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启雷编著的《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主要介绍了两宋之交的著名军事家、爱国者岳飞从出生到冤死狱中,四十年的人生历程。《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岳飞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四次从军、英勇拼杀,最终成就了人生的辉煌,继而遭到宋廷的构陷,最终被冤杀狱中的历史。

内容推荐

吴启雷编著的《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讲述了:岳飞的故事国人并不陌生,主要是源自于那本《精忠说岳》。但是演义毕竟不是历史,历史上的岳飞究竟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却是不能言之于一二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史学家,也不是研究岳飞的专家。《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作者从岳飞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军事才能、人生悲剧成因等方面着手,力图把历史上一个真实的岳飞展现在国人面前。

目录

第一章 英雄初长成

 一、靖康之耻

 二、少年英雄

 三、宣和四年

第二章 投军效用

 一、备边辽国

 二、投军效用

第三章 渔阳鼙鼓

 一、帝国飘零

 二、兵临城下

 三、硬探建功

第四章 从军元帅府

 一、赵构出使

 二、帅府从军

 三、越职言事

第五章 血战两京

 一、知遇张所

 二、太行英豪

 三、血战两京

 四、东京裂变

 五、为啥赵构不抵抗

第六章 建康风云

 一、初战李成

 二、血战马家渡

 三、南京!南京

 四、独立成军

 五、收复建康

第七章 征战两淮

 一、朝见高宗

 二、戚方折箭

 三、血染两淮

第八章 东征西讨

 一、歼灭李成

 二、剿灭曹成

 三、吉虔叛乱

 四、安内与联外

第九章 收复襄汉

 一、襄汉警报

 二、兵出中原

 三、措置防御

第十章 一攘外安内

 一、引子

 二、庐州!庐州

 三、杨幺之乱

 四、进剿杨幺

 五、本章后记

第十一章 养精蓄锐

 一、目疾和母丧

 二、整军备战

 三、屯田与回易

 四、江上之谋

第十二章 捷音五至

 一、李通与王彦

 二、捷音五至

 三、北伐后记

第十三章 三出中原

 一、淮西警报

 二、前沿危急

 三、三出中原

第十四章 高宗反目

 一、雄心壮志

 二、愤然辞职

 三、淮西兵变

 四、建议立储

第十五章 和议闹剧

 一、刘豫被废

 二、和议闹剧

 三、反对和议

 四、西京祭扫

 五、顺昌大捷

第十六章 最后一战

 一、战前准备

 二、敌后烽烟

 三、清扫外围

 四、集中兵力

 五、两大会战

 六、进军开封

 七、通信之祸

 八、为何班师

第十七章 罢免兵权

 一、三援淮西

 二、罢兵枢密

第十八章 碧血冤狱

 一、巡视楚州

 二、被劾罢官

 三、蒙冤下狱

 四、岳飞之死

第十九章 平反昭雪

附录:岳家军绍兴十年北伐诸支大军进军情况

后记

试读章节

这首《满江红》里写了什么呢?这不得不从那个被后人称为“靖康之变”的历史事件说起。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的春天,金国军队占领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汴梁城。他们分几批,将居住在都城的皇亲贵胄、嫔妃宫女、文武臣僚、市民巧匠还有无数的金银财宝,押解到遥远的东北。后世的历史学家普遍把“靖康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划分北宋和南宋的关键性事件。“靖康之变”也成为无法抹去的耻辱而深深地剌痛着大宋帝国的每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当时大宋帝国作为统治中原地区的庞大帝国,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文化水平都凌驾于它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上,尤其是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政权。当然,大宋帝国的这种经济和文化优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每一个读者,以大宋帝国为界,将历史上溯到先秦时期,历朝各代中原政权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优势都十分明显。纵使中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下,南方的汉族朝廷所掌握的文化优势,也远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能匹敌的。

