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藩编著的《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作为以经师为中心的经学史著作,基本上准确地把握清代汉学的主要特征,全面地探讨清中叶考据学之学术渊源、师承关系、学术宗旨、代表人物及成就得失等,反映了当时考据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凸现经学研究成就,是最早对清代汉学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的专著。本书整理者埋首十余年,将《汉学师承记》的版本、源流、人物、史实、典章制度详加考辨、校释、整理,本书的出版,对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以及清代学及学术史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图书 | 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江藩编著的《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作为以经师为中心的经学史著作,基本上准确地把握清代汉学的主要特征,全面地探讨清中叶考据学之学术渊源、师承关系、学术宗旨、代表人物及成就得失等,反映了当时考据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凸现经学研究成就,是最早对清代汉学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的专著。本书整理者埋首十余年,将《汉学师承记》的版本、源流、人物、史实、典章制度详加考辨、校释、整理,本书的出版,对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以及清代学及学术史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郑堂先生小像 书影(六幅) 汉学师承记笺释序 凡例 前言 国朝汉学师承记序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一 阎若璩 胡渭 张尔岐 马骕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二 惠周惕 沈彤 余古农先生 江艮庭先生 褚寅亮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三 王鸣盛 钱大昕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四 王蘭泉先生 朱笥河先生 武億 洪亮吉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五 江永 金榜 戴震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六 盧文弨 纪昀 邵晋涵 任大椿 洪榜 汪元亮 孔广森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七 陈厚耀 程晋芳 贾田祖 李惇 江德量 江中 顾九苞 刘台拱 钟褱 徐复 江光爔 李钟泗 凌廷堪 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八 黄宗羲 顾炎武 汪跋 附录一:国朝经师经義目录 附录二:国朝汉学师承续记 附录三:赵之谦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整理记 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 赵之谦汉学师承续记评说 附录四: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笺释缘起与后记 全书综合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江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682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62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9.078 |
丛书名 | |
印张 | 3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5 |
宽 | 140 |
高 | 5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