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礼编著的《诡闻录(增订插图本)》是《诡闻录》第一部和第二部两书之合集。收入第一部稿一白六十二篇,第二部稿一百七十九篇,而仍各存其原编。
《诡闻录》第一部于二○○九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初版,书一面市,即走俏市场,被誉为现代版的“聊斋”。本书第二部是作者的又一力作。两部合一后,内容更为丰富厚重。
图书 | 诡闻录(增订插图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东礼编著的《诡闻录(增订插图本)》是《诡闻录》第一部和第二部两书之合集。收入第一部稿一白六十二篇,第二部稿一百七十九篇,而仍各存其原编。 《诡闻录》第一部于二○○九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初版,书一面市,即走俏市场,被誉为现代版的“聊斋”。本书第二部是作者的又一力作。两部合一后,内容更为丰富厚重。 内容推荐 李东礼编著的《诡闻录》是一部记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发生的异闻奇事之笔记小说集。其取材之丰富,来源之广泛,应是继《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后的又一笔记精品。 品读《诡闻录》时,随着作者的笔触,读者会沉浸于一个作者所营造的、闪现种种神奇现象的诡异世界中:一群黑鱼建立起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野坟地里惊现幽灵们的演出;凶恶野猪杀人却是为了收藏枪支;千年老鳖带领子孙听大戏;亡人或托梦,或附身,寄语示事……凡此等等,亦真亦幻,包罗万有。本书文字精当,叙次井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笔记小说佳作。 目录 第一部 序 黑鱼王国 怪 兽 掰玉米 水 鬼 验证女儿的秘密 猪口夺生 小李先生 大 头 木匠和狗 光 晕 亡前行辞 芦花大公鸡 仇 人 大力叟 长发女 光 洞 犬 疑 赵皖庭 自套绞索 犬 义 犬绝食 大树的买命钱 背 影 野坟地里的演出 雷写字 喜棺自响 猫 谜 屠牛者疯杀家人 石 子 鬼打墙 衣服救命 漂浮的镰刀 醉汉与新生儿 血灵芝 恶 狗 收藏枪支的野猪 咬 线 表 嫂 草木灰 哭 声 东岳庙 玩 枪 坟 场 飘 人 三捏燕子尾 无形的召唤 巨陀螺 赤膊擒巨蛇 问 候 坷垃头 人 影 预 演 巨蛤蟆 心 事 红肚兜 逮 鬼 御 砚 馍 缩 天 坑 洞反季 通天柱 自尽女 怪 胎 头 魂 上 树 藏 獒 摘 心 血馒头 打 赌 拍 古 四 眼 无头人 百里闻枪声 救 火 张 翁 夜啼妇 白衣男人 代言人 悬 物 占卜出来的火灾 挠耳眼 鸣 冤 梦之验 集体照的空缺 预知夫亡 座位粘身 感 知 白衣女 火 球 轧衣服 褐色兽 死者的来访 双人棺 兽 嗥 苍耳棵 菱形纹 戴高帽 预穿寿衣 死 讯 老鳖听戏 黑 墙 李 翁 黑白无常 迷 路 落 地 口 哨 人 马 紫上衣 龙虎井 撒筷子 搭 车 打 蛇 大海捞针 魔 公 不相识的姐妹 腿 疾 蛙惧色变 狗惧色变 呼 唤 一身两人 壁 画 闹 市 苍 鹰 鱼 龙 承 诺 拾 金 夫言妇口 剥 虫 埋 怨 新娘之死 鸟与人吻 拍蚊子 握 手 刮船底 索 夫 梦母亡 钓 鱼 凌晨的顽童 老 者 寻 人 捉 鳖 拦车人 飞 车 亲 热 包光球 智 犬 逃犬归群羊 两天两连梦 鸣喇叭 女 谜 某老太 怕 针 茶 杯 箸刺目 顶桌子 自撞枪口 狗服毒 变 猪 看豆子 挡子弹的银元 女 声 圆头兽 第二部 序 半条皮带 大马猴 飞 鳖 火 团 黑 幕 撵 羊 蜈 蚣 吻 鱼 亡妇夜归 麦 浪 巨幅照 孝子肉 拉风箱 蟾蜍鸣冤 陌生女 存款折 早 语 生丝线 撒坷垃 童 崽 大老鼋 表 姐 撒 土 啖 趾 碎锅铁 啖 势 巨蜘蛛 泊 舟 尸伏背 掬 物 站 鸡 拽 势 鼬 笑 鼬 阵 杨大姐 寻 坟 长辫女 巨西瓜 悬 形 烈 女 口 茶 揉报纸 试 食 长舌人 死 浴 猴 妒 人形巨物 鬼下楼 穿墙人 龙 尾 鱼上案板 钻火车 警 言 下吊坯 水 獭 咬脚跟 老 头 贴 饼 剁拇指 拾 荒 较 劲 捞 棒 蟒 噎 打煤球 食 鼠 绿格子褂 棺材板 土豆芽 私 了 兔 揖 变 脸 姥 姥 救 女 女 怨 马 灯 巨手臂 乐 声 亡人踱步 狗 夺 洗 手 争 床 夜 读 无头照 连环套 疮 尸 跃 鼠食婴脑 鼬拄棍 黑 鼬 牛藏刀 尸 哼 花衣女 烫驴驹 复生女 牧 羊 蛇 媾 亡人夜出 荆 条 讨 子 亡父示子 梦惊逃犯 亡夫示妇 亡祖示孙 亡友阻婚 梦示就医 梦示瞩望 亡姐示弟 亡母示子 亡父示女 亡弟示姐 手 表 剐 头 鼬示威 女 童 人头票 日语之疑 文盲女 更 齿 僵 雁 水 窝 责 子 兔 群 棺材和皮袄 锈剪刀 蛇追人 打蛇亡子 蛇仇妇 显 灵 挂 肉 卜氏兄弟 小姣娘 拜 年 砸手指 亡人穿墙 小毛驴 三白瓜 要衣服 旋 风 上 窑 李老太 旋风腿 大冬瓜 庶 母 鱼追船 烧 骨 球形鲤鱼 割 势 苘 叶 鼬救子 蛇袭钓人 剥 豆 刨 地 人 模 长 毛 某 男 鸽 忿 换衣服 白光球 烟 痰 篱 笆 尸 跪 白须翁 蟋 蟀 烤 馍 指 刑 磨 龟 双枪妇 纸 灰 逮鱼人 鱼噬人 棺 语 汤 圆 团火愈病 压 坟 鳝鱼阵 犬 妒 狐化人 肥 皂 王立俊 试读章节 黑鱼王国 这是安徽北部黄河故道旁的一口古潭。