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学理论已然在跨文化。今天的文学理论研究也应当具有“跨文化”的视界。以“跨文化”的视界来检阅现代国外文论,就应当看到其差异性与多形态性、其互动性与共通性。周启超主编的这本《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以“跨文化”的视界检阅当代国外文论,分析其差异性与多形态性、互动性与共通性。
该论文集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的研究人员为主,另有部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图书 |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今天的文学理论已然在跨文化。今天的文学理论研究也应当具有“跨文化”的视界。以“跨文化”的视界来检阅现代国外文论,就应当看到其差异性与多形态性、其互动性与共通性。周启超主编的这本《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以“跨文化”的视界检阅当代国外文论,分析其差异性与多形态性、互动性与共通性。 该论文集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的研究人员为主,另有部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内容推荐 周启超主编的这本《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以“跨文化”的视界检阅当代国外文论,分析其差异性与多形态性、互动性与共通性。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专注于当代欧陆文论、斯拉夫文论、英美文论前沿问题研究与轴心话语之反思,专注于法、德、俄苏、英、美、意、日等文学理论名家名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之清理,专注于探讨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文学理论作为话语实践以及文学理论作为跨文化旅行等一些核心课题的研究,努力呈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外国文论研究的学者们承接钱锺书先生的遗训,在跨文化的文学理论园地坚守耕耘,在比较诗学的深度拓展上有所作为的最新印迹。 目录 卷首语 略说“文本间性” 周启超 互文性视域中的戏仿理论研究 李玉平 论接合理论的形塑与意义 徐德林 现象学遗产与解构起源之初探:内在时间意识与异延 萧莎 解剖学与“人之死”——论福柯的“死亡抒情性”问题 张 锦 关于英伽登的“复调和声”与“复调结构” 汪洪章 文学的本质与价值——穆卡若夫斯基诗学追思 杜常婧 道与境 党圣元 在历史与审美之间---对俄国文论特点再认识 吴晓都 爱默生与美国文化主流 任 昕 初论“资本的年代”中节俭向奢侈的观念转向 ——文史田野中法国百货商店兴起的时代 王涛 千秋功罪,自有公论 董小英 19529 《文学评论》与外国文论研究 陈定家 王青 《外国文学评论》中文学理论研究文章述评 张 锦 《外国文学研究》上外国文论的译介和评论 苏晖 贝茜 《国外文学》外国文论研究三十年 聂凤芝 《外国文学》国外文论研究三十年综述 刘雅琼 文学理论研究的反思与深入——“比较诗学与当代文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会议综述 江守义 刘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启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262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9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2014046264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