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生问题(2005卷)/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2005年重要事件与人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首次访问大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胜利实现全线贯通;“超级女声”想唱就唱,响彻中国……

《民生问题(2005卷)》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该年度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从而凸显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书中所精选的纪实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朋友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充分享受阅读的愉悦,从而真正领略纪实文学的艺术魅力。本书由作家桂国强主编。

内容推荐

《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共12册)》以年份为脉络,精选新世纪以来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一年一部,全景式展示“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每年度精选本都以当年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融合新世纪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两大主题,既展示成就,也关注民生。本书是分册《民生问题(2005卷)》。

《民生问题(2005卷)》由作家桂国强主编,对当年中国纪实文学的特征作了梳理和评析,并力图作出前瞻性研究。该书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

目录

总序

2005年纪实文学概述

中国新农村启示录

农业税走进中国历史

“神六”飞天的五个日夜

洋山深水港巨变

随访连战的日子

国民党进入“马英九时代”

“超女”!“超女”!

“千手观音”是这样练成的

南海卫士

非洲踏寻郑和路

2005,松花江在呻吟

医患之间的战争

火车票贩子考察报告

后记

试读章节

温州人间开了新路,永康、义乌、东阳等邻居也纷纷仿效。农民的住房可以做厂房,手边的闲钱,传统的手艺,空闲的时间,过剩的劳力,都成了生产的本钱。前店后厂,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从小做起。浙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小商品开发市场。

永康五金行业源远流长。据说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了寻找冶炼兵器的矿源,曾经来到这里,在永康石城山一带炼铜铸鼎,留下了黄帝铸鼎的传说。后来,黄帝的一支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冶铜工艺世代相传。这就是永康五金的前身。

“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永康,以源远流长的五金文化饮誉天下,以迅猛发展的五金产业闻名遐迩。这里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经济格外活跃。全市的五金企业就有一万多家,五金产品有一万多种,其中有十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之最,百种产品在全国销售量位居第三。永康的产品行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永康的工业形成了汽摩配、防盗门、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金属冶炼压延、衡器、小家电、电动海外版滑板车等几个大的支柱行业,2004年,名列全国百强县第47位。永康曾经成功举办过九届五金博览会,成为继美国芝加哥、德国科隆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五金城。五金博览会的水准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现在,永康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保温杯生产基地。在中国科技五金城,各式各样的五金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刀具、健身器械、折叠椅、摩托车、小家电……应有尽有。

我被这些精美的五金产品深深地吸引了。女人对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很敏感,我从10岁就开始做饭,平时在家里弹奏锅碗瓢勺交响曲总觉得家什儿不够使。刮鱼鳞的时候渴望有个鱼鳞刀,拍蒜泥的时候盼望有个捣蒜器,切松花蛋的时候希望有个切蛋器,吃螃蟹的时候寻思有个螃蟹钳,吃核桃的时候幻想有个核桃夹。可我长期生活在北京,北京人偏偏不屑于生产这些劳什子。北京人觉得自己是皇城根儿下的大爷,是有身份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下岗工人宁肯在胡同里甩牌下棋扯闲篇,也不去做修鞋、修伞、补锅这些营生。你的拉链坏了,花半天时间能踅摸着个修拉链的人就算烧了高香了。老百姓伞坏了只好扔掉,小家电坏了只好闲置,就连鞋子坏了想找个鞋摊修补一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浙江人不同,他们不拒绝做小事情,肯吃别人吃不来的苦。也许只有能做好小事情的人才有可能做好大事情。

浙江的经济是块状经济,温州的柳市有正泰和德力西两大企业,这里以做低压电器为主。温州的制鞋业和眼镜行业很发达,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永康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市场,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嵊州主要做领带……温州正泰集团从小电器开关做起,现在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销售额直线上升。永康人从补锅、做刀具开始,把家乡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五金之都。干金散尽还复来,信誉不能丢。不拒绝做小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好小事情,才能成大器。不仅要做好小商品、小五金,而且要讲究信誉,质量上乘。浙商正是凭着务实精神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我们又参观了永康的民营企业众泰控股集团。这是一家生产汽车的企业,主打汽车是众泰牌汽车。我坐在驾驶室里握着方向盘,调整着汽车的挡位,发现这种汽车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底盘很高,手挡灵活,价格便宜,在中国五万多元的价位里是陛价比最高的一种汽车,很适合年轻人购买。我问厂方这种汽车主要销往哪里。董事长助理李建华先生告诉我:主要销往广东、四川成都、重庆和西部一些城市。

