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古成功在尝试/意林少年名人馆
内容
编辑推荐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古往今来,失败的人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而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尝试的人。

《自古成功在尝试》(作者孙洪军、顾平)是“意林少年名人馆”系列之一,收录《打鱼打到很多“为什么”》、《最年轻的教授——卢瑟福》、《玻尔:拆自行车的孩子》、《敢“放电”的“书呆子》、《达尔文和变色花》、《小徐霞客智寻狮子》、《想孵蛋的怪孩子》、《总是不及格的天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伽利略》等故事。

内容推荐

《自古成功在尝试》(作者孙洪军、顾平)主要介绍: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古往今来,失败的人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而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尝试的人。这里有11岁的小小科学家,12岁的高级学者;也有从残疾少年自学成才的医学家,只上了两年小学的大科学家;更有考试总不及格的天才,在珠穆朗玛峰上写数学作业的登山少年……煤气是玩出来的?鸟儿为什么总啄自己的羽毛?一根铅笔的梦想能够走多远呢?埋头实验室的学者被讽刺说,难道你能得诺贝尔奖吗?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自古成功在尝试,不经过尝试就不可能真正把握能否成功的真谛。翻开扉页,推开大门,你准备好了吗?

《自古成功在尝试》是“意林少年名人馆”系列之一。

目录

好奇是科学的种子

爱好昆虫的孩子

戴维:10岁男孩的探险之旅

12岁的高级学者--奥本海默

希帕蒂娅:1O岁女孩巧测金字塔高度

玩出来的煤气

阁楼里的小小实验室

我要做到最好

吹玻璃吹出来的化学家

调皮的虎崽

设计复杂游戏的“怪人”

迷上筒车的小少爷

打鱼打到很多“为什么”

最年轻的教授--卢瑟福

玻尔:拆自行车的孩子

敢“放电”的“书呆子

达尔文和变色花

小徐霞客智寻狮子

想孵蛋的怪孩子

总是不及格的天才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伽利略

阿基米德:成功并非意外

童年嗜书如命的罗蒙诺索夫

跟竹篙较劲的男孩

喜欢刨根问底的沈括

福井谦一:玩出来的收藏爱好

李四光:我要查查大石头的。身世

从蛛网里发现的秘密

竺可桢: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詹天佑:天生的”机器迷“

发现鸟啄羽毛的秘密

绿色的孩子

佩雷尔曼:安贫乐道的杰出数学家

发现鸟啄羽毛的秘密

美国12岁学士秘籍:天才可以复制

一顿责骂造就的科学家

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孩子,凡事你得靠自己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神童是这样长大的

被子的大地

让梦想的种子开出七色花

捞水母捞上个诺贝尔奖

梦想照样进行

在珠峰上写数学作业

滑到北极去

66天历险:德国少年偷渡4国拯救短尾猴

康斯坦丁:为幻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一条从来没有下过水的船

少年巴斯德:我要治愈狂犬病

牛顿:我要超过他

翼下生风

如果一根铅笔有了梦想

树上的少年

谢弗尔与人工降雨

你难道能得诺贝尔奖吗甲

想要飞的科罗廖夫

莱特兄弟:矮矮的爬犁跑得快

一把拒绝摔倒的椅子

我是科技小达人

我看见了风

吴羽洁:17岁的哈佛女博士

陶哲轩:数学莫扎特是怎样炼成的‘’

小帕斯卡:勇于实践成就数学家

爱探索的小辛格

11岁的小小女“科学家”

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

陈易希:我的娱乐就是发明

张阳:用蚂蚁扳倒科学家

另类成才:那个古董神童身价过亿

能听懂鸟儿“说话”的女孩

乔紫薇:我们终将会好起来

16岁的他,与死神签订了“契约”

