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8岁赚千万(从负债百万到赚取千万的真实创业经历)
内容
编辑推荐

穷富弹指间编著的《28岁赚千万》内容简介:17岁,他赚到了生命中第一个十万元。20岁,第一次创业,他成了百万富翁。21岁,经历第一次破产,一无所有。23岁,第二次创业,赚了将近一千万。25岁,经历第二次破产,负债百万。28岁,绝地反击再次创业,赚取数千万。1.中国第一部自传体财经创业图书,作者被誉为“中国三亿草根创业青年的教科书”,其致富的秘密就是“小本赚积累,大本做大单”、“闷声发大财”。2.天涯论坛+豆瓣小组百万粉丝膜拜贴,拥有超高的点击率和回帖量,未出之前赢得读者一致追捧,认为这是一本相当骠悍又实用的致富秘笈。3.致所有想发财的80后,正在抢饭碗的90后,如果想改变命运,《28岁赚千万》可以让你少走5年,明白真正的强者并不是梦想家,而是练摊帝。全书传递一种励志向上、有点腹黑的奋斗精神,是一本地道的创业者和致富者实践手册。

内容推荐

穷富弹指间编著的《28岁赚千万》是中国第一部自传体财经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能够引发所有创业者思考的教科书。12年的时间里,一位17岁的少年从负债百万开始奋斗,最终赚到了数千万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他品味了世间的人情冷暖,见识了商海的风云变幻。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少年到一个老谋深算的老板,他的身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蜕变。这期间,风光的时候他可以一掷千金,落魄的时候他可以吃糠咽菜,只为生存。

《28岁赚千万》从失败到成功,从幼稚到睿智,他闯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点点滴滴的商机,每一笔财富都能够让他领悟至深。他的生财之道很简单、很朴实,就是用最不起眼的方式去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亿万身家的神话不是不可复制,他的每一次蜕变都会给人带来沉思,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会给人带来思路,他的每一次感悟都会给人带来共鸣,他的每一篇文字都会给人带来激励。这就是他的故事,一个值得所有创业人追捧的传奇故事。

目录

1.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家庭//1

2.命运的宣判//7

3.17岁少年的蜕变//13

4.我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成长//21

5.穷则困,困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富//29

6.一天打三份工的煎熬历程//35

7.我人生的第一桶金//43

8.享受孤独//51

9.与老板的心理博弈//57

10.直面心灵的选择//65

11.销售的精髓//71

12.所有的行业都有可衍生的利益,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双慧眼//77

13.我的“拼缝”生涯//83

14.新的机遇和挑战//89

15.管理者的“腹黑”手册//95

16.商场如战场,随时都可以干掉别人,也可能随时被别人干掉//101

17.贪婪与良心的对责//107

18.对于金钱,活着的人永远不会停下追逐的脚步//115

19. “小割肉鬼”的由来//121

20.我的欲望没有止境//129

21.从扎啤和肉串中挤出的财富//137

22. “欢乐”的餐饮概念//143

23.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取决于他的生存态度//151

24.面对高薪诱惑,我放弃了钞票,而选择了环境//157

25.创业法则与商业理念//163

26.利益至死的厮杀//169

27.完美的营销策略//177

28.惰性永远都是最致命的“杀手”//183

29.以诚信为本,以勤勉为基,以稳妥为胜//189

30.在致富的道路上,我一路狂奔//195

31.我要爬上金字塔顶端//201

32.头脑风暴//209

33.有时候,金钱就是陷阱//217

34.欲壑难填的躁动//225

35.南下北上,我创立了自己的家电王国//231

36.人,终究要为自己的愚蠢埋单//239

37.20岁,我成了百万富翁//249

38.从身家百万到一无所有,我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57

试读章节

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临近东北省城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却承载了我所有童年的美好。

父母都是“铁饭碗”,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家境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一家人蜗居在5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楼内。这种家属楼都是红砖码砌而成,名义上是楼房,实际上还得自己烧煤取暖,房子里有火炕有炉灶,房前有小仓库,房后还有一片自留地,可以种些应季的蔬菜。记得父母还种过几垄草莓和几棵樱桃树,每到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吃得满嘴泛甜,那种甜是真甜,从嘴里甜到心里,是我无数次都魂牵梦萦的味道。只可惜,那种味道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父亲是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满足了。由于一次意外他受了工伤,随即办了内退,基本上就是不干活还能照常拿工资的好差事。闲下来的父亲整天无所事事,靠打牌度日,整日都以小赌打发时间,那一年他43岁。

母亲天生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不甘于现状,她不向贫穷妥协,于是她办了病退,只身下了海,做起了服装生意。那年月,铁饭碗很值钱,很多人的脑子里都没有下海经商的概念。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毋庸置疑是先动起来的人。他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毅然决然“下海”带来的回报。这种成功不需要羡慕,不需要嫉妒,因为那是他们应得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机遇都很公平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而已。

