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一下,爽文国中怎么走?”我停下机车,询问路边那位一点都不辣的槟榔西施阿姨。
“有没看到双黄线?”阿姨头也不抬,一副内行的回我。
“有。”
“沿着双黄线一直骑,不要转弯,看到派出所再问人。”
“喔!”
后来我才发现,要说服自己不转弯其实很难,因为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来说,每个弯都好诱人,每个没有被选择到的岔路好像才是正确的方向。
多年以后,当我们学校第一次举办全县性的国中小教师研习,有位没来过爽文国中的教师甚至开到了一个半小时车程以外的九份二山。等他抵达本校会场时,刚好领取便当压压惊。
不过,槟榔西施的话永远是对的。我铁着心,一路盯着双黄线往前骑,没有闲工夫欣赏沿路的风光,因为我得快一点找到我要报到的学校,当然,后来(又是“后来”)当我有心好好欣赏的时候,不由得深深佩服本校家长会前前会长的至理名言:好山好水好无聊——喔,对了,他在这里经营民宿。
终于,我看到了派出所。登门一问,一位穿着无袖“吊嘎仔”,挺着大肚腩的人民饱母——喔,保姆——往上一指:
“土地公庙左转,墓仔埔对面就是。”
“庙?墓仔埔?”好个地灵人杰啊!
绕过土地公爷爷,我放慢速度,怕惊扰了大家。不过,我左晃右晃、东看西看,真的,我真的搞不清楚,哪边是墓仔埔,哪边是爽文国中。荒烟蔓草,杳无人烟。直到我终于发现几只在草丛间出没的“野生动物”——喔,国中学生啦!——我才稍稍确定,是这里吧?我把速度再放慢,经过应该是侧门的出入口——后来我才知道,爽中的侧门就是正门,因为原本的正门阶梯已被芒草掩没,且被用来当作垃圾掩埋场——看到不远处应该是活动中心的地方,灰暗的玻璃门前是一大片磨石子地板,上面躺着六七个大男生,或呈大字形,或呈弥勒状,但都敞开白色短袖制服,露出肚脐或胸膛,偶尔抓抓头发,偶尔挠挠耳腮,偶尔抠抠胳肢窝。“哇呜,这……现在是上课时间吧?”看看表,我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形容那种震撼而惊悚的画面。我心往下沉,在机车喘了一大口气之后,还是得继续前进,终于看到停车场,一熄火,转头就看到一堆一堆蹲在墙角门边树下聊天的女学生们——对,蹲着,两脚开开,双手搁在膝盖上的经典阿桑式蹲法——三三两两的围成半圆形,她们头上顶着半屏山发型,纷纷乜了我一眼,然后继续聊着她们的庙会阵头及刘德华。
“动物园!”这个念头强烈而快速的闪过,我来到动物园了吗?
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现象叫作“城乡差异”,我也知道偏乡学校的学生本来就比较“质朴”,但,这个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吧?而这种质朴,怎么令人觉得淡淡的沮丧!
这是一九九七年七月的某一天午后。就在早上,高师大公费毕业的我别无选择地选填了这所学校当作未来一年的实习单位,对于南投我一无所知,更别提学校所在的中寮乡。我事先并没有打听,因为我以为到哪里教书都一样,也或者天真的我以为台湾各地学校的差异不至于太大,但,我错了!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哑口无言!还记得大四实习课程是在高雄市的某所市区国中,那些闪耀着伶俐眼神的脸庞,此时此刻像蒙太奇的电影画面一样,诡异地与眼前这些滚着趴着蹲着的脸庞两两配对出现;又像投影片,每一张都对比着两个脸庞,一个明眸皓齿一个蓬头垢面,一个冰雪聪明一个涣散无神,一张一张迎面而来,挥之不去……我出生于乡下,成长于乡下,只不过是大学四年生活在都市,况且我自己亲身经历了好长一段贫困又窘迫的青少年时光,高中开始便离乡背井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于偏远,对于弱势,我应该不会大惊小怪才对。然而,眼前的景象,荒凉到我无法想象这是间学校;那些男男女女学生的眼神气质言语,让我的惊吓很快转为沮丧。这是我要教的学生,这是我要面对的教学现场,这是我要实习一年的地方,但更沮丧的是,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我,恐怕得别无选择地待上不止一年……
P6-9
“教育无它,唯爱与榜样而已”,这是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一句名言。POWER教师全省首奖王政忠老师,确为一位特殊优良教师,走入偏乡,照顾弱势的学生,无怨无悔,令人感动。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投资教育,就是投资社会的未来。自古以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王老师是一位好的经师、人师,确为杏坛的良师典范。本书的付梓,可让世人更珍视“尊师重道”的价值,因为教师爱的光和热,可照亮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和未来。
教育部部长 吴清基
王政忠老师在国中教育现场的投入与专业,相信能感动很多人。
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吕锤卿
我在九·二一重建告一段落后,曾走访中寮乡学校,对于政忠所描述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寮至今虽然萧条依旧,但政忠的热情,正一点点一滴滴地温润这片山丘的学子们。
台中教育大学学务长 林彩岫
寻到一块园地,定心下来深耕勤耘,看到播下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这种快乐与成就感让生命更觉扎实。王政忠主任安身立命于中寮偏乡,陪伴这边的孩子们成长茁壮,并且记录下这些年来与孩子们生命交流的真实故事,很值得与大家共同分享!
