的晋升。

那么,学校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承诺什么?

我认为,与其承诺还父母一个英才,不如老老实实说,还他们一个健康善良的孩子。学校毕竟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实用型的技术能手,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让孩子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向上的梦想,有一种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应该是学校对于社会的基本承诺。

承诺是一种责任。承诺了,就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就不应该承诺。

承诺与责任,不仅存在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也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缺少的品质。缺乏诚信,到处造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所以,承诺与责任,本身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承诺,让孩子们成为有理想、有激情的人,让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我们的大学承诺,老师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关爱学生的事业中去,或许我们的教育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景。

朱永新

2011年4月22日

于北京至上海途中

内容推荐

《朱永新教育之旅(上下)》这本书收录了39篇访谈,是从100多篇采访中选编的。限于篇幅,有许多精彩的访谈,尤其是内容相似的对话采访,就无法收录了。

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刘立平先生和责任编辑为《朱永新教育之旅(上下)》这本书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访谈稿件作者自己手边已经无法找到,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而且对于部分文字作了调整。感谢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编辑推荐

大学生和大学老师的问题,反映了我们的中小学与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真正的承诺。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虚假承诺面前,所有的教育其实都不是指向学生的,而是为了一个分数、一次考试,为了学校的“整体荣誉”,为了教师自己的晋升。

那么,学校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承诺什么?

《朱永新教育之旅(上下)》作者朱永新认为,与其承诺还父母一个英才,不如老老实实说,还他们一个健康善良的孩子。学校毕竟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实用型的技术能手,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让孩子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向上的梦想,有一种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应该是学校对于社会的基本承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永新教育之旅(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永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64323
开本 16开
页数 5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7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38
CIP核字 2013173965
中图分类号 G52-53
丛书名
印张 33.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6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