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瑜伽经(身心灵共修的完美境界白话图解)
内容
编辑推荐

《瑜伽经》是第一部系统阐释瑜伽理论的经典,它给了瑜伽最好的阐释,同时也为读者开启了印度人内心隐秘的世界,是读者解读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把金钥。帕谭佳里编著的《图解瑜伽经(身心灵共修的完美境界白话图解)》以《瑜伽经》为中心,力图全面展示瑜伽思想的背景、缘起、发展和要旨,缩短古老经文与现实的距离,并采用图解的形式,让艰深晦涩的文字变为清晰透彻的图画,让经典变得亲近。

本书中将解答:对于印度人来说,天堂和解脱哪个更重要?瑜伽到底是不是宗教?瑜伽修行者心中最神圣的词语是什么?现代人修炼的瑜伽与传统瑜伽有多大差别?修炼瑜伽能获得神通力吗?瑜伽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内容推荐

说起瑜伽,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便要谈到瑜伽的本质,人们却存在着一些误解。不少人仅把瑜伽当做健身运动,却忽视了瑜伽更深刻的内涵——身、心、灵共修,使心灵回归真正的自我,达到完美境界。而这才是印度人眼中真正的瑜伽。

瑜伽是印度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也是古印度文化及世界灵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瑜伽经》由古印度的帕谭佳里编撰,是第一部系统阐释瑜伽理论的经典,也是瑜伽的根本经典。它问世约2000年来,指引无数瑜伽修习者踏上探索灵性世界的旅程,同时也影响和衍生了众多的哲学宗教流派。

《瑜伽经》分为目标、练习、神秘力量和解脱四个部分,内容涵盖神圣、人、身体、精神、心念等诸多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瑜伽重视亲证,讲求和谐与平衡的特点。

《图解瑜伽经(身心灵共修的完美境界白话图解)》以《瑜伽经》经文讲解为核心,权威人士的评注翻译和编者的解析,助您领会瑜伽的精髓;此外,还辅以古印度灵性文化和瑜伽的历史神话的背景知识和现瑜伽实际练习的内容。而通过手绘插图、流程图和图表等现代图解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您能更轻松地阅读《瑜伽经》这部灵性文化的经典。