被美国九所大学录取的“太空少年

“玩”出来的科技小达人

我小,但我能玩转电脑

每个孩子都是潘巴

虫和鸟

别扣错第一颗纽扣

从土圭杆影中发现了秘密

每个孩子都是姆潘巴

不一样的成年礼

少年天才儿时的“重要一课

从”背榜“到博士

布拉格:难忘父亲的信

一次逃避耻辱的旅行

被学校开除的数学家--欧拉

给霍金写信的男孩

不只有你从贫穷中长大

告诉你一个秘密

甘当送奶工的化学家

自学成才的富兰克林

跟踪卷毛狗的人

莫瓦桑:起死回生的小学徒

野口英世:自学成才的残疾少年

你永远不能放弃

与疾病赛跑的科学家

磨镜片的看门人

解救中毒人的小学徒

和小焦耳一起郊游,很危险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华罗庚:走上大学讲台的初中生

蓝色的追问

点亮盲人心中的明灯

从锅炉工到发明家

贫民窟里成长起来的科学家

不只有你从贫穷中长大

只上了两年小学的法拉第

不朽的诺贝尔

“疯狂”的实验者

一厘米的成功秘诀

人小志大的谈家桢

勇气可以长达四万公里

十二岁的广场

融入狼群

和动物聊天的哑女

迎风斗浪的孤独少年

勇气可以长达4万公里

像鸟儿一样飞翔

试读章节

尽管如此,从幼年开始,我就喜欢观察和怀疑一切事物。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光着脚丫子站在田地前面的荒地上,粗糙的石子刺痛了我。我把脸转向太阳,那炫目的光辉使我心醉。这种光辉对我的吸引力相当于光对于任何一只蛾子的吸引力,甚至还要大得多。当我这样站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究竟在用哪个器官来欣赏这灿烂的光辉?是嘴巴?还是眼睛?请读者千万不要见笑,这的确算得上一种科学的怀疑。我把嘴张得大大的,把眼睛闭起来,光明消失了;我张开眼睛闭上嘴巴,光明又出现了。这样反复试验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于是我的问题被我自己解决了:我确定我看太阳用的是眼睛,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方法叫“演绎法”。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啊!

另外一次是在黑夜的树林里,有一种断断续续的叮当声大大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种声音显得分外优美而柔和。在寂静的夜里,是谁在发出这种声音?是巢里的小鸟在叫?还是小虫子们在开演唱会呢?

“哦,我们快去看看吧,那很可能是一只狼。狼的确是在这种时候出声的。”同行的人对我说,“我们一起走,但不要走得太远,声音就是从那一堆黑沉沉的木头后面发出来的。”

我站在那里守候了很久,什么也没有。后来树林中发出一个轻微的响声,仿佛是谁动了一下,接着那叮当声也消失了。第二天,第三天,我再去守候,不发现真相决不罢休。我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获得了回报。嘿!终于抓到它了,它不是一只鸟,而是一只蚱蜢。现在,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我知道蚱蜢是会唱歌的。我没有把这发现告诉别人,为的是怕再像上次看太阳那样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学到了一种知识。

1789年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海岸上,两个10来岁的孩子正吃力地朝高耸的山崖缓慢地攀登。在这个地方,大海几乎紧连着陡峭的海岸,中间只隔着一条狭窄的灰色砂石和鹅卵石石地带,道路十分险峻。

“瞧,我们快到了。”两个孩子中的高个子,指着远处的山洞问同伴:“你瞧见了那些黑洞吗?”

“是不是在山崖上?”矮个子问。

“对,就是这些洞!奇怪,这些洞是天生的呢,还是有人挖的呢?挖洞干什么呢?”高个子直起腰来。

“我们进去看看吧。”矮个子说。

“好。”两个孩子说走去。

于是两个孩子把绳子的一头捆的另一头,慢慢地走进了山洞。他们在黑暗的、阴森森的山洞里走了很久。一直走到山洞的尽头,然后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洞口。

当两个孩子准备回家时,太阳已躲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这两个孩子中的高个子,便是后来成为著名化学家的汉弗莱·戴维。

11岁时,戴维被送到了彭赞斯。他离开父母,单独一个人住在那里。在彭赞斯,他努力刻苦地学习,尤其喜欢化学,他在中学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已完全入了迷。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条件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为了生计,戴维被送到约翰·博莱斯先生的药房工作。

