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德芬所著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可以帮助我们穿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穿越自我的障碍,通过学习如何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会接纳、臣服和放手,来修复和重塑我们与原生家庭、亲密爱人、友人及自己之间的关系,并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内容推荐

张德芬所著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希望帮助大家看见,痛苦可以使一个人成长,但是你的干预可能会剥夺对方成长的机会和面对挫折的反应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智慧。这对孩子、爱人来说是如此,对父母和长辈更是如此。《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告诉你所有的关系都是环环相扣的,你自己强大了,回归到自己的中心,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也愿意自己去承担痛苦,你就长大了,他们也会随之受益。

目录

爱到极致是放手

1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你想成为谁?

 你是否是生命的最佳导演

 如何获得内心强大的力量

 如何培养“空”的能力

 想幸福,要能断、舍、离

 欣赏生活中的美

 怎样演好人生这场戏

 如果只有十年可活

2 给身心一次疗愈的机会

 原生家庭带给你的爱与痛

 父母讲的不一定错,但未必是我们需要的

 只有自己先成长了,父母才会成长

 从父母那里收回你生命的自主权

 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

 试着和父母“离婚”

 你是否背负了父母的痛苦

 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

 没什么力量可以让对方做出改变

 自私的爱

3 爱与被爱的艺术

 爱的终点不是完美

 亲密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

 每个亲密关系都是量身定做的

 要忍心让你爱的人受苦

 为你爱的人留一个空间

 以最大的善回应别人的求爱

 期望其实是一种负面的能量

 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没有坏人,只有没被好好爱过的人

 非暴力沟通:所有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亲密关系中的功利性

 只要不遗失自己,我们就能拥有一切

 如何不被外遇

 说谎其实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让爱重新在身体里温柔流动

4 重建父母与孩子的世界

 为人父母,你站对位置了吗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透过被遗弃,你能看到什么

 亲密关系中的恐惧

 面对自己的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戴着镣铐也要勇敢向前

 要改变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虎妈狼爸在向孩子要什么

 错位的母爱

 强势父母,懦弱孩子

 教孩子学会说“不”

 孩子不是我们的装饰品

5 我们所不能抗拒的自己

 放轻松,开始爱自己吧

 不为自己负责的极致

 活出孩子的天真

 自爱与自私

 在梦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潜能

 你拥有的,他未必就拥有

 唤醒你的女性能量

 生命是一场臣服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你想成为谁?

6 谁是你心灵上的邻居

 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

 批评是灵修的最佳燃料

 如何拥有自得其乐的能量

 自利和利他

 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

 为自己留白,为他人留福

 什么是真正的行善

7 穿越生命底层的暗流

 发掘黑暗中的力量

 修行是一场骗局吗

 修行并非为了不再受苦

 灵修就是要为自己负起全责

 与灵联结的连续呼吸法

 无计可施了?祈祷吧

勇敢做自己

试读章节

想幸福,要能断、舍、离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谈到幸福,我和一般人的观点有些不同。很多人觉得我们需要不断地“累积”一些东西,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也许就可以从此快乐幸福了。

走过人生半百的岁月,我真的认为不是如此。

首先,我觉得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很多人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无法听到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话。那个声音无所不在,每时每刻都在你耳边唠叨叮咛,它影响你看待事情的能力、左右你响应事物的方式,甚至会主宰你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试着“观照”过这个喋喋不休的声音呢?

这个说话的声音显然不是你,只不过是你的一些念头。但是这些念头可厉害了,它让你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自己都无法控制。

那些杀人、跳楼、做事冲动的人,都是没有提防到自己脑袋里的声音,一时不察,就按着它的话去做了,事后才发现,自己刚才怎么了,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不但如此,脑袋里的声音还不断地让你去跟别人比较,告诉你:你有多差劲、别人有多好、没有人瞧得起你、没有人真正欣赏你,让你的情绪低落到谷底。

这些声音都是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被父母和周围的环境“编”进我们大脑中的,就像计算机被程序化了一样。有些人比较幸运,他们的计算机程序比较健康,可能比较没有自虐倾向,这样的人幸福指数会比较高。然而,对那些比较不幸的人来说,他们天生就有悲观主义倾向,思考问题也比较负面。所以,想要提高幸福指数,你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

尤其是每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培养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我个人灵修多年,觉得要戒断那些不幸福的念头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不断地观察。观察到自己在思想所编织的牢笼之中,知道自己是念头的囚犯,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砍断囚禁我们的枷锁,感受到自由解脱的滋味。

接下来,我们谈到“舍”。很多人没有勇气去割舍眼前既有的幸福,进而投资出更多的幸福。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分享我个人的经验。我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台湾电视公司担任新闻记者和主播,也就是台湾现在说的“老三台”主播。当时这是一份非常难得的工作,可是我后来申请到美国大学去读硕士,就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出国进修了。对于主播台,我一点都不留恋。很多人佩服我的决心和毅力,然而对我而言,我只是顺从自己的心(follow myheart),我没有考虑到那份工作得来不易,辞去了非常可惜。

现在回头看,第一,我很高兴自己没有一直待在台湾播报新闻,否则我就没有后来那么多的生活经历和见闻了。第二,后来媒体开放,电视台多得不得了,我可以随时回电视台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当初的顾虑完全不存在。

后来,我在新加坡加入了一家国际大公司,担任他们一个重要软件的亚太地区的营销工作。我进去的时候是合约制的员工(on contract),因为我一点相关工作经验都没有,从主管的特别助理干起,一年后就转为正式员工,升为部门经理,可以说这非常不容易。可是我非常不适应那份工作,也犹豫了很久,终于辞职了,后来举家搬回北京。我其实可以轻易地回到那家大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工作,但是我没有回到职场。

