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报刊丛话/守藏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者英国商人美查是《申报》的创始人之一,1841年2月出生于英国伦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同治初年来到中国。美查来华后先是经营洋布和茶叶贸易,后来营业亏本,他的买办江西人陈莘庚看到外国人办的华文报纸《上海新报》销路很好,有利可图,遂建议他也来创办中文报纸。于是,美查便和他的三位友人伍德沃德、普赖尔、瓦其洛合伙投身报业。1872年4月30日(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四人合办的《申报》在上海正式创刊。1874.年,美查又创办了申昌书画室,作为申报馆的发行机构,并以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印刷品发送网络,而且最先采用电报传输新闻稿件,使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快捷。1878年底,美查以其历年经营所得,为《申报》馆添置了几台手摇轮转石版印刷机,为兼营图书出版和书画印刷奠定了基础。之后又将石印设备与《申报》馆分开来,另外开设点石斋印书局,翻印了各种图书,如《考正字汇》《圣谕像解》等。特别是1882年翻印的《康熙字典》,由于印制精美,定价不高,销路很好,先后印行两次共计10万部,获利丰厚。同时,石印名人碑帖、书画、画册也给点石斋书局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些都为《点石斋画报》的创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国人同仇敌忾之情绪激增,都非常关注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具有商业头脑的美查敏锐地看到了商机,1884年5月8日,《点石斋画报》应时而生。诞生于中法战争期间的《点石斋画报》,一创刊就以精彩的内容生动地反映出中法战况的热点新闻。画报的开篇之作《力攻北宁》介绍了北宁之战的战况;《基隆惩寇》将战役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斗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画面上,台湾守军要塞地势险要,双方正激烈交火,台军将领率领士兵奋力冲向敌人,法军纷纷撤退;《吴淞形势》描写了自基隆开战以来,边防形势更加紧张的情形。为了使图画报道更为生动,报社特地派人到吴淞口观察备战情况,描绘出来的图画也颇具现场感——只见炮台高筑,左面土城连接宝山。吴淞口有两艘小兵轮。长江口岸停泊着九艘铁甲战舰。它们和炮台形成品字形,互为犄角。这些报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迎合了民众的爱国心理,《点石斋画报》因而一炮走红。画报在创办初期,购买者就络绎不绝,往往三四日就售罄。

贴近生活的内容是一个新闻媒体的灵魂,而对画报而言,“画”就是这个灵魂的载体。同为《申报》创办的《瀛寰画报》与《点石斋画报》大相径庭,仅仅发行5卷就停刊了。原因就在于其内容多为外国的风土人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图画又为英国画师采取西洋技法绘制,不为国人所接受。作为“中国通”的美查在《瀛寰画报》失败后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故《点石斋画报》一改前报之风。他在《点石斋画报》首创画稿稿酬制度,每幅画2块银圆的丰厚报酬,吸引了众多优秀画师前来应聘,并最终任用著名画师吴友如为主笔,组成了一个有百余人规模的画工创作团队。画报采取华人读者所熟悉和容易接受的传统文化形式,仿照传统中国画题跋之例,图画在画报中占据主导地位,配以简短扼要的文字说明,在文后还有画师题名和钤印。由于《点石斋画报》主要提供的是新闻信息,画法的写实性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故画师们在坚持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笔墨意趣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技法,如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科学性的技巧,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海派文化的特点。

为了满足民众的猎奇心理,画报以网罗异事为着眼点,广泛搜罗以《申报》为主体的中外各报中的奇异新闻,见于画报中的各种怪诞奇异之说达三四百幅之多。如《小孩捕贼》《蛇破小匪》《悍役畏妻》《兽态炎凉》《富翁窃蔬》《斗睡奇谈》《泼酒灭火》《猪虎同悬》等从标题上看都极具新闻性和故事性,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增加了画报的趣味性。P11-1

