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从经济、金融视角解密晚清覆灭的财经小说。

晚清三十年之沉浮博弈,呈现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改革镜鉴!

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一段历史是满洲八旗的腐朽无能,辛亥革命的辉煌,北洋政府的操蛋。

晚清历史,只有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只有慈禧、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

企业兼并、股市崩盘、地产泡沫、内幕交易、银行挤兑、跨国黑幕,这一切早就曾上演!

李德林创作的《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从经济、金融视角讲述晚清最后三十年的历史,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晚清。

内容推荐

当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西安新政、预备立宪等重大历史事件撞击晚清脆弱的政治神经时,轮船招商局跨国并购、上海地产股市泡沫、国际橡胶风波黑幕等经济与金融风暴,彻底摧毁了蹒跚前行的大清王朝。资本决定国家命运!什么样的政治改革都无法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庞大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在资本的圈套中,空留无尽伤痛、无尽遗恨……

李德林创作的《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从经济、金融视角讲述晚清最后三十年的历史,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晚清。《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集中描述了在英法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的觊觎阴谋、大清政商界的权谋利益倾轧及众多大清子民的盲目无知交织中,风雨飘摇的晚清的兴衰起伏。

目录

推荐序

序 黄昏的资本幽灵

第一章 绝命招商局

1872资本封喉

招股幕后博弈

鲸吞洋船大鳄

致命的多元化

第二章 滴血的股票

1883金融风暴

帝王资本迷途

疯狂的状元公

改革大师慈禧

第三章 王朝颠覆者

龙旗下的劫难

帝国汉阳谍战

狂乱的年轻人

王朝的颠覆者

附录:大事记

试读章节

此言一出,朝臣们的目光立刻都齐刷刷地盯住了李鸿章,纷纷摇头不解,宋晋也很惊讶地看着李鸿章,很显然这在他的意料之外。同治皇帝也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在帘子后面的慈禧太后一看朝堂上炸开了锅,也是眉头紧锁。

宋晋不仅曾经是英法联军攻打北京留守护城的功臣,还在辛酉政变过程之中潜伏在慈禧太后的对手里面,成为慈禧太后夺取中央大权的忠诚内应,慈禧太后的军功章里,宋晋居功至伟。但慈禧太后也拿这个宋晋头大,辛酉政变之后,宋晋擢升工部侍郎,穷苦出生的宋晋是十年寒窗的八股文人,对浪费是看不惯的,别说马尾船厂耗费了几百万两银子,就是先皇咸丰的陵寝,这穷文人都说太浪费了。现在宋晋已经是内阁大学士了,大清王朝在平定太平军匪患之后,满洲八旗日渐衰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帮再造社稷的大功臣成了帝国的权力中枢,慈禧太后一方面要提防老情人奕诉,一方面又要钳制这些汉人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汉人遏制汉人,政变大功臣宋晋正好是钳制李鸿章的理想人选。

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确实耗费了朝廷不少银子,慈禧太后又通过安插在曾国藩与李鸿章府上的密探掌握了重要情况。李鸿章跟曾国藩通过书信商议民办商船货运的事情,李鸿章的机要秘书盛宣怀,就是那个久考不中的落魄秀才已经进入筹划阶段,一旦李鸿章跟曾国藩创办商运轮船,那又将是洋务派向朝廷索要银子的一个绝好机会,现在将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给关了,洋务派也就不会再要银子,他们也就不会整天在朝堂上或者背地里相互攻讦。

现在,宋晋将一颗地雷扔到朝堂上,总得有个说法,否则皇权威信何在?慈禧脑子里也有点没有转过来,以李鸿章的脾气秉性看,怎么可能在宋晋面前一败涂地呢?两人根本还没有交手,难道这个李合肥背后又有什么鬼把戏?还有那个远在西北的左宗棠,虽然现在没管着马尾船厂,当初看到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那可是拍着胸脯,从商人胡雪岩那里拆借银子创办的。为了能将马尾船厂成功地办下去,左宗棠这个老狐狸三请丁忧的沈葆桢出任福州船政大臣,主抓马尾船厂的工作,可见其有多么上心。一直以来,左宗棠对马尾船厂也从未彻底放弃过。这家伙现在西北握有重兵,可恶的沙俄人扶植了傀儡阿古柏进军我西北门户、帝都咽喉新疆,得罪不得。慈禧太后仔细权衡,一旦两个船厂都关门了,老情人领衔的洋务派可就要翻天了,他们的中坚力量都是像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等地方总督、巡抚一类的高级官员,一旦奕{斤煽动这些人合起来对付她们孤儿寡母,自己就得不偿失。思虑再三,慈禧太后命人将宋晋的折子先收走了,让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好好商量之后再议。

