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记孝经
内容
编辑推荐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礼记孝经》(作者刘志辉、胡平生、陈美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

内容推荐

《礼记孝经》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礼记孝经》的作者是刘志辉、胡平生、陈美兰。

目录

礼记

《礼记》导读

曲礼

檀弓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法

祭义

经解

仲尼燕居

冠义

昏义

孝经

《孝经》导读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名句索引

试读章节

译文

曾子说:“诸如爱亲、敬亲、安亲、扬名于后世等等,已昕过了老师的教诲,现在我想请教的是,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可不可以称为孝呢?”

孔子说:“这算是什么话呢!这算是什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七人,天子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五人,诸侯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亡国;大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家臣三人,大夫虽然无道,还是不至于丢掉封邑;士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父亲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那么他就不会陷入错误之中,干出不义的事情。所以,如果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做儿子的不能够不去劝谏;如果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做臣僚的不能够不去劝谏;面对不义的行为,一定要劝谏。做儿子的能够听从父亲的命令,又哪里能算得上是孝呢!”

本章主旨是“争”。“争”,就是“诤”的意思。在古时候的中国,“谏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汉刘向在《说苑·臣术》说:“有能谏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由此可见,臣下劝谏君主随时会丢官,甚或会丧命。今天,我们不用面对专权的君主,不用怕丢官丧命,但当面对上司抑或父母做一些“不义之事”时,又能否做一位敢于“争”的人?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是讲关系和讲人情的,不要说是父母和上司,就是对朋友提出规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忠言逆耳”,一旦“忠言”出口,弄得不好便会破坏大家的“关系”。若大家处于“平行”的位置还好,但如果双方处于“从属关系”就更令人为难了。然而,孔子强调“故当不义则争之”,一方面,要我们明白“义”比“情”重要;另一方面,要说明坚守“道德责任”,是我们行孝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有时候,中国人总爱子女对自己唯唯诺诺,但我们也要明白子女的“不从父令”,未必一定是坏事。特别是被子女进“忠言”的时候,父母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出了问题。当然,子女规劝父母的态度也必须恰如其分。

1“明王事父孝”句:明王能够孝顺地侍奉父亲,也就能够虔敬地侍奉天帝,祭祀天帝,天帝能够感受,能够明了孝子的敬爱之心。

2“事母孝”二句:明王能够孝顺地侍奉母亲,也就能够虔敬地侍奉地神,祭祀地神,地神能够感受,能够清楚孝子的敬爱之心。

3上下治:指社会上尊卑上下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4着:一说昭著之意,指神灵显著彰明。一说,就位、附着之意。指鬼魂归附宗庙,不为凶厉,从而佑护后人。

5光:通“横”,充满,塞满的意思。

6“自西自东”两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思,语气词,无义。不服,不服从。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天子,侍奉父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天帝,而天帝也能明了他的孝敬之心;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地神,而地神也能洞察他的孝敬之心;他能够使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和顺融洽,所以上上下下太平无事。天地之神明察天子的孝行,就会显现神灵,降下福佑。虽然天子地位尊贵,但是必定还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辈;必定还有长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兄辈。在宗庙举行祭祀,充分地表达对先祖的崇高敬意,这是表示永不忘记先人的恩情。重视修养道德,行为谨慎小心,这是害怕自己出现过错,玷辱先祖的荣誉。在宗庙祭祀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先人的至诚敬意,先祖的灵魂就会来到庙堂,享用祭奠,显灵赐福。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顺从兄长之道做得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之神;这伟大的孝道,将充塞于天下,磅礴于四海,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它不能达到,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它不能解决。《诗经》里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没有人不肯归顺、服从!’”

本章从“天人感应”和“政治效益”的关系出发,劝说君主要谨慎修德,恪守孝悌之道,遵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如前章而言,“孝治天下”不仅要求在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敬顺”,同时上位者也要心存“爱”与“敬”来治国理民。然而,在君主专制的时代,一国之君身居权力之顶峰,我们很难要求君主必须履行以“孝治天下”。所以汉代的儒家就利用“天人感应”之说,企图限制无上的君主权力。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宪法、议会和选学制度制约施政者。“天人感应”之说看似无稽,甚至已经成为“笑话”。其实,“天人感应”之说乃是缘自先秦时代“同类相应”的思想。《周易:中孚》说:“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意思是鹤在林荫深处呜叫,它的儿子听到叫声便会和应。古人相信“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干》)所以,“天人感应”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天”(包括上天、下地、宇宙万物)和“人”是“同类”。在中国医学的理论里,特别注意季节变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那就是“同类相应”思想的体现。如今,我们当然不会把大雨、冰雹、风暴、地震,与人的行为挂钩,但我们要明白,在“天人感应”的背后,既包含“同类相应”思想,而在“同类相应”里,则蕴含天与人“血脉相连”的“隋”。所以“天人感应”的意义,不再是灾难和异常事件对人类的警惕,而是让我们重新体味“天”和“人”的“血脉之情”。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孝行”时常会得到褒扬,而“孝感动天”更是最高的荣誉。若撇开迷信的一面,

 “孝感动天”实际上是赋予“孝行”神圣的意义。“孝行”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个人在实践孝道至极的同时,赤是把人性光辉的一面作晕大的发挥,那样儒家的理摁人格便得以成就。P306-310

序言

《礼记》导读

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读《礼记》?

一、《礼记》的作者、成书及研究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

在先秦时期,《礼记》并未成书,它只是单篇流传,或被收录在一些儒家弟子的“记”文之中,所以《礼记》的篇章并非成于一人之手。至于《礼记》的编纂人是谁,历来说法纷纭,据《隋志》、《唐志》所载,西汉宣帝时,礼学家戴圣将春秋末年至战国晚期一些解释和补充《仪礼》的文献编纂成书。不过,按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引东汉郑玄《六艺论》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小戴礼》是也。”这里只说了戴圣传授《小戴礼》,却未说戴圣是编者。关于今本《礼记》的编者谁属,从来就各有说法。不过据近现代之学者考证,戴圣为今本《礼记》的编者的可能性颇大。

……

究竟“礼”是“成就自我”的媒介,述是“压抑自我”的帮凶?今天,翻开《礼记》,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礼”的“形式”,反之,我们要体味的是“礼”蕴涵的“情理兼备”的精神。若然大家能抓紧上述的“礼”的“核心价值“,那样便会发现《礼记》的无穷“生命力”。由是之故,本书所选的《礼记》诸篇,虽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礼记-孝经》为底本,但其中也有斟酌:损益之处。如选译《曲礼》的部分章节,将上、下篇合并为厂,又加入《檀弓》篇的章节。又例如以《仲尼燕居》篇取代原来的《缁衣》篇。而选择取,舍的标准,皆以“生活”为依归。因为笔者深信“礼”源于“生活”,“生活”蕴含“人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记孝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4004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2013302865
中图分类号 K892.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