《图解瑜伽经(身心灵共修的完美境界白话图解)》由帕谭佳里编著。

目录

瑜伽完美境界的体现——至尊主奎师那的十个化身/ 10

编者序言:《瑜伽经》:一种生活哲学的完美阐释 / 12

经文英译者序言:帕谭佳里的《瑜伽经》/ 14

本书内容导航/ 22

第1章 瑜伽渊源:神秘的印度文化

1 瑜伽故乡:灵性的印度/ 26

2 “宗教博物馆”:印度的宗教/ 28

3 “正统派哲学”:古印度六派哲学/ 32

4 印度教价值观:四种人生价值和人生四阶段/ 34

5 古印度的时间观:四个年代的循环/ 36

6 瑜伽的哲学思想:梵我相连/ 38

7 印度人的独特哲学:业报轮回与解脱之道/ 40 

8 灵性主义者:圣人、灵性导师和奉献者/ 42

9 来自天堂星系的圣水:恒河/ 44

10 走近神庙:神圣的建筑学/ 46

11 圣地之旅:与神灵的无限接近/ 48

12 瑜伽艺术:用感官寻求神/ 50

13 字字是歌,步步皆舞:舞蹈音乐/ 52

14 神融于生活:穿着饮食中的虔敬/ 54

15 崇拜者与神像的对视:彼此爱心的交流/ 56

16 天天都过节:印度的节日/ 58

第2章 源远流长:瑜伽发展史

1 瑜伽的定义:与宇宙和至尊联系在一起/ 62

2 瑜伽的悠久历史:瑜伽史的分期/ 64

3 最早的瑜伽:古老的苦行实践/ 66

4 从韦达经到《奥义书》:瑜伽记载的开始/ 68

5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时期的瑜伽/ 70

6 瑜伽由修持术演变为哲学:《博伽梵歌》/ 74

7 古典瑜伽的巅峰:《瑜伽经》/ 76

8 后经典瑜伽:不求解脱,只问此刻/ 78

9 相辅相成:瑜伽和婆罗门教/ 80

10 水乳交融:瑜伽与印度教/ 82

11 技术的阐释:瑜伽与佛教/ 84

12 咒语和冥想的结合:瑜伽与密教/ 86

13 对长生不死的灵性追求:瑜伽和炼金术/ 88

14 枝繁叶茂的瑜伽流派:五大瑜伽/ 90

第3章 瑜伽的故事:神,无处不在

1 觉悟真理的三个阶段:梵觉、超灵与至尊主/ 96

2 瑜伽最高境界的人格化身:奎师那/ 98

3 半神人:奎师那的仆人/ 100

4 奎师那的扩展:一个神的诸多展示 / 102

5 拯救世界:维施努的十个重要化身/ 104

6 维施努杀死暴君的故事:半人半狮化身/ 108

7 存在中的首位女神:茹阿妲/ 110

8 茹阿妲的扩展:牧牛姑娘/ 112

9 外士纳瓦的植物:图拉西女神/ 114

10 瑜伽师的王子:希瓦/ 116

11 第一个生物体:布茹阿玛/ 118

12 物质创造女神:雪山神女杜尔嘎/ 120

13 象头神:甘内什/ 122

14 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 124

15 罗摩的猴子仆人:英雄哈奴曼/ 126

第4章《瑜伽经》讲解:走进瑜伽的灵性世界

一 全神贯注(萨玛迪)篇: 瑜伽目标/ 130

1 瑜伽:个体与神完美相连的方法/ 134 

2 瑜伽:控制心念的变动/ 136

3 心念的五种变动:判断、错判、想象、睡眠和记忆/ 142

4 练习和超脱:约束心念的多变/ 148

5 “物质自然三种属性”:宇宙的三种因子/ 150

6 修炼瑜伽:解脱的唯一途径/ 152

7 部分人实现三摩地:信、力、忆、定、慧/ 160

8 宇宙的最高统治者:至尊神/ 162

9 瑜伽圣音:念诵“OM”并冥想/ 164

10 冥想一个真理:精神涣散的解药/ 168

11 培养德行: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 170

12 达到内心平静:条条大路通罗马/ 180

13 三摩地:与冥想对象的同一/ 182

14 小我与至尊梵相连:瑜伽的最高境界/ 184

二 练习篇:瑜伽及其修行/ 186

1 瑜伽开始三部曲:苦行、研读、对神的奉爱/ 194

2 需要消除的障碍:愚昧、自我意识、激情、憎恨、任性和固执/ 196

3 修习瑜伽:结束轮回,告别痛苦/ 200

4 人成为经验的奴隶:天帝因铎变猪的故事/ 206

5 去除愚昧:获得解脱的前提/ 208

6 修行之法:八部瑜伽 / 216

7 自律:培养对所有人的爱/ 218

8 奉行:保持洁净,寻找生命的意义/ 220

9 自律的积极成效:走向瑜伽/ 222

10 奉行修行的好处:快乐、纯净和与神交流/ 230

11 坐姿:身体笔直有利冥想/ 232

12 三脉七轮:人体的能量通道和中心/ 234

13 调息:呼吸的停顿/ 238

14 收回感知力:就像关注音乐的鼓点 / 240

三 神秘力量篇:清除真理路上的绊脚石/ 242

1 从集中注意力到冥想:意识的集中和连续流动/ 248

2 三摩地:深入冥想的极致状态 / 250

3 三摩地之后:灵性生活的开始/ 252

4 神秘力量:真理路上的绊脚石/ 264

5 全神贯注地冥想:突破身体局限,控制自然/ 272

6 灵性生活:灵魂的完全自由/ 276

四 解脱篇:与神完美的连接/ 278

1 神通力的获得:生得、药草、诵咒、苦行及冥想/ 282

2 超然思维:超越黑白,不留痕迹/ 284

3 灵性提升:从当下开始/ 288

4 万物一统: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94

5 心如明月:借太阳之光来感知/ 296

6 解脱:回到本性/ 304

第5章 瑜伽实修:全面健康的生活艺术

1 做好前期准备:身心、工具、场所和时间 / 308