李鸿章的秘书盛宣怀听到了宋晋在朝堂上语惊四座的上奏,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李鸿章的书房。

“中堂大人,前段时间你让我清理江南制造局旗下的公司,现在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现在就因为宋晋那个顽固老头儿的几句话,你就真的同意将江南制造局给关了?”盛宣怀有点激动,两手一摊,痛心疾首地陈诉道,“中堂大人,江南制造局可是洋务派的样板企业,如果关闭了江南制造局,就意味着对洋务派的否定,进一步也是对你提出的海防国防策略的否定呀。”

李鸿章放下手上的书卷,一脸的轻松:“杏荪呀,我知道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放心吧,江南制造局是关不了的。”

盛宣怀突然搞不明白李鸿章这个人了,自己跟随李鸿章也有些时日了,大人今天说话怎么有点颠三倒四的呢?

 .“中堂大人,你不是在朝堂上跟宋晋站在一边,同意将江南制造局关了吗?”盛宣怀忍不住追问到。

李鸿章呵呵一笑:“我说杏荪啊,看来你还是年轻呀,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我跟恩师曾国藩的洋务实验田,也是我提出海防国策的后勤保障基地。你想过没有,这个江南制造局这些年给我带来多大的压力,筹钱都愁白了我的头发,这么大的企业,没有银子,我恼火呀。”

盛宣怀听着听着眼前一亮,脸上慢慢地露出了微笑。李鸿章五十多岁成为核心领导人,智慧非常人所及。江南制造局的规模小于马尾船厂,如果说资金压力大,那么李鸿章的压力绝对没有左宗棠的压力大,如果说李鸿章割不下江南制造局这块心头肉,左宗棠更是割舍不下,宋晋的第一目标是马尾船厂。李鸿章太了解左宗棠的脾气了,这一次李鸿章同意关闭船厂,左宗棠肯定要跳出来反对。宋晋这一次明面上是财政不济,无力造船,一旦船厂关闭,左宗棠靠钱庄拆借银子维持运转的兰州制造局关门只是时间问题。看来李鸿章今天在朝堂上就是要让左宗棠物极必反,盛宣怀向李鸿章深深地鞠了一躬,退出书房。

李鸿章陷入了沉思,今天朝堂上慈禧太后收走了宋晋的折子,还让大臣们好好商量商量,这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举动让李鸿章有些无奈。这就是统治者的御臣术,只可惜现在大清王朝已经中落,应该学习邻居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进行经济制度上的变革,才能真正让大清王朝强盛起来。这一点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慈禧太后应该比宋晋那样顽固不化的老家伙更清楚大清王朝的形势。都到这个时候了,慈禧还在想着让宋晋这样的人来钳制洋务派,用政治手段钳制经济制度的变革,进一步达到钳制其政治膨胀的目的。这一切都注定洋务运动只能是一场变态的制度变革,扭曲而悲壮。

在李鸿章的心里,江南制造局是万万不能关闭的。想当初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领6500名刚刚招募来的淮军子弟乘英国轮船到达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平军。一直跟随曾国藩的李鸿章那一次可是开了眼界,当看到洋兵洋器,对其精利的武器,整齐的阵容,李鸿章是满脸惊奇,即使有千个帝国王爷武士僧格林沁,面对这样的尖锐火器,也只能是板上鱼肉,充当炮灰的下场,可想而知,帝国这么多年受人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一次洋枪队的刺激让李鸿章的脑子里不断闪现尸体横飞的太平军叛军,同样在这十年中,洋人老毛子也用这些火器与船只将帝国的子民打得血肉模糊。同治三年春,李鸿章在写给总理衙门大臣、领军机大臣、恭亲王奕沂的信函中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之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其人。”1865年,李鸿章与恩师曾国藩在上海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李鸿章望着书房外纷飞的雪花,宋晋这个老东西仗着当年守卫京城外城的功劳,以及辛酉政变中成为慈禧太后的功臣,就盯着马尾船厂资金问题而对洋务的旗帜性企业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居然还说两次鸦片战争结束了,没有战争的大清王朝没有必要自己造轮船。

