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艾森克/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

孙灯勇编著的《艾森克》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讲述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内容推荐

孙灯勇编著的《艾森克》定位为心理学科普读物,选取心理学百年发展历史上最为著名、为众人所公认的心理学家艾森克的理论和应用、影响进行介绍。内容浅显易懂,文字活泼生动,形式图文并茂,不仅对心理学大师艾森克的理论进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解释,而且对其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生动活泼的描述,最后还将对大师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细致的评说。

《艾森克》的特色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诠释心理学百年经典和大师理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主要理论简介

 二、心理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第二章 艾森克人生历程

 第三章 艾森克心理学介绍

 一、思想渊源

 二、艾森克心理学体系

第四章 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一、艾森克理论的应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应用

第五章 艾森克心理学略评

 一、贡献

 二、局限

试读章节

2.科学启迪

在科学背景方面,物理学、进化论和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的神经兴奋一抑制理论对艾森克都有重要的影响。

19世纪初,随着机械论自然观的日益成熟,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都涌现出大量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自然学科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其他一些学科顶礼膜拜,并积极地效仿这些学科的研究法则以期获得成功,心理学也不例外。许多心理学者试图把心理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律用力学规律对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到了19世纪末,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等人首先将自然科学中盛行的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为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奠定了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的几大法则也顺理成章地被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者们照搬过来,即客观论、还原论、决定论和定量分析。这些思想给了艾森克很大的启示。他在研究过程中,也侧重于量的研究,认为每一个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可循。而且,他对其他心理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会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将心理学看做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艾森克主要从生理基础的角度来解释人格、智力等的形成,用生理现象来解释心理现象,表现出还原论倾向。

除了物理学的影响外,艾森克更大程度地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进化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公元前475)提出了万物皆变的思想,这可以看做是进化论思想的根源。后来的进化论思想家拉马克(Lamark,1744—1829)进一步提出了获得性遗传的思想,他认为有机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状可以通过遗传保留下来,传递给后代。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者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拉马克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提出了物种进化中的自然选择法则。在达尔文的《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他详细地论述并证实了人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他认为在人类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某种情绪反应与特定的情境之间经过无数次的对应,形成固定的习惯性联合,并以遗传的形式延续下来,发展成为人类现有的表情。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达尔文的表弟弗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也强调遗传、进化对个体的影响。高尔顿热衷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个遗传决定论者。高尔顿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证明了心理特性的遗传性。他认为不仅是造成天才或低能儿的智力因素,甚至是个体道德、性格、理智上的差异都是由遗传决定的,并且,他首创了优生学。

进化论思想主要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特征,而艾森克的思想几乎是这些观点的延续。艾森克侧重于个体差异的研究,在他的人格类型理论、智力理论中都非常强调生物基础、遗传进化的作用。他用生物基础来解释人格的三个维度,认为人的智力中包含生物学智力,生物学智力主要是遗传得来的。并且,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中80%是由遗传获得的。他曾说:“我觉得人格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维度有可能是那些在变异上具有进化意义的维度,而进化史有可能是通过这些维度上那些由基因决定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

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学说、经典条件反射学说(classical conditioning reffect)对艾森克后来提出人格三维度理论,并在解释人格三维度中的内外倾的生理基础时,使用抑制理论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巴甫洛夫按照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及灵活性把神经系统的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巴甫洛夫认为这四种类型的活动特点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所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表现出的特点是相似的。艾森克在探讨人格维度时,常常涉及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类型的研究。艾森克认为外倾人的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强;内倾的人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其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而且艾森克曾以经典条件反射概念为基础做过很多实验。在心理治疗方面,艾森克主张行为治疗。他认为所有的行为治疗都应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对于神经症的形成与消退的原因,应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赫尔的学习理论作为解释基础。对于为什么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已形成的神经症不是发生消退,而是增强的现象这一问题,艾森克采用巴甫洛夫B型条件反射来解释。

P25-28

序言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已经为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概念;生理学领域的成就为心理学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的发现为心理学准备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最终,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才把心理学从哲学的娘胎里催生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肯定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无法抹煞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心理学后继者的参照,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他们是如何为之坚定不移、辛勤付出的?读者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他在从消化系统的生理研究转向神经系统的心理研究时,曾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心。经过长达30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巴甫洛夫终于建立了完整的条件反射学说。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心理学后继者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心理学家对信念的坚守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他生前就遭人非议,而他死后仍难逃诟病。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功劳。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坚定信念,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和科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心理学研究者的热情和研究取向,甚至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的形成。所以,今天看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理论流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心理学思潮的形成都离不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研究信念的坚守。

第三,心理学家对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维的态度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门学科的进步,既需要科学的实验求证,也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思维。心理学也是这样,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实验是为证实心理学理论而存在的。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和顿悟实验。但是,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寻找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试图把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之上,或者说把心理学实验作为发现心理学理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心理学再没出现像詹姆斯、马斯洛、科勒这样的心理学大家,也没有出现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这与当代心理学重视实验求证,偏废理论思维不无关系。丛书在介绍这些心理学家的章节中列出了“理论背景”板块,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理论思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丛书每本书介绍一位心理学家。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诚然,丛书编者和作者的观点难免会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叶浩生

2012年8月22日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艾森克/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灯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16379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