约八千平方米的它清澈、深邃。鸟瞰过去,它就像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碧绿原野上的一块蓝宝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初秋的日子。这天正午,天高云淡,阳光灿烂,风轻气爽,阒寂无声。在距潭边十米地方搭建的一个瓜棚旁,一位看瓜的老汉靠着瓜棚的柱子蹲着,一边享受这静谧、平和的气息,一边抽着旱烟袋。眼前的潭面平滑如镜,映衬着天光云影。 这景,这潭,这天,这静,对于经常居住在野外的老汉也是不太常见。像是怕惊动面前的世界,他一动不动地蹲着,听凭酥酥的、甜甜的时光从身边流过。 突然间,他瞪大了眼睛,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目光紧盯着潭面。两条七八斤大的黑鱼,将半截身子高高地探出水面,转动着四下张望,足足有一分钟,才同时陧慢沉回水中。他正奇怪之时,不一会儿,又看见两条有水桶粗的硕大无比的黑鱼,无声地浮到水面。紧跟着八条略小的黑鱼护卫般地浮到这两条大黑鱼的前后左右。随后不断地有一批小于一批的黑鱼先后浮上来,依照渐远渐小的规则,排列在两条大黑鱼的周围。很快,就形成了黑压压的一大片鱼群。那阵势,俨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黑鱼王国国王的出巡阵,蔚为壮观。鱼群静止不动,似乎同老汉一样,在享受着美妙的好天气。 老汉惊讶地目睹着这全过程。约莫过了一刻钟,才渐渐醒过神来。他想:跟它们开个玩笑看看。于是他顺手从地上拾起一个土块,向潭里扔去。 顷刻间,刚才还是纹丝不动的潭面,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水花高溅,泡沫飞旋。整个潭,似是被一台隐藏在水中的巨大机器所搅动。这个状况持续了约五分钟。之后,一切又风平浪静,恢复如初。 被惊呆了的老汉目光一直没离开潭面。又过了五分钟,他看见两条遍体鳞伤的死黑鱼漂了上来。从个头上看,像是最早探身四望的那两条。 “你们一定是侦察兵。”老汉心疼地望着死鱼难过地想,“一定是我的玩笑让鱼王认为你们侦察有误,把你们判了死刑。我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怪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酷暑的一天,灵璧县东南部小王庄的圩沟里,出现一头怪兽。怪兽长五六丈,腰围有巴斗粗,头上生角,身上长鳞,卧在沟里一动不动,乍看颇似巨蟒。时圩沟水深不盈尺,它身体的大部都裸露在水上。怪兽身上鱼腥味极重,招来了不少苍蝇。小王庄及周边各村庄的人闻讯,纷至沓来。一时间圩沟两边都站满了人。看到它的人都说它是龙。为了能让怪兽舒适些,善良又热情的百姓们在怪兽的两边筑上堤堰,使怪兽的居地形成一个小塘,而后再从他处挑来水倒到里面,直到水把怪兽的身子全都没了方止。第二天早上天生大雾,村民们再去看时,那怪兽已不在了。但村民们担心它走时会损伤房屋、庄稼、树木的事,没有发生。 掰玉米 一九六一年秋季的一天早上,泗县朱彭乡一九岁的范姓孩子趁着大雾,去偷掰生产队的玉米棒子。稀疏的玉米棵高高地掠过他的头顶。饥肠辘辘的他掰了一个,又掰了一个,在掰到第三个时抬头一看,一株玉米的缨子上面,站着个五六岁的光屁股男孩。男孩白胖胖的非常漂亮,头上扎着个直立的小辫子,一只脚站在玉米缨子上,另只脚蜷起来。他第一眼不太敢相信,以为是看错了,就审视地又看一眼,看后的确无误,因为连男孩的小生殖器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小男孩还对着他笑。他吓得拿着玉米棒子就往家跑。 水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秋八月,濉溪古饶一带暴雨连降,境内的巴河河水猛涨。紧靠巴河的王湾村村民自发巡堤时,在堤内一棵II缶水的大树边发现一不明动物。不明动物盘成圆状,有普通馍盘般大小,遍身密密生长着光彩油亮的土黄色毛发。它像刺猬样地缩着,一动不动,因此看不清它的头和嘴、鼻、耳、眼。几人用树枝将它捞到岸上,它还是一动不动。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看了一会儿,其中一人说可能是水鬼,力主要把它杀掉,就去家拿来了菜刀。他举刀向那物身上砍,但一砍就滑,怎么也砍不动。另一村民见状,回家拿来了斧头,交给他们中一个力气最大者砍。那人倾全身之力,一斧头朝那物劈下去,也只在它身上划出道白印,且白印看着看着就没了。他又抡起斧头连砍几下,也是如此。那物被砍后还是没事似的一动不动。这更坚定了村民们要杀死它的决心。他们商量一下,决定用火烧。于是就分头在河堤上找来几抱树枝,在堤上点起一堆火。 火烧旺后,他们把那物抬起来扔进火里。那物被扔进火里后,“吱”地叫了一声,接着就如弹簧般凌空腾跃出火堆,落到地上后,又就势顺着堤坡,滚入到滔滔河水中。