2 注意事项:正确修习的保证 / 310

3 冥想之初:获得一个稳定的坐姿/ 312

4 手印:产生意念的力量/ 314

5 呼吸和调息:吸取宇宙中的生命之气/ 316

6 冥想:身、心、灵统一的需要/ 320

7 热身:为了更好地完成瑜伽动作/ 322

8 拜日式:唤醒身体,精力充沛/ 324

9 瑜伽放松式:让身体恢复活力/ 328

10 瑜伽姿势:通往灵魂的大门/ 330

11 瑜伽的益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全面健康/ 344

12 瑜伽饮食:提倡素食/ 346

附录:

梵文词汇发音及解释/ 348

参考书目/ 350

体例和人名译法说明/ 351

试读章节

美术:为神而画

印度美术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其美术风格具有浓厚的印度宗教哲学色彩。

对外士纳瓦传统来说,美术和瑜伽密不可分。在《博伽梵往世书》和佳亚戴瓦写的((哥文达之歌》中记载的有关奎师那的故事,极为生动详尽,为印度历史上众多有关奎师那的雕塑和绘画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在公元4—6世纪(古普塔时代),印度创作了一些有宗教意义的美术作品。

印度绘画迎来复兴时代是在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此一时期,穆斯林统治者给予外士纳瓦艺术以巨大的支持,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绘画。印度的微型图画绘画术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18世纪时,康歌尔的画家们创作了表达如痴如醉的情感,揭示奎师那是神性恋人的绘画。20世纪的艺术家贾米尼·罗伊和乔治·基特,是发展现代奎师那绘画艺术的先行者。

颂神的诗歌与传递宗教体验的戏剧

在古代印度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无疑当首推诗歌。《韦达》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也是印度文学的最初源头。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文学的重大收获。

在外士纳瓦诗歌中,歌颂至尊神奎师那是永恒的主题。经典诗作比喻奎师那的皮肤像黑色的雨云,眼睛仿佛莲花,闪亮的脚指甲好似怡人的秋月。在大量的外士纳瓦诗歌中,无论用的是什么语言或写作风格,所要指明的都是一位古代诗人所说:“奎师那啊!没有您,一切都是黑暗的!”

一首诗或一场戏剧表演,会比长篇大论的哲学说教更能引起人的宗教情感。为此,外士纳瓦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戏剧。最早的一部戏剧(公元1世纪左右)是描写奎师那儿童时期活动的五幕戏,戏名叫“儿时的奎师那”,作者是巴萨。巴茹阿特·牟尼编写的梵文著作《戏剧论》,被认为是世上最早阐述剧本写作和戏剧表演理论的专著之一。

舞蹈:跳舞要跳出“味道”来

印度的音乐,舞蹈与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既是娱乐又是劝善的艺术形式,因此,几乎每个印度人都能跳几下舞。

印度舞蹈有极为复杂的艺术形式,由手势、眼神、复杂的舞步,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组成。其特点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舞蹈家总结出这样的理论来:手之所至,目光随之;目光所至,心灵随之;心灵所在,表情伴之;表情所在,茹阿萨伴之。

“茹阿萨”的意思是“味道”,“茹阿萨伴之”就是跳舞要跳出“味道”来。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要能跳出9种“茹阿萨”来,分别是:爱情、英雄、诙谐、怜悯、怒、恐怖、轻蔑、惊愕和安详。要想完美地体现各种茹阿萨,舞蹈演员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

音乐:冥想的性灵音乐

关于印度音乐的起源,印度神话认为是由希瓦所创造的。在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提到的乐器有20余种。也在两大史诗时期,印度就有了七声音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调体系。这种音阶体系在当时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创造。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印度人对拍子的重视源于他们自古以来的做诗法和诗的韵律观念。印度音乐的另一特点是极富宗教性,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印度音乐大致可分为南印度音乐与北印度音乐两派,虽然演奏乐器及歌曲风格不同,但音乐用语及理论却是相通的。北印度音乐受伊斯兰教文化及波斯音乐的影响,属宫廷音乐一类。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乐器。南印度的传统音乐具有浓厚的印度教色彩。