然而,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有时候却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汉民族掌握的国家政权来说,尽管政治家们一直提倡“战胜于朝廷”的外交观念而尽量不以干戈强加于人,可战争仍然是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对于我们的近邻——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自然更不会理解中原人所提出的和平外交的策略,在他们看来,既然别人的中原比我们的草原好,那么,就让我们用骑兵去夺取那块不错的土地吧。

于是,战争爆发了。汉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尽管拥有极强的经济和文化实力,然而,在屡次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手中,中原王朝却颇多败绩。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兵优势经常将中原人的边防线撕得粉碎。

于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权更迭便在游牧民族的铁骑和马刀之下进行着。翻看史书,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大多源自北方游牧同胞:

秦末大乱,匈奴人占领了中国北方。汉高祖刘邦想要解决匈奴对边境的威胁,结果却兵败被围在山西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

三国之乱,尽管经过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可是五胡大规模内迁,导致五胡乱华的时代来临。中国南方在汉族政权的维持下相对稳定,而中国的北方则长期战乱,最终进入了五胡十六国和中国南北朝时期。

隋末英雄蜂起,群雄割据,中原一片战火,生灵涂炭。北方突厥趁机摆脱隋帝国的控制转而南下骚扰中原政权。经过唐高祖和太宗时期的多次战争,才最终解决了突厥对唐朝边境的骚扰,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唐末五代,由于中原政权内乱,原本归附唐帝国的契丹人建立政权,尽管这个政权起初还需要后梁皇帝的承认;可随着中原内乱的加深,契丹势力逐渐膨胀,并最终成为威胁五代乃至五代之后北宋帝国的最主要北部游牧政权。

游牧政权以它的骑兵和马刀,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中原的主人。而中原原本的主人——汉民族,每当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时,多因军事上的失利,最终借助长江天险偏安江南。

话说到这里,似乎汉民族的中原王朝也没多少优越感和自豪感。咱们不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游牧兄弟赶到江南吗?

 如果,您只看到笔者分析到这里,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军事胜利压倒一切的错误观念。而实际上,在漫长的民族融合和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原文化一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继续听笔者分析下去:

游牧同胞们在军事上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喜悦,他们拥有了此前无法拥有的土地、财富、人口和粮食;他们也拥有了此前一直所无法接触到的中原文化。从先秦开始,中原地区的文明一直是东亚乃至世界的先进文明。这一文明对于周边游牧民族乃至隔海相望的日本的吸引都很大。然而,当游牧同胞真成为中原主人的时候,他们会惊讶于自己的落后、无知和愚昧。他们会自卑于自己只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却没有足够统治这块文明世界的先进文化。

他们自卑,他们汗颜。然而痛定思痛之后,为了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地在中原大地上传承下去,游牧同胞们最终还是翻身下马,拿起锄头;放下屠刀,捧起书本。他们甚至像契丹人一样,尽管从未有过入主中原称孤道寡的经历,尽管依旧驰骋在蒙古草原上,但是,他们一样认为自己是中国的正统。因为他们倾心汉化,追求汉族的精神财富,并以自己是汉族文化正统传承者自居。

游牧兄弟被同化了,尽管他们是军事上的征服者,可他们却最终成为汉民族文化的臣服者。因此,从先秦开始,中国大陆这块古老土地上居住生活的人们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居住的国度在天下的最中央。我们的经济天下第一,我们的文化世界领先,没人比我们强大,没人比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历史的车轮渐渐来到了大宋帝国,尽管大宋帝国对外战争连连失利,对外赔款从未间断,可是对帝国内部的百姓来说,边境的纷扰无法吸引他们的大量注意力。然而帝国末年的“靖康之变”,却深深剌痛了每一个帝国臣民的心。在宋人记忆的深处,他们似乎也找不出第二例皇帝被俘虏,押送北国监禁;后宫嫔妃被瓜分而沦为官妓的事例。

描写“靖康之变”的史料很多,其中有一本叫做《靖康稗史》的史料。这本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靖康稗史七种》。这七种之一便是北宋东京汴梁开封府给金军占领军提供的一份官方文件,其名日《开封府状》。那么这个《开封府状》都记录了些什么呢?

