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伦敦做个陌生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去伦敦做个陌生人》编著者晗梓。

从初到伦敦,被巨大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吞没后的一丝不安(“用猛烈的孤独,开始伟大的历险”),到剥掉自己游客身份的外壳(“伦敦初体验,原来我不是游客”);从偶遇大不列颠第一咖啡师(“所谓人生,不过是一杯咖啡萦绕的温暖”),到采访英国雕刻大师后的体悟(“戒指雕刻,镌刻的岂止是心情”),从与脱衣舞娘雨夜谈心,体味特殊人群的冷暖(“夜访脱衣舞俱乐部,脱衣舞娘的双面人生”),到坐在由贝克汉姆推荐的餐厅体验“假装的英伦腔调”的怪咖效应……每一样原本陌生的人和事都变成晗梓追寻的线索。如她自己所言,把这些线索串联,让她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看到了想象之外的广阔世界。这个世界,美好与肮脏并存,矜持与反叛相安无事,这才是真实的伦敦。”

内容推荐

《去伦敦做个陌生人》编著者晗梓。

《去伦敦做个陌生人》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关于抽离现实,去伦敦做个陌生人,告别无感人生的情感和体验“非旅行”的读物。更是一个讲述伦敦60天(2012月3月30日-2012年5月28日)时空转换中“非常”生活经历,以及作者生命中一次倔强并勇敢的逃离的故事。  

在伦敦,将自己淹没在城市里,做一个陌生人,而非旅人。换一种方式生活,以不同于现实生活里的另一种身份去体验那些从未经历过的,小清新的情怀和重口味的相遇。有感悟、有调侃、有分享、有探索,主题涉及咖啡、戏剧、美食、音乐、电影、文化……种种与生活相关却被生活遗忘的美好事物。一路收获“不经意”的惊喜——偶遇大不列颠第一咖啡师,采访英国雕刻大师,与脱衣舞娘雨夜谈心,在贝克汉姆推荐的餐厅体验“假装的英伦腔调”…………记录被“生活”路过的美好瞬间,捕捉想象之外的伦敦。  这不仅是一本单纯的游记、一本新奇的经历,更是一本情感体验的细腻记录、一本与伦敦的私密情缘、一本温暖而有趣的“别样生活”启示录。

目录

自序

序一:只爱陌生城

序二:亲爱的,这不只是一个想法 

用猛烈的孤独,开始伟大的历险

所谓人生,不过是一杯咖啡萦绕的

温暖在安静的夜晚相遇,在热闹的阳光下相遇

走你走过的路,感动

自己的感动浮生若梦,生命是一场精彩的体验

去做陌生人吧,哪怕一次也好

后记

试读章节

冠军早已冲过了终点,捧走了胜利者的奖牌和鲜花。专业运动员也陆续跑完全程,把在道路上苦苦坚持的普通民众远远甩在了身后。

却没有观众肯离去,人们自发地默默等候,迎接那些坚持跑完全程的平民英雄们——三万多的大众参赛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马拉松的大部队一点点逼近最后的完满。

终点处人潮涌动,热情的观众有秩序地在围站在赛道两旁。整个世界只有欢呼声、掌声、加油声。

这里距离终点不过几百米,电视台直播的大屏幕已经开始捕捉生动的瞬间。

42公里,漫长的几个小时,体能和耐力似乎都达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有人痛苦地踉跄前行,有人缓慢地互相搀扶,有人甚至无法把持身体的重心,像要颤抖着倒在地上,却要倔犟地拼尽最后~丝力气顽强地站立着……

“Comeon!”

“Keepgoing!:Robert!Don'tstop!!”

“Go!Go!Go!!”

“Welldone!Welldone!!”

“Goodiob!!Michael!!”

人们毫不吝啬地为每一个陌生人加油,呐喊着印在衣服上的名字。不能倒下,不要倒下,坚持住最后一秒,就是生命的奇迹。

有人不停看表;有人朝观众挥手;有人依然热血高亢;有人身穿卫城斗士的古老服装,手上还拿着盾牌;有人将浑身涂抹成炽热的鲜红,像一团奔跑着的燃烧火焰;有夫妇很有默契地穿着情侣超人服,手牵着手向观众秀恩爱;愤怒的小鸟、超级马里奥兄弟、复活的狄更斯、东方战神、蝙蝠女侠、穿黑丝的壮汉、山寨猫王现身……