母亲下海的时机很好,那时候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只有一个供销百货大楼,几十万人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都来源于这个百货大楼,其利润是可想而知的。母亲的思路也很活泛,她租了几节柜台卖起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其中有男装、女装,还有童装,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总之,就是看什么衣服赚钱就卖什么。在那个朴实的年月里,百货大楼都是柜台制,还没有精品屋、专卖店这一说,与那些早市、夜市、地摊相比,这些柜台卖的就是精品货。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服装生意发达主要靠两种货:第一种就是成套的西装。就当时而言,能够穿上一身西装那就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体面的象征。甭管是夹包的公务员,还是蹬三轮的苦力,谁都得备上这么一身,等有重要的场合时穿戴。记得那一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母亲也给我配了两身笔挺的西装,尽管穿上去有些大,甚至袖子都能遮住手,但我仍是乐得穿在身上,因为我是全校第一个能够穿上西装的学生,就是跟校长那一身西装相比,我这身西装的料子和款式也毫不逊色。所以说,虚荣这个东西,不分年纪大小,打从娘胎出来就在心里打上烙印了。

第二种就是皮货买卖。那年月,东北的气温尤为糟糕,一到冬天就是零下三四十度,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人浑身上下都冻透了,那刺骨的寒风就像一把把小刀子,把人的脸割得生疼。还记得有个笑话形容东北的天气:一哥们冬天靠着墙根小解,结果没等他尿完,那刚刚还冒着热气的尿液就被冻成冰坨了。虽说这个笑话有些夸张,但足以证明其寒冷的程度。遥想当年,我的耳朵和手脚都被冻伤了,每天都用温水配中药洗两遍,等到开春的时候,冻伤的地方一揭就是一层皮,那种难受的滋味简直无法形容。

很多没到过北方过冬的南方朋友可能无法完全地理解这种寒冷,所以我建议这些南方朋友有机会可以亲自去东北体验一下。体验东北寒冷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用舌头就是其中最为便捷的一种。胆大的南方朋友可以随意找上一个露天的铁器,如单双杠、铁栅栏等,把舌头贴上去,保管让您知道什么叫作悔不该当初。出于人道考虑,我建议跃跃欲试的南方朋友先做好准备,如随身携带一个温水壶,待舌头被粘住之后可以浇灌铁器脱困。千万不要以为用手机就可以解围了,因为舌头被铁器粘住后根本说不出话来,电话打给谁都无济于事,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蠢事,那种哇呀哇呀却说不出话的感觉简直让人抓狂。

那年月,东北御寒只能靠棉衣,直到皮货盛行才有所改观。于是,各式各样的皮夹克、皮大衣外带各种动物毛领就涌进了东北的市场。就当时而言,这些都是紧俏货,也是稀罕货。在寒冷的冬日能够穿上一件皮衣,那绝对既抗风寒又体面,甭管男女老少,谁家都能豁得出一两个月的工资买上一件。

母亲看准了这个商机,把全部的家当押了进去。那时候母亲所在的百货大楼只有几家店经营皮货买卖,基本上都是去哈尔滨拿货,母亲却剑走偏锋,直奔辽宁西柳,找了一家皮货加工厂,定做了一大批皮夹克、皮大衣。这些皮货的款式都颇为新颖,而且皮质上乘,价格又比从哈尔滨进货便宜了一多半,其竞争力是可想而知的。

很快,母亲通过皮货买卖就捞到了第一桶金。临近年关的时候,她已经承包了百货大楼近20节的柜台,卖货的营业员就请了十多个。那时候正逢寒假,我也被叫到百货大楼里帮忙,主要就是看管柜台的皮货,以防丢失。因为每天试皮衣、买皮衣的顾客太多了,可以说络绎不绝,所以难免有一些皮货被一些动歪脑筋的顾客“顺手牵羊”。

我依稀记得那时候母亲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数钞票,她鼓鼓的皮兜里总会装满百元大票,平均每天的卖货款都能有十几万元,过年的时候一天的卖货款还能超过20万元。所以我打那时起就养成了数钞票的习惯,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我还会偷偷地往衣袖里藏上两张,留作自己的私房钱。

母亲靠皮货赚了多少钱我很难统计,总之,第二年我们全家就搬到了市中心的新楼盘。不久,母亲还买了一台黑色的桑塔纳,特意请了司机,早晚负责接送我上学放学,白天就跟着母亲去商场。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没有私家车的概念,满街跑的除了一种叫作“大头鞋”的两厢出租车外,基本上都是各机关领导所乘坐的公车,以至于学校的同学们都把我误认为“干部子弟”。其实,我心里最清楚,自己只是普通百姓家庭而已。

富裕后的家庭生活水平直线攀高,父亲抽的香烟从2元钱一包的“大庆”改成了“红塔山”,以前顿顿喝的散装白酒也变成了瓶装的品牌酒,动辄就去参与千百元一局的麻将牌九,每场输赢都在万元左右。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天的伙食费和零花钱只有2元钱,自从母亲下海经商后,我兜里每天基本上都装满了百元大钞,这些钱有母亲给的零花钱,有父亲赢牌后给的赏钱,还有我从父母衣兜里偷来的钱。好在那个时候父母的衣兜里钱多得没数,我每次也只是偷一两张,所以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从来没有被父母发现过。

