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心
内容
试读章节

娘走了。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本来应该撕肝裂肺、痛哭流涕的我,当时却一滴眼泪也没有。我的心里一片空白,是娘在安慰我,不让我再哭了吗?

娘走了。瘦骨嶙峋的老母亲,在满堂儿孙的目光中静悄悄地远离了这个世界,远离了自己守护了一生的儿女。

送走了娘,我突然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顿时变得一无所有,心里空荡荡的。我十七岁离家到城里念书,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年年都盼着回家,在娘的身边住上几日,尤其盼着回家和娘一起过年。

如今看着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小镇:百货商店那高高的石头台阶,连着饭店、供销社、粮店一直通往学校的那宽阔的沙石路,儿时我曾经连跑带跳地从这里上上下下,拐过绿屋顶的邮局和菜市场那一大片石头墙,奔向古榆树旁边一座宽大的韩式草屋——那是我的家,家里有我的娘。只要有娘在,我就有安全感,就有整个世界。可是,如今娘走了,那路、那树、那墙、那屋……还有我那童年的古老小镇,一切都变得黯然失色,毫无生机。

我知道,是时候该离开这里了。与娘的诀别,就是与家的诀别,与小镇的诀别。

我坐上通往火车站的大客车,几个兄嫂站在车下似乎喊着“他小姑你常回来呀……”,声音是那么模糊、虚幻,想到娘就是在这种虚幻的亲情中痛苦度日、无家可归,心里不禁阵阵悲凉,为含辛茹苦养育了十个儿女的娘而感到无限哀痛。

在火车上远远望着娘长眠的那座高山、那片松树林,又想起了以往从家走时,不断回头看看站在家门口目送我远去的娘,心里总是默念着:“娘,你可好好活着,女儿好再回来看你呀!”如今只能默默祈祷:“娘,安息吧,女儿再也见不到娘了。”

因为在兄弟姊妹之中我排行最小,所以娘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是她五十岁以后的形象了。那时的娘,中等身材,比较富态,肤色白皙,眼睛大而有神,语气和善,偶尔说两句笑话,不大的发髻总是绾在脑后,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白天从不躺下歇息,身前身后总有三五个孙男弟女围绕着。常听邻居说:“看你娘的大耳垂就知道她多有福气了。”可是娘却总是笑笑说:“‘有福’啊?豆腐吧,有豆腐也不错啊!”

娘知道我只身在外不容易,因此从不打扰我。一年前娘生病后开始在几个哥哥家轮住,眼看自己不行了还是没人管,只好让刚会写字的小侄女偷偷给我寄了一封信,信里歪歪扭扭地只写了九个字:“我奶奶让你回来接她。”虽然只有九个字的纸片,当时我却觉得它是那么沉重,我怎么也没想到娘会患上胃癌。小哥哥来信只是说:“娘总呕吐,到医院也没查出毛病来。”那个年代往小镇里打电话很困难,也很少有人患癌症。更没想到嫂子带娘去医院做检查,据说医院的机器坏了没查,回家来却说“没查出毛病”。而我这次接到信回家,也只是陪娘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从家走后第二天刚刚凌晨四点多钟,火车就到站了。我昏昏沉沉、若有若无地睡了整整一夜。乘务员叫醒我时,我轻飘飘的好像浑身什么都不存在了。等我明白过来我是刚刚送走娘、又回单位来上班的时候,突然悲从中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我满脸泪水走出我经常出入的火车站,走过我供职的电视台大楼,走向我的宿舍。路上只有几个清洁工在清扫马路,一切都和我走之前一样,而我却恍惚换了一个人,多少天来的眼泪几乎都集中到这一刻了,不由得喷涌而出。

以前,我多少次从家回来走过这条路。那时的我,身后有娘的支撑,眼前虽然有许多工作等我去做,有很多困难等我去克服,可是想想有娘在等我的好消息,我就觉得浑身都是力量,浑身都觉得温暖和自在。可是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乘坐这趟火