这个宋晋简直是太天真了。洋鬼子是铁了心要从我大清王朝榨银子,一次鸦片战争打完了,强迫大清帝国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将大清帝国白花花的银子给搬走了。大把的银子没有满足那些红鼻子蓝眼睛的家伙,还要打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杀了那么多大清子民,几个义愤填膺的文人忍不住挽起袖子举刀剁了几个嚣张的英国老鬼,英法联军就长驱直入,先帝咸丰一路惊吓跑到了承德。正是那些在帝国眼中让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洋鬼子,他们用一把疯狂的大火,使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转瞬变成了废墟,隆隆的黑烟让整个紫禁城在哭泣。宋晋看来是早已把那段触目惊心的日子抛诸脑后了,想到此,李鸿章决定跟恩师曾国藩商量一下对策。P4-6

序言

百年前,同光兴盛、洋务运动将晚清封建王朝推上了资本巅峰。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大清帝国被彻底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百年前,帝国资本,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无序扩张之中愈渐迷失了方向;国际资本陷阱重重,蛮横侵入:股市泡沫、楼市泡沫、生丝泡沫,金融风暴隐忧不绝,轰然落幕。

百年前,官场商界,豪杰人物风云际会——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刘坤一、何璨、盛宣怀、胡雪岩、徐润、唐廷枢、朱其昂、郑观应,纷纷被卷入了晚清资本漩涡。人物的命运交织着历史的步伐,多少无可奈何的妥协,多少束缚中的抗争,多少举足轻重的更迭,开始了一场操纵与被操纵的博弈。

关于百年前的大清帝国,多少人欲一探究竟。然,视角不同,风景各异。<帝国之殇>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却最终豁然开朗。它重现了1872~1911年间的晚清王朝的资本市场,以生动的笔触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刻剖析,去解读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期,国家(朝廷)、官僚、商人、洋人、民众,各自扮演着的角色。其披露的历史真相令今天的资本市场中人震惊错愕,原来百年之前的商人及官僚们资本运作的手法,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于是乎,我们终于窥见晚清中兴究竟是如何走向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怎样走向了北洋海军的失败,在晚清朝廷遭遇政治、军事、经济彻底崩盘的背后,金融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章

自2008年始,美国次贷危机恶性膨胀,华尔街投资银行被并购、接管甚至破产,金融风暴在全球迅速蔓延、恶化,全球股市大跌,继而虚拟经济恶疾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受国际投资市场、美国经济衰退等原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面临太多压力,摇摆不定。股市震荡、楼市高企、物价飞涨、金价攀升、人民币升值、工资贬值,金融的潘多拉魔盒让市场眼花缭乱,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到底是经济的内在体系崩溃还是另有国际阴谋?百年之前的欧洲,为了转嫁危机,就将罪恶的手通过资本通道伸向了风雨飘摇的晚清。

放眼当下,谁能保证,中国在复兴崛起之路上,不会遭遇一个看不见硝烟的资本战场?谁能保证,西方强国为了解己之困,不会在经济领域联手使诈,以金融战争攻击中国这艘已经起航的经济航母,令中国经济发展改变航向和航程,如同百年之前的“金融之殇”?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经济会被美国经济拖垮吗?面对这一场金融大海啸,我们正准备实现的“大国崛起”的梦想是否会戛然而止?

《帝国之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今昔会否惊人的相像。中国官僚和资本家、股份制改革、内幕交易、金融骗局、国家诚信缺失等等,带领我们找到了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基因,让我们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与广度中审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诡云谲。读罢全书,你会发现,大清帝国所交的学费和金融沧桑正是今日之鉴。

本书作者李德林,是一位颇具才华而又勤奋努力的青年专业型作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名新生代作家,文笔犀利,视角独特,写作风格大胆务实且注重专业题材,曾经撰写了多部颇具影响力的文章和作品,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此次《帝国之殇》的问世让我们又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青年作家的不同侧面,他的作品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业内人士更好地运作资本市场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了解、学习、研究——或者说是重读——历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不重蹈覆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德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05847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5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