印度人的衣着

在印度,穿着打扮被视为是社会阶层和信仰的重要标志。通常,男士和女士的传统服装是用各种各样的衣料很优雅地裹住身体。男人穿的是传统的兜提——呈褶状松松垂下的围腰布,以及库尔塔——较长且宽松适度的衬衫。莎丽——披在身上的一块长布料,至今仍是女士最喜爱的服装。

一个人服装的颜色清楚地显示他(她)的社会身份。出家人和贞守生穿的是代表独身、禁欲的橙黄色服装。相反,居士(结了婚的男士)穿的是白色服装。寡居的女士穿的也是白色莎丽,结婚的女士穿颜色鲜艳的莎丽。

外士纳瓦们还佩戴各种珠子穿成的项链,不仅仅是为了装饰,也是表明信奉的宗教。例如:用图拉西珠子穿成的三圈项链,表明一个人已经接受了灵性导师。除此之外,发型和在身体上画的标记也用来表明自己的宗教背景。

崇尚素食,敬拜圣牛

只要对印度的宗教稍有了解,就能清楚印度人对素食的崇尚。在《摩诃婆罗多》中,伟大的战士彼士玛对潘达瓦五王子中的长兄解释道:动物的肉就像自己儿子的肉一样,吃肉被认为是罪大恶极的行为。《摩诃婆罗多》还特别警告说:吃“不干净”的食物都没有吃肉可怕(应该注意:古印度的婆罗门把清洁尊为神圣的原则)。

韦达经典中大量谈论有关非暴力食物和吃素的美德。信奉《博伽梵歌》的人不吃肉、鱼、家禽或蛋,因为无论是经典还是韦达先知,都没有允许人吃这些。

印度宗教传统虽然视牛为神,但印度神庙中却没有对“牛女神”的正式崇拜。相反,乳牛凭它自身的条件成为人类的七位母亲中的一位,因为它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为人提供牛乳。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说:“乳牛的名字阿格妮亚是指,它们永远不该被宰杀。那么,谁还能去杀它们呢?无疑,杀死母牛或公牛的人罪大恶极!”

神像崇拜与偶像崇拜的区别

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期间,来自基督教传统文化背景的英国人对神像崇拜非常反感,认为“偶像”崇拜者是些喜欢对着“棍子和石头”卑躬屈膝的人。其实,西方对印度人真正的神像崇拜并不了解,韦达文献谈了神像崇拜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巨大差别。神像是神无所不在的一个体现,神不仅通过化身,也通过肖像和塑像展现自己。神像崇拜是对神的实质的崇拜,而偶像崇拜仅是对一种相像的外表的崇拜。

外士纳瓦传统中也不赞成崇拜偶像。但神像崇拜——崇拜奎师那的各种形象及他的直接化身,是外士纳瓦传统中不可动摇的一部分。

梵文典籍《艺术经典》对如何制作神像做了明确的规定,对神像的站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比例等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因此,神像并不只是艺术家“想象”出来的,而是制作神像的人进入深深的瑜伽冥想状态中,根据经典的指示制作的。

看待神像的两种方式

外士纳瓦们基本上是以两种方式看待神像。一种看法认为,神的肖像和雕像是神的具体化展现。神降临并充满他的画像和塑像。这使神像不仅仅是雕像、塑像或画像,而是至尊主的“居所”,与神的本体没有区别。

第二种看法是:神的画像、雕像或塑像,是人集中注意力的焦点。正如美国学者埃克所说:“肖像是一种央陀(坛城的一种),字面意思是控制眼睛和心念的‘画像’,以使人能达到集中思想进行冥想的重要结果。”

