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鲁迅
内容
编辑推荐

郝永勃编著的《春秋鲁迅》为一部关于“作家”的鲁迅读书写作生活的散文。作者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梳理鲁迅写作的一生。全书以时间为序,树立作为作家的鲁迅的一生。作者试图通过这个本书为写作者提供一个精神的榜样,写作的范本。本书以史料为基础,还原历史现场,作为写作者的经历,还原一个真实的灵魂。

内容推荐

《春秋鲁迅》是一部关于“作家鲁迅”读书、写作的传记类散文。作者(郝永勃)从鲁迅的书信和日记中,择要摘录,连缀成文,展现了作为“作家”的鲁迅阅读与写作的轨迹和心路历程。

与同类书相比,《春秋鲁迅》最大的特点是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解读鲁迅。诗人、作家郝永博是受鲁迅影响而走上写作道路,他对鲁迅的作品数如家珍,对鲁迅有一定的研究。本书的写作,在历史资料的梳理中,融入了作者多年以来读书心得、写作的感悟。他将自己写作道路上的体验和感悟,放置到鲁迅的时间轴上,还原历史,体会鲁迅的心境,触碰作家的灵魂,映照另外一个自己。两位作家在历史和当下的时间隧道内,形成了共鸣。

目录

小引

1898-1909:未见天才痕迹的起点

1910-1917:过渡时期的趣味

1918:置身荒原的呐喊

1919:背负着因袭的重担

1920:为他是桥梁不是目的

1921:希望正如地上的路

1922:忘怀于自己的寂寞

1923:韧性开出了红的花

1924:无限在他的手掌中

1925:守护生命的城堡

1926:呼吸着英雄的气息

1927:爱是创作的核心

1928:态度气量和年纪

1929:为人生,也为艺术

1930:事情的不同侧面

1931:将来的督促和信仰

1932:开拓出别一条生路

1933:想到了个人的力量

1934.正义是人性的首要条件

1935:高峰体验中的高峰

1936:终生的努力,便成天才

附录:

生长在1925年的野草

鲁迅为什么越写越多

写在后边的话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未见天才痕迹的起点

1898—1909

当读书和写作成为习惯的时候,已经别无选择了。

我常常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能不能写好,但也还会为一部书,一件事,一个人而激动。

当我写的《鲁迅肖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时候,从中又获得了写作的勇气和信心。至少,我知道自己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想写就写。一不能等,二不能靠,三不能不坚忍。等到条件成熟,等到万事俱备,等到精力充沛……而写作的激情也就等没了。等待是一种自我折磨的方式。要做就做,倘若说写作是幸福的体验,那么,还要靠什么?灵感是会越写越多的,就像脑子越用越灵活一样。人要干成点事,不坚持是不行的。关键的时候,中断与疲软的时刻,挺住的确意味着一切。

人,一旦自知苍白与卑微,那么,就需要丰美与高贵的东西来验证自己。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有的被唤醒了,有的还在沉睡着,有的似醒非醒……

阅读与写作,就是唤醒与被唤醒的过程。

我们需要参照,需要对比,需要有所借鉴,也不仅仅与他人比,也包括自己。

从出版第一本诗集,至今,已二十多年了。当初一起爱好文学的,多半被世俗的生活分化互解了。为什么还要写,为什么不写?

我要感谢鲁迅先生的书,我保存了他三种不同版本的全集。我曾经想过,谁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家,谁的书能百读不厌,谁的文字能打造得如此精美?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除了鲁迅,还有谁,如此多变,如此神龙见首不见尾,如此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趣?相信,灵魂是有的,当灵魂远去的时候,他的书便是他灵魂的家园。

一个从事写作的人,书读多了,也不一定就能写好,但一个读书很少的人,却是注定写不好的。——还在于读什么样的书,接触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因为热爱他的书,从而更加热爱他的人。我想了解他是如何写作的,他曾热爱过什么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为做起来难,才会吸引着自己去尝试,去感受,去上下求素。

打开一卷书,就像推开一扇门,还需要什么?

门已经向我们敞开了。

站在门外看鲁迅,就像看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既平凡又伟大的人。

鲁迅之于中国,就像但丁之于意大利,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歌德之于德国,雨果之于法国,列夫·托尔斯泰之于俄国,意义深远。

我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看一个人的写作年表,欣赏朴素的记事方式,那一年发生了什么,读了什么,写了什么?而相对完整地认识一位作家,莫过于去读他的编年全集,就相当于读大部头的自传。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与同龄人,与周围的人,不见得有多么大的区别。再比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分辨谁和谁就更难了。

1898年,他写《戛剑生杂记》时,只有17岁,是他流传下来最早的文章,看不出什么天才的痕迹。那年5月,他从浙江绍兴往江苏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同年10月,改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物铁路学堂。在异乡,为异客。他写道:“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可当至某处矣,此时直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录自周作人的《柑酒听鹂笔记》。

那一年,戊戌变法,只103天而告失败。新旧党之争,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荣禄向那拉太后告密。那拉太后垂帘听政,废光绪帝,“六君子”遇难。

1899年的写作是一片空白。

1900年,他的古体诗《别诸弟》,我喜欢最后的四句:

从来一别又经年,

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

在《莲蓬人》中,我背过了两句:“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这一年当中,他写不了多少文字,年轻时代,也是原始积累的时代。

1901年,除了几首诗和《祭书神文》,还有什么?

1902年1月27日,他从矿路学堂毕业。同年3月,赴日本留学。6月8日,他在一张照片的上面写道:“会稽山下之平民,日出国中之游子,弘文学院之制服,铃木真一之摄影,二十余龄之青年,四月中旬之吉日,走五千余里之邮筒,达星杓仲弟之英盼。兄树人顿首。”

比起前后几年,1903年是他写作和发表作品较多的一年。

他一边学习日语,一边从日语移译了雨果的随笔《哀尘》、培伦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而值得一提的是他写的科普论文《中国地质略论》和《地质学残稿》,还创作了具有反叛思想的《斯巴达之魂》……那时可供他发表的是《浙江潮》月刊。P5-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鲁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永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21967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31983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