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示(唤醒潜能的力量)
内容
编辑推荐

《暗示(唤醒潜能的力量)》编著者金圣荣。

心理暗示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它能让一个人发挥出超强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约瑟夫?墨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的意识做出任何的假设和默许,你的潜意识都会接受,并且会实现这样一个意向。”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世界上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不断地运用积极的信号来暗示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并且会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

内容推荐

《暗示(唤醒潜能的力量)》编著者金圣荣。

《暗示(唤醒潜能的力量)》内容提要:“暗示”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决定你的心智能力表现,也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和成就。或许,现在你还没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就在你的体内存在。

本书教你认识“暗示”的巨大力量,指引你用“暗示”的方法激发出内心的潜能,用潜能的力量告别烦恼,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在书中,作者根据大脑研究数据,选用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解析了“暗示”这一神奇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暗示”能够激发潜能,操纵自我命运,重塑自我性格,探知行为习惯与身体语言,驱除“心魔”。书中结合了生动的案例,提出了一系列用“暗示”激发内心能量的方法,让你轻松自如地学会掌控自己的潜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心理暗示力:激发潜能、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

1.神奇的暗示力,让你成为命运的主人

2.“弄假成真”的错觉能帮人实现看似不能达成的愿望吗?

3.通过“自我暗示”就能构建起未知画面吗?

4.神奇的罗森塔尔效应,不是任凭他人驱使的工具

5.激发潜能的绝密武器: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

6.无法得到现实论证的真理——自信能够让人变漂亮

7.由内而外的暗示最能驱动人

第二章 潜意识在行动:操纵命运的超能力

1.潜意识是操控一个人命运的超能力

2.潜意识能够让你拥有值得骄傲的成功人生吗?

3.与潜意识沟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4.超越自我的力量:潜意识激发出的潜能

5.激发潜意识的有效武器: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

6.具备踏出第一步的勇气,你才能收获成功人生

7.潜意识散发出的力量是实现愿望的“隐秘力量”

8.克服精神压力,潜意识具备惊人的力量

第三章 自我暗示的力量:学会跟自己说话

1.潜意识自我暗示的终极目标:以“我”为中心

2.突破内心思维方式中的“墙”,你就能收获成功吗?

3.自我暗示是改变自身、重塑自我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力

4.获得无限能量的前提:加强且肯定一种意念

5.自我心理暗示的有效技巧——肯定自我

6.自我暗示之下,你能成为自己精神偶像那样的人吗?

7.源源不断的吸引力是自我暗示产生的动力源泉

第四章 梦境中的心理暗示:精神现象里的潜意识行为

1.睡梦中变幻莫测的场景——潜意识里最神秘的语言

2.反复出现的梦境,提示你已经被某种情结严重困扰了

3.“梦境补偿”:潜意识中的心理满足

4.梦的心理预警向你拉响健康“警报器”

5.梦里的鬼魂具备什么样的暗示意义?

6.“清醒梦”是反映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绝佳载体

7.梦游时的表现: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外现

8.梦见“赤裸裸”的场景,是道德防线即将崩溃的先兆吗?

第五章 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密语:探知隐藏在暗处的潜意识

1.日常习惯:潜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潜意识行为的“画板”

2.七彩画笔描绘出隐藏在孩童内心深处的“窃窃私语”

3.步履匆匆,踩出什么样的心理印记?

4.闻言识人:口头禅暴露了人们的什么心理呢?

5.从“洁癖”中看穿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6.一枚小小的烟头,牵引出躲藏在血案背后的惊天秘密

7.下意识地咬手指——安全感缺失的真实反映

8.通过上厕所的时间检测出一个人患自闭症的概率

第六章 身体语言的暗示力:心理暗示在身体语言上的集中体现

1.读懂腿脚动作中的心理暗示密码

2.头部动作是心理暗示的重要表现

3.“握”出对方的心理状态

4.心理状态影响身体的姿势和功能

5.手臂动作能表现一个人潜意识里真实的想法

6.谈话时应读懂的心理暗示密语

7.眼睛中传递出的心理暗示“悄悄话”

第七章 日常沟通中的暗示密语: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心理暗示

1.赞美别人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2.突破他人心理防线,让对方融入你的心理世界

3.说服一个人的“灵丹妙药”

4.现实利益结合心理战术是轻松获取合作的关键

5.诙谐幽默的心理暗示术是化解尴尬的“杀手锏”

6.旁敲侧击的心理暗示术是完美表达的制胜法宝

第八章 神奇的心理暗示治疗术:隐藏在医学界背后的神奇密语

1.妙用心理暗示,成功驱除心魔

2.超级治疗师都是“牛皮大王”

3.疯子是心理暗示高手,这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暗示能否激活沉睡千年的“先祖记忆”?