南投草屯国中校长 林营
这本书值得推荐!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王政忠的经验和心路历程是极大的鼓舞力量,让每位在教育现场的老师能够继续坚持、为了孩子,为了未来。
我们需要更多像王政忠这样的老师。
向他致敬!
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张淑芳
困苦的环境,造就王老师悲悯的教育爱心;时空的洗练,看见王老师为偏乡孩子的努力!诚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言:“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文字的学习,而在于个性的塑造与责任的承担。”
旗山农工校长 陈龚声
老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具有对教育执着的傻劲。
王政忠老师的故事,说明城乡差距可以因为一位有热忱、傻劲的老师而改变,偏乡、弱势,不再是学生学习成就低落的借口哕!
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曾荣华
王老师是用生命在教育生命,他用教育、爱弥补了制度与城乡的落差,他用热忱溶解疏离与冷漠,他让教育的本质得到最好的彰显。本书值得所有教育人员一读再读。
罗东高中校长 游文聪
这是二十一世纪版的《老师·斯卡也答》续集。听王老师娓娓道来,绝对能撼动你我心弦,并唤醒每个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教育初衷,同时让每个人看见充满希望的未来。
南投县教育产业工会理事长 黄建勋
在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细心照顾,能使璞玉见光明。
在资源最缺乏的学区,用心耕耘,收获的果实是最甜美的。
南投县历经九·二一大震,在灾损最严重、最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攀登教育新境界,最大的第一线力量就是像王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王老师的宝贵经验可以提供更多教育工作者新思维与从心出发的感动。
南投县教育处处长 刘仲成
王政忠老师十五年来无私的付出,让台湾最穷平地乡之一中寮的孩子,看见未来。让我们一起,向深信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技嘉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刘明雄
我住在南投,中寮是个看瀑布和骑单车的好地方,不过,这是我以旅人的心情来看中寮。据我所知,在中寮就业、就学并不容易,要介绍中寮我不适合,长期在中寮乡爽文国中服务的王政忠老师才适合。
王政忠老师把人生最精华的十五年投入中寮的爽文国中,教室内、校园外,处处有他撒下的种子,处处有他教育、组织这些种子的力量。当这些小种子长成大树,将给中寮带来更多美好未来的可能。
其实,王老师自己也是一颗小小种子,教育圈的种子。他,证明了在教育圈可以种出多大的树。
如今,绿树成林。很乐意引介这位教育园丁的故事。这是王老师的成就,更是教师族群的圣职使命。
台湾教师工会总联合会暨台湾教师会理事长 刘钦旭
读完王政忠老师流畅又动人的故事,你很难不被震慑。
王政忠老师是台湾的隆·克拉克,他写出一本关心台湾教育者不能不读的好书!