序言

历史意识的塑造和传播,几乎是人类任何社群生活的前提性条件之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何以区别于他们?诸如此类,一个社会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温习,不仅塑造着社会群体的认同,更从根底里塑造着社会里每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然而,就人类关于历史的知识进化而言,专门的历史学却在人类文明的很早期阶段就与一般公众的历史知识获得分道扬镳,历史学与大众的历史观虽有诸多层面的联系,却截然分别为两件事。历史学事关社会上层精英的伦理、社会和政治观念,而大众传播的历史知识,所谓讲史或演义却更多的是社会中下层,特别是底层社会,寓无形的教化与生活愿景于一体的活动。

然而,人类精神的复杂性却也提示了另一种历史意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历史学与一般大众的历史记忆并非毫无关系。在中国社会长大的人士,即使在今日教育如此发达的时代,在形成他关于本民族精神生活的元素中,总不会短缺少时历史演义的记忆,即便是受专业的历史学方法论训练多年的人。历史学家们,当他们展开历史的探究和思索,并颇有学业收获之际,在形成他关于现实的历史意识的元素里,那种从巍巍炎黄到赤兔马、青龙偃月刀的演义史观依然不是完全的无迹可寻,知识上的“是”从来不能完全洗脱铭刻在人们内心的传奇之“非”,因为这种知识的“非”体现了人类精神生活更高级的“是”:强烈的、寄托社群生活愿景和生活价值决断的感情。这是各种形态的历史演义并没有随知识的进化而消亡,反而借助新时代的表达工具一代代复兴的原因。

对于中国当代的历史知识传播景观而言,也许,随着网络时代兴起的广泛的对历史新兴趣是一个最重要的社会性现象。从百家讲坛到《明朝那些事》、《汉朝那些事》、《x朝那些事》,以及应运而生的各种新历史读物,在互联网时代里,人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热切地将兴趣投向遥远的过去,希望从中寻找新的时代认知方法,在滔天洪流一般的知识爆炸浪潮中努力探索和保持对自身文化与价值的归属感,并试图在重建本民族历史个人叙事的前提下找到通往崭新未来的道路。历史是旧的,讲述和阅读却是新的。这是一种社交网络时代的新历史演义。

新历史演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还有一个十分富于中国特色的背景:长期以来,基于历史决定论的本国历史叙事忽略了历史思考的丰富意义,阉割了人们对历史的古老敬意和趣味,而一般基础历史教学的弊端,简单、粗暴和充满知识扭曲的中学历史教育制造了普遍的历史厌恶症,而这种普遍的历史厌恶症反过来又为不同的史观叙事提供了等同露天开采的富饶机遇。新历史演义不仅是一项学科知识的社会时尚,更是一种利润丰厚的当代产业。当代商业化的巨浪之手也在有力地引导和推动着历史知识的消费盛宴。在我国历史上,只有民国初年的社会阅读潮流与历史出版事业庶几可与当代媲美。

当然,知识是进化的,因而新历史演义与旧历史演义有明显的区别。因为时代递变,社会教育和知识的基础不同,因此,新历史演义不再诉诸怪力乱神的终极解释,相反,却自觉地追求合于现代历史学原理的说明。新历史演义在发扬旧演义生动和形象的叙事特点之余,更多地依赖于现当代历史学术的成果和进步,作者和读者不仅希望追求民族化的历史知识认知,还希望把这种认知建立在更普遍的解释力和合理的基础之上。这一特点为当代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背景,也提出了很现实的挑战。历史知识和思考,再不是小圈子专业历史学家的专利,历史学家的专业工作比从前任何时代都更迅猛地为大众所关注,从而也更严厉地受到同行和公众的双重审视。

