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
内容
编辑推荐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作者著名学者雷颐2013年新作《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

《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讲述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

在极端年代中,不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改变世界历史、人类命运的英雄豪杰,还是芥豆之微、任历史大潮摆布捉弄的升斗小民,命运并不由自己掌控,在这个意义上全都平等。

内容推荐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由雷颐所著,《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即是从点滴细节对各色人物命运的探究分析,他们的经历、遭遇、思想变化,与大历史、大时代息息相关。

1955年5月19日凌晨,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彭柏山在家中被捕。此前,上海成立了“反胡风运动”的五人领导小组,毛泽东在北京亲自召见了一位领导小组成员,听取汇报。当听说上海还未发现胡风分子、一切还在调查中时,毛泽东非常不高兴说上海太斯文了,反问“上海不是有一个彭柏山吗?”就此一句话,决定了彭的命运。

被人称为“梅花院士”的陈俊愉,“文革”中,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反复批斗。一个重要罪状是:“国民党定梅花为国花,你喜欢梅花就是喜欢国民党!”他花二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连同相关照片、资料和辛勤培育的20多个抗寒梅花新品种,统统被抄走。更残忍的是,还强迫他亲手点火焚烧。他母亲此时也被赶回农村,整日对着墙壁喊着他的小名--大翔,在痛苦中离开人世。而失去自由的他在第二年才被告知母亲的死讯。五个孩子中,有两个因为年龄太小,惊吓得病。原本就体弱多病的妻子在重重打击之下,终于一病不起。

还有因为反对拆除古城墙而被打成“右派”,上吊自杀的朱偰;画十二角星被诬画国民党党徽而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七年的初中生何榕森……

总之,在极端年代中,不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改变世界历史、人类命运的英雄豪杰,还是芥豆之微、任历史大潮摆布捉弄的升斗小民,命运并不由自己掌控,在这个意义上全都平等。

目录

自序

上篇

抛“温情”弃“人道”之后

“人生禁得几拳头”:彭柏山的悲剧人生

表态的“艺术”与“胆魄”

法治的艰难历程

一位“红色老报人”的回忆与思考

冯英子:傲对烈日炎阳

“黑锅”与“王八”

人与墙

歌功颂德也危险

梅花劫与等分十二角之难

“太阳”故事

鲁迅手稿大风波

“文化”人生

暗夜幽烛:王重民之死

原生态农民生活史

读史阅世何炳棣

词汇的禁忌

新诗评奖小风波

“凤凰”的“历史十年”

丧失底线的竞争

被《梅兰芳》省略和歪曲的

音乐的“背景”与“去政治化”

艺术的“驯服”

只能“逃向苍天”

“黑暗时代的人们”

有关西哈努克民间记忆

下篇

一生背时米瑟斯

税收与宪政--读《宪政经济学》

“利润管理”和“官僚管理”

“国有制”的去魅:改革开放之初的“南共”思想影响

历史记忆与现实选项

鲁迅的白菜与星巴克的咖啡

试读章节

1949年末,新中国刚刚成立,名作家老舍毅然离开美国,回到他的故乡、此时已是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气象一新的新中国,一切都令他兴奋、激动,他立即开始以自己手中的笔讴歌新政权、新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学习、努力改造思想,以适应、紧跟社会变化。

1951年国庆,他写了《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这篇短文庆祝国庆,发表在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文学》第四卷第六期上,描述这一年来自己思想、感情的重大变化。他兴奋地写道:“纵使我有司马迁和班固的文才与知识,我也说不全,说不好,过去一年间的新人新事”,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上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有使我兴奋与欢呼的事情发生;我说哪一件好呢”?最后,他“下了决心”就说前天在天坛举行的控诉恶霸大会:

“开会了。台上宣布开会宗旨和恶霸们的罪状。台下,在适当的时机,一组跟着一组,前后左右,喊出‘打倒恶霸’与‘拥护人民政府’的口号;而后全体齐喊,声音象一片海潮。人民的声音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力量足以使恶人颤抖。”“恶霸们到了台上。台下多少拳头,多少手指,都伸出去,象多少把刺刀,对着仇敌。恶霸们,满脸横肉的恶霸们,不敢抬起头来。他们跪下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上台去控诉。控诉到最伤心的时候,台下许多人喊‘打’。我,和我旁边的知识分子,也不知不觉的喊出来:‘打!为什么不打呢?!’警士拦住去打恶霸的人,我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这一喊哪,教我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向来是个文文雅雅的人。不错,我恨恶霸与坏人;可是,假若不是在控诉大会上,我怎肯狂呼‘打!打!’呢?人民的愤怒,激动了我,我变成了大家中的一个。他们的仇恨,也是我的仇恨;我不能,不该,‘袖手旁观’。群众的力量,义愤,感染了我,教我不再文雅,羞涩。说真的,文雅值几个钱一斤呢?恨仇敌,爱国家,才是有价值的、崇高的感情!书生的本色变为人民的本色才是好样的书生!”“一个人的责任,在今天,是要对得起社会;社会的敌人,也就是自己的敌人;敌人都该消灭。这使我的心与眼都光亮起来。跪着的那几个是敌人,坐着的这几万人是‘我们’,象刀切的那么分明。”“黑是黑,白是白,没有第二句话。这么一来,我心里清楚了,也坚定了;我心中有了劲!”“这告诉了我和跟我一样文文雅雅的人们:坚强起来,把温情与文雅丢开,丢得远远的;伸出拳头,瞪起眼睛,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面对着恶霸,斗争恶霸!”最后,他写道:“这样,我上了一课,惊心动魄的一课。我学到了许多有益处的事。这些事教我变成另一个人。我不能再舍不得那些旧有的习惯、感情,和对人对事的看法。我要割弃它们象恶霸必须被消灭那样!我要以社会的整体权衡个人的利害与爱憎,我要分清黑白,而不在灰影儿里找道理。真的,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我愿在这个学校里作个肯用心学习的学生。”