P1-2

目录

缘起

第一章 危难伊始

第二章 保家护子

第三章 呕心沥血

第四章 情系诸孙

第五章 慈爱如炬

第六章 孝心何存

内容推荐

沐莲编著的《问心》以传统的写实手法、讲述了一个母子亲情故事,抒发的亲情非比寻常。

作品中的“娘”是一位勤劳、善良、智慧、宽厚的女性。她以博大的母爱.历经灾荒、病魔、匪患,夺子等天灾人祸,在死亡线上养育了十个儿女。“娘”虽饮尽千辛万苦,却为此深感自豪。

年轻时,“娘”说:俺没钱,可俺有人,俺这些孩子金子、银子都不换。

年迈时,“娘”说:十个儿女不嫌多,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我完成任备了。

临终时,“娘”说岁数大了伤子,我这病虽热治晚了,可我不后悔。

“娘”无怨无悔地付出,从不索取回报,不给儿女添乱,坦然面对病魔,平静离去。为了儿女健康,“娘”宁愿付出自已的生命。

可是,“娘”生十子,十子九心,只缺一颗仁孝心。“娘”生十子,十子几心?可有哪颗像娘亲?“娘”的心里只有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因为在“娘”的天平上,儿女比金子还贵重。可是在儿女的天平上,金钱却比“娘”的生命贵重,为了钱斤斤计较,关键时候孝心荡然无存,竟对“娘”临危不救,令人触目惊心!

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在母爱与儿女不孝的多次撞击中,彰显了母爱的博大,痛斥了儿女的薄情。既反映了儿女之问互相攀比、互相推诿、“三个和尚没水吃”所造成的“娘”的人生悲剧,也揭示出儿女只疼下辈.不疼上辈这一伦理亲情上的缺憾和不足,令人深思。

作者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描写博大母爱的同时,也给后人以警示。一方面,“娘”对儿女过分迁就,甚至把生命交给儿女安排,直至临危都不提任何要求,反倒促使儿女的私心不断膨胀,只记得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而忘记了为人子的义务。男一方面,“娘”的迁就也给儿女留下了莫大的遗憾和悔睫。书中的“我”是一名奋斗型知识女性,一味追求事业而忽视了孝道与亲情,结果“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对这方面情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尤其是“我”对母爱的那种渴望和珍惜、对未及尽孝的那种追思和痛悔,读之痛彻肺腑,催人泪下。

作品中,对“我”的描写虽然只是粗线条、虚形象、画外音,但在“悔恨”情感的抒发上却虚中见实.字字千钧,令人痛心疾首。那“后悔”之残酷,不仅伴随“我”度过了中年,甚至影响了“我”的后半生,几十年辛酸度日,一路上洒满了悔恨而又愧疚的泪水。直至晚年,“我”仍然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一栋空房子里,过年、过节过了冬天,过春天。”后来,“我”偶然聆听了《金刚经》,心绪渐趋平静。又在敦煌直面了长河落日的壮观景象,对母爱有了新的领悟:落日余晖那圆圆的光华,就是那满满的母爱,她不应该是悲哀!于,“我终于从伤痛中醒来,重新打开孤独的电脑,写下这孤独的文字。孤独地思念娘,在无尽的痛悔中问着孤独的心!”

《问心》叙述语气亲切,情节凄婉动人,情感细腻。作者思辨深邃,文字简洁流畅、耐人寻味。

作者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姓氏,并非特指某一家庭,而是希望读者都能扪心自问,引以为戒,尽享良知。

编辑推荐

沐莲编著的《问心》以全新的视角,在母爱与儿女不孝的多次撞击中,彰显了母爱的博大,痛斥了儿女的薄情。既反映了儿女之问互相攀比、互相推诿、“三个和尚没水吃”所造成的“娘”的人生悲剧,也揭示出儿女只疼下辈.不疼上辈这一伦理亲情上的缺憾和不足,令人深思。《问心》叙述语气亲切,情节凄婉动人,情感细腻。作者思辨深邃,文字简洁流畅、耐人寻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沐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9091
开本 16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4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3075667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