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
内容
目录

1.绪论

2.文献回顾

3.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4.上市银行业务分析及行业特征

5.上市银行治理现状及特点

6.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分析——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

7.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构成要素

8.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分析

9.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经济作用分析

10.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推荐

2006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本轮的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市银行掌握着国家的金融命脉,在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卡普里奥和克林格贝尔(2003)的统计表明,197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共发生了117次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和51次非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这些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超过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因此,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类承曜,2007)。

巴塞尔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不仅是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前提,也是维护银行体系稳定的基础。但银行内控体系如果存在“实质性漏洞”(material weakness),则其公司治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将难以保证。何谓实质性漏洞?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状况如何呢?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利于我们认清其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进而评价其风险及质量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近年来,英国巴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以及我国的农业银行等上市银行令人触目惊心的舞弊案例,无不与其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有关。但目前无论是监管政策还是相关研究都集中于内控的“缺陷”与内控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方面,未能明确提出实质性漏洞这一概念。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对代表国内银行业主流的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实质性漏洞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瞿旭编著的《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共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绪论中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针对《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的研究目标确定了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并指出了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文献回顾。首先对本书涉及的核心概念予以界定,包括内部控制的概念、实质性漏洞的概念以及实质性漏洞评价的概念等;其次从国内外两方面介绍有关的政策法规指引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国外部分本章重点阐述了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法规、介绍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关于实质性漏洞的定义,然后对实质性漏洞存在的影响因素、披露的影响因素等文献进行了述评,最后本章回顾了国外关于银行信息披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银行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收益方面的研究。关于实质性漏洞的定义以及银行信息的披露政策,国外已有相应的政策指引和监管要求,相关的理论研究已对其进行了细分和深入研究,但实质性漏洞信息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一般的公司,对具有高风险聚集性、强大信息外部性、社会影响巨大性这些特殊特征的银行,并未做出特别描述。国内部分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指引、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差距、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作用、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特质方面的研究,国内关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都集中于内控的“缺陷”与内控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方面,未能明确提出实质性漏洞这一概念,更谈不上把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作为专门的对象进行研究了。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分析。本章探讨了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介入等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产生的影响。本报告认为管理层和公司有责任披露实质性漏洞方面的信息,以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由于此类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专业性,容易导致投资者产生误解,因此上市银行在进行此类信息的披露时尤其要注意披露方式、披露内容、披露边界、披露时机等问题,必要时可以向金融监管当局进行定向披露。

第四章,上市银行业务分析及行业特征。本部分首先以两个划分方式介绍了上市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其次描述了上市银行的主要行业特征,如高资产负债比、高风险聚集性、交易的非透明性、强大的外部性、严格的政府管制特征、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等。

第五章,上市银行治理现状及特点。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环境,而决定控制环境的则是公司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因此本章从股东和股东大会、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与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这四个主要决定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其治理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梳理。

第六章,案例分析。首先,本章根据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关于实质性漏洞的定义,借鉴了格雷和麦克维(2005)的思路并结合上市银行的特点,将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划分为九大类型:账户特定式、培训、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责划分与授权、对账、子公司特定式、高级管理层及技术问题。其次,本章选取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对其年报中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及实质性漏洞信息展开了研究。从信息披露的详略程度、信息披露的分布状况以及信息披露的连续性三个方面对民生银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有所改善,董事会发挥了其信息披露主体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法规缺乏严格的处罚机制,致使民生银行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后,本章从披露的数量、披露的载体、披露的类型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实质性漏洞的披露情况,并对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与员工舞弊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本章发现其实质性漏洞的披露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2008年有所好转,事务所的审核报告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存在着形式主义嫌疑,实质性漏洞的存在给某些居心叵测的人从事违规或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七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构成要素。本章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阐释,为规范构建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框架基础。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实质性漏洞的界定与分类;明确银行、事务所、监管机构作为评价主体;确立其评价方式、披露报告、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

第八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分析。利用公司治理与银行监管的大环境,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约束等理论,将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按照重要程度、需要披露的清晰程度、是否由审计师发现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将实质性漏洞按照这三个维度进行披露,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本章从机制运行的保障、功能、有效性三个方面对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可行性。

第九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经济作用分析。本章从披露与公司发展、披露与公司治理、披露与风险控制、披露与银行监管、披露与金融安全五个方面分析了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经济作用。第一,披露与公司发展,披露机制能够促进银行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能够增强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度,便于银行筹集资金,实现快速发展;第二,披露与公司治理,披露机制能够使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优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第三,披露与风险控制,披露机制能够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预警;第四,披露与银行监管,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能够为监管政策提供借鉴、完善监管机制、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第五,风险与金融安全,披露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第十章,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对本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银行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提高和改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质量。宏观方面主要有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明确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评价及信息披露相关主题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积极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微观方面主要包括着重于公司全面、多方位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自我评价机制两个方面。

本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完善公司治理及加强银行监管的角度,首次把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作为专门的对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书在分析了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问题后,认为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凸显是其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保护广大分散中小债权人的利益。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成为了必然。信息披露是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然而实质性漏洞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专业性,容易导致投资者产生误解。因此,上市银行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尤其要注意披露方式、披露边界、披露时机等问题,必要时可以向金融监管当局进行定向披露。

(2)本书对加强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监管和构建其披露框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书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明确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相关主体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中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罚机制等措施,改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现状。本书认为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质性漏洞的概念界定、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披露报告形式、披露方式、披露频率等,此外还应当包括相应的法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即相应的奖惩措施等。

编辑推荐

瞿旭编著的《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回顾。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分析。第四章,上市银行业务分析及行业特征。第五章,上市银行治理现状及特点。第六章,案例分析。第七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构成要素。第八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分析。第九章,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的经济作用分析。第十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瞿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408654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2235682
中图分类号 F832.33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