然而,时代的知识图景也是双刃剑。新历史演义的作者和读者们也直接面临着专业思维的压力,更严酷的是,那些千年以来形成我们基本民族感情和认知的方法与结论现在被置放于理性的火焰之上,甚至连最基本的元素都必须重新加以塑造:胜利而骄傲的外族入侵者可能并不必然拥有更低下的道德生活,本民族历史上的惨痛失败原因亦不可以单纯归因于个别奸佞的内部破坏;过去大众心目中毫无疑问的英雄业绩,连同那些激励其成为英雄的道德信条,都需要新的话语叙述,而更重要和更难的是,在一切理性的剖析和批判之上,还要重建价值为正值的自我民族和文化叙事——新历史演义作为大众历史知识传播,它不是一项民族虚无主义的个人娱乐,而是与历史上的演义讲史一样,以形塑而不是毁灭本民族统一历史观的活动。

有人曾说互联网提供了一种“集体脑”,这使研究和思维作为人类精神的强度与速度提升到史无前例的水准。就社会的层面而言,诚然如此,但若就我们作为人的真实体验而言,互联网仿佛万能的集体脑并没有取消、也不能代替任何个人自我知识世界的建构。只要人类仍然以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和万紫干红的个性面目存活于世,则包括历史知识的个体活动就一日不可能断绝。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历史演义的作者和读者所从事的著述与阅读活动,与专业历史学者们的工作本质上并无二致,他们不仅要求历史之真,更要求历史之心和历史之情。离开普遍的个人精神及心灵世界的启蒙和复兴,则任何民族事业的勃兴都将注定是一句空谈。

纯粹是为了自己寻找到安身立命的地基,而不是学术的桂冠或奖掖,我们不得不一次次以未必合于学术和写作规范的方法重温往日。我想,这是新历史演义在社交网络时代得以意外地兴起的根本原因。

岳飞的故事国人并不陌生,主要是源自于那本《精忠说岳》。但是演义毕竟不是历史,历史上的岳飞究竟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却是不能言之于一二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史学家,也不是研究岳飞的专家。作者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于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历经五年时间,阅读了大量宋史和关于岳飞的资料,几易其稿,写出洋洋三十万字,从岳飞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军事才能、人生悲剧成因等方面着手,力图把历史上一个真实的岳飞展现在国人面前。这确实需要一种能耐得住寂寞、枯燥和清贫的毅力。

为此,我推荐那些从小熟知《精忠说岳》故事的朋友们读一读本书。是为序。

后记

我已经不太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岳飞是在童年的什么时候,但我记得当我看到周围的小伙伴看着与岳飞有关的连环画,而我的父母却没有帮我买,我那种深深的羡慕之情。因为家父的缘故,我的童年充满了各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书籍和知识,只是,这些书籍和知识都是家父读大学时留下来的家当,至于连环画,因为家父没有读过,我家里也不太会有。我不记得我是不是跟家父提出过购买岳飞题材连环画的请求,或许有过吧,可当时家父教书,母亲行医,家里条件也不算宽裕。因此,即便我提出过看连环画的请求,可能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实现。

准确说,从那之后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岳飞很少有进入我视野的机会。与大多数国人一样,我对于岳飞的了解也主要集中在《说岳全传》的情节中。那一环一环紧扣的故事,那包含因果轮回的思想,对我还是有深深的影响的。我从没怀疑过《说岳全传》作为历史故事的真实性,直到那一次:

记得那天,我要给学生上《满江红》。对于这首作品,我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我想偷懒从百度中找一点关于《满江红》的资料充实我的授课内容。可是,当我键入“满江红”搜索的时候,进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篇篇与满江红和与岳飞有关的历史文字。对于历史话题一直很有兴趣的我,便逐一打开浏览。有的内容过于粗劣,简单一眼便能区分真伪;有的内容则立意深刻,引用丰富,文字观点很有说服力。不论是搜索出的“满江红”一类的话题,还是“岳飞”的话题,抑或是与之有关系的建炎、绍兴时期的旧事,乃至是明代文征明的《满江红》……通过这些浏览,我猛然发现原来岳飞的历史与钱彩在《说岳全传》中所描述的历史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