这又是浙商的高明之处,不囿于浙江一席之地,把眼光瞄向全国的大市场。在中高档汽车一统天下的今天,从低价位汽车出拳,可能就是一条生路。浙江早期经济是依托全国的大市场发展起来的,现在浙江的民营企业资金大量往外投资,正经历一个商品销售的过程往资本输出的更高阶段。浙江只有通过全国市场才能发展,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经济的轨道,与全球经济同步。

女人总是忘不了购物。参观五金城时,我对永康的厨用五金特别感兴趣。我问主人有没有卖核桃夹子、捣蒜器、刮鱼鳞的刀,主人说:“只要生活中需要的,我们永康就一定有生产的。”

我看好了一把帆布折叠椅。前些日子在广州拍摄电视剧,每当野外拍摄时我就特别想有一把折叠椅,可以放水杯和剧本,但我在广州和北京始终没有寻到。如今在永康,我看什么都好,想买些厨用小零碎,想买个保温杯,还想买把折叠椅。我还看好了一个鞋套机。家里来了客人,让人家脱鞋太麻烦,不让人脱鞋我就要反复拖地。如今这个鞋套机特别实惠,把脚往机器前一伸,机器就会自动把塑料鞋套套在客人的鞋子上,既方便又踩不脏地板。我带着这些小零碎满载而归,每当我看到家里实用的小五金,就会想起永康,心里就会涌出感动。

永康农民的富裕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人家自己干出来的。现在,永康经济开发区里有1000家企业,上规模的五金企业有560多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其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从业人员达30万人。永康的电动工具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销售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永康的防盗门生产占全国的70%以上。永康的五金业从刀具、刨具、厨具向保温杯、滑板车、摩托车、防盗门、汽车制造业发展,五金开发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机械五金、装潢五金、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电动五金等八大支柱产业蒸蒸日上,传统的小五金向现代化的大五金发展。有着1760多年历史的永康立足国内,瞄准世界,勤劳的永康人民用自己的科技与智慧,弘扬灿烂的五金文明,在浙中大地谱写了英雄的篇章。

浙江人是越人的后裔,古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在会稽山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安抚百姓,操练军队,终于灭掉了吴国。当今的世界仍然是吴王金戈越王剑,中国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中国要想强盛,太需要韬光养晦,体恤民情,养精蓄锐,自强不息。永康庞大的五金队伍中,浙江人大多干的是技术活儿,而力气活儿大多用的是外地人。永康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主要劳动力有80%~90%的人从农村转向企业,从事制造、工艺等工作,10%从事农业,10%从事其他第三产业。2005年,永康创税21亿元。

永康的农民富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富裕的永康人热爱文化、尊重知识。在永康的大山里,我们十位作家一道参观了作家兼画家鲁光的“五峰山居”,这也许是中国作家最漂亮的书斋。书斋的优雅温馨固然令人感动,但更令我感动的是永康的父老乡亲,他们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爱护文化人才。永康的父母官不仅批地皮给鲁光,而且支持他从事文学创作和绘画。500多平方米的书斋建好后,派出所义务为其做安全保卫工作。永康人还热情邀请中国著名作家到家乡参观、讲课、座谈,培养年轻人。

浙江农村不仅经济有了飞速发展,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只有重视文化才能更新观念,而更新了观念的农民才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如果中国人都像永康人这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勤劳致富,我们的祖国就会像当年的越国那样成为一个强国。中国人太需要向勾践学习了,而浙江新农民的身上难道没有勾践的影子吗?P8-11

序言

21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纪。尽管这个世纪至今仅仅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在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地球上,却已经发生了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事件,令世界格局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泯灭的记忆。

对于正在不断崛起的中国而言,21世纪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和困难共现的世纪——这已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出来。