5.读懂“颜色治疗术”,健康幸福常相伴

6.巧用“骨齿人工角膜术”,成功催生新眼球

第九章 独特的催眠暗示力:比催眠术更可靠的心灵控制术

1.神奇的催眠术教你探寻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双面人”

2.人被催眠后会变成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吗?

3.被催眠之后变幻莫测的场景能摹写出人脑中最神秘的语言

4.温馨“妈妈”才是一流的催眠大师

5.催眠术是如何激发一个人潜意识的?

6.中度催眠:从生理角度麻醉一个人的神经系统

试读章节

既然说暗示具备“创造性”,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未成的事实”,那么这种观点有哪些科学依据呢?对此,埃米尔?库埃博士认为,这是一个人极力“想象”的结果。在他看来,人的意志力会屈服于自己的想象,从而在一种错觉当中展开自己的行动。

阿根廷有一名叫做塞吉尼奥?胡安?奥利维拉的杂技表演者,他最拿手的绝技就是走钢丝——他可以在两栋民房之间拉起一道钢丝,然后顺利地从上面走过去。1977年,奥利维拉甚至还在一个车流不息的街道上表演了这骇人的一幕,让他声名大噪。

实际上,在奥利维拉最初学习杂技表演的时候,他对很多动作都非常反感、排斥,而他的老师库斯德尔?费拉拉先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帮他克服内心的魔障。

奥利维拉不敢做一些危险的动作,费拉拉就先让他练习走钢丝,并且告诉他说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消除恐惧感。最开始的时候,费拉拉只是让他在平衡木上行走,等他技术纯熟之后才让他走真正的钢丝,而且在最初走钢丝时,奥利维拉一直都是处于被保护状态的——费拉拉在他的腰上系了一根长绳,然后才把他升到高空中去走钢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奥利维拉终于能够在离地20米的高空中的钢丝上行走自如了,而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自然也帮助他学会了一些其他的杂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奥利维拉走钢丝时,只要离地稍微高一点,他就必须要依靠安全带的保护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而且他在车如流水的街道上空走钢丝,同样也是在有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的。

单纯从技术上来说,奥利维拉早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杂技表演者了,他走钢丝的技术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费拉拉在奥利维拉那一次“惊心动魄”的表演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其实他这一次表演,根本没有借助一丝一毫安全带的作用,假如没有那根绳子,他也能顺利地完成表演。”由此可见,奥利维拉的技术已经非常出色了。但问题是,一旦涉及20米以上的表演,或者是其他容易出现事故的演出,他都会请别人为自己系上安全带,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这一“内幕”曝光之后,奥利维拉的杂技事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因为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他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空往来自如时,都没有注意到那根细细的安全带。但现在有人告诉大家“奥利维拉并不是真的心理素质超群,而是在自己的腰上系了一根带子”,以致人们对他的热捧马上就淡了下来。而当媒体要求奥利维拉真的现场表演一次高空绝技(不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时,奥利维拉也只是采取了沉默的方式来对待质疑。

一时之间,原本能一夜成名的奥利维拉从云端跌入了谷底,而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爬起来过。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虽然奥利维拉一直在刻苦练习不系安全带走钢丝的绝技,但是他的苦练却没有收到一丝一毫的成效——只要一离开安全带的庇护,他就寸步难行。

很显然,造成奥利维拉人生悲剧的,实际上就是他的心理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卡尔?萨姆兰在看到有关于奥利维拉的报道之后,感慨地说道:“给这个小伙子造成极大伤害的,并不是他的专业技术,而是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他应该找的不是自己的授业师父,而是心理医生。”对于奥利维拉惨淡的人生,萨姆兰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人在受到暗示之后通过自我幻想造成的结果。

在没有绳索保护的情况下,奥利维拉就会产生一种“不受保护”的感觉,随后产生晕眩、恐惧的心理,由此拒绝杂技表演。实际上,通过费拉拉等人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奥利维拉的技术没有一点问题,即便没有绳索的保护,他也一样能够取得成功。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他的心里早就形成了一个心结,那就是没有安全带的保护,他就会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  萨姆兰说道:“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没有丝毫根据的,我们早就知道,奥利维拉是完全有实力攻克这些难题的。但是在他的脑海当中,他不断地通过幻想来恐吓自己,最后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事实也正是如此,奥利维拉一旦离开绳索的保护,脑海中马上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自己会从高空落下摔死的画面。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对抗这种糟糕的幻想。不幸的是,大量事实证明,人们越是想要抑制某一种情绪的时候,这些“杂念”就越是清晰。对于恐怖画面的幻想也是如此,当我们努力试图打消这些念头的时候,它们就显得越是活跃。

