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讲述)
内容
试读章节

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参禅。这次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古道师闹出来的。古道这位师父专门闹事情,都是找我麻烦的。他提倡少林寺要恢复禅堂,因此请大家来,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首先要了解,我不懂禅,也不懂佛,什么都不懂,乱七八糟只会吹牛的一个人。他们上当了,听我乱吹。也许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活老了就变精怪了。我自己经常引用孔子讲的话,老而不死谓之贼;人老了,老贼一个。

这次请大家来,是准备做个讨论的。诸位不要搞错了,不是听我讲课哦!我没有资格讲课,也没有资格做老师,不是善知识啊,但也不是恶知识。这一点千万要了解!尤其我们这次很特别,不是你们向我请教,是我向你们请教,这些都要首先了解的,我先交待清楚了。

中国的习惯,出家人不喜欢向在家人请教佛法,这是中国佛教很有趣的一个矛盾。我讲矛盾是客气话,应该说这种习惯是非常错误的。你们看中国禅宗,影响佛教比较大的著作,许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禅宗最流行的《指月录》,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换一句话说,出家人没有时间,光管修行就够忙的了,佛教的弘扬却靠居士。

所以当年有一个人这样讲,我是最赞成的,就是欧阳竟无先生(一八七~九四三),诸位听到过吗?我再给你们介绍,他是金陵刻经处杨仁山先生(一八三七一一九一一)的弟子。杨仁山居士的父亲,跟曾国藩是同学,这个一讲一百多年了。那个时候洋文化来了,清朝要垮了,杨仁山居士的父亲就推荐自己的儿子去找曾国藩。正好,慈禧太后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到英国去做大使,开始中国的第一个国际外交。曾国藩看到杨仁山说,你跟我儿子一起到国外去吧。那个时候出国,不得了,不是留学哦,是做外交官,就这样一起到了英国。

他到了英国以后,才接触到佛学,在国内反而是不学佛的,而且反对佛教。后来一路跟随曾纪泽转到了日本,日本那个时候,正流行中国的学问。这里告诉出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靠中国什么学问呢?王阳明的学问。王阳明是明朝儒家里头的禅宗,是最了不起的,中国文化叫“王学”。日本当时也推翻了旧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用的是“王学”起家的。他就去几里外等这个朋友。

“哎,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来接你啊。”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

“我早就知道你今天会来。”

他常玩这个本事,道家、禅都玩得很好。最后忽然不玩了,他说,玩这些本事,只是自己“玩弄精神”而已。他是走禅宗明心见性的路线开始,最后他用儒家的话,讲心性之学。

这个事情你们要特别注意,直到现在王学还影响中国,影响东方也非常大。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很多和尚是跟着王阳明学禅的,就是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王阳明学问的重点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说,我们能知之性,有个思想,有个知道,见闻觉知就是心。知道那个对的就该去做,不需要有分别去考虑,即知即行。日本人采用了他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了西方、东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做简单的介绍,王学还有个道理的,你们这几位大师们,要特别注意啊!你听了这个王学,将来接引知识分子、学者,你们就有本事啦!不然你讲到禅宗,一提王学,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的啊!尤其你们年轻学白话教育出来的,这些都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P1-3

目录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二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三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四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序言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二○○五年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形成习善慈悲的崇高胸襟,有所裨益。

承蒙南怀瑾先生独家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依据台北老古文化

二○○七年繁体字版用简体字重排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八年三月

内容推荐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讲述)》为南怀瑾先生二○○五年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形成习善慈悲的崇高胸襟,有所裨益。

编辑推荐

南怀瑾是多年来享誉海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讲述)》为南怀瑾先生二○○五年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怀瑾讲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怀瑾讲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8386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3246211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