你可以看到一切或夸张或搞笑的奇异服饰,有些装扮得很完美,有些看起来粗糙而略显怪异。这些选手身背着一个个爆笑点,为42公里沿途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乐。你可以善意地嘲笑、你可以耍宝地吹口哨,但没有一个人,鄙夷这种对生活的另类幽默方式。

有人竟然在裸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暴露在阳光下松弛的肌肤和全身的赘肉随着缓慢的步伐毫无美感地颤抖,甚至那些有点让人难以直视的老年斑,赤裸裸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观众席里开始有些小骚动,片刻的宁静和诧异后,镜头敏锐地发现了这位勇敢的倔老头,直播解说员不停喊“wow”,用一种微妙的英氏幽默化解了现场的些许尴尬,带领全场观众为这份单纯的勇气和坚持欢呼。

人群开始沸腾,有一个女人穿着婚纱在队伍里飞奔,婚纱牵绊不了她冲向终点的意气风发。仿佛那就是爱和幸福的彼岸,这条赛道就是走向婚礼的红毯!她是真正的待嫁新娘吗?她在恶搞这身行头?还是,她是一个愁嫁的大龄剩女,在给自己做免费征婚广告?

Whatever!!!

全场开始播放起了婚礼进行曲,人们随着音乐一起强烈而持久地鼓掌,为这位也许是落跑新娘也许是待嫁新娘送上鼓励和祝福!

这一刻,一片幸福而温暖的海洋,每一位长久驻足的人、恰巧路过的人,每一位伦敦市民、外地游客,每一位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陌生人,满满的,都是爱。

这一天的伦敦,因为每一个你们,madeabigday.

有人说,马拉松的参赛者们,都在孤独地奔跑着,甚至没有胜利的念头,是为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象征着无结果的壮举的喜悦。P154-P155

序言

一位知名广告人曾说过,即使不奋斗一生,也要奋斗一次。环顾左右,身边从不缺乏这类“成功分子”,但能有勇气像晗梓这样卸下周遭羁绊,走出人海、纵身跳入心海,不要“成功”只要“成全”的人却屈指难数。

这趟挥别职场辗转机场的陌生之旅,既满载着晗梓自己的希望与梦幻,也成全了我等无法涉足其中的看客之好奇。她用同样好奇的目光去打量伦敦这座城市,再用平实的口吻向我们转述只属于她和伦敦之间的私密情缘。一张伦敦的真实面孔也在雾气升腾之后,棱角分明。

如果说观光购物是一次对目的地的匆忙浏览,那么晗梓在雾都的游走便是一种放逐心灵的惬意流浪。哪怕“有效期限”只有60天。透过文字我们目睹着60次来自伦敦的日升月落,被她镶嵌在字里行间的英伦风情也宛如一杯丽兹酒店下午茶的清香扑面而来——

从初到伦敦,被巨大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吞没后的一丝不安(“用猛烈的孤独,开始伟大的历险”),到剥掉自己游客身份的外壳(“伦敦初体验,原来我不是游客”);从偶遇大不列颠第一咖啡师(“所谓人生,不过是一杯咖啡萦绕的温暖”),到采访英国雕刻大师后的体悟(“戒指雕刻,镌刻的岂止是心情”),从与脱衣舞娘雨夜谈心,体味特殊人群的冷暖(“夜访脱衣舞俱乐部,脱衣舞娘的双面人生”),到坐在由贝克汉姆推荐的餐厅体验“假装的英伦腔调”的怪咖效应……每一样原本陌生的人和事都变成晗梓追寻的线索。如她自己所言,把这些线索串联,让她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看到了想象之外的广阔世界。这个世界,美好与肮脏并存,矜持与反叛相安无事,这才是真实的伦敦。”

正是为了这份真实的感受,晗梓才会从复印机般乏味的循环往复中抽离,去拥抱一种久违的陌生。难得的是她并未以游客的心态踏足异乡,而是安心扮演一个旅居他乡的普通人。前者往往在如艳遇般的新鲜感消磨殆尽后旋即转身,后者则无论阴晴云雨依然冷静前行。

此书不宜当做类似伦敦一日游的旅行指南,因为她讲述的是一位谋心者如何把冰冷的陌生化作带有体温的感触,终日沉溺于所谓成功的人们无须到此一游。

山缪尔·约翰逊曾说过,“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因为生活昕能给你的一切,伦敦都有。”你准备好了吗?