目录

《申报》

《点石斋画报》

《强学报》

《时务报》

《清议报》

《新民丛报》

《大公报》

《北洋官报》

《国民日日报》

《东方杂志》

《京话日报》

《民报》

《小说月报》

《新青年》

《民国日报》

《京报》

《少年中国》

以《共产党》月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期刊

《创造周报》

《生活》周刊

《良友》

《中央日报》

《立报》

《新华日报》

《文汇报》

《观察》

序言

近代报刊是历史的记录者,是那个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没有电子媒介的年代,报刊不仅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消遣娱乐的对象,而且也是各政党、团体、社会组织竞相争夺的舆论阵地。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扩展了中西方的商业贸易,西方商人将创办报纸作为一种投资的商业行为,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申报》及《点石斋画报》便是这一时期外商在华办报的产物。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传播为维新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维新时期办报活动异常活跃,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了《强学报》《时务报》等一系列宣传改良的重要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继续以海外办报的方式宣传改良,期间《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影响较大。庚子之变,清政府实行“新政”,《北洋官报》的创刊,正是清末直隶新政的鲜明写照。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在复杂危急的国内环境下逐渐意识到革命才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关键,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迅速崛起。继兴中会创办《中国日报》后,《国民日日报》《民报》等革命报刊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部分民营报纸也以其浓厚的爱国热情和开启民智的思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大公报》《东方杂志》《京话日报》《小说月报》纷纷应运而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当时封建势力依然顽固,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窃取了民主政权。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大肆举行尊孑L活动,尊孔复古的逆流在思想文化领域蔓延。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由此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6年1月,中华革命党骨干陈其美受孙中山之托,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高举反袁护法的旗帜,有力地传播了革命思想。1918年,邵飘萍等人以“还新闻以公正”立志,创办《京报》,针砭时弊,关注时局,努力成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期间涌现出《少年中国》等学生刊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了《劳动界》等社会主义启蒙刊物。1920年11月,《共产党》月刊创办,旗帜鲜明地宣传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主张。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代表新思潮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创造周报》《生活》《良友》等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抗战时期,全国报刊业在战火纷飞的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向全世界人民发出救亡图存的呼声,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各地共产党组织创办的一批报刊在宣传抗日、鼓舞斗志、揭露敌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如《新华日报》,毛泽东曾盛赞此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并三次为其题写报名。

抗战胜利后创刊的《观察》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份创办于1946年9月的周刊,被誉为“高级言论刊物”,对国家出路、百姓生活、国际动向、社会事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成为那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论坛。

可以说,近代报刊不但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在文化上的体现,也是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追寻话语权的突破口,更是一种全新而重要的传播媒介。近代报刊为林林总总的社会舆论的表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体现了不同政治派系的利益角逐,也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0年3月开始,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的同仁们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之邀,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近现代报刊,以讲故事的形式,对近代报刊史进行管中窥豹式的揭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以“报刊史话”专栏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现将这些文章辑录出版,希望借助这些浅显的研究,让“近代报刊的历史”逐渐清晰,而不仅仅停留和局限在“近代历史上的报刊”上。因为我们认为报刊之于人、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价值,不单纯在于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同样在于启蒙思想、传播知识,对人群及社会产生某种观念的冲击,进而影响历史的进程。近代报刊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能有力地阐明这一观点,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文集的初衷。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滕静静

2013年7月15日

内容推荐

《近代报刊丛话》(作者滕静静)选取约三十种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包括《申报》《点石斋画报》《大公报》《新青年》《民国日报》《京报》《良友》》《新华日报》等,着重介绍每种报刊的历史,附有创刊号或重要期号之书影、相关报人照片等图片资料。《近代报刊丛话》史料翔实,语言通俗。对于读者了解近代历史上的新闻热点以及近代报刊的历史都有帮助。

编辑推荐

《申报》;《点石斋画报》;《强学报》;《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大公报》;《北洋官报》;《国民日日报》;《东方杂志》;《京话日报》;《民报》……《近代报刊丛话》(作者滕静静)遴选近代有代表性的报纸和刊物约30种,介绍每种报刊的历史,附创刊号或重要期号之书影等图片资料,语言通俗有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报刊丛话/守藏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滕静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351565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189327
中图分类号 G219.29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