通过心理暗示人们真的可以将未知的一些画面构建起来。奥利维拉抛开安全带之后,马上就开始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幻想起一些非常不幸的场面。很显然,这种虚假的模拟对于一个人的心态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奥利维拉越是想要回避这一点,他就越是深受其害。因而,这种挥之不去的想象,对于一个人产生的心理暗示,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P7-P10

序言

你的事业是否一帆风顺?你的身体是否健康?在那些现代科学无法解答的真相背后,隐藏着哪些永世不变的真理?实际上,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关。所谓“心诚则灵”,当我们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来辅助这一事件的顺利完成。据美国《科学》杂志在2011年的报道,那些充满乐观情绪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远远超过了整天抱怨不休、消极沉默的人群。具体地说,乐观者总是能够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所以他们的寿命要比那些悲观者的寿命长出14%还要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者阿瑟?佩尔曾明确表示:“每一个人的成败都和个人思想息息相关,甚至是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与我们自身的心理暗示有很大的关联。人们通常所说的‘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实际上也有着非常深刻的科学依据。”可以说,人们对于心理潜能的认识,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观念中的偏见,开始转移到了理性研究上。

事实上,人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精神分析流派的学者们都一致认为,一个人能够开发利用的显意识,实际上是非常弱小的。通常状况下,潜意识才是构成一个人精神力的最核心部分。维也纳大学的康斯坦丁教授对此的解释是:“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片尚未被开垦出来的荒芜之地,大约有95%以上的神经元都处于休眠状态,假如有人能够将这些熟睡的神经元唤醒20%并加以充分利用,那么他就可以和爱因斯坦、达?芬奇这样的‘穿越者’比肩了。”

在康斯坦丁教授看来,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而这一部分“能量”的激活,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完成。苏联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名工人在无意间钻进了一个冷藏车,被锁在里面出不来。等人们打开这个冷藏车的时候,他已经被冻死在里面。法医鉴定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结论:这个人呈现出了各种冻死者的特征。而实际上,冷藏车的制冷装置并没有被打开,按照常理来说,这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冻死的,那么这个看似意外的惨剧,其背后是否会有什么别样的阴谋呢?

很快,警方证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意外事故,因为他们从监控录像当中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存在的迹象。种种证据表明,是可怕的心理暗示杀死了这个人!事后,专家们对这一案件的解释是:“死者误以为冷藏车的制冷装备是开启的,他不断用这样一种心理来暗示自己,结果就真的‘感受’到了严寒,最后被自己的错觉杀死。”

当然,心理暗示并不只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在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催人振奋的工具。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能够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来帮助自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那么,生活当中又有哪些常见的心理暗示?而我们又应当如何运用心理暗示呢?其实,人们对于心理暗示的认识和运用贫乏且不够深入。在心理暗示这一条路上,可以说退一步就可能成为缺乏实际意义的祝福,进一步就可能成为脱离科学的迷信。因此,如何认识、运用自己的潜意识,就是编者编撰本书的初衷所在。

在全书的第一章里,从整体上阐述了心理暗示的惊人能量和部分成因,而在剩下的八个章节中,则分别讲述了潜意识、自我暗示、梦境、行为习惯、身体语言、日常行为、催眠暗示力等内容。

总体而言,人们对心理暗示的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在编撰本书的时候,编者搜集、整理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以精神分析流派主将弗洛伊德、荣格,以及现代潜意识研究专家约瑟夫?墨菲等人的知识理论最为重要。编者坚信,灵活运用心理暗示,对于一个人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我们衷心地祝愿,每一个接触过本书的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来帮助自己实现正确的目标和理想,并且完成人生的飞跃。

书评(媒体评论)

不管你的意识做出任何的假设和默许,你的潜意识都会接受,并且会实现这样一个意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约瑟夫·墨菲

—个人的成败都和个人思想息息相关,甚至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与我们自身的心理暗示有着很大的关联。人们通常所说的“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实际E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科学依据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者阿瑟·佩尔

让你的潜意识行动起来吧,抓住操纵你命运的那种超级能力,然后尽情地发挥出来,这样你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作者J.K罗琳

—个人在潜意识里往往能够找到最真实的自我,甚至是超自我,而利用好了这种潜意识所带来的力量,就可以取得成功。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1自特·西里尔·卢多维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示(唤醒潜能的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圣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153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