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灵之旅》记录了王桂贞老居士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拜僧求佛过程中的感悟。包括抗日战争的烟火、亲人相继离去的痛苦,自身疾病的折磨,并由此因缘而皈依高僧,转入佛门,从此潜心修佛。作者在感悟佛学的过程中,顺带介绍一些佛教基本知识,有利于普通读者了解佛教文化。

内容推荐

《心灵之旅》作者王桂贞,年过八旬的老妪,她有着惊人的阅历。

桂贞居士人生传奇,她历经抗战烽火,“文革”动乱,家园苦难,又遭婚姻、疾病之噩运。九死一生后,主观上明了人间真相,客观上巧全多种机遇,终于让她走上了学佛之路。她的追求告诉大众,学佛绝非为得到什么,追求什么。

桂贞居士为了学到佛学真谛,曾先后参拜上海玉佛寺真禅法师、北京广济寺界悟法师、灵岩山佛学院悟德法师、南京兜率寺圆霖法师、南京栖霞寺隆相法师等高僧。她善于聆听大德法师开示;明生死,化痴遇,启智慧。她十分珍惜人缘,凡拜访过的法师,终身奉以师礼。她以学佛心得昭示世人,出家在家,僧家俗家,实质乃为一家。

桂贞居士于《心灵之旅》中叙经历,谈感悟,对自己的困惑与不足毫无回避,她不断检讨曾经的迷茫,不断反省自身的狭隘。

目录

序一 曙光法师/001

序二 陈耳东/001

苦海无边/001

 一、苦难童年/002

 二、曲折婚姻/009

 三、天塌下来了/010

 四、浪静方见河底沙/013

回头是岸/015

 一、独乐寺中初结佛缘/016

 二、苦难之中也有乐/018

 三、癌症陷我于绝境/019

 四、机缘学佛/021

 五、赴沪皈依三宝/025

 六、引领信众入佛门/027

 七、恩师三次教诲/028

 八、三见恩师/030

 九、觉醒法师的勉励/034

闭关修自性/039

 一、界悟法师开示/040

 二、学习“闭关修行”/041

 三、遁入深山/042

南下寻师参学/047

 一、母女赴沪均受益/048

 二、水陆法会广结缘/050

 三、名人引路见到善知识/052

 四、栖霞山中佛缘深/056

 五、巧遇隆相法师/058

 六、觉醒法师升座/062

 七、世纪之光映栖霞/063

 八、台湾成一法师收我为徒/065

 九、圆霖法师谈玄机/069

 十、依师修于栖霞山/073

 十一、首参“华严”深受益/078

 十二、水陆法会救群灵/080

 十三、“三坛大戒”得戒体/092

 十四、释迦佛活在僧中/097

 十五、众缘共持《法华经》/101

 十六、再访成一法师/102

 十七、玉佛脚下遇“故知”/112

 十八、隆相法师升座/117

 十九、朝拜普陀山/123

 二十、赴武汉朝拜归元禅寺/133

人生最后非最后/139

 一、不了的了脱/140

 二、疾书文稿十万言/141

 三、赴闽回访界悟法师/142

人在玄机中幻化/147

 一、修持中的渐悟/148

 二、小乘人寻法位/149

 三、《华严经》告诉我/154

 四、妙法乃一佛实乘/159

 五、佛救众生超三界/165

 六、人生的辉煌与暗淡/168

 七、应深入楞严大定/173

后记/190

试读章节

八、三见恩师

一见恩师为祝寿

1995年6月24日,我带领妙印法师从北京机场登机,两个小时便飞到了上海。为什么来上海,一是来给师父过八十大寿,我从《当代高僧真禅法师》的传记上,得知我的这位师父,5岁出家,童贞人道,沿着唐僧取经的路走过了一生。一种徒弟对师父的崇敬之心,驱使我必须为师父拜寿,传记上写着他的生日是6月25日。

为什么要带着妙印法师同来呢?我跟妙印法师有缘,我从上海皈依回来后,第一次去盘山万佛寺上香,妙印法师就跟我说了他在这里住持寺庙的状况。我对这位抛家舍欲的僧人,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当时他才25岁,相貌好又能放焰口,只是文化低,他愿意跟我去上海见真禅法师,想在那里上佛学院,于是,他随着同来上海玉佛寺。

到了玉佛寺才知真禅法师的八十大寿另有安排,虽然没有庆寿活动,真禅法师却高兴地接待了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弟子。还特意让知客师陪同我们专席用餐。

这天,我向师父介绍妙印法师想考佛学院的事,师父夸他相好,还对他说:“你在这里上三年佛学院,将来要做大法师,大方丈,为北方佛教事业做贡献!”说着就要人拿来报考表,告诉我们如何办理报考手续。

我对师父说:“妙印法师读书不多,考试不一定理想!”师父说:“你的文化好,你发心了要帮助他!”我自然会帮助他复习功课。

这次,真禅法师送给我们好多佛物,我们满载而归地回到了天津。

回津后我给妙印法师找齐了初中课本,想帮助他复习功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妙印法师考学的事没有办成。

第二天,我们回蓟县,妙印法师到东站送我们,在候车室里,我当众恭恭敬敬地给他顶了一个礼,这一礼满含了我对佛的敬意,末法时期我们见不到佛,僧宝就是我们心中的佛!