在这里,成为一个医生的理想吸引着戴维走进了珍藏大量医学图书的图书馆。在浩瀚的巨著中,他发现了化学家拉瓦锡的著作,又见到了英国化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尼柯尔森的化学辞典。戴维读了这些化学书籍后,他当医学家的理想转移了。他认识到:研究化学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不久,化学家托马斯·贝多斯了解到戴维的才能,他把戴维招到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从此,戴维真正开始从事化学研究。在后来的岁月中,戴维经过悉心钻研,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著名的化学家。

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从5岁开始,奥本海默就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矿石的收藏与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岁的时候,奥本海默就开始独立钻研矿石了。接着,他参加了纽约矿物俱乐部,成为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小的会员。

12岁那年,他写出了一篇很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因为这篇论文论点新奇,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于是,俱乐部向他正式发出邀请,请他到俱乐部的学术演讲会上去演讲。

收到邀请信后,奥本海默既高兴又担心。他忐忑不安地去向父亲求助:“难道说,收到了邀请信,就一定得去吗?”

父亲看出了儿子心中的不安情绪,他认真地对奥本海默说:“人家邀请你演讲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你的论文写得那么棒,对岩石的研究已经非常专业了!将来,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会成为在学术上很有造诣的人,你面对千人万人发表演讲的机会,肯定多着呢!你要做个男子汉,大胆地去吧!”

“好吧,我去!”奥本海默受到鼓舞,下定了决心。

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仔细地准备着演讲的每一个环节:诵读演讲稿的声音、语速、站姿甚至微笑的表情……

演讲会开始了。奥本海默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此时,这个小小少年已是信心十足了,因为他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

终于该奥本海默演讲了。个子小小的他,在严肃的气氛中站在了大讲台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按照父亲的叮嘱,先用几秒钟镇定了一下情绪,再朝下面的听众微笑了一下,而后稳重地摊开了讲稿,开始演讲。大约40分钟的演讲,听众的掌声竟然多达十余次。演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小小少年征服了许多白发苍苍的专家学者!

他的论文题目是《曼哈顿岛上的基岩》。而谁曾料到,20多年后,以“曼哈顿工程”为名的原子弹研制工程,也正是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呢!P2-4

序言

胡适的至理名言:“自古成功在尝试”,它的意思是尝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要在尝试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在尝试中孕育成功与辉煌。这句朴素的名言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敢于尝试;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放弃继续尝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告诉我们:自古成功在于尝试。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尝试,虽然不会失败,但也绝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古往今来,失败的人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而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尝试的人。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挠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都失败了。他没有丧气,而是继续从植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000多种植物。通过不断的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的这句话正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有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发现了雷电规律的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架飞机飞上了天空的莱特兄弟……他们所取得的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又有哪一个不是尝试之花结出的硕果呢?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命运虽说对每个人不一定是很公平的,但的确是给大家都提供了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一些机会,有些人勇于尝试,就取得了成功,有些人畏首畏尾,就留下了遗憾。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错过了月亮还有星星,错过了星星还有其他光明。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将得到增长;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人性将得到升华。不断的尝试,让我们攀上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高峰。

拥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大胆地去做,即使失败了也从不灰心。因为尝试,梦的翅膀会劲舞苍穹;因为尝试,我们的人生会无怨无悔!

书评(媒体评论)

著名演员 杨幂

静心品读《意林》让你了解不知道的事,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已的人生!

著名作家 莫小米

在许多人觉得生活无聊、乏味、没意思的同时,《意林》着力于开掘、寻觅,展现那些其实无处不在的意思:一花一木的意趣,一词一语的意味,一颦一笑的意蕴。

著名主持人 赵忠祥

《意林》,以诗情和美感、以文化与哲理、以质朴和缤纷,让读者爱不释手,让妙趣充盈心怀。

著名新生代作家 葛红兵

通文意,博古今,意林者,学海也!

著名音乐人 周传雄

《意林》的每一篇美文,都会像婉转动听的歌曲一样,在不经意间悄悄打动你的心灵,愉悦你的精神。

著名作家 落落

在意象的森林里做一头被繁枝挡住去路的小鹿。

著名作家 笛安

我的醉翁之意就在于你的这片韵味之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古成功在尝试/意林少年名人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洪军//顾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80709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1175819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60
18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