我为我的人生留了白。那几年间,我是个单纯的家庭主妇,每天就是忙着看灵修书籍、上灵修课程、研究“到底什么可以让人幸福”。就这样,沉潜了四五年,我写了第一本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光在大陆就卖了一百多万本,到现在还在热销中。

我要说的是,有时候,如果你不放弃眼前的一些既得利益,而愿意顺从自己的心的话,可能会失去更多更美的风景。在人生的道路中,我总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也活得愈来愈快乐。

最后我们谈到“离”,也就是出离心,驱离要求更多的幸福欲求。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我对这一点的体会特别深。当年,我就是想不透自己为什么拥有那么多却不快乐,所以不断地在外面的世界努力收集。最后,我知道外在的世界再也满足不了我内在的空虚和欲求,所以我走上了灵修的道路。

然而,在灵修的过程中,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多就是好”的态度拜访上师、阅读书籍、收集法门。学到最后,自己都累了。我发现没有一个上师可以真正帮到我,没有一本书可以拯救我,没有一种法门可以带给我想要的那种自在和快乐。于是,我放下了。不再追寻、不再盼望,而是愿意在当下和自己诸多的不完美,内在的各种阴影、负面情绪及念头好好相处。

放下一切的期盼之后,我开始享受生活的简单和单纯,和大自然相处、和宠物相处。有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地开始“傻乐”,没有任何缘由地感到“当下无事”的那种自在和幸福。

我知道很多人的欲望很难突破,我也不赞成用压抑的方式去对待欲望。欲望是需要被穿越的,而穿越的方法有时候就是去追逐、满足它。到了一定时候,你会像我一样精疲力竭、跌坐回自己的位子上时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P15-18

序言

爱到极致是放手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整理、疏通”自己的所有关系:父母、亲密、亲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这本《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就是把我这几年来的感悟、心得分享给大家。

当我们和自己建立一种比较清晰、亲密的关系之后,这份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和质量,也会蔓延、扩展到和其他人的关系上。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困难——和他人互动时(尤其是亲近的人),映射回来的感受和自我形象可能是我们不想看到或是无法接受的。而在我们未能具足自我观照的能力之前,我们自然会想去改变我们周遭的人,要他们为我们的感受负责,也因此而造成了各种关系的障碍和困难。

其实,就像我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然而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情绪模式和互动惯性的遮蔽下,会看不清楚我们和爱人、亲人、家人、好友、同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也许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系蓝图”吧,它可以帮助你看见,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很单纯的关系——你和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在每日生活中,让我们苦恼的事情,其实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和自己内在的负面情绪相处。当你学会了和自己每个当下的情绪和睦相处之后,你的内在空间会扩大,你最需要的内在力量和智慧都会油然而生。

如何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呢?就是和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共处于当下,觉察到身体不舒服的部分,并且用呼吸去轻抚它们。如果感受过于强烈,你需要发泄,用哭泣、捶打枕头等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持高度的觉察,看着自己在情绪的能量流中,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与此同时,回归到自己的中心——那个“台风眼”——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有一块内心的乐土、净地,让你可以安然地停留在那里。

很多人都无法在自己的内在找到这样一块净土,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每日的眼光都是向外的,不是去应付事情就是去应对人。因此,想要建立这样一块乐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下功夫。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在,而不是只注意外在的人、事、物。

当然,面对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和周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这个前提是:你必须和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找到我在前面说的那块乐土、净地,才能行有余力地妥善照顾、应对其他人。本书讲述了许多故事、例子以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读者们能够像照镜子一样,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关系的症结所在,进而化解它们,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和幸福。  然而,我们的经验是对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离,但是对爱的人,却很难割舍下那份牵缠、纠结的感受和情结。经过多年的体验、实证,现在对我而言,爱到极致就是放手——给你爱的人最大的爱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套在他们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评判他们的行为。我们常常以爱为名,去干涉、劝说我们爱的人,以为这样就是对他们好。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和智慧,你会发现,你爱的人自然而然也会受你的影响,走向最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内在的不舒服感受,而把负面情绪投射到所爱的人身上。

比如,爱人工作忙碌无法陪伴你,你有被遗弃的感受,你无法和这份从小就有的痛在一起,所以你会责怪你的爱人;比如,你看到你爱的人因为你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开心、抱怨,你无法和自己内在那种愧疚感、自责感在一起,于是你就让步,牺牲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去迁

就他们;比如,你看到孩子受苦很不忍心,就为他们扫除障碍,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不会如何自己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培养一定的人生智慧;比如,你一味地想要讨好你的家人、公婆,无法和自己内在的“不能满足对方期待而产生的愧疚感”在一起,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关系有很多问题,让你烦恼、忧愁,进而用各种不同的不当行为(逃避、对抗、虚伪、应付、自我折磨等)来面对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在各种关系中不能感受爱、活出爱的关键所在。本书旨“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就是希望帮助大家看见,痛苦可以使一个人成长,但是你的干预可能会剥夺对方成长的机会和面对挫折的反应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智慧。这对孩子、爱人来说是如此,对父母和长辈更是如此。

如果你一辈子都是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受父母牵制的孩子,那父母永远无法学会放手让你成长,学会尊重你,学会让你在心理上独立地生活。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埋怨父母小时候没有善待你,在你的负面反应和抱怨下,他们永远学不会自己检讨当年的行为,并且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对你真心地感到抱歉。因为你负面的看法和感受,会让他们起防御之心,只想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辩护,无法真诚地回到内心去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其实,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环环相扣的,你自己强大了,回归到自己的中心,能够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也愿意自己去承担痛苦,你就长大了,智慧就开启了,内在力量就增强了,而你爱的人也会随之受益。

祝福读者们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与亲爱的人相处的智慧,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德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63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3186179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0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