回到家里,想起真禅法师深感歉疚,后悔自己这次去上海,明知师父有病住院,却没来得及去看望,于是打电话问候师父的病况,并对没能办好妙印法师报考之事表示歉意,法师慈悲为怀,对妙印法师之事毫不介意,并且说:“没关系,今年误了明年再报考!”

师父当时已经出院,并准备10月份赴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主办水陆法会,并约我们参加法会。

二见恩师得受戒

1995年10月下旬,我们一行五人乘火车奔河南开封大相国寺而来,真禅法师兼任这里的住持,这次见师父算是生前最后一面了。我们在这里参加水陆法会,给师父祝八十大寿,我还受了菩萨戒。可说是收获不小。

我还记得,到大相国寺那天,全寺僧众和居士们,排成长长的队列,夹道欢迎真禅法师的光临。第二天在大相国寺广场上,举行庆典,为真禅法师祝贺八十大寿,台上坐满了来自各地的高僧大德。

在这次法会上,我和另一位居士受了菩萨戒。受戒第二天上午,真禅法师专门接待了我和随行的四人。

我对师父说:“师父,我这次来,受戒时没领到海青。”师父说:“你到上海玉佛寺去领吧!”这次见面,师父又赐给我们好多佛物,并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佛,多在佛前忏悔!

三见恩师成永别

我们从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回天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津日报》上便登载了真禅法师于1995年12月1日圆寂的消息,这对我这个刚刚受到佛光沐浴的佛弟子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刹那间感到天昏地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我在那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赴沪奔丧。于是立即奔往天津火车站,天色已黑,排了好长的队,才打上一张站票。上车后,我坐在人员拥挤的地板上奔波了一天一宿。当我到上海玉佛寺时,师父已经圆寂六天了。师父的遗体停放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寺里的僧众们都在沉痛地忙碌着法师的后事,不少的寺内工作人员,与我们述说法师圆寂的情况。据说,师父圆寂的当天,还风尘仆仆地去开会,夜间一呼噜就病危了。侍者觉醒法师惊醒后,急忙把他扶上车想去医院,车还没有开出山门,他就圆寂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我在招待所里忍哀一夜,第二天有僧人带领我们来到“龙华殡仪馆”,见师父遗体停放在一间厅堂的水晶棺内,我们随着哀乐,忍痛跪拜在棺前,焚上檀香,绕馆三匝,专心致志地瞻仰棺内师父的遗容。我忍不住眼泪,继续绕棺念佛,约有两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永别师父,回玉佛寺了。

第九天,真禅法师发丧火化。晚上玉佛寺在素斋馆招待了上千名各地来宾,僧俗同席。受人提示,我连夜赶写了一篇悼词——《深切哀悼真禅大和尚》,以文寄托了哀思,心里才平静下来。

我们流连玉佛寺,直到师父圆寂过了“二七”才回天津。回来之前师父的随身侍从告诉我:“法师生前有话,给你留了一身海青和搭衣,你来取走吧!”我感谢恩师,临终前仍不忘答应过我的事,这身戒衣含义匪浅,它将鞭策我,永不辜负恩师重望!

P30-34

序言

这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作者,年过八旬的老妪,她有着惊人的阅历。因而,注定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学佛修行二十五载,踏遍千山万水,往返十万余里,二十多次下江南寻师访道。而今,仍精进修学,不倦不侮。这就是本书的作者——天津王桂贞居士。

华夏大地,古代抑或当代,均涌现出许许多多精进的女性学佛者,而桂贞居士便是其中之一。在修习佛法的道路上,她能够坚持不懈怠,拜高僧,访大德,行程数万里,矢志弥坚,不弃不倦,其信心难能可贵。尤为难得的是,桂贞居士以毕生追求,亲身经历感染并影响身边的人,从儿女亲属到故友亲朋,都成为虔诚的佛弟子。在她的感召之下,陌路相逢成亲朋,儿女后辈更孝顺。从这一角度上看,桂贞居士于佛教做了实事,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桂贞居士人生传奇,她历经抗战烽火,“文革”动乱,家园苦难,又遭婚姻、疾病之噩运。九死一生后,主观上明了人间真相,客观上巧全多种机遇,终于让她走上了学佛之路。她的追求告诉大众,学佛绝非为得到什么,追求什么。