总之,至尊主的肖像或雕像化身,是神“降临”世间,把自己托付给人类来照顾。神像是神圣的贵宾,必须受到贵宾的待遇。正因为如此,人们向他供奉香、鲜花、灯火、赞美诗、食物;这一切不光满足神像的感官,也满足奉献者的感官。而且,奉献者和神之间的这种互动也可以建立彼此的爱心交流。

P50-56

序言

《瑜伽经》:

一种生活哲学的完美阐释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印度修持术,也是一门生命科学和亲证的生活哲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瑜伽一直为印度人所练习,它也随着佛教传入了中国。近代以来,瑜伽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为世人喜爱。

从现代的体育观点看,瑜伽是一种健身术或者说静态的有氧运动,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修习值得我们关注。瑜伽崇尚亲证,重视和谐与平衡,能引导人的心灵通往自由和平的精神圣土,因此也是一门领悟生活的艺术,这对于浮躁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疗心的良方。

你当然可以只是把瑜伽当做一种健身运动去练习,但如果你想了解关于瑜伽的内在思想,从精神层面上体悟瑜伽的本质和精髓,就应该读一读瑜伽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瑜伽经))。

《瑜伽经》的作者是伟大的瑜伽师帕谭佳里(Patanjali,又译钵颠阁利)。关于帕潭佳里的生活年代及(《瑜伽经》的成书时间,一直有很多的争议。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帕谭佳里大约生活在公元1—2世纪,而现存(《瑜伽经》由于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大约是4世纪初至6世纪初的产物。

《瑜伽经》是帕谭佳里在总结前人的瑜伽修持理论基础上编撰而成,也是瑜伽学派的根本经典。原书196句经文,分为目标、练习、神秘力量和解脱四个部分。它的内容宏阔而深邃,涵盖神圣、人、身体、精神、心念等诸多方面,强调和谐、坚持和超脱。它能引领瑜伽修行者踏上探索灵性世界的旅程,认识到瑜伽真正的完美境界,即“与宇宙和至尊主联系在一起”。

《瑜伽经》是第一部系统阐释瑜伽理论的经典著作,由于帕谭佳里公正客观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并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从而使瑜伽学派为其他印度正统哲学所承认。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瑜伽书籍种类不少,但大多重练习轻理论、重健身指导轻思想文化的解释。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图解瑜伽经》,旨在为热爱瑜伽、渴望了解瑜伽精神实质的读者提供一种阅读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能更为轻松、便捷地阅读《瑜伽经》这部古老的经典,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瑜伽思想打下基础。

由于《瑜伽经》原文微言大义,数千年来,出现了众多的注释,同时也影响了众多的哲学和宗教流派。瑜伽经由梵文写成,在翻译上非常困难。现存的英译本有数十种之多,但译法各有不同,有时分句也不一样。本书译文以瑜伽大师瑞斯尼克博士从梵文典籍翻译成英文的译著为基础,然后由对瑜伽有多年研究的嘉娜娃女士转译为中文,可谓对《瑜伽经》这部经典的权威阐释。  本书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以瑜伽的源头——古印度灵性文化开篇,详尽讲述了关于瑜伽的历史和故事,使您能更好地理解瑜伽文化及思想背景;《瑜伽经》经文讲解的核心部分,配有瑜伽大师、资深人士的评注和编者的解析,化古奥晦涩为通俗形象,助您领会瑜伽的精髓;最后,为方便读者修习瑜伽,还简介了现代瑜伽实际练习的内容。

在编辑形式上,本书采用新颖的现代图解手法,生动传神的手绘插图、简洁明了的图表,另有数十幅精美的瑜伽画作,结合明白晓畅的文字讲解,将文字与图画、图表等视觉元素综合,组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内容体系,力求让您在愉悦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瑜伽经》古朴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

今天,瑜伽这种古老的印度生命科学,对解决现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瑜伽经》中所蕴涵的生活哲学,也值得每个热爱生活、喜欢思考的人细细体味,即使不修习瑜伽,仅仅是读读本书,也能够让您对生活有些新的观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瑜伽经(身心灵共修的完美境界白话图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帕谭佳里
译者
编者
绘者 紫图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0127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76
CIP核字 2007067647
中图分类号 B351-6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40
169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