惠文高中图书馆主任 蔡淇华
“在逆境中找寻希望,在转折处觅寻机会”,王政忠老师十五年的经历,一点一滴说给您听!带着您走入偏远的国之境……
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教授 谢志诚
有愿就有力,乘愿而行
谢百亮
近十多年来为台湾教育史上变动最大的年代,变革历程中蕴涵了多元的思想,试图由其中找出一条可行的改革之道,姑不论其变革的功过,到如今却仍然在尝试摸索之中。看到校园伦理的崩解与冲击,也许会产生悲观的看法,但教育工作本来就需要带些浪漫,需要热情、勇气与一些想象力,尤其在这变革的年代更需要。爽文国中拥有多元发展、竞争力及蜕变的热情等元素,只是不论教育改革如何更迭,偏远地区面对的永远是教育资源的不足,老师永远在面对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程度不佳的学生,这些来自社会角落、弱势团体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爱心与关怀,但是这个社会是否给予这些老师足够的资源与支持?因此如果盲目依循教育改革浪潮随波逐流而缺乏定见,可能在顾此失彼的情况下,使得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成为社会边缘人,造成社会的负担,这也就是投入偏远地区教育的价值。
记得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由教育局主任督学外派国中校长,其实最大的驱动力就在将多年的理论探索落实到教育现场。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育促进社会向上的功能,或是从人文心理学观点来看创造高峰经验而自我实现,这些在爽文国中的蜕变过程中都看到了,其中最值得提出分享的教育价值有:
教育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变的是方法与策略。
办学三部曲,以生活教育为教育的核心,其次扩至学业而至生活素质的提升。
正向思考、正向对待、奖励、激励才是积极地推进力量。
这些价值的实现当然是经由许多人的帮忙协助而实现,其中王政忠老师扮演关键及发扬光大的角色,到如今这些教育价值仍然存在。
书中处处可见王政忠老师本身对教学的反省、坚持与努力,其中有许多感性的回想,在分发到爽文国中任教后,这些天真不受羁绊的孩子对比他的成长背景,在他彷徨的心中种下了奉献的种子,而九·二一大地震激发这颗种子,终于发芽、成长而茁壮,在其成长过程中深深地看到慈济有愿就有力的精神,所谓万事起头难,尤其在推动教育变革之时,需要的是各方因素俱足,如此才能竞其功。由他一路走来的历程,就在发愿投入这个园地之后,回应他的是各方因素随之一一俱足,其成就诚然是各方因缘汇聚的结果,也是有愿就有力的具体写照。
其次,教育的成就,当然可以用升学的表现来衡量,但对一个教育家而言,或许仍无法满足其心里底层真正的期待。这一层需求的满足,在于自己所坚定的理想或梦想的实现——改变孩子的命运。王老师一路走来,由分发之初的彷徨之心,透过学生爱的热情启发,进而成为散发热情的慈爱之心,成就了爱的循环,书中提到“我们试着去理解孩子们拒绝的眼神背后所隐藏的恐惧,试着去同理孩子们以偏差的行为争取更多关注的动机,试着更深入地感受孩子们因为家庭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思维,试着更贴近地倾听孩子们因为孤单无助所呈现的冷漠与狂飙。”当这种教育思维悄然而生,就已经注定爽文国中的蜕变与再生,正如王老师文中所提的孩子们在爱的包围中逐渐忘却震殇的痛,并学习感恩及回馈,而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就是立愿为偏远地区教育奉献心力,以身作则滋养学生爱的幼苗,使学生不仅在升学上有令人惊艳的表现,更能将所接受的爱化为服务的力量,进而激发对学弟学妹的爱、家乡的爱,如此乘愿而行是王老师继续带领学生向上的力量,令人感佩。
本书是描述王政忠老师反思其十五年的教学心路历程,字里行间令人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教育热情和与学生的互动;他对教育用情之深令人动容,亦获致难得的教育成果。本人有幸和他共同开拓这块教育园地,更庆幸有机会对本书先睹为快,心中甚感荣耀,谨以此序推荐此书,期待将王老师对教育的爱分享给所有教育工作者。
《老师你会不会回来》内容简介:
王政忠老师因为学生怯生生的一句“老师,你会不会回来?”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偏乡教育中,在严重的城乡差距下努力创造成功的机会给孩子。
偏乡弱势的孩子,家境贫困、缺乏教学资源、课业上不易成就,是否仍能有改变人生的机会?把教育当成信仰,他开始从生活教育着手,找回孩子的信心:他创造成功的机会给孩子,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让孩子知道,累积每个当下的学习,就会拥有选择未来的能力:他创造多元教育环境,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成功经验。
“学习”与“知识”,正是我们期待我们的孩子们用以改变贫困现状,创造希望未来的核心价值。教育是阳光,是空气,是水,是种子可以开花的关键因素。王政忠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原本就该发挥的作用——让野地开花!
《老师你会不会回来》是描述王政忠老师反思其十五年的教学心路历程,字里行间令人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教育热情和与学生的互动;他对教育用情之深令人动容,亦获致难得的教育成果。
爽文国中位于南投县中寮乡,是全台湾最穷的平地乡镇之一,《老师你会不会回来?》一书的作者王政忠老师以自己生命历程的体会,为来自弱势家庭的孩子们,构筑希望、创造机会、坚持梦想。让这所原本“动物园”般的学校,有了无数个得奖的“第一次”。对一所贫瘠又没有资源的偏乡学校来说,每个“第一次”的背后,都是心血的结晶,而且许多的第一次后来都不是唯一的一次。教育是阳光,是空气,是水,是种子可以开花的关键因素,王政忠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也许老师并没有办法改变土地贫瘠的现状,却可以提供公平的对待,让每一颗种子的多元智慧都可以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