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1
一、选题的意义/1
二、相关文献综述及评论/4
三、本书研究的方法/16
四、本书的创新/17
五、本书的基本结构/18
第一章 制度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20
一、制度的内涵/20
(一)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20
(二)产权和制度/25
(三)制度结构的划分/28
二、制度供求和制度行为均衡模型/36
(一)制度的需求和供给/36
(二)影响制度供求的因素/40
(三)制度的行为均衡/44
三、制度变迁理论/47
(一)制度变迁的戴维斯一诺思模型/48
(二)制度变迁的类型/51
第二章 制度变迁的量化分析与国家的制度供给模型/59
一、制度变迁的数量分析模型/60
(一)问题的提出/60
(二)制度量化的前提——对制度含义的再认识/62
(三)制度的需求量和供给量/65
(四)模型的意义/74
二、国家的制度供给行为模型/76
(一)国家的性质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76
(二)国家的制度供给总量模型/79
(三)国家制度供给的结构模型/86
(四)国家制度行为模型的意义/91
第三章 中国制度变迁的初始状态分析/93
一、中国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及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93
(一)中国国家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93
(二)公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建立的原因/95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供给量分析/98
(一)全社会范围实施公有产权制度/98
(二)高度集中统一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体系/101
(三)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108
(四)评析/111
三、计划经济时期中央制度供给结构分析/114
(一)地区经济制度差异/114
(二)工农业制度差异/119
第四章 中国公有经济制度变迁及其区际差异/124
一、中国农业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及其地区差异/126
(一)农业微观经济制度供给/126
(二)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地区差异/133
二、中国乡镇企业制度供给及其地区差异/145
(一)1978年以来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制度供给与绩效/146
(二)中国乡镇企业制度供给的地区差异及其绩效/156
三、中国国营企业制度变迁及其地区差异/160
(一)国营企业的制度供给总量分析/160
(二)国营企业改革的地区差异分析/171
第五章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变迁及其区际差异/180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供给/181
(一)个体私营经济制度供给总量分析/182
(二)个体私营经济制度供给的地区差异/191
二、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制度供给及其地区差异/199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制度供给与绩效分析/199
(二)外商投资企业制度地域差异/212
第六章 中国制度变迁及其区际差异的衡量/219
一、经济自由化概念及其指标/220
(一)经济自由化的含义/220
(二)自由度的衡量标准/220
二、中国制度变迁的时间差异与区际差异的程度/231
(一)1978—1983年中国各地区及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自由度情况/232
(二)1984—1988年中国各地区及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自由度情况/239
(三)1989—1993年中国各地及各区域经济自由化差异程度/245
(四)1994—1998年全国各地区及各区域经济自由化差异程度/251
(五)1999—2003年中国各地区及各区域经济自由度情况/256
(六)结论/262
结语/263
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