P5-8 序言 我写《诡闻录》,事出偶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连续遇见几件异事,使我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它并非如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茶时饭中,讲给朋友听,朋友又把所见所闻讲给我听,或一则,或二则。受此启发,我利用聚会、购物、乘车、串门、远游等机会,有意识地去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各地方的各类人群,或抛砖引玉,或直面相询。一时间,各类奇事异事,接踵而至。随其越积越多,我也由最初的创作冲动,到产生一种必须要写下它的责任感。我发现,这些非奇即异之事,大都发生在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二百年问,来源广泛,出处明确,性态诡谲。内容涉及神秘现象、民情民俗、道德人文、自然风物、珍艺绝技、秘闻轶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把它们记录下来,传之于世,将会有某种不可小视的稗史价值、教化价值、警世价值和科普价值。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垒加得稿近二百篇,集之,是为第一部,名日《诡闻录》。 在写作《诡闻录》中,我遵循二原则。一是不拘其类,有异有奇辄录;二是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意尽乃止。不意这恰好符合了笔记小说的特点,即内容上的“杂”,和形式上的“散”。如果说这是继承,那也不无道理。我学习过《搜神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笔记小说名著,受其潜移默化,在所必然;如果说是不谋而合,那应该也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这一艺术原则,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神秘事件,在《诡闻录》中占据了相当篇目。对于一些神秘现象,历来争论不休。然它究竟是什么?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还仅仅只是人们的幻感臆造?囿于科技的进步,我们还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尚未认知的现象,我不欣赏那种“掩耳者高语无雷”的态度;不苟同简单地一概地视之为妄。我广掇这类异闻,不单是要写一部奇书,满足读者的阅读欲和好奇心,还是为职业的和非职业的神秘文化研究者提供“佐证”,引发他们去分析它,探讨它——尽管它更为复杂,也要认识它,揭开它的面纱。 在深入城乡数载,采撷创作素材过程中,承蒙张纯杰、吕松、李炳顺、余自强、孙伟、范永海、吴乐森、夏茂伦、耿汉东、赵怀帧、乔保富、胡永军、陈怀祖、陈根等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谨志感谢。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这确实是一本现代版的《聊斋志异》。很多故事灵异得很,我本人也听别人说过类似的故事,而且还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对其中大部分的故事,我是相信的。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消遣时间不错的选择。 ——过客匆匆 我就是喜欢这些奇闻怪事,因为生活太闷了,这书跟我预想得一样好。 ——再生二丁目 拿到书的当天晚躺在床上看着看着,觉得鬼气森森,心里凉飕飕的。比看“聊斋”吓人。虽然不像聊斋那样精彩,倒是很满足人猎奇的心理。 ——zhangzheng322 真是不错,很有趣,作者说的故事大多有名有姓,看来是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情,大千世界还真是无奇不有! ——fltaway 看完了还想再看,有第二季吗? ——tanqiwen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诡闻录(增订插图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东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695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2013141470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4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