桂贞居士为了学到佛学真谛,曾先后参拜上海玉佛寺真禅法师、北京广济寺界悟法师、灵岩山佛学院悟德法师、南京兜率寺圆霖法师、南京栖霞寺隆相法师等高僧。她善于聆听大德法师开示;明生死,化痴遇,启智慧。她十分珍惜人缘,凡拜访过的法师,终身奉以师礼。她以学佛心得昭示世人,出家在家,僧家俗家,实质乃为一家。

桂贞居士于书中叙经历,谈感悟,对自己的困惑与不足毫无回避,她不断检讨曾经的迷茫,不断反省自身的狭隘。殊不知,正是这一次次反省检讨,使她练就一颗佛心。

佛法无边,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桂贞居士书中主要内容为经论浅释、经典精华、大德开示、当代寺院纪实等。

读完这本内容丰富多样、充满苦涩、备尝甘苦的学修自传,也许你的思想会得到净化。

沙门曙光

2013年仲夏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

后记

我乃天津市蓟县文化部门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82岁了才将自己的心愿化作一部书。如今面对着一摞厚厚的草稿,竞记不起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只觉得自己宛若做梦,82个春秋只不过是一场梦幻。

我为什么执意写这本书呢?因为我一生太苦,都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心中有苦无处诉,只能用纸笔倾诉衷肠,宣泄内心的苦闷。至于成书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因为自己幼时家境贫寒,念书不多。只是儿时看过很多杂书,也许受古典文化的影响,内心多愁善感,忧国忧民,富于幻想,勇于进取。我的思想决定了我的性格,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一生坎坷的命运。

直到1976年7月,我这只风雨飘摇的小船。才飘进了“独乐寺”这个港湾。当时我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我苦,唯有看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心想人生就是苦海,世界上比我苦的人多的是,我的苦又算什么呢?!如此说来,我写苦不如写乐,写黑暗不如写光明。

1984年,独乐寺千年大庆,来此观光的名人贤士一批又一批。7月24日,上海玉佛寺的真禅法师和北京广济寺的明哲法师来此观光,我在接待中借机向高僧请教佛法。真禅法师就从山门到“观音阁”活灵活现地为我讲了“须弥山上四天王”、“观世音菩萨”、“十六罗汉”,使我的心进入了佛国世界。当时,我的心光一闪,立刻亮了起来,感到世界之大无量无边。从时间上看,人生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从空间上看,天外有天,四天王往上有28层天,三界以外还有一真法界。于是,我的心豁然开朗,就像拨开乌云见了太阳。后来,我赴沪皈依三宝,拜真禅法师为师。真禅法师圆寂后,我多次南下寻师访道,又在南京栖霞山拜隆相法师为师。现在已经十四年过去了。

陈耳东先生说我这部书写的是“三寺缘”,确实如此。天津蓟县独乐寺是我人生的避风港,上海玉佛寺是真禅法师传给我慧命的发祥地,南京栖霞山是将我冶炼成钢的熔炉。隆相法师就是冶炼成就我的高手,他成就了我的向道性。我走访过的十三座寺院,都是我的缘,我从中也都受益了。

我的这部书就是我学佛修禅改变自己的过程。我从73岁开始写,整整写了9年,可以说很不易。因为年岁大了,两眼白内障,血压高加上心衰,加之文化底子薄,八次返工,数易其名。写作过程中,我可说是全神贯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了回味自己走过的历程,我翻阅一本本日记;为了寻找思想的来源,我把自己投入到经藏里;为了文章结构的合理、语言的简练、文思的微妙、论点的精辟,我绞尽脑汁。不知有多少次,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陷入困惑;也不知有多少次,因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感到欢乐。白天困了躺倒便睡,夜间灵感来了马上起来开灯捕捉。有时电视里的歌词,也引发我飞向另一世界。就像十月怀胎一样,我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了我的孩子,可以说我的这本书就是我的命。

如果说我的文章还算有灵魂的话,那是多年学佛修心养性的结果;如果说我的文章还算通畅的话,那是受了古典文化的熏陶和同修道友帮助修改润色的结果。感谢曙光法师多年来对我修行的指导和帮助,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陈耳东先生十几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带病为我修改文稿;感谢郭卫东、赵艳华夫妇对文稿修改的艰辛付出;感谢南京徐居士不辞辛苦帮我收集资料;感谢大洋彼岸王宇先生多次电话关注并亲自来访;感谢南京教育学院林老师、财经学院马教授、河海大学严教授等人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感谢张旭先生为本书题名;感谢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给我的爱抚与孝道。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杨登保先生,为此文稿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劳!让我在此一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桂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47810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3291588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