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谭江华著作的《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是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基金及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全书以历史演进的时间顺序为中轴,以政治及“法治”现代化推进为主线,以不同政治格局下的基层法制运行模式为核心,阐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嬗变与更迭。且着重解读了不同政治权力施行模式下党、政、法、民之间不同的互动关系与互动模式,并进一步探索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法治超越困境实现整合的特定进路。
图书 | 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谭江华著作的《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是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基金及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全书以历史演进的时间顺序为中轴,以政治及“法治”现代化推进为主线,以不同政治格局下的基层法制运行模式为核心,阐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嬗变与更迭。且着重解读了不同政治权力施行模式下党、政、法、民之间不同的互动关系与互动模式,并进一步探索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法治超越困境实现整合的特定进路。 内容推荐 由谭江华著作的《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以历史演进的时间顺序为中轴.以政治及“法治”现代化推进为主线.以不同政治格局下的基层法制运行模式为核心,阐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嬗变与更迭。且着重解读了不同政治权力施行模式下党、政、法、民之间不同的互动关系与互动模式,尤其分析了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现代政治权力与现代法律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拒斥.当代民众对当代法律既拒绝叉欢迎的矛盾态势,并进一步探索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法治超越困境实现整合的特定进路。《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是一部青年学者以政治社会学与法律社会学的综合视角研究中国基层法律实践问题的学术专著。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基本理论框架与主要问题 三、基本方法论取向与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五、理论准备与研究现状 六、尝试性提出的可能创新点 七、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八、基本章 节 安排 九、K县概况及地名使用的说明 第一章 中国政权及法的传统样态 第一节 礼法一统的传统社会——王土与王臣 l. 1.1礼法合一 1.1.2礼法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王权、礼与王法——通过礼法的传统治理 1.2.1君权至上与“王法”之治 1.2.2礼法一统的传统基层治理 第三节 传统中国法的基层实践 1.3.1 “法定”抑或“礼定”——传统基层法实践的规则取向 1.3.2“公断”抑或“私了”——传统法实践的路径选择 1.3.3 “无讼”与“兴讼”——传统法实践中理想与现实的分裂 第二章 初始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权及其法治 第一节 现代化推进下的政权建设——从“王朝”到“国家” 2 1.1何谓国家?何为中国? 2.1.2现代民族——国家的初始建设 第二节 党权、西法与新政——“党国”与“新法”的混杂性治理 2.2.1 “训政”与“党国”之治 2.2.2民权、立宪与“法治” 2.2.3法治理念的驳杂与治理的失衡 第三节 初始现代化背景下的K县法实践 2.3.1民国“法治”概况 2.3.2 K县实况 第三章 政治改造语境中的中国政权及其法治 第一节 从建国到“文革”结束的新社会:控制与失控 3.1.1共产党、新中国——政权建设与社会控制 3.1.2社会失控与文革 第二节 翻身、革命、斗争:党权与革命法主导的社会主义治理 3.2.1 党法一统与革命政治 3.2.2革命之法与“人民”之治 第三节 政治推进中的K县法实践 3.3.1 法制机构、人员及工作方法 3.3.2革命运动与“法治” 3.3.3革命动员与群众参与 3.3.4革命式“法制”的反“法治”运行 第四章 初始改革语境下的中国政权及其法治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党权主导下“现代化”进路的重构 4.1.1从“全能政治”到“渐进的民主” 4.1.2“解放政治”的重构——从阶级“解放”到生产力“解放” 第二节 从“党治”到“法治”——民权、法制的初始建构 4.2.1全国法制建设形势 4.2.2 K县法制建构实况 第三节 初始改革语境下的K县法实践 第五章 现代性语境中的法治困境(一)——党、政与法:互赖与互斥 第一节 “依”法行政——法之“治” 5.1.1 政治意图的合法化——谁?如何判决? 5.1.2合法不合法: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节 “依”政行法——穿行于“政”“权”之中 5.2.1法律的无奈——法外之诉 5.2.2法律的无声——权力之影 5.2.3法权与财权——要说独立不容易 第三节 合谋与疏离:维稳之“治” 5.3.1 判决的考量:民间细故的正义之维 5.3.2法律何为——嵌入在党、法之间 5.3.3难维之稳——“法意”的失落 第六章 现代性语境中的法治困境(二)——民与法:欲拒或迎 第一节 普法:谁之需要? 6.1.1普法的缘起:让民众知法服治 6.I.2政府权力的渗透:现代化与法制化 6.1.3权利与自治:农民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一个民告“官”案例中的乡民与法 6.2.1还是秋菊? 6.2.2讼终凶? 第三节 上访专业户与民间法律人:法抑或非法? 6.3.1走出法律不入之境——上访 6.3.2好为“讼”师?——民间法律人 6.3 3基层“信访工作”——为谁及如何维权 第七章 背反的弥合:从“治理”到“自治” 第一节 新乡土社会的权威与公正:信任与不信任 7.1.1拒绝乡“管”——基层干部的乡村境遇 7.1.2基层信任与权威的重建 第二节 基层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谁之法与谁之治? 7.2.1 我之法抑或他之法? 7.2.2我之治抑或他之治? 第三节 治理与自治:法治秩序的生成 7.3.1谁之乡、村?谁之长? 7.3.2人民性的再构——村民直选 第八章 融通与延展:走出困境——渐进的宪政 第一节 全球民主与世界民主公法 8.1.1现代性、殖民性与现代化困境 8.1 2“国际民主”转向——走出困境的国际背景 8.1.3 国际民主政治与法 第二节 民主法治国:西方样本与中国经验 8.2.1 西方样本:理念及其可能的启示 8.2.2本土法资源:理念与技术 第三节 渐进的宪政——超越中国法实践的困境 8.3.1 宪法、民主及其在中国境遇中的关系 8.3.2“宪政”推进与中国国情——渐进生成的“法治”条件 8.3.3渐进推进基层民主——“宪政”的中国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接引背反与融通--中国法治现代化路径及其困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谭江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0095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8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2013087177 |
中图分类号 | D920.0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