问题,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我既有的宋史基础(我本科毕业于上师大人文学院,师大人文学院以宋史为强,我本科时期经常旁听宋史课程,对宋史兴趣浓厚),我开始大量阅读与岳飞有关的历史书籍,以期能够弄清楚一个真实的岳飞。

阅读的初期是相当囫囵吞枣的,主要由这么几个原因造成:一是我旧有的宋史基础很差,我甚至连宋史的大概框架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要弄清楚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事件的具体细节了。二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也没有受到过专业史学的思维熏陶。我对于研究历史的兴趣,固然有我大学时期旁听古籍所课程的影响于其中,可对我影响最大的却还是家父。而家父却是中文系毕业,他主要方向是古代汉语和古文字。这与宋史基本没有多大关系。三是有问题产生以后很难立刻得到解决。因为我不是这个领域里的专门工作人员,因此在问题产生的时候,无法求得领域内相关专家的解答和指点,问题很难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开始这部书稿创作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不论是什么书,只要它与宋史有关,只要它与建炎和绍兴年间的历史有关,哪怕只是与宋代历史沾上那么一点点关系,我也会亳不犹豫地将其买下来。在这段时间里,授业恩师——上海师范大学沈爱良先生给予我创作思路上不少启发;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先生,则尽力解答我的问题。戴先生对书稿的修改意见,非常中肯。尤其是历史研究方法上,戴先生给予启雷很多指导,令启雷受益匪浅。这两年多的时间,我过得很充实:我阅读了大量的史料、笔记和研究论文、论丛,这让我积累了很多关于宋史的知识。我也在阅读的同时勤于整理资料卡片和读书笔记,随时整理资料,随时将读书心得成文写下来。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和阅读深度的加深,我慢慢进入了炎兴时期历史的较深层面。我渐渐搭起了炎兴时期历史的框架,大概理清了与岳飞有关系的相关历史人物与时间之间的关联。而这一时期,我也不再只是囫囵吞枣地去阅读书籍和文章,而是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和阅读了。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的书籍逐渐进入我的视野并成为我案头的常客,一些重量级的岳飞研究学者的姓名也成为我做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文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经过我两年多的阅读和积累,我萌生了将岳飞的历史写下来,还大家一个真实岳飞的念头。

但是,国内已经有邓广铭先生、王曾瑜先生和龚延明先生等专门出版过岳飞的传记,尤其是王曾瑜先生,他不但出版过岳飞的专门学术论文、论丛、传记,甚至连岳飞题材的历史小说都已经出版成文。那么,我这个想法,真的还有去操作的必要吗?

我徘徊在写与不写之间。我知道,以我的宋史学术水平,是写不出能与宋史岳飞专家们相媲美的文章的。但是,在家父的鼓励下,我还是决定尝试着去做一做。家父告诉我,或许我写出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但是这本书,是我对自己这几年来自我学习和努力探索的反馈。

因此,我开始了书稿的创作。

初,书稿的名字我将之命名为《尽忠岳飞》。这是一个国人都知晓的固定称谓,大家一看便知道此书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名字用了很久很久,我书稿的第一稿便是用的这个题目。但是随着我阅读岳飞史料和书籍的增多,我渐渐发现,“尽忠岳飞”这个题目几乎已经充斥了所有与岳飞有关的话题中。因而,为了体现出我与其他岳飞类历史书的区别和不同来,我将书稿更名为《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下简称:《江山北望》)。之所以起这个书名,主要还是依据岳飞生平历史——一生抗金,北望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启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57435
开本 16开
页数 4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9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2013011231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