在刚刚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正式加入WTO,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顺利开通,“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推进,高速铁路亦成功运行,国家建设硕果累累;中国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包括航天科技、农业科技、石油勘探等在内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农业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力推行,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中国的两岸关系有所突破,厦门金门实现直航,两岸春节包机适时通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更加便捷,两岸“大三通”已然实现……勤劳而智慧的中国人准确把握机遇,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当然,在新世纪已经过去的十数年里,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遭遇了不少困难。譬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及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出现的大面积干旱……此外,还有环境污染、食品造假、海峡那边陈水扁的“台独”闹剧等等,凡此种种,都给中国的前进之路带来了挑战。

成就也好,挑战也罢,时至今日,都已在新世纪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中显现出来。这些事件,有些已经成为历史,有些却还在延续。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后人,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现实是当下的存在,研究它可以积累经验,帮助我们寻找到人类发展的正确路径——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已经过去的或仍在延续的事件以及与这些事件有着密切关联的人物——用一种最为世人接受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为今天和明天留下一份可供借鉴与启迪的珍贵资料。

我们之所以选择纪实文学作为承担“记录”重任的文字形式,是因为这种文体乃涉猎文学和新闻两大领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是兼具新闻真实和历史真实品格的艺术真实,它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现实新闻报道无法反映的空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正是由于它能比一般的新闻报道更深地切入现实、切入人心、全景式地反映变革过程中某些本质的东西,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更能凸显其无可争辩的文献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纪实文学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际多边交往的频繁,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纪实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纪实文学作家和各类媒体记者的创作热情,从而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展示波澜壮阔历史画面、描绘跌宕起伏现实场景的精品力作,为反映中国的现实、记录中国的历史、繁荣中国的文学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新世纪以来(自2000年开始)中国优秀纪实文学的精选、精编本。入选的文章中,有的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奖,有的获得鲁迅文学奖,有的则荣获了各种类别的年度新闻奖……由于诸多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会经历一定的时间,有些还会延续几年甚至更长;从创作规律来说,一篇成功纪实文学作品的采访、创作和发表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很难保证当年的文章能与当年的事件完全同步。因此,在对文章的选择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能够反映该年度的重要事件及其相关人物,至于其具体的发表时间,则应当服从于事件和人物。

我们计划一年精编一本,每本都能比较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该年度中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从而能凸显其独特的史料价值;我们同时又希望,书中所精选的纪实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朋友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充分享受阅读的愉悦,从而真正领略纪实文学的艺术魅力。

迈着稳健而充满活力的步伐,向着明确而富有挑战的目标,中国依然在前进,中国的大地上依然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因此,用文字记录中国、展示中国,依然是我们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不辱使命,勤奋工作,努力选编好一年一度的《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为广大读者奉献上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的精神产品。

(主编)

后记

上世纪末,文汇出版社曾出版了18卷本的《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在推出的《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正是上世纪“文库”的延续,是对21世纪中国客观、真实的记录。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在这套丛书的编辑思路及框架设计上作了如下调整:

一、为了使记录更加及时、更为精准,决定以“一年一部”的节奏,每年出版一部记录上一年重要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年编”,力求内容齐全,文字准确真实。

二、考虑到《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收尾在1999年,本套丛书特将2000年一并收入,以弥补上世纪“文库”之不足,体现内容的完整性。

三、为了凸显文学价值,每一部年编都对当年中国纪实文学的新特征作了梳理和评析,并力图作出前瞻性的研究。这样,每一部年编在“一书一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书一评”的内容,其兼具“史料”和“文学”双重价值便成为可能。

在本套丛书的选编过程中,著名文学理论家钱谷融教授不顾九十多岁的高龄,欣然应允担当本丛书的顾问;著名文学评论家杨扬教授,则为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并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文本,带领他的团队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有关纪实文学的评论文章;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阚宁辉副局长和许乃青处长对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作了许多重要指导,并给予了很大的鼓励;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叶国标、图片中心副主任金丽莉为本套丛书的图片提供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信息中心的姚高东主任和图片中心的高峰主任,则为本套丛书图片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在此,对于每一位对本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予以帮助的前辈、领导和朋友,我们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今后,我们每年都会编辑、出版一部《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的年编,我们将加倍努力,及时推出能够让读者朋友喜爱的读本,为中国的出版事业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生问题(2005卷)/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桂国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6078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