人一旦有了钱,就会有想法,就会有欲望。欲望从来就不分年纪大小。于是我变得不安分了,学习对于我来说不再有吸引力。那年月,跟我有着同样想法的穷孩子也很多,所以很快他们都加入了我的行列,而我则成为了这群孩子的头儿。和他们在一起,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推崇。但是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来源于我的优越感,这份优越感很纯粹,就是用母亲的血汗钱所堆砌出来的虚荣。

现在想想,孩童时候的我能够成为焦点人物,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我的心态。我是个乐得分享的人,愿意把我所拥有的分享给那些肯陪我玩耍的伙伴,他们让我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我能成全他们对于物质的向往和需求。从小我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也曾有一些小流氓打过我的主意,想从我的手中捞些钱花,对此我无一例外全部都用拳头打了回去。最严重的一次还用刀子捅伤了一个小流氓,惹得父母用皮带狠狠地抽了我一顿。尽管被抽得遍体鳞伤,但我从不后悔。我就是这样,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诉所有人,我有支配自己的权利,我可以心甘情愿地和你分享,但若硬抢,绝对没戏。

不得不说,那个纯真的年代是我最为豪爽和阔绰的一段美好时光。由于钱来得容易,所以花起来毫无算计。记得那年月有一种薄荷味的香烟叫作“英雄”,普通包装的8元一包,扁盒包装的15元一包,我每天至少要买2包扁盒的“英雄”香烟放在身上,一是自己抽,二是发给小伙伴抽。到放学的时候如果没有抽光2包,干脆就送给小伙伴们,以免回家后被父母发现。还记得当时的罐装可口可乐是每罐3元,我每天至少要买十多罐,送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送给听话的男同学,送给漂亮的女同学,就连老师我也照送。总之,就是你能让我舒服,我对你就绝不吝啬。

很快,我的小团体就发展到了十几人,被一群小伙伴众星捧月的感觉实在是好到了极点,我乐得混在其中吆五喝六,也乐得替他们埋单。那年月,娱乐项目远没有现在的丰富,但足够让我们去消遣和放纵了。当时游戏厅的游戏币大概是1元钱8枚,一些经典的游戏,例如95格斗王、街头霸王、三国志等,我基本上用一个游戏币就能打通关。录像厅的门票应该是2元一张,循环场,整天都放一些打打杀杀的老电影,偶尔还会放一些低俗的影片,常常看得我提心吊胆,既激动又担心。

在当时,不单单是男孩不愿意学习,很多女孩也都很叛逆,她们对书本不感兴趣,反倒对我们这种淘气学生情有独钟。于是,她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总是陪着我们出没在大大小小的旱冰场。在那年月,滑旱冰是一项很时髦的娱乐项目,5元钱就可以租到一双旱冰鞋,随便你滑到什么时候。其中滑得好的男孩会吸引很多漂亮女孩的目光,就算滑得不好的男孩也能乘机拉一拉女孩的小手,正可谓一项强身健体、勾妹搭哥的实惠运动。P1-5

序言

写这个序文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了那一段斗志激昂的混沌岁月,那些刀光剑影、尔虞我诈,那些钩心斗角、笑里藏刀……无一不是我在商海中所经历过的沉浮。

商海不是游乐园,商海也不是福利社。若干年前,很多与我有同样梦想的人同时下了海,能够在这片“海”里畅快遨游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一批批前仆后继的不幸者,他们败给了自己,败给了梦想。而我,也只是艰辛地挣扎在海面上,直至上岸……

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我早已看透了人情的冷漠,也早已习惯了世态的炎凉,所以,当看到昔日的伙伴或对手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心中既不叹息,也不欣喜,我只是庆幸,庆幸那高空坠落的倒霉蛋不是我,仅此而已。有时候,麻木就是一种态度,而回忆和总结则是一种理性。

17岁,我赚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十万元。

20岁,我第一次创业,成了百万富翁。

2l岁,我经历第一次破产,一无所有。

23岁,我第二次创业,赚了将近一千万。

25岁,我经历第二次破产,负债百万。

28岁,我绝地反击,第三次创业,赚到数千万财富。

至今,我依然在路上,我只是想把我的故事和需要的人分享,无论你有一颗创业的心,还是正走在创业的途中,我的故事都值得琢磨和借鉴。

我不会给予你财富,我只能告诉你发财致富的窍门。

我不会领导你创业,我只能传授你商海必胜的法则。

我不会陪伴你生活,我只能教给你做人做事的方式。

或许你不是下一个比尔·盖茨,也不是下一个乔布斯,但只要你有想改变生活现状的决心,那就请跟随我的脚步,走入我的商海沉浮,走进财富的领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8岁赚千万(从负债百万到赚取千万的真实创业经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穷富弹指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6366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