几乎同时,当时北大中文系大三女生、年仅19岁的乐黛云在1951年的深秋,与绝大多数北大师生一同前往江西,奔赴“土改第一线”。北大文科师生组成了中南地区土改工作第十二团,负责江西吉安地区的土改工作。团长由县里人担任,副团长则由北大党委统战部长程贤策担任。

程贤策其实比乐黛云大不了多少岁,却是她“走向革命”的引路人之一。1948年,她从贵州考上北大,先到武汉找到北大学生自治会的新生接待站,接待站负责人是北大历史系学生程贤策。程有条不紊地组织先后到达的二十几名北大新生顺江而下到上海,再转海轮到塘沽,再到北大。程已是中共地下党员,一路上悄悄与她谈人生、谈理想,谈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的梦;在甲板上用他雄厚的男中音教她唱许多“违禁”的“解放区”歌曲:“特别是他迎着波涛,低声为我演唱的一曲‘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更是使我感到又神秘,又圣洁,真是无限向往,心醉神迷。”还不到18岁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人格魅力的吸引”(乐黛云:《四院·沙滩·未名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到北大后,程贤策担任了北大四院的学生自治会主席,领导同学与国民党斗争,乐也投入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P3-5

序言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据说,此话是德国诗人海涅所言,我喜欢。

年青时,每读到警句格言之类,总是认认真真抄在笔记本上。现在偶然翻阅旧时笔记,对不少昔日“恭录”的警句格言大大不以为然。不过,这句话,年青时喜欢,现在仍喜欢,甚至更喜欢——随着阅历的增多,对历史人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确实“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不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改变世界历史、人类命运的英雄豪杰,还是芥豆之微、任历史大潮摆布捉弄的升斗小民,在这个意义上全都平等。

因此,从点滴细节对各色人物命运的探究分析,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经历,遭遇,思想变化,的确与大历史、大时代息息相关。

《艺术的“驯服”》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苏联著名小提琴家尤里·叶拉金,在严酷的30一40年代,他凭这一技之长,再加几分运气,有惊无险地度过一次次“清洗”。

他的经历,却让人感同身受,不能不大发“似曾相识”之慨。之所以相似,因为曾经的体制相似。当旧体制的弊病充分显露时,中国在1978年选择了摆脱旧体制的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初期,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实行的企业“劳动者自治”、“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曾一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参照模式。当时,南共理论对中国的影响异乎寻常,大如许多思想理论界权威,小如笔者一样的大学生,都深受其益,称为“被启蒙”恐不为过。三十余年后,再回首这段改革大潮初起的思想历程,无论是思想理论界观念演变的“宏大叙事”,还是诸如我个人思想变化的“私人历史”,必须承认,虽然南共模式以失败告终,但南共理论对当时中国的意义却不容低估。它的最大意义,就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公有制”或日“全民所有制”的分析、解构、解魅。正是这种分析、解构、解魅,成为中国改革理论的逻辑起点。

当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超越南共理论的现代经济学终于引入中国,影响渐强。但是,当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次时,如何理解“国有”、“全民所有”又引起激烈争论。遗憾的是,这种争论相当程度说明当年的启蒙已被忘却。此时重温改革开放的思想历程,对如何进行经济体制的深层改革,应当大有裨益。

历史的发展,不是改革,就是革命。改革与革命的选择,往往陷人于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

1910年10月28日,面对国事家事的痛苦,82岁高龄的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终于下决心出走,11月7日因肺炎在途中小站去世。许多年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此为题材,写出剧本《逃向苍天》。他的这段“历史特写”,深刻揭示了托翁思想的矛盾与内心的巨痛。

在这出戏中,茨威格把托翁的思想矛盾和心灵痛苦以艺术的手法形象生动、集中尖锐地表现出来。托尔斯泰坚决反对暴政,但又坚决反对以暴力反暴政。他坚信:“为一种信念去受苦受难要比为一种信念去进行残杀好一百倍。”而剧中的几名大学生是革命者的代表,他们尊重托翁,却不能赞同他的观点,认为他自相矛盾。他们不请自来,到托翁家中向他请教、更是对他责问。

当彼此从道理上谁也说服不了谁时,大学生们矛头一转,指出托翁自己生活方式与信念间的矛盾,认为这也是一种虚伪。这种指责,使托翁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能自已……痛苦地承认自己“太胆怯、太软弱、或者说太不诚实”,“是一个卑下的、微不足道的、有罪的人”。最终,他上演了高龄离家出走、“逃向苍天”以解决矛盾的悲壮一幕。

或许,茨威格对托翁离家出走的阐释有“过度政治化”之嫌,但托翁思想的内在矛盾却是真实的。其实,这也是茨威格自己的思想矛盾。因此,只能无奈地“逃向苍天”。说到底,还是无解。

每当历史转折关头,当年深深困扰托翁、后来深深困扰茨威格的矛盾,依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09260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7-5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8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