后记

“我终于成为我自己的主人了,我再也不需要顺从,或努力取悦别人。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过我想过的生活。那是我一生中狂喜的重要时刻之一。”

——柯南·道尔

正如很多人一样,我未曾有过多么惊人的理想。

也许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务实、谦逊、低调地隐藏自己的野心或者好奇。

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当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十八岁的韩国小姑娘这样告诉我她的人生理想时,我震惊了。在我的人生里,从未听到过有人毫无保留地说出这样巨大的人生目标。

也许很多人,会对这骄傲的豪情壮志嗤之以鼻。

但同时,更保留了尊敬的权利。

当时是2010年,我人生第一次远行,因为暑期课程,在美国住了差不多半年。她拿着一本《时代》杂志,指着封面人物对我说,“有一天,我要成为她。”

她是我在美国交到的第一个知心朋友,尽管我比她大六岁,但丝毫感觉不到任何交流的障碍,甚至这个“90后”身上有一种让我敬佩的力量,那就是——希望。

她对未来饱含希望,踌躇满志,买了厚厚的英文图书准备研究Google的前世今生,她已为大学实习找准了方向——Google全球总部。

她深信不疑,自己的人生会越来越好。就像美国梦的标准蓝本。

在美国的半年时间,我认识了很多像她一样有意思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中东地区的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求学;来自台湾的朋友,因为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也有过争议;欧洲的朋友希望看一看今日的美国……不同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社会发展水平的人聚集在一起,我才发现世界是如此不同,而那些不同不仅丰富了视野,更冲击着我那有限的对世界的认知!

我开始想睁眼看看这个世界,一个人做背包客,环游了美国八个城市——从历史起航的波士顿到风情万种的迈阿密,从加洲的迷人海岸线到纽约令人窒息的高楼林立……美国的多元文化和宽阔的价值体系鼓动我活出骨子里的好奇和坦然。

途中我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经历了许多点亮心灵的奇遇。他们并非权贵,甚至有人是看起来一无是处的流浪汉。但有些谈话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还是一名中国的在读研究生,我开始思考,24年的教育到底给了我什么?在人格、理想、对自我的认知和健全的世界观面前,我就像一个小学生,甚至根本不认识自己。

如果说什么是我的人生转折点,那次旅程算是人生转折的开端一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我知道在这万千世界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

在美国的那一段生活却遗憾地未能成文。那时的自己,只觉得新鲜,没有刻意去留意什么、去追求什么,旅程给了我什么,我就顺其自然地接受。

而这次伦敦之行,我却分明知道自己要逃离什么,要追求什么。

两年前充满希望饱含热血的青春一去不复返,我开始经历后青春时代的迷茫。像每一个坐在格子间里的青年一样,不停地追问自己:我究竟要怎样的人生和生活?

而我,却迷茫不肯屈服,自己和自己斗争得很辛苦。

慢慢的,现实生活让我完全提不起劲,我停止了追求更好的自己。

我开始酝酿逃离,或者说寻求心灵的“冷静”。

当我第一次想到“不顾一切去伦敦”并将经历出版成书时,是2011年的12月,今天还记得这个疯狂的想法当时就让我坐立不安,既兴奋又觉得“完全不靠谱”。

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天马行空的“人生规划”分享给朋友们,当时一共四个姑娘,竟然无一人反对,大家都全力支持我,觉得有想法就去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

书评(媒体评论)

有时,我们是风景里的困兽,别人看到的却是宁静和美丽;有时,我们是看风景的人,宁静和美丽出现在别人平庸的生活中。那我们不如像晗梓一样做个旅途中的陌生人,去接近、去参与、去蛮横地打破这种看和被看的隔膜。

——韩松落

晗梓讲述的是一位谋心者如何把冰冷的陌生化做带有体温的感触,她在雾都的游走是放逐心灵的惬意流浪,60次来自伦敦的日升月落,被她镶嵌在字里行间,英伦风情宛如一杯丽兹酒店下午茶的清香扑面而来。

——时尚传媒集团全媒体总编辑廖敏

雾都阴霾,情怀温热。我竟也想,了无牵挂,做一次,陌生人。无论哪里都好。

——《LonelvPlanet孤独星球》中文版杂志副总经理叶耀琦

我在伦敦生活多年,晗梓的许多伦敦奇遇我也从未经历。她与伦敦的短暂私密感情,有时却胜过一个Londoner的千言万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伦敦做个陌生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晗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20449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